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高中政治 年級 高三 學期 春季課題 2.2 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教學目標1.正確理解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相關知識,培養科學精神。 2.掌握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區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培養科學精神。 3.自覺遵循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讓思維合乎邏輯,培養公共參與意識。教學內容1.教學重點:概述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 2.教學難點:運用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辨析常見的邏輯錯誤,剖析生活實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教學環節中呈現的學習情境、提出驅動性問題、學習任務類型等)學生活動 (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開展學習活動,與教的環節對應)評價活動 從知識獲得、思維和能力提升、價值觀念培育等方面設計評價;基于學生行為表現證據判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環節一:導入新課——呈現情境材料導入材料 情境:某校文化節的辯題是:ChatGPT的使用能否促進創造力,正方甲與反方乙在寢室里模擬辯論,可謂是唇槍舌戰,甲:ChatGPT的使用能解放人,讓人有更多精力去從事有利于創造力發展的工作。乙:ChatGPT的使用會異化人,甚至導致人創造力的毀滅。丙:“你們這樣吵吵鬧鬧的,影響別人休息。”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這時,生活委員丁回寢問丙:下周去富春江春游,你去嗎?丙:誰說我不去?丁:你去,請登記吧 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丁:那么,你是不去呀?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問題鏈: 丙與乙的對話有沒有存在邏輯問題?說說你的理由。 正方辯題“ChatGPT的使用能促進創造力”和反方辯題“ChatGPT的使用不能促進創造力”有沒有邏輯問題? (3)去不去春游,丙說清楚嗎? 通過復雜的真實情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邏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調動學生學習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的興趣,引出課題“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環節二:新課講授——分析情境材料議題一:不要“偷換概念”——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一)同一律的公式、內容 教師導語: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要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的事實與規律,必須讓思維確定下來,該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是A”來表示同一律的內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二)同一律的要求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 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 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三)同一律的條件性 ①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 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和發展。 ②同一律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1.示例評析:丙與乙的對話有沒有存在邏輯問題? 丙:“你們這樣吵吵鬧鬧的,影響別人休息。”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 問:“你們”是誰,三個“別人”意思一樣嗎? 2.示例評析:有邏輯錯誤嗎? 丙:你那么能辯,有本事 出去辯。 乙:有本事出去,難道 沒本事在里面辯? 3.示例評析:有邏輯錯誤嗎? 甲去年還是陪辯,現在已經是一辯辯手了。 答:“你們”是指辯論的人,第一個“別人”指“辯論之外的人”第二、三個“別人”指“處辯論和丙之外的人” 在同一思維過程中,這種沒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維,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概念”的邏輯錯誤。 答:丙說的是指“出去”這件事。丁說的是“有沒本事”這件事。題中乙的回答轉移了丙的話題,犯了“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違反了同一律要求。 注意同一律的條件性①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 ②同一律并不否認認識對象的復雜多樣性及其變化發展。它所反對的,只限于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 學生對同一律的含義、要求和條件性有正確的理解,不能“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同一律的公式、內容;同一律的要求;同一律的條件性。議題二:不要自相矛盾——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 (一)矛盾律的公式、內容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要避免思維出現不融貫致的邏輯錯誤,就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來表示矛盾律的內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 (二)矛盾律的要求 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 (三)區別自相矛盾和客觀矛盾。1.示例評析:有邏輯錯誤嗎? 某校文化節的辯題是:ChatGPT的使用能否促進創造力,正方甲與反方乙在寢室里模擬辯論,可謂是唇槍舌戰。甲:ChatGPT的使用能解放人,讓人有更多精力去從事有利于創造力發展的工作。乙:ChatGPT的使用會異化人,甚至導致人創造力的毀滅。丙:“你們這樣吵吵鬧鬧的,影響別人休息。”乙:“影響別人,又不影響你。別人沒有怨言,你有什么不平的?”這時,生活委員丁回寢問丙:下周去富春江春游,你去嗎?丙:誰說我不去?丁:你去,請登記吧 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丁:那么,你是不去呀?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問:正方辯題“ChatGPT的使用能促進創造力”和反方辯題“ChatGPT的使用不能促進創造力”有沒有邏輯問題? 2.示例評析:有邏輯錯誤嗎? 甲:這幾周的辯論集訓太緊張了,但已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乙:ChatGPT的作用既是無限的,又是有限的。 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明白事物的客觀矛盾不同思維中的自相矛盾。正方辯題“ChatGPT的使用能促進創造力”和反方辯題“ChatGPT的使用不能促進創造力”沒有邏輯問題是一對客觀矛盾,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系的哲學范疇。 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甲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既然“太緊張”,就不可能“不知不覺”。 乙的說法沒有自相矛盾, “無限”與“有限”是對立統一的。 客觀事物是發展變化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學生對矛盾律的含義、要求以及能正確區分邏輯矛盾和客觀矛盾。反對思維的自相矛盾。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矛盾律的公式、內容;矛盾律的要求;區別邏輯矛盾與客觀矛盾議題三:不能騎墻居中——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一)排中律的公式、內容 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邏輯思維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也要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來表示排中律的內容。這個公式的意思是說: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二)排中律的要求 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也就是說不能同時否認“A”,又否認“非A”,對“是”與“非”各打五十大板。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 (三)矛盾律與排中律的關系 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進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識別與把握“A”和“非A”這種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1.示例評析:有邏輯錯誤嗎?丁:下周去富春江春游,你去嗎? 丙:誰說我不去? 丁:你去,請登記吧! 丙:我要是去,早就登記了。 丁:那么,你是不去呀? 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2.示例評析:有邏輯錯誤嗎?丁:下周去富春江春游,你去嗎? 丙:我去,也不去。 丁:你到底是去還是不去? 丙:我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通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點評,得出丙的話不符合邏輯,同時否定了“去”與“不去違反了排中律。因為兩個判斷構成矛盾關系,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判斷之一加以否定,必須對另一判斷予以肯定(二者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邏輯思維反對在“是”與“非”之間騎墻居中,在矛盾關系的論斷之間持“兩不可”的態度。 通過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分析點評,得出丙的話不符合邏輯,丙的回答同時肯定了“去”和“不去”,違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學生對排中律的含義、要求有正確的理解,特別能正確區分排中律與矛盾律。 設計意圖:通過探究活動,對比分析,使學生掌握:排中律的公式、內容;排中律的要求;能夠區別矛盾律與排中律環節三:課堂小結——整合邏輯思維的三大規律規律 名稱基本內容公式適用范圍要求邏輯錯誤矛盾律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真A不是非A矛盾判斷和反對判斷一致性(不能同真,必有一假)自相矛盾 (兩可)排中律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A或者非A矛盾判斷明確性(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兩不可同一律思想自身同一A是A概念和判斷確定性(自身同一)偷換概念、偷換論題板書設計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1)閱讀書目推薦 《形式邏輯學概論》(朱成全等主編); 《簡單的邏輯學》(麥克倫尼著 趙明燕譯)。 (2)課后活動建議 閱讀亞里士多德關于三大邏輯規律的論述,尋找并分析現實生活中違背形式邏輯的三個基本規律的典型案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