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祝福》學習清單學習資料鏈接,回顧小說知識,根據表格內容梳理,再次閱讀小說《祝福》,完成以下活動。“我”對祥林嫂的態度 “我”對魯鎮人的態度 作者看這樣的“我”的態度 作者塑造的《彷徨》集中的知識分子形象態度人物性格活動一:我為《祝福》挑插圖——讀讀“我”,重新認識要求:課前從下列插圖設計中挑選一個(或自主選擇你更喜歡的)作為本文插圖,寫出你這樣選擇的理由及分析,300字左右。小組匯總,課堂展示、交流。活動二:我為《彷徨》評封面——評評“我”們,延伸思路請閱讀學習清單中《在酒樓上》《孤獨者》《祝福》三篇節選文章,找出知識分子形象的共性,并從已給的三幅《彷徨》封面(或你認為更合適的封面)中挑選一幅點評。活動三:我為《彷徨》配詩文——表達“我”們,重塑自我要求:請為《彷徨》集扉頁配一首詩或一句話、一段文,可引用可自創。(詩歌5——10行,語段100字內)我在少年時,看見蜂子或蠅子停在一個地方,給什么來一嚇,即刻飛去了,但是飛了一個小圈子,便又回來停在原地點,便以為這實在很可笑,也可憐。可不料現在我自己也飛回來了,不過繞了一點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來了。你不能飛得更遠些么?你也許本來知道,我曾經有一個小兄弟,是三歲上死掉的,就葬在這鄉下。我連他的模樣都記不清楚了,但聽母親說,是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和我也很相投,至今她提起來還似乎要下淚。今年春天,一個堂兄就來了一封信,說他的墳邊已經漸漸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須得趕緊去設法。母親一知道就很著急,幾乎幾夜睡不著,——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沒有錢,沒有工夫:當時什么法也沒有。 一直挨到現在,趁著年假的閑空,我才得回南給他來遷葬。其實,這本已可以不必再遷,只要平了土,賣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我去賣棺材雖然有些離奇,但只要價錢極便宜,原鋪子就許要,至少總可以撈回幾文酒錢來。但我不這佯,我仍然鋪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體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來,裝在新棺材里,運到我父親埋著的墳地上,在他墳旁埋掉了。因為外面用磚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監工。但這樣總算完結了一件事,足夠去騙騙我的母親,使她安心些。——阿阿,你這樣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還記得我們同到城隍廟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時候,連日議論些改革中國的方法以至于打起來的時候。但我現在就是這樣了,敷敷衍衍,模模胡胡。我有時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見我,怕會不認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現在就是這樣。這些無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胡胡。模模胡胡的過了新年,仍舊教我的‘子曰詩云’去。……你還以為(我)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兩個學生,一個讀《詩經》,一個讀《孟子》。新近又添了一個,女的,讀《女兒經》。連算學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們不要教。……他們的老子要他們讀這些,我是別人,無乎不可的。這些無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隨隨便便,……——《在酒樓上》(節選)主人公呂韋甫自述“還是這樣么 ”三角臉的拿起茶碗,問。“聽說,還是這樣,”方頭說,“還是盡說 ‘熄掉他(長明燈)熄掉他(長明燈)’。眼光也越加發閃了。見鬼!這是我們屯上的一個大害,你不要看得微細。我們倒應該想個法子來除掉他(主人公)!”“除掉他(主人公),算什么一回事。他不過是一個……。什么東西!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現在他卻要來吹熄長明燈。這不是不肖子孫 我們上縣去,送他忤逆!”闊亭捏了拳頭,在桌上一擊,慷慨地說。一只斜蓋著的茶碗蓋子也噫的一聲,翻了身。“不成。要送忤逆,須是他的父母,母舅……”方頭說。“可惜他只有一個伯父……”闊亭立刻頹唐了。“吹熄了燈,我們的吉光屯還成什么吉光屯,不就完了么 老年人不都說么:這燈還是梁武帝點起的,一直傳下來,沒有熄過; 連長毛造反的時候也沒有熄過……。你看,嘖,那火光不是綠瑩瑩的么 外路人經過這里的都要看一看,都稱贊……。嘖,多么好……。他現在這么胡鬧,什么意思 ……”……“我叫老黑開門,”他(主人公)低聲,溫和地說。“就因為那一盞燈必須吹熄。你看,三頭六臂的藍臉,三只眼睛,長帽,半個的頭,牛頭和豬牙齒,都應該吹熄……吹熄。吹熄,我們就不會有蝗蟲,不會有豬嘴瘟……。”……(方頭)慢慢地說道: “你是一向懂事的,這一回可是太胡涂了。讓我來開導你罷,你也許能夠明白。就是吹熄了燈,那些東西不是還在么 不要這么傻頭傻腦了,還是回去! 睡覺去!”“我知道的,熄了也還在。”他(主人公)忽又現出陰鷙的笑容,但是立即收斂了,沉實地說道,“然而我只能姑且這么辦。我先來這么辦,容易些。我就要吹熄他(長明燈),自己熄!” 他說著,一面就轉過身去竭力地推廟門。——《長明燈》節選村民與主人公的對話(魏連殳要料理祖母喪事。)族長,近房,他的祖母的母家的親丁,閑人,聚集了一屋子,豫(預)計連殳的到來,應該已是入殮的時候了。壽材壽衣早已做成,都無須籌畫;他們的第一大問題是在怎樣對付這“承重孫”,因為逆料他關于一切喪葬儀式,是一定要改變新花樣的。聚議之后,大概商定了三大條件,要他必行。一是穿白,二是跪拜,三是請和尚道士做法事。總而言之:是全都照舊。他們既經議妥,便約定在連殳到家的那一天,一同聚在廳前,排成陣勢,互相策應,并力作一回極嚴厲的談判。村人們都咽著唾沫,新奇地聽候消息;他們知道連殳是“吃洋教”的“新黨”,向來就不講什么道理,兩面的爭斗,大約總要開始的,或者還會釀成一種出人意外的奇觀。……只見連殳神色也不動,簡單地回答道:“都可以的。”……(以下是主人公魏連殳寫給次要人物申飛的書信節選)“人生的變化多么迅速呵!這半年來,我幾乎求乞了,實際,也可以算得已經求乞。然而我還有所為,我愿意為此求乞,為此凍餒,為此寂寞,為此辛苦。但滅亡是不愿意的。你看,有一個愿意我活幾天的,那力量就這么大。然而現在是沒有了,連這一個也沒有了。同時,我自己也覺得不配活下去;別人呢 也不配的。……然而現在是沒有了,連這一個也沒有了。快活極了,舒服極了;我已經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了。我已經真的失敗,——然而我勝利了。“你以為我發了瘋么 你以為我成了英雄或偉人了么 不,不的。這事情很簡單;我近來已經做了杜師長的顧問,每月的薪水就有現洋八十元了。——《孤獨者》節選他比先前并沒有什么大改變,單是老了些,但也還未留胡子……但是,談話是總不投機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個人剩在書房里。然而我的驚惶卻不過暫時的事,隨著就覺得要來的事,已經過去,并不必仰仗我自己的“說不清”和他之所謂“窮死的”的寬慰,心地已經漸漸輕松;不過偶然之間,還似乎有些負疚。晚飯擺出來了,四叔儼然的陪著。我也還想打聽些關于祥林嫂的消息,但知道他雖然讀過“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而忌諱仍然極多,當臨近祝福時候,是萬不可提起死亡疾病之類的話的,倘不得已,就該用一種替代的隱語,可惜我又不知道,因此屢次想問,而終于中止了。我從他儼然的臉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為我不早不遲,偏要在這時候來打攪他,也是一個謬種,便立刻告訴他明天要離開魯鎮,進城去,趁早放寬了他的心。他也不很留。這樣悶悶的吃完了一餐飯。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籠罩了全市鎮。人們都在燈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靜。雪花落在積得厚厚的雪褥上面,聽去似乎瑟瑟有聲,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獨坐在發出黃光的煤油燈下,想,這百無聊賴的祥林嫂,被人們棄在塵芥堆中的,看得厭倦了的陳舊的玩物,先前還將形骸露在塵芥里,從活得有趣的人們看來,恐怕要怪訝她何以還要存在,現在總算被無常打掃得于干凈凈了。魂靈的有無,我不知道;然而在現世,則無聊生者不生,即使厭見者不見,為人為己,也還都不錯。我靜聽著窗外似乎瑟瑟作響的雪花聲,一面想,反而漸漸的舒暢起來。——《祝福》節選百度資料鏈接:1.七出。中國封建社會休棄妻子的七種理由。《儀禮·喪服》:"出妻之子為母"。賈公彥疏:"七出者:無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盜竊,五也;妒忌,六也;惡疾,七也"。魯迅《自選集》自序》節選“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既不是直接對于“文學革命”的熱情,又為什么提筆的呢 想起來,大半倒是為了對于熱情者們的同感。這些戰士,我想,雖在寂寞中,想頭是不錯的,也來喊幾聲助助威罷。首先,就是為此。自然,在這中間,也不免夾雜些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療治的希望。但為達到這希望計,是必須與前驅者取同一的步調的,我于是刪削些黑暗,裝點些歡容,使作品比較的顯出若干亮色,那就是后來結集起來的《吶喊》,一共有十四篇。這些也可以說,是“遵命文學”。不過我所遵奉的,是那時革命的前驅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決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揮刀。后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不過已經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作隨便談談。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夸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后印成一本,謂之《野草》。得到較整齊的材料,則還是做短篇小說,只因為成了游勇,布不成陣了,所以技術雖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較無拘束,而戰斗的意氣卻冷得不少。新的戰友在那里呢 我想,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這時期的十一篇作品,謂之《彷徨》,愿以后不再這模樣。理學。從宋代起,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趨于保守、僵化、反動,反映這種趨勢的理學出現了,代表人是程頤、朱熹。理學口號是“存天理,滅人欲”“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好女不侍二夫”“餓死事小,失節事大”。4.題詩題《彷徨》魯迅寂寞新文苑,平安舊戰場。兩間余一卒,荷戟獨彷徨。5.《彷徨》集選文:《祝福》(1924.02.07)、《在酒樓上》(1924.02.16)、《幸福的家庭》(1924.02.18)、《肥皂》(1924.03.22)、《長明燈》(1925.03.01)、《示眾》(1925.03.18)、《高老夫子》(1925.05.05)、《孤獨者》(1925.10.17)、《傷逝》(1925.10.21)、《弟兄》(1925.11.03)、《離婚》(1925.11.06)。(共11篇,其中除《示眾》《祝福》外,其他9篇都以知識分子為主人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