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學案 (含解析) 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學案 (含解析) 2023-2024學年高一歷史統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20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課程標準 目標分解
1.認識五四愛國運動與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革命的深遠影響。 2.認識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 1.結合相關圖表史料,認識一戰期間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對推動中國民主革命進程的影響,探究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2.結合北伐戰爭前夕中國政治形勢示意圖、中國共產黨紀念列寧活動宣言,了解國民革命運動興起的時代背景,認識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發展趨勢、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的歷史作用。(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自主預習】
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五四運動
背景 (1)政治:北洋軍閥政府的黑暗統治導致民族危機加深。 (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3)階級:無產階級力量壯大。 (4)思想:新文化運動推動了人們思想的解放;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馬克思主義的傳入。 (5)導火索:①    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
概況 第一階段: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學生 游行示威,“②    ,內除國賊”
第二階段: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
結果 (1)北京政府釋放了被捕學生。 (2)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性質 (1)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③    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 (2)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 (3)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④    運動
意義 (1)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⑤      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2)為⑥      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 (3)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4)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2.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開始 俄國十月革命后
中心 北京與上海
方式 (1)發表著作:1919年李大釗發表《⑦      》,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2)成立研究會 A.1920年3月,李大釗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B.1920年5月,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 (3)翻譯、宣傳學說: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投身于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翻譯和宣傳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條件 (1)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2)中國工人運動的持續發展。 (3)1920年年初,⑧    和李大釗最早提出并推動在中國建立共產黨。 (4)共產國際的幫助。 (5)各地共產黨的早期組織的建立
誕生: 中共 一大 (1)1921年7月23日,上海;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⑨    南湖游船上。 (2)主要內容 A.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名稱。 B.明確了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C.選舉產生了黨的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
意義 (1)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2)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 (3)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4)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學思之窗 閱讀上述材料,進一步理解五四運動的意義,體會其時代價值。
解題關鍵:結合教材內容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綜合分析。
思路引領:注意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指明了其時代價值。
答案提示: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它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學思之窗 結合這段材料,分析中國共產黨當時是如何思考中國革命方向的。
解題關鍵: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方向的思考和這種思考形成的原因。
思路引領:先閱讀材料,圍繞題干要求“中國革命方向”提取材料相關信息“推翻資本家階級的政權”“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歸社會公有”等;再聯系所學知識,從時代背景、階段特征、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原因和條件等角度分析這種思考形成的原因。
答案提示:
中共一大對中國革命方向的思考:用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資本家私有制;聯合第三國際;等等。
認識實質和原因:①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在關于中國革命性質和主要任務問題上,主要是根據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制定的,其實質是要建立無產階級專政,而沒有正確認識中國的社會性質,揭示當時中國的主要任務,出現了超越革命階段、過于激進的偏差。②對中國資本主義因素的過高估計,錯誤地判斷中國社會性質和未認清中國的基本國情,是這種偏差產生的理論上的深層次原因。③深受俄國十月革命影響。20世紀初期強烈的“以俄為師”的社會輿論和社會心理導向,是中國共產黨主張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最直接的、最具影響力的原因。④看不到中國革命的特殊性,機械地、片面地理解中國革命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關系,是又一重要原因。
思考點 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解題關鍵:注意從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
思路引領:注意說明中國共產黨成立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作用。
答案提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探究與拓展】
問題探究 閱讀上述材料,談談蔡和森為什么信仰馬克思主義。
解題關鍵: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及其影響。
思路引領:結合材料信息“阻礙世界革命的障礙物……竊以為馬克思主義的骨髓在綜合革命說與進化說”“馬克思主義所以立于不敗之地者,全在綜合此兩點耳”“三者一以貫之,遂成為革命的馬克思主義”“社會革命完全為無產階級的革命”等,聯系所學知識理解概括。
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
國共合作 (1)背景 A.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大力開展工人運動。B.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建立⑩      。C.1923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通過了關于    問題的決議。 (2)標志: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    的主張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3)意義 A.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B.以“打倒列強,除    ”為目標的國民革命席卷全國
國民革命 (1)興起 A.1925年,國民政府在    成立。B.通過兩次東征消滅了陳炯明的勢力,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和統一。 (2)高潮:北伐 A.開始:1926年。B.成果: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    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3)失敗 A.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    發動反革命政變。 B.1927年7月15日,    集團在武漢“分共”。至此,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國民革命失敗
【答案】①巴黎和會 ②外爭主權 ③反帝反封建 ④思想啟蒙 ⑤馬克思主義 ⑥中國共產黨 ⑦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⑧陳獨秀 ⑨嘉興 ⑩革命統一戰線 國共合作 新三民主義 軍閥 廣州 長江 上海 汪精衛
【重要概念】
  問題與主義之爭
指中國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同資產階級實用主義、改良主義關于要不要用馬克思主義來指導中國革命的論戰。問題與主義之爭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過程中出現的第一次論戰,是社會革命論與社會改良主義的論戰,它標志著新文化運動統一戰線內部馬克思主義者與改良主義者分裂的開始。在這次斗爭以后,馬克思主義者繼續同資產階級的小資產階級思想進行論戰,逐步開拓自己前進的道路。
   答案提示:科學社會主義和其他思想具有本質區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革命性和指導性;認識到中國社會革命必然是完全的無產階級的革命,中國社會革命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認識到科學社會主義對于改造中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學習拓展 收集相關資料,了解1927 年2 月武漢革命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史實,并思考其意義。
解題關鍵:結合教材了解國民革命和北伐的背景、目的;明確武漢革命政府的性質。
思路引領:收集相關資料,結合北伐時期武漢革命政府的反帝舉措和國民革命的意義思考。
答案提示:史實
①起因: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引起了英帝國主義的恐慌,為了維護在華權益,英國制造了萬縣慘案。②發展:1926年12月,漢口各界群眾舉行反英大會,強烈要求國民政府立即收回租界;1927年1月,英國制造了“一三”慘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湖北省總工會等團體發表聲明、抗議;1月5日,在李立三、劉少奇等人的領導和組織下,漢口30萬人參加了反英示威游行,向英租界挺進,漢口英租界被愛國群眾控制。1月6日,江西九江各界群眾集會游行,聲援武漢人民收回英租界的斗爭;英國制造了九江“一六”慘案,九江工人和市民占領了九江英租界。③結果:武漢國民政府支持群眾收回英租界的正義要求,向英國政府提出抗議、交涉;面對聲勢浩大的群眾反帝運動,英國政府相繼于2月19日和20日與武漢國民政府簽署協定,將在漢口、九江的租界交還給中國;中國人民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的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
意義:①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帝外交斗爭史上的一次重大勝利,使中國人民受到極大鼓舞;②動搖了帝國主義的在華統治。
【合作探究】
任務1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材料一戰前后中國近代工廠統計(部分)
業別 1913年 1920年
工廠數/個 工人數/人 工廠數/個 工人數/人
紡織工業 231 157 150 475 358 110
食品工業 105 13 700 280 43 150
機械五金工業 101 18 450 252 25 720
印刷文具工業 25 8460 51 11 825
冶煉工業 8 7532 383 61 955
公用事業 33 5640 243 15 190
軍械工業 23 28 500 23 28 500
其他 9 1151 35 2735
——據《中國近代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整理
中國共產黨成立及各地黨組織分布圖
綜合以上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簡要闡述。(要求:論題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
【參考答案】 論題:一戰期間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并為中國民主革命注入新的元素。
闡述:近代工業發展推動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一戰期間,歐洲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出現“短暫春天”。中國近代工業如紡織工業、食品工業等行業迅速發展,工廠數和工人數顯著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
無產階級的成長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注入新的元素。新文化運動進一步解放思想,俄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中國民主革命轉變為新民主主義革命,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上海、北京、武漢、長沙等地出現了共產黨的早期組織,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總之,一戰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并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問題會設計、知識能遷移、思維講層次、分段有講究)
審試題要求,確定試題主旨 初步設計“問題”(論點) 綜合以上材料信息,擬定一個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簡要闡述。(試題主題不明確——擬定一個論題)
讀相關素材(史料、圖表等) 有效信息 “一戰前后中國近代工廠統計”“中國共產黨成立及各地黨組織分布圖”
時空定位 中國近代
史實梳理(準備論據,先“多多益善”,再“去偽存真”) 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原因及影響;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五四運動的影響
層次鮮明 近代工業發展——階級基礎壯大——民主革命注入新元素(新文化運動、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共產黨早期組織)
其他方面 結合所學知識
答題步驟 確定論點 一戰期間中國近代工業發展并為中國民主革命注入新的元素
梳理論據(2個為宜,不貪多求全) 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出現“短暫春天”
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思想影響
得出結論(回望論點,展示素養) 一戰推動了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并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
任務2 國民革命運動
材料一 北伐戰爭前夕中國政治形勢示意圖
材料二 列寧主義就是資本帝國主義專權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是消滅帝國主義的唯一武器。……要脫離此種奴隸地位,我們只有站在列寧主義的旗幟之下,實行列寧主義,與全世界的工農階級聯合起來去消滅世界資本帝國主義。
    ——1925年1月21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于列寧逝世一周年紀念宣言》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當時中國所處的政治狀況。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紀念列寧活動對中國民主革命的積極作用。
【參考答案】 (1)狀況:軍閥割據;國民黨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據地。
(2)積極作用:動員民眾進行國民革命;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建構并傳播了馬列主義理論;增強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四讀” 讀題引、讀設問、讀出處、讀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從題引得出“北伐戰爭前夕中國政治形勢示意圖”,從正文圖片的圖例得出“張作霖(奉系)”等,進而提煉出當時中國所處的政治狀況。 材料二:從出處得出“1925年1月21日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于列寧逝世一周年紀念宣言》”,從設問得出“紀念列寧活動”“中國民主革命”,進而綜合考慮
“兩定” 限定詞(時間、空間、角度): 第(1)問,時空限定——當時中國;內容限定——政治狀況。第(2)問,時空限定——1925年1月21日;內容限定——紀念列寧活動對中國民主革命的積極作用
定位詞(原因、特點、影響): 第(1)問,根據地圖中的相關信息,特別是圖示的三大軍閥、國民黨和地圖名稱,不難判斷當時的社會狀況是軍閥割據,國民黨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據點。第(2)問,根據材料中對列寧和列寧主義的評價,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革命的實踐、理論,中國歷史和革命精神發展等方面分析可知,國民革命和抗日戰爭時期,紀念列寧活動對中國革命產生的積極作用有:動員民眾進行國民革命,促進了近代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建構并傳播馬列主義理論,增強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和向心力
【隨堂檢測】
1.五四運動被稱為創造一種新的現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國。這種“新”的核心內容是(  )。
A.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B.民主與科學的時代情懷
C.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
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解析】抓住題干中“新的現代的文明”的信息,再結合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可知,這個“新”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故C項正確。A、B、D三項與“新的現代的文明”的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C
2.(2023·福建福州高一統考期末)下表所示為近代某些刊物的發刊詞摘選。
時間 刊物名稱 發刊詞
1919年 《浙江新潮》 改造舊社會,實現“自由”“互動”“勞動”的新社會
1920年 《勞動界》 啟發覺悟、促進階級團結
1922年 《人聲》 為人類謀均等幸福
據此可知,此類刊物的創辦旨在(  )。
A.發展新文化運動
B.闡明民主革命道路
C.宣傳馬克思主義
D.尋找國共合作基礎
【解析】根據刊物發刊時間可知,這一時期是新文化運動后期,根據“勞動”“階級團結”“均等幸福”可知,此類刊物的創辦旨在宣傳馬克思主義,C項正確,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民主革命和國共合作,且中國共產黨1921年才建立 ,排除B、D兩項。
【答案】C
3.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某次講話中指出:“……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據此推斷文中省略號代表的歷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運動
C.五四運動 D.國民革命運動
【解析】據材料“……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第一次全面覺醒”可知,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的是五四運動,這是人民群眾第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斗爭,C項正確;辛亥革命并未調動廣大人民群眾,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局限于知識分子,缺乏群眾基礎,B項錯誤;國民革命運動興起的前提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排除D項。
【答案】C
4.1923年8月,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載文:救中國唯有革命,“革命的大本營即國民黨,又有共產黨做他們的后援,以此將引起稍有覺悟的工學各界,全體加入國民革命”。這一言論意在(  )。
A.說明國民革命的重要意義
B.強調革命需要建立統一戰線
C.突出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地位
D.贊揚工人和學生的愛國行為
【解析】1923年國民革命還未展開,排除A項。依據材料“以此將引起稍有覺悟的工學各界,全體加入國民革命”可知,這一言論意在強調革命需要建立統一戰線,B項正確。 材料沒有體現國民黨的核心領導地位,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工人和學生的愛國行為, D項排除。
【答案】B
5.《紐約時報》某駐華記者在回憶錄中述及“廣州聘請蘇聯顧問”“武漢群眾集會慶祝勝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著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邊戰事連連”等。這些情形出現于(  )。
A.辛亥革命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
C.國民革命時期  D.護國戰爭時期
【解析】根據材料可知,該回憶錄描述的是1924~1927年的國民革命運動。20世紀20年代,蘇聯向廣州革命政府派出了大批軍事顧問,蘇聯軍事顧問在廣州革命政府發揮了重要作用。1926年,廣州革命政府出師北伐,攻克武昌、南京、上海等城市,把革命勢力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C項正確;辛亥革命爆發于1911年,而蘇聯成立于1922年,A項與“廣州聘請蘇聯顧問”不符,排除;五四運動和護國戰爭都不符合“武漢群眾集會慶祝勝利”“攻克南京”等信息,故B、D兩項錯誤。
【答案】C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源县| 安义县| 疏附县| 于都县| 磐安县| 武城县| 城口县| 丰都县| 广河县| 广东省| 东乡县| 历史| 辰溪县| 社会| 海伦市| 安多县| 讷河市| 德兴市| 西昌市| 泽库县| 化德县| 池州市| 上饶县| 韶关市| 曲水县| 定西市| 习水县| 漯河市| 汪清县| 武定县| 新蔡县| 务川| 永丰县| 镇远县| 扬州市| 怀集县| 雅江县| 宁南县| 古蔺县| 耒阳市| 绩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