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高中地理 年級 高二 學期 春季課題 國際合作教學目標1. 運用圖文資料,說明國際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徑。 2. 結合實例,說明中國在國際合作中的態度與行動。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說明碳減排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2.中國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的表現。 教學難點: 關于氣候變化的問題,國際合作進展有限的原因。教學過程導入:投影圖片“我國和中南半島”的區域圖 (師)請大家看這張圖,這是我國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的區域圖,這是發源于我國,流經中南半島的國際性河流——湄公河,流經越南、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在我國境內叫瀾滄江。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地處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人口稠密,種植水稻是當地主要的農業活動。由于季風氣候的季節變化大、年際變化大的特點,該流域常常出現旱澇災害。 (生)完成問題:1.分析湄公河流域在2016年初出現旱災的主要自然原因。 投影圖片“湄公河三角洲干裂的田地”,2015年底受強厄爾尼諾的影響,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降水比常年減少;在2016年初,越南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遭受百年來最嚴重的旱災:田地干裂,農作物缺水,干涸的三角洲比往常提早2個月出現海水入侵現象,對當地人民的生活、工農業生產及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生)完成問題:2.簡述2016年初湄公河三角洲旱災產生的危害表現。 (師)投影圖片“我國瀾滄江上的景洪水庫”,應越南的請求,我國于2016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從位于瀾滄江的景洪水庫向下游實施應急補水,幫助越南及湄公河流域其他國家緩解了旱情。該事件之所以能夠迅速達成,是因為早在2015年中國和中南半島五國就已正式建立了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簡稱“瀾湄合作”。投影圖片“瀾滄江-湄公河合作”官方標志。 投影圖片“三則新聞”,為了進一步了解該區域的合作,老師在瀾湄合作官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資源和環境的新聞,現選取了其中的三則新聞。 請同學們閱讀新聞,探究材料中:1.合作的主體國;2.合作解決的問題;3.合作的方式。 (生)閱讀新聞,完成問題:合作主體國、合作解決的問題、合作的方式。 (師)閱讀完新聞,我們一起來分析這三個問題。 第一則新聞是“中企承建的老撾首個風電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合作主體國是中國和老撾,這是兩國之間的雙邊合作。中國承建老撾的風電項目,合作的領域是風能開發,合作的方式有項目建設、技術援助。 第二則新聞:2021年水資源領域“瀾湄周”活動在云南成功舉辦 合作主體國是瀾湄成員國,這是多個國家的多邊合作,合作的領域是水資源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合作論壇、項目建設、技術交流、人才培養。 第三則新聞:綠色瀾湄計劃:氣候韌性城市與社區調研順利舉辦 合作主體國是瀾湄成員國的多邊合作,解決的問題是城市生態環境,合作方式是調研交流。 通過這三則新聞,我們能看到在應對資源、環境問題時,兩國或多國大多會采取國際合作的方式,共同應對挑戰。 (師總結)瀾滄江-湄公河這類國際河流的水資源分配,瀾湄合作的案例,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雙邊和多邊的區域合作,解決著跨區域的資源、環境問題;也有很多全球性的資源、環境問題,如資源短缺、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需要全球共同行動來解決。由此可見,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有國際視野,在保障本國資源、環境領域國家安全時,都不能以鄰為壑,不能以犧牲他國的安全為代價。那么如何做到、做好國際合作呢? 由于不同國家面對資源、環境問題的責任不同,能力有差異。因此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需要本著公平、共同但有區別等原則通力合作,共同應對挑戰。正如在瀾湄合作中,我國作為世界大國,扮演者極其重要的角色。這是國際合作遵循的原則。 國際合作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實施:簽署公約及履約、簽署多邊、雙邊合作協議、資金援助、人員交流和能力建設、技術援助和科技合作。比如中國承建老撾的風電項目,在兩國達成雙邊合作協議后,我國給予老撾項目建設,技術援助,肯定也有雙方的人員交流。 投影三張圖片,當前資源、環境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具有以下的特點:涵蓋面廣:資源和環境問題上至大氣層,下至陸地、海洋,存在于自然環境的各要素中。意愿高:參與的國家多、參與的積極性普遍較高。影響面寬、活動頻繁:資源、環境問題已成為聯合國大會和各種國際會議的經常性議題。比如全球普遍關注的大氣環境問題,就有著較多的國際合作會議,以及達成的諸多協議。 我們來看這張表格,第一行的“平流層臭氧空洞”的問題,達成了《維也納公約》和《蒙特利爾議定書》等協議,由于國際社會的關注度高、問題的復雜度低、解決問題的成本低,收益超過其成本等原因,合作進展良好,推進順利。像“空氣污染和空氣質量”的問題,也有一定進展。可是關于氣候變化的問題,合作進展有限。 其中的《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繼《京都議定書》后第二份有法律約束力的氣候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做出安排。而在2017年6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巴黎協定”,這一舉動引起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美國作為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溫室氣體排放在全球占比達15%以上。因此,美國理應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節能減排上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 (生)完成問題:1.分析關于氣候變化的問題,國際合作進展有限的原因。 我們國家在黨的18大以來,在助力世界經濟、應對氣候變化、完善全球治理等諸多全球性議題中始終在積極行動,展現了中國擔當,貢獻了中國智慧,為《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為全面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實現的目標時間更緊、幅度更大、任務異常艱巨。從頂層設計,到之后我國出臺了落實雙碳目標的1+N政策體系。 到2023年1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播放視頻,見證我國的綠色發展。 (生)完成問題:2.對比某些國家不積極合作和中國的積極合作的表現。 (師總結)從視頻中我們看到了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采取的行動和成果。在資源、環境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中,我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一向持積極態度,已經從一個學習者、參與者、受益者的角色,逐步變成積極的分享者、推動者、貢獻者。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這句樸實而又富含哲理的話,指引當地探索出一條經濟與生態互融共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新路子。今天,安吉以中國1.8%的竹產量創造了中國10%的竹產業產值,中國每三把竹椅子中,就有一把產自安吉。安吉的變化只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也從一個小山村走向全國,成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引神州大地山川綠起來、人民生活美起來。 聯合國環境署2016年發布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充分認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舉措和成果。 報告中提到:中國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理念和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實踐者,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將為全球可持續發展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在建設生態文明方面的大膽實踐和嘗試,不僅有利于解決自身資源環境問題,更有利于推動建立新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與世界發展聯系在一起。2013年,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這是新時代中國外交的鮮明旗幟,為推動全球治理環境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有了中國方案,還有著實際行動。2015年中國宣布出資200億元人民幣設立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中國的呼聲、方案和行動告訴全球: 地球的生態環境的治理,生態危機的解決,必須且只能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組織載體來解決。只有世界各國都積極變革、走向綠色發展道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持續發展才能成為可能。 (生)完成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資源和環境領域國際合作有較多重要治國理政的做法,請舉例說明。 (師)布置課后小組活動:模擬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 1、角色選擇:主持人、各集團代表、記錄員; 2、談判主題: ①全球溫室氣體控制的目標是什么,即應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多少攝氏度以內? ②在確定全球溫室氣體控制目標后,如何去實現這一目標?各國在其中承擔什么責任? 3、結合書本圖4.15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各方立場,或自查材料,明確各方核心訴求和利益底線; 4、經各方充分準備后,展開談判,時間約1小時。 本課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