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沖刺卷技術(三)本試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信息技術,第二部分通用技術。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一部分信息技術(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下列關于數據和信息的說法,正確的是A.數據自古就存在,信息則為計算機的產物B.信息必須依附于一定的載體才能存在C.圖形符號是最簡單的一種數據D.數據的加工和處理必須使用計算機才能完成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2至4題:智慧醫療系統的部分功能是:醫生進入診室后通過刷醫院的工作證實現身份認證并啟動系統。患者進入診室時,通過攝像頭進行面部識別簽到,簽到結果保存在服務器的數據庫中。診療過程中,醫生可將電子病歷發送到患者的移動終端APP程序中,患者可將自己的健康數據上傳到系統。系統將患者的CT、核磁共振等醫療影像資料保存到服務器,實現不同醫院的信息共享,并通過深度學習進行相關特征提取與分析,生成醫療影像的診斷報告。此外,系統還能根據患者的健康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治療建議,協助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2.下列關于該系統功能和應用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信息系統主要由硬件、軟件、數據與用戶組成B.患者影像資料保存到服務器,有利于跨醫院就醫C.該信息系統具有數據采集、處理和存儲等功能D.該信息系統中的用戶包括移動終端APP程序的開發人員3.下列關于人工智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患者通過攝像頭進行面部識別簽到,這過程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B.“深度學習”是一種問題引導下的人工智能學習方法C.生成醫療影像的診斷報告用到了聯結主義的人工智能方法D.人工智能可以幫助醫生進行模式識別、預測分析和決策支持4.下列關于信息系統安全的說法,正確的是A.為信息系統中的所有用戶設置相同的權限B.該系統服務器上安裝殺毒軟件后就無需安裝防火墻C,該系統支持通過面部識別登錄是一種常見的訪問控制策略D.在數據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安全漏洞可能導致用戶隱私泄露5.下列關于網絡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A.用戶通過手機在線購物只能使用移動通信網絡B數據通信是網絡系統最基本的功能C網絡的應用服務程序主要安裝在客戶端D.局域網連接互聯網需通過光調制解調器將私有地址轉換為公有地址6.華為暢享70是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于2023年11月28日發布的一款千元智能手機,搭載了國產處理器和華為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其部分參數如下表所示:項目參數項目參數尺寸168.3mm×77.7mmX8.93mm處理器海思麒麟710A芯片屏幕6.75英寸LCD1600×720像素運行內存8GB RAM操作系統Harmony0S 4.0機身內存128 GB/256 GB ROM北斗/GPS/伽利略/G1 onass重力傳感器/指紋傳感器/環境定位傳感器/QZSS/AGPS光傳感器/接近光傳感器4G:移動/聯通/電信(TD后置雙攝:5000萬像素攝像頭網絡制式LTE/LTE FDD)攝像頭+200萬像素微距攝像頭3G:聯通3G(WCDMA)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下列關于該手機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手機RAM存儲器在斷電后可以保持數據,不會丟失存儲的信息B.海思麒麟710A芯片由運算器和控制器組成C.Harmony0S4.0能對手機中的軟硬件資源進行管理D.該手機利用重力傳感器可實現橫豎屏的智能切換7.關于計算機數據和文件格式的編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五位二進制數能表示的最大值是十進制的32B.十六進制數A1H和二進制數10110001B在十進制中的值是相同的C.字符“A”的ASCII碼十六進制值是41H,則字符“C”的ASCII碼十六進制值是43HD.txt、docx、csv都是文件格式,它們使用了相同的數據編碼方法8.某二叉樹使用一維數組存儲結構進行存儲:索引01235691011121314節點ABDEFH下列有關該二叉樹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樹中共有3個葉子節點,分別是D、G、HB.該樹的中序遍歷為BDAGEHCIFC.該樹的深度為4,度為2的節點有5個D.某節點的索引是i,那么它的左子節點索引為2*i,右子節點索引為2*i+19.假設一個隊列的空間足夠大,初始時隊首指針head和隊尾指針tai1分別指向位置0。經過第1次操作后,再進行第2次操作。已知第二次操作分別是“入隊、入隊、出隊、入隊、出隊”,操作結束后,head指針為3,tail指針為6。第1次的操作不可能是信息技術(三)參考答案及解析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2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24 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答案 B A B D B A C B D C B C1.答案 B【解析】數據和信息自古就存在。信息是不能獨立存在的,必須依附于一定的載體。數字符號是最簡單的一種數據,所以答案選 B。2.答案 A【解析】信息系統除了有硬件、軟件、數據與用戶外,還有網絡 ,所以答案選 A。3.答案 B【解析】深度學習側重于神經網絡算法,能夠從大量數據中學習。問題引導下的人工智能學習方法,即問題引導下的試錯學習。在這種學習方法中,學習者事先不知道最終答案,而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嘗試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然后根據結果反饋來調整相應的學習方法,這一學習機制也叫強化學習。所以答案選 B。4.答案 D【解析】無論是在數據存儲還是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都可能被惡意攻擊者利用,導致敏感信息或個人隱私的泄露;權限應根據用戶的角色和需要來分配,以減少安全風險。殺毒軟件和防火墻服務于不同的安全目的。殺毒軟件主要用于檢測和防止惡意軟件,而防火墻用于監控和控制進出網絡的流量。兩者都是綜合安全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面部識別登錄是一種常見的身份認證,不是訪問控制策略。所以答案選 D。5.答案 B【解析】用戶通過手機在線購物也可以使用計算機網絡(wifi);數據通信是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通信方式,是網絡系統最基本的功能;局域網接入互聯網,必須通過路由器將局域網的私有地址轉化為公有地址。所以答案選 B。6.答案 A【解析】內存分為只讀存儲器(ROM)和隨機存儲器(RAM)。ROM 關閉電源后,信息會保留。RAM 計算機處理信息時,臨時存儲原始數據,關閉電源后,信息會丟失。 所以答案選 A。7.答案 C【解析】字符“A”在 ASCII 中的值是 65(十進制),其十六進制表示為 41H。根據 ASCII 順序,字符“C”在“A”之后兩位,因此其 ASCII值是 65+2=67(十進制),在十六進制中表示為 43H。 所以答案選 C。8.答案 B【解析】根據二叉樹使用一維數組存儲結構得出該二叉樹的結構如下:第 8 題解圖該樹的中序遍歷為 BDAGEHCIF,所以答案選 B。第 1 頁,共 3 頁9.答案 D【解析】第二次操作分別是“入隊、入隊、出隊、入隊、出隊”,入隊 3次(tail+3),出隊 2次(head+2),得出第一次操作后 head=1,tail=3。D選項“入隊、出隊、出隊、入隊操作后” head=2,tail=2,不符合要求。 所以答案選 D。10.答案 C【解析】算法用于將一個整數分解為其質因數。調用 prime(36, 2) 會將數字 36 分解為其質因數2, 2, 3, 3。這個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檢查 36 是否能被 2 整除,可以,所以 2 被添加到列表中,并用 36 除以 2 得到 18,然后遞歸調用。再次檢查 18 是否能被 2 整除,可以,所以又一次將 2添加到列表中,用 18 除以 2 得到 9,然后遞歸調用。9 不能被 2 整除,因此增加 num 到 3,然后 9 可以被 3 整除,所以 3 被添加到列表中,用 9 除以 3 得到 3,再次遞歸調用。最后,3 被3 整除,添加 3 到列表,遞歸調用時 x 變成 1,滿足終止條件。所以答案選 C。11.答案 B【解析】該程序的功能是對于數組中的每個元素,找到它右側第一個比它小的元素。如果不存在這樣的元素,則結果為-1。本題程序最終只打印出數組中第一個元素的“下一個更小元素”,即 1。所以答案選 B。12.答案 C【解析】首先,程序比較數組的前兩個元素(a[0]和 a[1]),確定初始的最大值(max1)和次大值(max2)。較大的元素被設為 max1,較小的元素被設為 max2。接下來,算法從數組的第三個元素開始遍歷(即從 a[2]到 a[n-1])。對于遍歷到的每個元素 a[i],程序首先檢查它是否大于當前的最大值 max1。如果是,a[i]成為新的最大值,而原來的 max1則成為新的次大值,因為它比所有其他已經檢查過的元素都要大,但小于 a[i]。如果 a[i]不大于 max1 但大于 max2,則 a[i]成為新的次大值。完成遍歷后,max1 和 max2 分別是數組中的最大值和次大值。它們的和就是任意兩個元素之和的最大值。所以答案選 C。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 3小題,其中第 13小題 7 分,第 14小題 10分,第 15小題 9分,共 26分)13.【答案】(1)12 (1分)(2)①end -= 1 (2分)②heights[start] < heights[end]或 heights[start] <= heights[end] (2分)③width = end - start + 1 (2分)【解析】(1)如果選擇第二個立柱(高度 4米)和最后一個立柱(也是高度 4米),則幕布的高度為4 米,因為兩個立柱的高度相同。由于這兩個立柱之間有三個其他立柱(第三、第四和第五個立柱),所以它們之間的距離是 3米。面積為 12平方米。(2)通過兩個內層循環,分別從左側和右側過濾掉損壞的立柱(高度為 -1 的立柱)。這是通過增加 start 或減少 end 來實現的。對于當前 start和 end 之間的每一對立柱,算法首先確定這兩根立柱中較短的那根,因為這將決定懸掛的幕布的高度。然后,算法計算這兩根立柱之間的寬度(距離),即 end - start + 1(因為立柱之間的距離為1米)。①處: 需要減小 end 的值,因為我們從數組的尾部開始,向前移動。②處: 需要比較 start和 end 指向的立柱的高度,以確定當前步驟中幕布的高度。③處: 計算寬度,但之前要么 start加過 1,要么 end減過 1,所以 width = end -start + 1,因為相鄰立柱間距為 1米,因此兩個立柱之間的距離就是它們的索引差。第 2 頁,共 3 頁14.【答案】(1)D (1分)(2)B/S 或 瀏覽器/服務器 (1分)(3)192.168.1.168:8080/或 192.168.1.168:8080 (2分)(4)ACD (2分)(5)①t = df.at[i, '時間'] (2分)②df[df['可燃氣體濃度(ppm)'] > limit] (2分)【解析】(1)詳細設計包括系統的輸入設計、輸出設計、人機界面設計、數據庫設計、代碼設計和安全設計。(2)結合第 14題圖 a,該系統網絡應用軟件的實現架構是 B/S架構(瀏覽器/服務器架構)。在這種架構下,用戶通過瀏覽器訪問服務器上的應用程序,服務器處理請求并返回結果。(3)小明基于 Flask Web 框架編寫服務器端的程序,部分代碼顯示了服務器運行在本地網絡地址192.168.1.168 上,端口為 8080,并且定義了根路由 '/'。因此,工作人員要訪問系統的天然氣實時數據頁面,則應訪問的 URL 是 http://192.168.1.168: 8080/。(4)根據結構圖,智能終端發送數據到服務器,服務器可能也會發送命令或更新到智能終端,所以 A正確。B選項該系統運行時瀏覽器中查到的天然氣濃度數據不再更新,既然能查詢天然氣濃度數據,說明數據庫連接是成功的,所以 B 選項錯誤。該系統開發完成后運行系統,檢測系統在運行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屬于動態測試。動態測試是在系統運行時進行的,以確保所有功能正常工作,C選項正確。該系統硬件組成主要包括服務器、網絡設備、傳感設備、智能終端等,D選項描述正確。(5)①t = df.at[i, '時間']這部分代碼用于訪問 df 中索引為 i、列名為 '時間' 的單元格。 ②df[df['可燃氣體濃度(ppm)'] > limit]創建一個新的 DataFrame(通常存儲在新變量中,如 limit_df),其中只包含天然氣濃度超過50000ppm的記錄。15.【答案】(1)27 (1分)(2)a[j][3]>a[j + 1][3] 或 cal(a[j][3])> cal(a[j + 1][3]) (2分)(3)①head = queinfo[major][0] (2分)②wait_times[student_id] = 0 (2分)③q[queinfo[major][1]][2] = len(q) (2分)【解析】(1)1006 同學到達時間為 08:18,該專業前面有同學在面試,需要排隊等候。前一位同學1005 離開時間為 08:45,所以他的等待時間為 45-18=27 分鐘。(2)根據題意按時間從小到大排序,比較相鄰個元素的時間,時間大的往后移動,因此答案為 a[j][3]>a[j + 1][3]。(3)程序的算法思想如下:首先,程序需要讀取外部輸入的專業數量和每個專業的考核組數量。對于每條記錄,根據其類型(到達/離開)和專業類型,更新排隊信息,并計算等待時間。如果是“離開”事件,表示一個學生完成面試,相應專業的可用考核組數量增加。如果該專業有排隊,則更新隊列和等待時間。如果是“到達”事件,如果有可用考核組,則學生直接進入面試;否則,學生加入排隊。記錄學生到達時間用于后續計算等待時間。為每位學生計算等待時間。當學生開始面試時,用當前時間減去到達時間即為其等待時間。最后,輸出每位學生的準考證號和等待時間。代碼實現過程中使用 q 用來存儲等待的學生,在 q 中有 n 個鏈式隊列(每個專業對應一個)并使用 queinfo 來追蹤每個類型的隊列的頭和尾。①完成頭部元素出隊操作,head 表示頭指針,因此第一空答案為 head =queinfo[major][0]。 ②有學生到達,如果對應的面試考核組有空閑,則直接進入面試,無需排隊,學生的排隊時間為 0,即第二空答案為 wait_times[student_id] = 0。③學生需要排隊等候的情況,如果隊列有元素,舊的尾節點指向新的尾節點,即第三空答案為 q[queinfo[major][1]][2] =len(q)。第 3 頁,共 3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信息技術沖刺卷3參考答案及解析.pdf 信息技術(三)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