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導言解讀可分三個時期,對峙并立統一經濟重心南移,北方強大武力結束分裂分離,世界各國莫及兩宋制度多變,社會發展空前北民并非等閑,國家發展貢獻 課程目標認識兩宋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等方面的新變化;了解遼夏季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第9課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 知識重點北宋專制集權的加強、王安石變法專制集權措施的影響、王安石變法失敗原因□雪夜訪普明主能臣,意篤情深運籌帷幄,夢想成真①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學習聚焦:宋初統治者大力加強中央集權,成功地維護了政權的穩定。¤北宋建政九百六十年,陳橋驛兵變趙宋替后周,恭帝禪讓權¤專制集權強干弱枝,守內虛外分化事權,崇文抑武□中央權配大體沿唐,事權分掌相互制衡,監察增量□地方權配州府通判,基層到縣路有四監,分權明顯▓史料閱讀:宋初強化中央集權北宋人蘇洵和范祖禹的文集。兩段話都生動地概括了宋初強化中央集權措施在防范內部動亂、維護統治穩定方面的突出效果。兩位作者的概括、比喻和假設十分接近,反映出北宋政治體制給時人造成的深刻印象。②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學習聚焦:北宋的統治危機主要表現在軍事和財政兩個方面。¤邊患無窮契丹崛起控燕云,北防無險敞國門西北黨項本藩鎮,建政西夏不稱臣北宋和議求邊穩,錢糧年年送與人¤財政危機軍費開支過半,官僚隊伍太濫養兵養官負擔,財政日益困難□北宋形勢政權并立,幾面受敵燕云失地,被動防御 歷史縱橫:北宋募兵政策安流撫亂,募兵過濫量大力軟,財政負擔☆思考點:北宋這種“以錢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為什么?有人認為北宋“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屈辱而不可取的,這種觀點并非完全沒有道理。也有人認為,遼和西夏軍事力量較強,而北宋軍事“積弱”,因此“以錢財換和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面臨的困境。和議簽訂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經濟損失有限。南宋李燾在《續資治通鑒長編》中指出,“雖每歲贈遺,較于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這樣來看,“以錢財換和平”也有可取之處。③王安石變法★學習聚焦:王安石變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運。¤變法背景北宋中期矛盾顯,突出吏懶與缺錢慶歷新政范仲淹,引發抵制靠了邊¤變法核心熙寧變法王安石,富國強兵帝支持理財整軍學求實,積重難返得與失□王安石像銳意改革,抱負遠大積重難返,各種評價◇學思之窗:王安石變法的缺陷題干信息“上述言論出自變法反對派之口,或有夸大之處”。材料中的極端化表述“無一人得襲故而守常者” “無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也顯示出了夸張色彩。但結合教科書正文所說“變法涉及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諸多領域”,可以推斷材料中的內容并非憑空臆造、無中生有。④南宋的偏安★學習聚焦:南宋偏安半壁的局面維持了較長時間。¤南宋建政靖康之變北宋完,南宋趙構都臨安¤南宋抗金岳飛領導岳家軍,戰績卓著美名聞¤宋金和議南宋偏安主動和,南北分界秦淮割□岳飛畫像抗金名將,文武俱佳精忠報國,精神激發□南宋金夏女真強悍,秦淮沿線南宋偏安,求和避戰◎問題探究:北宋初期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利弊得失。兩段材料批評的焦點是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在執行中矯枉過正,并且積重難返。第一段主要批評制度束縛了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第二段主要批評過度崇文抑武(與唐朝后期相比走到了另一個極端),導致軍備廢弛,國勢積弱。應當注意,材料并沒有否認宋初措施的積極因素(“皆先有法以待之” “是法之密也” “雖能自安”)。◎學習拓展:王安石變法為何評價不一。王安石變法的許多措施既有成功之處,又埋伏著失敗的禍患。例如:“青苗法”限制高利貸盤剝,增加政府收入;“募役法”減輕了農民負擔,保證了生產時間;農民負擔仍很嚴重,觸動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們的激烈發對。王安石變法是封建地主階級針對北宋統治危機進行的改革運動,變法的目的在于維護封建統治,但客觀上有利于社會進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但他不可能使北宋從根本上擺脫封建統治危機。王安石能夠針對北宋統治錯綜復雜的積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種勇于改革和敢于斗爭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知識重點各民族政權相互交融,共同推動民族國家發展元朝統一措施及影響□契丹養馬游牧民族,疆域擴充因俗而治,蕃漢相融①遼與西夏★學習聚焦:遼和西夏與北宋鼎峙,都維持了較長時間統治的穩定。¤遼朝概況契丹鮮卑同源,遼河上游發端版圖不斷擴展,南越長城邊關游牧農耕互兼,設置南官北官¤西夏概況黨項屬于西羌,活動區域河湟內遷甘陜大唐,受封鎮守一方利用宋遼兩傷,建國稱帝相抗◇學思之窗:遼朝職官設置特點第一段材料概括了南、北面官制度,總結其特點為“因俗而治”。第二段材料則從官員服飾的角度反映了“因俗而治”特征。□西夏王陵十帝九陵,均呈凸形塔式建筑,夯土壘成②金朝入主中原★學習聚焦:金朝由東北入主中原,一度出現治世。¤金朝概況東北白山黑水間,女真建金與宋聯滅遼北宋都南遷,對峙南宋秦淮線猛安謀克耕與戰,大定之治世宗現□北京城址中都大都,內城外城金元明清,格局奠定▓史料閱讀:遼朝后期女真人的生活方式黑水白山,農牧相間定居生產,騎射彪悍③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學習聚焦:崛起于漠北的蒙古,建立元朝,完成了全國的大統一。¤蒙古崛起蒙古汗國鐵木真,東征西討四子孫幼子守成宗主尊,大哉乾元疆域伸¤元朝統一驛站驛道,加強聯系行省制度,較高效率西藏西域,特別治理邊疆管轄,趨向內地澎湖巡檢,臺灣經略四等人制,蒙古優越□薩班骨塔西藏歸附,涼州會談維護統一,高僧薩班□元朝形勢疆域遼闊,行省交錯民族融合,外交活躍 歷史縱橫:元朝邊疆治理邊疆治理,歷代難題唐代羈縻,元趨一體☆思考點:觀察《元朝形勢圖(1330年)》,你認為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有什么影響?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的影響,在今天也能明顯看出來。首先,元朝行省的名稱有一些今天還在使用,或對今天的省名有影響;其次,今天一些省的轄區直接淵源于元朝行省,還有一些省的轄區是以元朝行省為基礎分割而成的。④元朝的民族關系★學習聚焦:元朝存在民族矛盾,但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得到進一步加強。¤多民族國家發展中華民族多源起,春秋時期辯華夷觀念認同相融吸,戰國時期布大地交流交往互利益,秦漢融合賴統一社會動蕩民遷徙,魏晉胡漢彼此習中土盛世令仰儀,大唐歸附更積極遼宋夏金多并立,蒙元時代大匯聚滿清版圖定疆域,五十六族共相遇◎問題探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王朝統治者學習、接受中原傳統典章制度和統治理念的認識。本段材料主要講元朝的情況,但所提問題不限于元朝,而是包括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在內??蓮囊韵陆嵌瓤紤]:少數民族政權入主中原之后,為什么需要采用“漢法”?在這方面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各少數民族政權采用“漢法”有無程度和速度的差異?差異原因何在?◎學習拓展:了解元朝在中外關系方面的重要成就,特別是與歐洲之間的直接人員往來。馬可·波羅來華一事出自《馬可·波羅行紀》一書記載,但缺乏其他材料特別是中文史料的直接印證?!恶R可·波羅行紀》的內容,又頗多夸張、遺漏、疏誤之處。因此關于馬可·波羅來華是否屬實,在國際學術界存在一定爭議,但大多數學者相信此事的真實性。從時代背景來說,元朝與歐洲的直接人員往來例證甚多,馬可·波羅來華并非孤立事件。具體可以關注:①蒙古汗國統治時期教皇和法國國王先后遣使出使蒙古;忽必烈在位時大都畏兀人列班·掃馬訪問歐洲;②元朝中期,羅馬教廷派遣大主教到元朝傳教;③元朝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鄂多立克來華;元朝后期派遣使團訪問羅馬教廷,教皇向元順帝饋贈禮物。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與社會 知識重點認識民族政權并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理解多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的作用□夫妻宴飲一桌二椅,奉養慣例生活氣息,幸福安逸①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學習聚焦:宋元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較之前代有明顯的發展。¤農業稻麥復種南普及,兩熟三熟產量提固定種植農戶益,傳統結構受沖擊棉花宋朝始內地,元朝推廣更大力邊疆開發交流技,東南西北都可喜¤手工業宋瓷改進五大窯,元代青花更美妙質優物美海外銷,中華文明一符號礦業地位很重要,東京居民煤燃料金屬冶煉增高效,石油記載書漏掉印刷造紙技術高,相互促進文教好重文輕武別忘了,書籍產業呱呱叫 歷史縱橫:北宋人口數量戶數統計,人口過億重大意義,原因分析□五大名窯宋瓷高超,杰出代表三青定白,鈞紅奇妙□元朝青花白地藍花,幽倩素雅多元文化,瓷藝奇葩▓史料閱讀:宋人用煤北宋末年,開采廣泛冶鐵制瓷,東京主燃②商業和城市的繁榮★學習聚焦:宋元時期商業發達,大城市空前繁榮。¤商業城市榷場茶馬互貿易,社會穩定有意義商品流通興紙幣,海外貿易財源濟東京臨安人稠密,大都物資集散地□元朝紙幣大元一朝,主幣紙鈔貿易擴大,紛紛仿效□清明上河圖汴梁繁華,風俗入畫內容豐富,價值極大③經濟重心南移★學習聚焦:經濟重心南移是宋元時期的突出現象。¤重心南移唐朝中葉南漸超,北宋戶口北邊少元朝差距擴大了,南財北運開海道江南文化底子好,分卷取士相協調□元朝漕運運河取直,海運增加經濟差距,南北擴大☆思考點:如何認識北宋科舉考試中南北分卷的做法?制度通常都具有兩重性、有利有弊,南北分卷制度也不例外。從南方考生的角度看,南北分卷制度不是完全公平;但站在統一國家全局的角度考慮,該制度的實施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北宋后期,科舉考試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其主要原因是經濟重心不斷南移,中國古代經濟格局變化,引發的文化、教育、人才格局的變化。④社會的變化★學習聚焦:宋朝社會與前代相比出現了一些重要的變化,包括門第觀念淡化、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等。¤社會變化經濟發展觀念變,宋代科舉更完善取士婚姻新條件,有才有財才靈驗正當經營不干預,佃農生產很積極◇學思之窗:怎樣看待宋朝歷史地位?材料中陳邦瞻對宋朝的歷史地位十分重視,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第三階段的開端,該階段直到明朝尚未結束,明朝的制度、習俗、觀念各方面都深受宋朝影響。□宋朝地契私有土地,頻繁交易規范詳細,保護權利◎問題探究:唐宋科舉制的區別及其與社會變化的關系。唐朝科舉制在公平性方面尚有明顯欠缺,考生的個人背景可能對考試結果產生影響。宋朝科舉制則力圖杜絕這種影響,保證單純憑試卷決定成績。這方面的變化,與門第觀念淡化、社會流動加強的歷史線索互為因果,存在密切聯系。◎學習拓展:了解宋元紙幣的不同特點及影響。宋朝紙幣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表現是:①作為輔幣,與銅錢兼用;②使用有期限限制,稱為“界";③有區域限制。元朝紙幣制度更加成熟,表現為:①不用銅錢,紙幣是單一流通的貨幣;②使用無期限限制;③無區域限制,全國通用。積極影響是推動了商品經濟發展,消極方面是容易引發通貨膨脹,造成財政危機。第12課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 知識重點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發展的新變化理解程朱理學的特點與歷史影響□白鹿洞書院江西廬山,海內首間朱熹重建,名聲遠傳①儒學的復興★學習聚焦:宋朝儒學復興,其中程朱理學一派對后世影響最大。¤儒學復興儒學太死板,佛道發挑戰北宋圖改變,思想挖內涵強化價值觀,天理不能犯四書更精簡,格物可體驗程朱新理念,歷史影響遠☆思考點:你如何看待“存天理,滅人欲”?“存天理,滅人欲”這一提法,可以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它反映了一種對人高標準、嚴要求的修養理念,要求人擯棄過度欲望,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體現出準宗教的道德自律精神,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另一方面,它具有禁錮合理欲望、扼殺人性的潛在可能,極易成為統治者束縛被統治者的精神工具,因此歷來受到進步思想家的批判。◇學思之窗:元朝科舉考試的內容和答題標準的理由。元朝中期開科舉時,考試內容有兩種選擇:一是考文學(詩賦),二是考儒家經書。蒙古統治者對漢族文學創作不完全理解,認為沒有實際用處,而對儒家經書鞏固社會倫理道德秩序的作用比較贊賞。程朱理學作為宋朝新儒學的主流,重視發揮儒家思想在鞏固社會倫理道德秩序和樹立社會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因而順理成章地被確定為考試答題標準。□朱熹刻像儒學大成,理學聞名著述頗豐,科考欽定□四書集注理學名著,官定讀物文化構成,不可低估②文學藝術★學習聚焦:城市經濟的繁榮,推動了宋元文學新載體的發展。¤宋詞詞體出于唐,到宋更興旺句子有短長,配樂可歌唱抒情巔峰上,世俗是趨向士作流傳廣,婉約又豪放¤元曲散曲更靈活,通俗且歡樂雜劇多四折,舞臺藝綜合¤話本市民群體大,文學世俗化說書盛當下,底本用白話¤書畫帝王好書畫,當代不會差朝中文武官,都能來兩下 歷史縱橫:元雜劇的淵源宋金雜劇,北方戲曲疆域廣大,交融文化▓史料閱讀:元雜劇藝術價值舞臺綜藝,表演功力角色行當,跨業不易□雜劇壁畫唱念做耍,旦末凈雜行當齊備,戲劇升華□徽宗繪畫昏庸皇帝,多才多藝繪畫書法,可見造詣③科技★學習聚焦:三大發明和沈括、郭守敬等科學家的成就,是宋元科技水平的重要代表。¤科技三大發明,兩個大家一部農書,合并天下□南宋羅盤八五出土,造型實物南宋羅盤,領先一步□元朝簡儀簡化構造,精度更高天體坐標,互不干擾④少數民族文字★學習聚焦:遼、夏、金和蒙古各政權統治者都創制了文字。¤文字文明標志,歷史載體民族特征,特殊意義□西夏佛經西夏文字,模仿漢式刻印佛經,存留于世□元朝秘史蒙古歷史,豐富資料北方游牧,可供參考□八思巴文拼音文字,使用不便元朝國書,曇花一現◎問題探究:程朱理學哲學觀的特點及官方推崇的原因。通過各條材料對“理”的解釋,可以體會到程朱理學宇宙觀、人生觀相結合的特點。一方面“理”具有本體地位,相當于“天道” ;另一方面“理"又無處不在,不僅存在于自然界萬事萬物之中,也體現于社會人際關系當中,也就是儒家倫理道德秩序。這樣,就將儒家綱常倫理提高到本體地位,為專制統治提供了哲學論據。這也就是程朱理學在當時受到官方尊崇的主要原因。◎學習拓展:兩宋史學的主要成就及對后代史學的影響。宋朝史學成就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方面:①《資治通鑒》及相關著作?!跋嚓P著作”主要是指根據《資治通鑒》改編的《通鑒紀事本末》和《資治通鑒綱目》。②本朝史的編纂。代表作為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和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③方志的編修,包括全國總志和各地地方志。這幾個方面對以后朝代的史學都有深遠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