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第23課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一、局部抗戰1.日本侵華(1)背景①1929年秋,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嚴重影響日本。②為緩和國內矛盾,擺脫困境,急于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緊進行武裝侵略的部署。(2)表現①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標志著中國14年抗戰的開始)。隨后,日軍占據整個東北。②一·二八事變: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③偽滿洲國: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在吉林長春建立偽滿洲國。④“華北事變”:1935年日本為侵占華北而蓄意制造的一連串事件。提示 “八年抗戰”更改為“十四年抗戰”的意義(1)充分肯定了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事變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特別是東北人民革命軍的英勇斗爭和其他中國軍隊的奮起抵抗。(2)進一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和國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3)突出了中國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中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開始的最早,結束的最晚。提示 國內矛盾的變化(1)國民革命運動失敗后:國共兩黨所代表的階級矛盾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矛盾。(2)九一八事變后: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階級矛盾仍是這一時期的主要矛盾。(3)華北事變后:民族矛盾已上升為壓倒一切的矛盾,階級矛盾退為次要地位。2.局部抗戰——是相對于七七事變后的全面抗戰而言的,(1)愛國軍人①1932年1月28日,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奮起抵抗。②1933年,日軍由東北向長城沿線進犯,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2)國民政府①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以主要力量“圍剿”紅軍和革命根據地。②對日本侵略實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國出面調停。(3)國際聯盟:提出實行國際共管的方案,以犧牲中國來換取英、美、法、日等國共同控制中國東北。(4)中共:東北人民革命軍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下堅持抗戰。(5)愛國學生:北平學生1935年12月9日游行示威,即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3.西安事變(1)背景:在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瓦窯堡會議的召開,確定了建立抗日民安事變族質一戰線的方針)的感召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實行聯共抗日。(2)過程:1936年12月12日晨,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以武力逼蔣抗日。經過各方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央。(3)意義: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它促進了中共中央聯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提示 西安變和平解決的原因(1)中華民族危機的加深是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根本因素。(2)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逼蔣抗日”而不是殺害蔣介石。(3)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的努力。(4)宋子文、宋美齡等人對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起到促進作用。二、全面抗戰的開始1.標志:1937年7月7日晚,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由比開始。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盧溝橋事變第二天,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要求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2)7月17日,蔣介石發表了準備抗戰的講話。(3)8月下旬,洛川會議召開,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形成。(4)周恩來向蔣介石遞交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改編中共軍隊。(5)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第二天,蔣介石發表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提示 比較國民革命統一戰線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項目 國民革命統一戰線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同點 歷史背景 “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日本全面侵華,妄圖滅亡中國群眾范圍 無產階級、農民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 空前廣泛的民族性:國內各階級、階層及海外僑胞和其他愛國人士合作方式 黨內合作 黨外合作組織形式 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國民黨。有統一的革命綱領:新三民主義 沒有統一的組織形式和政治綱領合作范圍 沒有政權和軍隊的合作 有政權和軍隊的合作影響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最終失敗 是團結抗戰的政治保證,最終取得了抗戰勝利相同點 都是由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都是中國共產黨倡導并促成的;受國際因素影響三、日軍的侵華暴行1.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2.政治上,“以華制華”,194O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3.經濟上,實行“以戰養戰”,對占領區大肆進行野蠻的經濟掠奪。4.在敵后抗日報據地,日軍實施野蠻的“三光”政策。5.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軍對重慶進行大轟炸。6.日軍踐踏國際公法,實施細菌戰,殘殺中國軍民。7.推行“慰安婦”制度。提示 抗日戰爭體現的民族神(1)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無上;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2)敢于抗擊、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和民族自強信念。(3)善于在危難中開辟、發展新道路的民族創新精神。(4)堅持正義,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提示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1)廠泛的民族性和復雜的階級矛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既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又包括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2)有政權、軍隊的合作。國共兩黨的合作實際上是兩黨分別領導的兩種政權、兩種軍隊在抗戰總目標下的合作,但沒有形成統一的國防政府和聯合統帥部。(3)沒有正式的固定的組織形式和共同的具體的政治綱領。(4)處于既有利又復雜的國際環境中。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國際上獲得廣泛的援助。但美英對日實行綏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將介石的妥協傾向,不利于全國的抗日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