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提綱

資源簡介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
Ⅰ、內容提要
公元10世紀至14世紀,是中國歷史由中古向近古轉變的關鍵時期。作為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遼夏金元(916年-1368年)積極學習中原漢人的經濟方式、制度與文化,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建立本民族政權,長期與兩宋形成對峙。這一時期的華夏文化不斷向四周擴散,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最終源于漠北的蒙古族迅速崛起,半個世紀內先后滅掉西夏與金,之后建立元朝,再次實現中國統一。為鞏固統一,政治上中央與地方分別實施中書省與行省制度;經濟上修筑驛道、設立驛站;民族關系上設立專門機構宣政院處理宗教與西藏事務;元朝成為一個版圖遼闊、民族眾多、邊疆穩定的大一統國家。
Ⅱ、時空坐標與框架線索
Ⅲ、知識體系
一、遼與西夏
1.契丹的興起和建國:
(1)契丹一詞最早見于《魏書》,契丹族是我國古老的少數民族,原居住在遼河上游一帶,秦漢時為東胡的一支。先后依附于唐時期的大賀氏聯盟、后突厥、回紇。
(2)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于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定都上京。耶律德光統治時得到幽云十六州,后改國號為遼。
(3)鞏固措施:
A.阿保機提倡農業,墾藝荒田,接受農耕生活;
B.仿照漢字偏旁創制契丹文字,接受漢族封建文化;
C.政治上采取“藩漢分治”制度,設置南、北面官制。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南面官負責漢人為主事務。
2.遼宋的和戰:
(1)“澶淵之盟”:公元1004年,遼軍南征逼近東京,宋真宗到達澶州后士氣大振,遼宋議和。和議內容有:雙方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給遼“歲幣”;遼撤兵。
(2)意義:澶淵之盟后宋遼維持了近一個世紀的和平局面;宋遼邊境安定,貿易興旺;加強民族友好關系,促進民族融合。
3.西夏的建立
(1)建國: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國,定都興慶,史稱西夏。黨項族為羌族的一支,唐中以來活躍在寧夏、甘肅和陜西西北一帶,唐末形成藩鎮割據。
(2)采取措施:
A.政治:仿照唐宋政治制度,中央設立中書省、樞密院等機構,同時保留一套蕃號官稱;
B.選官:推行科舉制,選拔官吏;C.文化:仿照漢文楷書,創制西夏文字;
D.對外關系:,名義上先后向北宋、金稱臣,實際上保持事實獨立。
二、金的建立與南下
1.金的建立與發展:
(1)起源:女真族由唐時的黑水靺鞨發展而來,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北宋中后期完顏部強盛起來,統一女真各部。
(2)建立: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抗遼,次年,阿骨打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也稱上京)。
(3)發展:
①金太祖阿骨打為加強統治,推行猛安謀克制——猛安謀克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每300戶為一謀克,10謀克為一猛安,各戶壯丁平時生產,戰時出征,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
②阿骨打屢次攻遼,1125年俘遼天祚帝,金滅遼。
③12世紀后期金世宗完顏雍推行與民休息政策,積極恢復發展農業,大定年間政局穩定財政充足,史稱“大定之治”。
2.金的南下:
(1)靖康之變:遼滅亡后,金多次南下攻宋,威脅北宋。公元1127年,金統治者俘獲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變”。
(2)紹興和議:公元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和議,規定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以北歸金統治;南宋向金稱臣;每年向金納歲幣。最終形成與南宋對峙局面。
(3)遷都:公元1153年,金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
三、蒙古的崛起與元朝統一
1.統一草原:
①時間:公元1206年
②人物:蒙古族首領鐵木真
③成就:建立蒙古汗國,被稱為“成吉思汗”
2.元朝建立:
(1)征服四方: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后降吐蕃、征大理;遠征中西亞、東歐;
(2)建立元朝:
①時間:公元1271年
②人物: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
③都城:定都燕京(1272年),稱大都。
④統一:公元1276年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3.鞏固措施:
(1)中央:設中書省、樞密院和御史臺
①中書省:元朝的宰相機構,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當時最高行政機關;
②樞密院:掌握軍權,為最高軍事管理機關;
③御史臺:負責監督百官,是最高的監察機關
(2)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
①目的:為加強中央集權,有效管理地方;
②內容:全國公設10個行省,由中央委派官員管理;
③作用:權力集中,統治效率高,是我國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
(3)其他措施:
①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西藏地區;
②交通上,在全國修筑驛道和設立驛站,在各港口設市舶司
③經濟上,重視農業生產,中央有專門機構大司農司負責農業;松江黃道婆為代表紡織業的發展。
四、元的民族關系
1.背景:元朝疆域空前遼闊,大一統局面的出現。
2.表現:
(1)民族的融合:漢族人民大量遷居邊疆,帶去先進生產技術,開發了邊疆;邊疆各族大量遷入中原,與漢族雜居,加強民族融合。
(2)回族的形成: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與其他民族長期雜居、通婚,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
(3)實行“四等人制”:元朝實施的民族差別對待政策,“四等人”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畏兀兒、回回等族)、漢人(主指北方少數民族)、南人。
(4)邊疆的管理:元朝時,西藏正式成為行政區;在澎湖設巡檢司管理琉球。
3.意義:
(1)加強了各族間的聯系,促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形成。
(2)促進了對邊疆地區的進一步管理與開發,有利于民族融合。
(3)區別對待的民族政策易激化矛盾,不利于統治,導致最終元朝覆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考县| 南丹县| 禹城市| 湘西| 叶城县| 来宾市| 赤水市| 漳州市| 太湖县| 丰县| 梨树县| 龙南县| 高唐县| 同江市| 明水县| 温宿县| 忻城县| 青田县| 蓬安县| 富锦市| 济南市| 桃江县| 资源县| 平乡县| 潢川县| 普陀区| 靖宇县| 白山市| 方山县| 泗洪县| 扎赉特旗| 民权县| 富阳市| 闻喜县| 贵定县| 灌云县| 中山市| 本溪市| 周口市| 甘洛县| 凌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