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9課 從政權并立到元朝統一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第9課 從政權并立到元朝統一(一)北宋的建立 過程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趙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相繼滅掉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和北方的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爭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此無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宋太祖趙普(一)北宋的建立 地方措施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稍奪其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制其錢谷: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收其精兵: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一)北宋的建立 地方措施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強干弱枝,削弱地方(一)北宋的建立 中央措施——君主專制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分化權力,機構眾多財政皇帝中書省門下省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唐:三省六部尚書省中書門下(政事堂)同平章事(宰相)參知政事(執政)行政樞密使(執政)樞密副使(執政)軍政三司樞密院三司使鹽鐵、戶部、度支宋:二府三司臺諫御史中丞知諫院監察統兵權 離調兵權 分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三衙二府三司制近人統計《登科記考》的進士總額,唐代二百九十年中共得6442人,兩宋300多年間,取士總數接近11萬人。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一)北宋的建立 重文輕武VS抑制武將,重文輕武北宋供養了一支空前龐大的軍隊(募兵制),軍隊不斷擴編,導致軍費直線上升,占到國家財政開支的大半。北宋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官僚子弟入仕過濫,導致官僚隊伍不斷膨脹。冗兵冗員冗兵冗員冗費積貧積弱三冗二積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分析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一)北宋的建立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多民族政權并立,長期與兩宋對峙(二)遼、西夏、北宋的并立遼朝——契丹族(916—1125年) (一)起源:與鮮卑同源,遼河上游(二)建立:916年,耶律阿保機,上京。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遼墓壁畫《契丹人飲馬圖》契丹帳[北宋]蘇頌行營到處即為家,一卓穹廬數乘車。千里山川無土著,四時畋獵是生涯。(二)遼、西夏、北宋的并立耶律阿保機西夏——黨項族(1038—1227年)政權建立:1038年,李元昊,定都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國號大夏。統治政策: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二)遼、西夏、北宋的并立元昊西夏文字西夏貨幣政權名稱 民族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北宋遼(契丹)西夏漢 族960年趙匡胤開封(東京)契丹族10世紀初(916年)耶律阿保機上京臨潢府黨項族11世紀前期(1038年)元昊興慶府(銀川)遼西夏北宋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邊防壓力——北宋與遼(契丹族)遼太宗時期,遼割占燕云十六州,對中原形成嚴重威脅;宋太祖時期:執政晚期,雙方友好,互通使節;宋太宗時期:兩次發起奪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慘敗;宋真宗時期(1005年):北宋與遼簽訂澶淵之盟。維持已有邊界,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一筆錢物,稱為“歲幣”。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二)遼、西夏、北宋的并立邊防壓力——北宋與西夏(黨項族)北宋又與西北黨項族新建立的西夏發生戰爭,也是屢戰屢敗。1044年,雙方最終達成和議。“慶歷和議”,內容包括:西夏保持帝號,同時向北宋稱臣,北宋每年送給西夏錢物,稱為“歲賜”。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二)遼、西夏、北宋的并立北宋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雖每歲贈遺,較于用兵之費,不及百分之一。——《續資治通鑒長編》可取:北宋軍事積弱,“以錢財換和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宋面臨的困境。和約簽訂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經濟損失有限。不可取:北宋作為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政權簽訂和議,每年付出一大筆錢財,是一種屈辱行為。一、宋與遼、西夏的并立及“和戰”二、宋金對峙第9課 從政權并立到元朝統一金朝——女真族(1115—1234年) 政權建立:1115,完顏阿骨打,定都會寧府,也稱上京。完顏阿骨打上曰:‘遼以賓鐵為號,取其堅也。賓鐵雖堅,終亦變壞,惟金不變不壞。金之色白,完顏部色尚白。’于是國號大金,改元收國。”——《金史·太祖記》二、宋金對峙(一)金的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所滅,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史稱“靖康之變”。1127年,趙構(宋高宗)在應天府稱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二、宋金對峙(二)南宋的建立岳飛抗金南宋初年,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抗金戰紀卓著,還出現了郾城大捷等勝利。1141年,岳飛的北伐因為政治原因而失敗,岳飛亦被殺害。二、宋金對峙(三)宋金對峙紹興和議——1141年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白銀25萬兩、絹25萬匹,稱為“歲貢”。宋金對峙局面形成。此后,南宋與金又發生了幾次戰爭,南宋的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稱臣,而是“世為侄國”,繼續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二、宋金對峙(三)宋金對峙金的歷史脈絡女真族活動于黑龍江、松花江流域,以農業、狩獵、畜牧為主。1114年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上京)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北宋,后與南宋形成對峙局面1153年遷都燕京,并改名中都二、宋金對峙三、元朝的建立第9課 從政權并立到元朝統一(一)蒙古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蒙古軍先后滅掉西夏(1227年)和金朝(1234年),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蒙古汗國三、元朝的建立(二)元朝統一1260年,忽必烈即位,推行中原政治制度,興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大元。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1279年,元軍完成統一三、元朝的建立元·富民古驛道元·急遞鋪令牌驛道急遞鋪為鞏固統一,修建四通八達的驛道,設立驛站,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運輸官府物資相隔一定距離分設急遞鋪,負責傳遞公文三、元朝的建立(三)元朝的建設(三)元朝的建設——元朝政治制度中央——一省制中書省宰相機構吏戶禮兵刑工樞密院(軍事)御書臺(監察)三、元朝的建立地方——行省制1.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2.其他地區,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3.在行省之下,設置路、府、州、縣。三、元朝的建立(三)元朝的建設——元朝政治制度行省制——影響材料一: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旨,行省官員既不能更改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下)材料二:行省官員一定時期內還要去覲見皇帝,盡述職之責。——白鋼主編《中國政治制度史》(下)材料三: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在外者,有行臺……其牧民者,則曰路,曰府,曰州,曰縣。官有常職,位有常員……于是一代之制始備,百年之間,子孫有所憑藉矣。——宋濂《元史》1.鞏固統治,加強中央集權;2.行省制的創立是我國省制的開端,也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三、元朝的建立(三)元朝的建設——元朝政治制度(四)元朝的邊疆管理吐蕃——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臺灣(琉球)——在隸屬福建晉江的澎湖設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特點:元朝的遼闊疆域與王朝統治相始終,邊疆管理也呈現出與內地一體化趨向。三、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民族關系回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畏兀兒蒙古人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三、元朝的建立(四)元朝的邊疆管理各民族的雜居共處促進了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四等人制第一等級:蒙古人,享有各種特權第二等級: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兒、回回等第三等級:漢人,北方漢族,包括已經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級:南人,原南宋統治區的居民(處于不平等地位)材料:于時大別人類……為四等。曰蒙兀人。曰色目人。曰漢人。曰南人。——《蒙兀兒史記》三、元朝的建立(四)元朝的邊疆管理(五)元朝的滅亡背景:民族矛盾逐漸減弱,社會貧富差距帶來的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過程:14世紀中葉,農民起義相繼在中原和南方爆發。結果:元朝滅亡,以宮廷貴族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三、元朝的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澶淵之盟.mp4 第9課 從政權并立到元朝統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