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蓮說》導學案班級 姓名 小組 評價任務目標 1.了解作者周敦頤及“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2.理解文章中蓮花的形象和象征意義,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 4.培養學生對美好品質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蓮花的形象和象征意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難點:學習托物言志和對比襯托的寫作手法,并能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學法指導 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內容了解作者和文體 周敦頤是中國北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文學家。他被尊稱為濂溪先生,其思想以儒家學說為基礎,融合了道家和佛家的一些觀點。主要成就和貢獻包括: 哲學思想:提出諸多哲學觀點,對后世哲學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文學成就:散文作品文筆優美,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教育貢獻: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學生。 周敦頤的代表作品有《愛蓮說》,以蓮喻人,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表達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他的思想和作品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寫作背景 《愛蓮說》的寫作背景與周敦頤的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有關。周敦頤為人正直,一生酷愛蓮花。他在擔任南康郡守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辟一塊池塘種蓮。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微風吹過,陣陣清香,他觸景生情,從而寫下了這篇傳世名作。 當時的北宋,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在這樣的背景下,文人對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更加迫切,對于人性、道德等問題的思考也更加深入。《愛蓮說》正是周敦頤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通過對蓮花的贊美,表達了自己對高尚品格的追求和對世俗的批判。 這篇文章既體現了周敦頤個人的思想和情感,也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它以其簡潔優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寓意,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三、整體感知 1.初讀文本:教師范讀,然后學生齊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奏和停頓。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 《愛蓮說》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作者對蓮花的喜愛與贊美。文中描繪了蓮花的形象和品質,通過對蓮花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具體來說,文章主要內容包括: 蓮花品性:贊揚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質。 君子品德:將蓮花比作君子,君子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對比手法:通過與其他花卉的對比,突顯蓮花的獨特之處。 作者志向:借贊美蓮花,抒發作者自己的高尚情操和人生追求。 整篇文章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明快,寓意深刻,體現了作者對美好品質的向往和推崇。 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怎樣的? 作者對蓮花的態度是喜愛和贊賞的。在《愛蓮說》中,作者通過以下方面表達了對蓮花的喜愛和贊賞: 細致描繪:用生動的語言描繪了蓮花的外形、姿態和氣質。 品質象征:將蓮花的特質與君子的品德聯系起來,賦予了它高尚的象征意義。 對比贊美:通過與其他花卉的對比,更加突出了蓮花的獨特之處。 情感表達:字里行間透露出對蓮花的喜愛之情。 作者以蓮花自比,表達了自己對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對世俗污濁的批判。這種態度不僅體現了作者對蓮花的獨特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 深入探究 1.蓮花在中國文化中有什么象征意義?在文中又有怎樣的寓意? 蓮花在中國文化中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高潔純潔:代表純潔無暇、高尚的品質。 吉祥美好:寓意吉祥、美好。 佛教象征:在佛教中具有重要象征意義。 在《愛蓮說》中,蓮花的寓意主要有: 象征君子:作者以蓮花比喻君子,君子具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質。 表達志向:借蓮花表達自己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寄托情感:體現作者對美好精神世界的向往。 蓮花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賦予特殊的意義,而在《愛蓮說》中,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描寫和贊美,進一步豐富了蓮花的象征內涵。 2.“出淤泥而不染”這一特點在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啟示? 堅守本心:在復雜的環境中,保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不被外界干擾和影響。 抵制誘惑:面對各種誘惑時,能夠堅定地拒絕,不陷入不良行為或道德困境。 保持純潔:保持心靈的純潔和善良,不受世俗的污染。 自我約束: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不隨波逐流。 獨立思考: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盲目跟從他人。 逆境不屈:在困境中堅守自己的信念,不放棄自己的理想。 樹立榜樣:成為他人的榜樣,激勵他人保持良好的品質。 保持清醒:在混亂的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社會責任:以高尚的品德為社會做出貢獻,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3.文中將蓮花與其他植物進行了對比,這種對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蓮花特質:凸顯蓮花的獨特品質,使其在眾多植物中更加鮮明。 增強表達效果:通過對比,讓蓮花的形象更加生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深化文章主題:有助于深化對君子品德的闡釋,豐富文章的內涵。 引發讀者思考:促使讀者思考不同植物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其背后的價值取向。 體現作者觀點:清晰地展示作者對不同植物的看法和評價。 增加文學性:使文章更具藝術性和表現力。 強化象征意義:進一步強化蓮花作為君子象征的意義。 豐富內容層次:讓文章內容更加豐富,富有層次感。 引導價值判斷:引導讀者對各種品質進行價值判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增強可讀性:吸引讀者的興趣,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如何理解作者對菊花和牡丹的評價? 作者對菊花和牡丹的評價,主要是為了通過對比來凸顯蓮花的特質。 對菊花的評價,體現了作者對隱士的贊賞。菊花在秋天開放,具有以下特點: 淡雅高潔:象征著超凡脫俗、淡泊名利的品質。 堅貞不屈:代表著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作者對牡丹的評價,則強調了其富貴華麗的特質: 繁榮華麗:暗示了繁華、熱鬧的景象。 受人喜愛:表明牡丹在當時社會的受歡迎程度。 這種評價并非是對菊花和牡丹的貶低,而是為了: 襯托蓮花:突出蓮花獨特的品質和價值。 表達觀點:顯示作者對不同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的看法。 它反映了作者的價值觀,即在追求高尚品質的過程中,不盲目跟風,堅守自己的內心準則。同時,也說明了作者對不同花卉所代表的精神內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5.從《愛蓮說》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從《愛蓮說》中可以看出作者以下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 追求高潔:通過對蓮花的贊美,表達了對高潔品質的向往和追求。 不慕名利:顯示出對名利的淡泊,注重內在的品德和精神境界。 堅守節操:強調在困境中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 崇尚自然:對自然的喜愛和尊重,以自然為榜樣。 獨立自主: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不隨波逐流。 批判世俗:對世俗的污濁和虛偽持有批判態度。 重視精神修養:認為精神的富足和高尚比物質更為重要。 追求美好: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蓮花為代表。 弘揚君子之道:倡導君子的品德和行為準則。 樂觀積極:即使在復雜的環境中,仍保持積極的人生態度。 個人特色反 思 得: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