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三節 四川盆地粵人版八年級下冊內容總覽課標要求01學習目標02探究新知03課堂檢測04課堂總結05課后作業06目錄2022新課標要求課標摘要課標分解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課標對本部分內容的要求是通過地圖和資料,讓學生學會分析四川盆地的位置、地形、氣候等基本概況。了解重要巴山蜀水的原因,了解天府之國形成的條件。了解四川盆地交通運輸的變化。素養要求與學習目標核心素養目標:1.區域認知:根據地圖說出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2.綜合思維:通過圖表材料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3.地理實踐力: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盆地富庶的表現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4.人地協調觀:理解四川盆地的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學習目標:1.通過圖表材料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2.說明盆地富庶的表現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3.學會分析區域的自然環境、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理解一地區的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情境導入1、為什么四川盆地的狗看見太陽會狂吠不止呢?(人稱“蜀犬吠日”)3、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為什么四川盆地進出如此艱難?2、俗話說:“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貴州人辣不怕。為什么四川人喜歡吃麻辣火鍋?4、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為什么當地多夜雨,占降雨量的67%?地形?氣候?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巴蜀為什么稱四川盆地為“巴山蜀水”呢?四川盆地東部大巴山、巫山、大婁山界內屬古代巴國地域,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為中心屬古代蜀國地域,主要河流大都從這里經過匯入長江。所以歷史上習慣把四川盆地的山水稱為“巴山蜀水”。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1.位置、范圍位置:四川盆地地處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以東;云貴高原 以北;北有秦嶺和大巴山脈;東有巫山。青 藏 高 原云 貴 高 原秦嶺大巴山脈巫山范圍:四川盆地地包括四川省東部和重慶市西部。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2.地形與地勢中間的西部:成都平原。中間的東部:四川盆地。地勢:中間低,四周高;內部低山丘陵起伏,西高東低,北高南低。成都平原四川盆地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3.四川盆地的氣候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降水豐富。四川盆地:以北有秦嶺、大巴山等山脈的阻擋了冬季風南下,冬季很少受到寒潮影響少霜雪,使得盆地內部冬季溫度較緯度相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3.四川盆地的氣候四川盆地:這里全年多云霧、少日照、多夜雨。得天獨厚的濕熱條件,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部分地區可一年三熟。多夜雨多云霧少日照蜀犬吠日巴山多夜雨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4.河流及流向主要河流,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烏江、長江。河流流向,四周流向中間;自北向南,自西向東流。岷江、嘉陵江、烏江等多條河流從盆地四周匯入長江,使長江干流水量大增。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1)四川盆地位于 省和 市境內,西臨 高原,南有 高原,東有 山脈,北有大巴山脈和 山脈。(2)找出流經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主要河流:岷江、嘉陵江、長江。(3)觀察河流流向,思考河流流向反映了四川盆地怎樣的地勢?河流的流向自北向南流,反映了四川盆地的地勢北高南低。(4)古語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請從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艱難的原因。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沒有現代化的修路設備,道路建設困難,交通不便。四川重慶青藏云貴巫山秦嶺探究活動一:讀第50頁圖7.37,回答下列問題。新知講解巴山蜀水任務一紫色土紫色土是紫色或紫紅砂巖、頁巖在濕熱的氣候條件下,經過風化、侵蝕等作用形成的。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因而四川盆地又被稱為紫色盆地。紫色土富含鈣質(碳酸鈣)和磷、鉀等礦物質,有較好的透水性、通氣性,是較為肥沃的土壤,非常適宜農作物的生長。早在西漢時期,人們已經在紫色土上開墾種植。運用四川盆地的相關資料,填寫下列空格,并說一說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地形類型:氣候特征:河流流向:典型植被:特色土壤:盆地溫暖濕潤自北向南、自西向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紫色土探究活動二:新知講解天府之國任務二1.成都平原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勢低平、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物產豐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譽為“天府之國”,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油料、生豬的生產基地。成都平原的景象新知講解天府之國任務二1.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是最大的水稻、油菜籽的產區;飼養業發達,畜群種類多。水稻種植油菜種植生豬飼養新知講解天府之國任務二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且仍然還在使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聯合國確定其為世界文化遺產。兩千多看前,每當岷江洪水泛濫,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災,又是赤地千里,顆粒無收。為解決水患,當時的泰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匯集前人治水的經驗,依靠當地民眾,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山口建成了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以不破壞自然資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前提,科學地解決了江水自動分流、自動排沙、控制進水流量等問題,消除了水患,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從此,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成為“天府之國”。都江堰水利工程思考: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的原因有哪些?平原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耕種歷史悠久。探究活動三:新知講解天府之國任務二2.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資源的主要源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內已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等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樂山大佛著名的佛教名山——峨眉山新知講解天府之國任務二2.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資源的主要源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內已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等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三國蜀漢遺跡——成都武侯祠新知講解天府之國任務二2.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資源的主要源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內已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等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我國四大名錦之一的蜀錦土法生產井鹽的——自貢燊海古鹽井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四川盆地四周環繞的山地,曾阻礙了四川盆地與周邊的地域聯系,故引來古人嘆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蜀 道 難1.蜀道難于上青天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四川盆地四周環繞的山地,曾阻礙了四川盆地與周邊的地域聯系,故引來古人嘆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1.蜀道難于上青天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2.蜀道變通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了發展盆地內外交通,改變“蜀道難”的局面,國家投資興建了成渝、寶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鐵路干線和包括大量高速公路在內的一系列公路,成都、重慶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寶成鐵路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2.蜀道變通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了發展盆地內外交通,改變“蜀道難”的局面,國家投資興建了成渝、寶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鐵路干線和包括大量高速公路在內的一系列公路,成都、重慶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翻山越嶺的雅安—西昌高速公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第四大航空港口,中國中西部最繁忙的民用機場,是中國西南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港和客貨集散地。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2.蜀道變通途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使傳統的長江航運條件大為改善。長江上游最大的港口——重慶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探究活動四:讀圖54頁圖7.48,回答下列問題。(1)找一找貫通四川盆地的交通干線,將路線名稱填入下表。(2)在地圖上找一找四川盆地的主要城市,并說說其分布特點是什么?鐵路公路成渝、寶成、成昆、川黔、襄渝西昌高速公路等主要城市:成都、重慶。主要分布在鐵路及公路沿線的交匯處。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3.高新技術產業水陸空多種交通運輸的建設與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四川盆地的經濟發展與建設,使之成為中國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成渝經濟區成為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成都經濟生態圖規劃圖新知講解蜀道變通途任務三探究活動五:閱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區想一想,成渝經濟區建設成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有什么有利條件?① 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② 工業基礎好;③ 勞動力充足;④ 交通體系完整;⑤ 市場廣闊;⑥ 另外,還有政策支持。課堂練習1.下列有關四川盆地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盆地內部高山環繞 B.冬季很少受寒潮的影響C.盆地內部冬季氣溫較長江中下游地區低D.漢江流經四川盆地內部2.四川盆地的土壤主要是 ( )A.黑土 B.黃土 C.紫色土 D.紅土3.四川盆地是我國主要的什么生產基地 ( )①糧食 ②油料 ③生豬 ④甜菜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4.四川盆地內部比較豐富的能源是 ( )A.天然氣 B.太陽能 C.核能 D.風能5.對四川盆地的氣候影響較大的山脈是 ( )A.大巴山脈 B.巫山 C.大興安嶺 D.南嶺BCAAA課堂總結板書設計作業布置第三節 四川盆地 同步作業3 1---10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兼職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新課標】第三節 四川盆地(第3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四川盆地 學科 地理 課型 新授課來源 粵人版 八年級下 第七章 認識區域 節次 3 授課日期教師 授課對象 八年級學生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要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區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自然條件對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認識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課標分解 課標對本部分內容的要求是通過地圖和資料,讓學生學會分析四川盆地的位置、地形、氣候等基本概況。了解重要巴山蜀水的原因,了解天府之國形成的條件。了解四川盆地交通運輸的變化。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習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中形態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通過學習,學生能進一步認識盆地的地形特點,樹立人地和諧觀,感受四川大地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蜀道變通途的巨大變化,增強學生的家鄉文化自豪感。學情分析 本節學習四川盆地,本節知識是在學習了區域地理前面兩節內容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內容,學生們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經驗和方法。生活中對四川省樂山大佛、九寨溝等旅游景點的認識。學生在學習可能存在困難,學生讀圖分析能力不強,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透徹,讀圖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不強。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學習目標:1.通過圖表材料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2.說明盆地富庶的表現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3.學會分析區域的自然環境、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理解一地區的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核心素養目標:區域認知:根據地圖說出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2.綜合思維:通過圖表材料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四川盆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特點。3.地理實踐力:運用地圖和資料,說明盆地富庶的表現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4.人地協調觀:理解四川盆地的區域特色是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相互聯系、共同作用的結果。評價任務重點 四川盆地的自然環境;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難點 學會分析區域的自然環境、人們的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材料準備 教材、教材解析、教輔資料、互聯網材料、地圖、文字材料、視頻、多媒體、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中考評價體系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評價要點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四川地區流傳的怪現象 學生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進入課堂 讓學生了解四川的怪現象引出四川盆地的特點講授新課 任務一:巴山蜀水為什么稱四川盆地為“巴山蜀水”呢?1.位置、范圍2.地形與地勢3.四川盆地的氣候4.河流及流向探究活動一:四川盆地位于 省和 市境內,西臨 高原,南有 高原,東有 山脈,北有大巴山脈和 山脈。(2)找出流經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3)觀察河流流向,思考河流流向反映了四川盆地怎樣的地勢?4)古語說:“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請從地形角度分析古代四川盆地交通艱難的原因。探究活動二:紫色土運用四川盆地的相關資料,填寫下列空格,并說一說這些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任務二:天府之國1.成都平原探究活動三:思考: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的原因有哪些?2.悠久的歷史任務三:蜀道變通途1.蜀道難于上青天2.蜀道變通途探究活動四:找一找貫通四川盆地的交通干線,將路線名稱填入下表。(2)在地圖上找一找四川盆地的主要城市,并說說其分布特點是什么?3.高新技術產業探究活動五: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區 想一想,成渝經濟區建設成中國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有什么有利條件? 學生總結:四川盆地東部大巴山、巫山、大婁山界內屬古代巴國地域,以山地丘陵為主;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為中心屬古代蜀國地域,主要河流大都從這里經過匯入長江。所以歷史上習慣把四川盆地的山水稱為“巴山蜀水”。學生回答:位置:四川盆地地處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以東;云貴高原 以北;北有秦嶺和大巴山脈;東有巫山。范圍:四川盆地地包括四川省東部和重慶市西部。學生回答:中間的西部:成都平原。中間的東部:四川盆地。地勢:中間低,四周高;內部低山丘陵起伏,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學生回答:四川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降水豐富。四川盆地:以北有秦嶺、大巴山等山脈的阻擋了冬季風南下,冬季很少受到寒潮影響少霜雪,使得盆地內部冬季溫度較緯度相當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高。 四川盆地:這里全年多云霧、少日照、多夜雨。得天獨厚的濕熱條件,十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部分地區可一年三熟。學生回答: 主要河流,大渡河、岷江、嘉陵江、烏江、長江。 河流流向,四周流向中間;自北向南,自西向東流。岷江、嘉陵江、烏江等多條河流從盆地四周匯入長江,使長江干流水量大增。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主要河流:岷江、嘉陵江、長江。學生回答:河流的流向自北向南流,反映了四川盆地的地勢北高南低。學生回答: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沒有現代化的修路設備,道路建設困難,交通不便。學生回答:學生總結: 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地勢低平、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物產豐富,自都江堰水利工程建成以后,更被譽為“天府之國”,是我國重要的糧食、油料、生豬的生產基地。成都平原是最大的水稻、油菜籽的產區;飼養業發達,畜群種類多。學生回答:成都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耕種歷史悠久。學生總結:獨特的地理環境,豐富的物產,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多姿多彩的巴蜀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四川盆地旅游文化資源的主要源泉,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游客。目前,四川盆地內已有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樂山、大熊貓棲息地、重慶大足石刻等風景名勝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學生總結:四川盆地四周環繞的山地,曾阻礙了四川盆地與周邊的地域聯系,故引來古人嘆息“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學生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為了發展盆地內外交通,改變“蜀道難”的局面,國家投資興建了成渝、寶成、成昆、川黔、襄渝等鐵路干線和包括大量高速公路在內的一系列公路,成都、重慶成為我國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成使傳統的長江航運條件大為改善。學生回答:學生回答:主要城市:成都、重慶。主要分布在鐵路及公路沿線的交匯處。學生總結:水陸空多種交通運輸的建設與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四川盆地的經濟發展與建設,使之成為中國新興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之一。以重慶和成都為中心的成渝經濟區成為中國西部經濟最發達的區域。學生回答:① 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② 工業基礎好;③ 勞動力充足;④ 交通體系完整;⑤ 市場廣闊;⑥ 另外,還有政策支持。 讓學生知道巴山蜀水的原因;知道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的表現;了解蜀道變通途的表現。課堂練習課堂小結板書設計課后作業/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第三節 四川盆地 同步作業3 1---10題 課外閱讀:1997年3月14日,第八屆中國人大五次會議通過《關于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的決定》:批準設立重慶直轄市,撤銷原重慶市。重慶直轄市轄原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區,共43個區市縣,82402.95k㎡土地,3002萬人。1997年6月18日,重慶直轄市掛牌揭幕大會舉行。2011年10月27日,重慶撤萬盛區、綦江縣設綦江區,撤雙橋區、大足縣設大足區,重慶市區(縣)由原來的40個變成現在的38個。2014年5月2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重慶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決定撤璧山縣設立璧山區,撤銅梁縣設立銅梁區。2014年,下轄38個行政區,有21個市轄區、13個縣、4個自治縣 ( https: / / baike. / doc / 6140563-6353729.html" \t "https: / / baike. / doc / _blank )。2015年4月28日,重慶市部分區劃調整:潼南、榮昌撤縣設區獲國務院批復,重慶市的行政區劃變為23個市轄區、11個縣、4個自治縣。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①.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③.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課堂參與度高,回答問題積極,知識點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維得到了訓練,課堂上有積極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學習氣氛,整體上達成了學習目標。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三節 四川盆地 (第3課時) 課堂教學評價表評價 指標 權重 評 價 因 素 評價等級 簡要評價優 良 中 一般教學 目標 (1) 10 1、根據課標、教材內容、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合理具體的教學目標。 2、整節課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教學結構 (2) 15 1、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和能力特征,結合教材內容,靈活安排教學環節,具有自己的特色。 2、過程設計科學合理,抓住重點關鍵,突破難點。 3、過程層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饋及時。 4、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等扎實,體現學法指導。 5、注重學生學科能力的培養,體現出對學生智力、自學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學 方法 (3) 20 1、注重優化教學過程,講究教學實效。 2、注重啟發式教學,教學語言精當,富有誘導性。 3、依據教材、學生實際改進教法,指導學法。 4、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5、注意教與學的調節,科學性和藝術性相結合。教學 手段 (4) 10 1、根據教學實際,教學手段運用合理,如電教,提高教學效率。 2、精心設計常規教具和學具的操作。教學時間 (5) 10 1、根據學科特點,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節。 2、各環節耗時合理,講練時間協調. 3、作業適度,負擔合理。準時下課,不拖堂。教學氛圍 (6) 20 重視教學情況的創設, 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課堂氣氛活躍、和諧,師生感情融洽。教學 效果 (7) 20 1、教學措施落實,學生各方面表現出色。 2、教得實、學得活,即時效果好。 3、教學任務完成,課業負擔減輕,教學效率提高。注:優95%,良85%,好75% 一般60%評教人:知識性自我評價表項目 評價內容 掌握情況很好 一般 不好科學知識 1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巴山蜀水的原因。2 通過材料分析,知道四川被稱為“天府之國”的表現。3 通過材料分析,了解蜀道變通途的表現。探究能力 1.通過案例分析,認識巴山蜀水的原因。2.通過讀圖分析,分析四川盆地紫色土的形成原因。3.通過案例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4.通過材料分析,知道蜀道變通途的表現。5.通過案例分析,分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區的條件。科學態度 培養合作精神、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小組評價表評價內容 得分標準 成員一 成員二 成員三團隊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務3分:重大問題能有效溝通1分:各自獨立,不能完成任務實施能力 5分:能準確設計詳細的實驗過程和所用實驗道具3分:能設計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夠準確和詳細1分:不能設計出任何過程和方案結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學、客觀、簡潔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實驗結果和結論總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節 四川盆地(第3課時) 知識性自我評價表.xlsx 第三節 四川盆地(第3課時) 評價表.docx 第三節 四川盆地(第3課時).pptx 第三節 四川盆地(第3課時)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