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學案【學習目標】1.簡述傳統發酵技術的特點,說出常見的傳統發酵食品。2.概述微生物發酵的基本原理。3.嘗試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說出傳統發酵技術應用的優點與不足。【學習重難點】1.教學重點(1)微生物發酵的基本原理。(2)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2.教學難點制作泡菜、果酒和果醋。【預習新知】發酵與傳統發酵技術1.發酵(1)發酵的歷史:約9 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會利用微生物將 、 等發酵成 。1857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通過實驗證明, 。(2)發酵的概念:人們利用 ,在適宜的條件下,將原料通過 轉化為人類所需要的產物的過程。2.傳統發酵技術(1)腐乳的發酵① 參與發酵的微生物:多種微生物,如 、 、 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② 發酵原理: 。③ 毛霉的分類地位屬于 生物④ 毛霉的生殖方式是⑤ 毛霉的代謝類型是⑥ 毛霉的最適溫度約為(2)傳統發酵技術的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 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發酵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制作食品的技術一般稱為 。(3)傳統發酵技術的特點及主要食品①以 菌種的 發酵及 發酵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②主要食品有腐乳、醬、 。嘗試制作傳統發酵食品泡菜的制作菌種:___________①來源:②代謝類型:③發酵原理:制作過程①配置鹽水:用清水和食鹽配置質量百分比為____________的鹽水,并____________,冷卻待用。②原料處理:將新鮮蔬菜(如蘿卜、黃瓜、豇豆等)________,切成塊狀或條狀,__________。③裝壇:將晾干后的原料___________后,裝入泡菜壇內,裝至_______時,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繼續裝至___________。將_____________的鹽水緩緩倒入壇中,是鹽水______________,蓋好壇蓋。④封壇發酵: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________,并在發酵過程中注意_________________,根據室內溫度控制好發酵時間。思考討論①為什么要控制好鹽水的濃度?②泡菜制作過程中如何嚴格控制厭氧條件?③泡菜制作過程中,加入“陳泡菜水”的目的是什么?三、制作果酒和果醋(一)果酒的制作(1)菌種---___________①來源:②代謝類型:③發酵原理:(2)果酒的制作過程①器具的處理:將發酵瓶、榨汁機等器具用__________清洗干凈,并用________________消毒,晾干備用。②材料的處理:取________葡萄,用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瀝干。③榨汁、裝瓶:用榨汁機榨取葡萄汁,將葡萄汁裝入__________(注意:要留有大約______的空間),蓋好瓶蓋。④發酵:將溫度控制在_________進行發酵。在發酵過程中,每隔12h左右______________(注意:不是打開瓶蓋),此后再擰緊瓶蓋。發酵時間為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監測:可通過從____________取樣來對發酵的情況進行監測。(二)果醋的制作菌種--_________①來源:②代謝類型:③原理:當氧氣、糖原都充足時:當缺少糖原時:果醋的制作當葡萄酒制作完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行葡萄醋的發酵。發酵溫度為______,時間為________________。思考討論在制作果酒的過程中,除了酵母菌,是否還有其他微生物生長?在果酒制作過程中,如何避免雜菌的污染?在制作果醋的過程中,酵母菌是否還會繼續發酵?醋酸菌從何而來?【易錯提示】制作泡菜的注意事項(1)用于制作泡菜的蔬菜應新鮮,若放置時間過長,蔬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相對較高。(2)用清水和食鹽配制質量分數為5%~20%的鹽水。食鹽的用量過高,乳酸發酵受抑制,泡菜風味差;用量過低,雜菌易繁殖,導致泡菜變質。鹽水要煮沸后冷卻,煮沸的作用:一是除去水中的氧氣,二是殺滅鹽水中的其他微生物。(3)控制嚴格的厭氧條件的措施①選擇合適的發酵容器,如泡菜壇,這是一種既科學又簡單的厭氧發酵容器。②鹽水煮沸后冷卻待用。③裝壇時壓實,使鹽水沒過全部菜料。④泡菜壇用水封口不讓空氣進入,創造一個封閉無氧的環境,發酵期間不宜開蓋,并注意在發酵過程中經常向水槽中補充水。(4)控制適宜的發酵溫度:溫度過高易導致雜菌滋生;溫度過低不利于乳酸發酵,會使發酵時間延長。(5)控制發酵時間: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亞硝酸鹽含量開始下降。但泡菜發酵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一方面發酵時間過長,可能會產生其他有害物質;另一方面,發酵時間過長,乳酸含量過高,口味不佳。【深化探究】1.泡菜發酵初期發酵壇的水槽內會間歇性有氣泡冒出,氣泡產生的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進行細胞呼吸產生CO2形成的。2.在四川,人們制作泡菜用的是一種壇口突起,壇口周圍有一圈凹形托盤,扣上扣碗可以密封的壇子。使用這種壇子的原因是什么?提示 乳酸菌為厭氧菌,乳酸發酵需在無氧條件下進行。3.在果酒制作過程中往往會出現 “先來水、后來酒”的現象,其原因是什么?提示 前期通氧,酵母菌進行有氧呼吸產生了水,后期密閉,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4.醋酸菌進行醋酸發酵時,無論是利用糖源還是酒精,都需要氧氣這一重要條件,請說明原因。提示 醋酸菌是好氧菌,在生活過程中始終需要氧氣,如果氧氣中斷則會引起醋酸菌的死亡。【鞏固訓練】1.關于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實驗操作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鹽水,其中鹽與水的質量比為10∶1B.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形成玫瑰紅色染料C.制備樣品處理液,加入氫氧化鋁乳液的目的是去除色素等雜質,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時間的長短會影響亞硝酸鹽含量,溫度和食鹽的用量不影響2.豆腐乳是我國的傳統發酵食品,是用豆腐發酵制作而成。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腐乳裝瓶時為了防止雜菌污染瓶底和瓶口應加大用鹽量B.豆腐上長出的匍匐菌絲可以使腐乳成形,對人體無害C.含水量50%的豆腐適合制作腐乳D.鹵湯中的酒精含量過高,腐乳的成熟時間會縮短3.下列不屬于為泡菜壇營造“無氧”環境的措施的是( )A.蓋上壇蓋后要在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清水,發酵中要經常補充壇蓋邊沿水槽中的水B.選擇密封性好的泡菜壇C.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煮沸冷卻的鹽水,使鹽水沒過全部菜料D.蔬菜應新鮮,清水和鹽的質量比應為 4∶14.下圖為蘋果酒的發酵裝置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發酵過程中溫度應嚴格控制在18~25℃B.集氣管中的氣體是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生的 CO2C.發酵過程中酵母種群呈“J”型增長D.若發酵液表面出現菌膜,最可能原因是發酵瓶漏氣5.請回答有關泡菜制作的問題。(1)蔬菜剛入壇時,其表面帶有不抗酸的大腸桿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其中的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請寫出相關反應式________。(2)在發酵初期會有氣泡從壇沿水槽內的水中間歇性溢出,試說明這些氣泡的來源________。(3)到發酵中期,無氧環境形成,乳酸菌開始活躍,并產生大量乳酸,使乳酸積累量達到0.6%~0.8%,pH為3.5~3.8,試分析此時壇內其他微生物的活動情況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發酵后期,乳酸含量繼續增加,當達到1.2%以上時,發酵速度逐漸變緩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________。(5)請在下列坐標圖中畫出該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趨勢。(6)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____________實驗原理是:在______________ 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__________反應后,與N-l-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_______________,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參考答案1.答案:C解析:C、加入氫氧化鋁的目的是使濾液中色素脫色,使濾液變得無色透明,C正確。2.答案:B解析:A、腐乳裝瓶腌制時在近瓶口處鹽要鋪厚些,防止雜菌污染,A錯誤;B、豆腐上長出的白毛是毛霉的匍匐菌絲,其作用是使腐乳成形,對人體無害,B正確;C、含水量為70%左右的豆腐適于作腐乳。用含水量過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且不利于毛霉的生長,C錯誤;D、鹵湯中含酒量應該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過高,腐乳成熟的時間會延長;含量過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D錯誤。3.答案:D解析:A、蓋上壇蓋后要在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清水,可利用水隔絕空氣,從而創造無氧條件,A錯誤;B、選擇密封性好的泡菜壇可以防止空氣進入發酵壇,B錯誤;C、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煮沸冷卻的鹽水,使鹽水沒過全部菜料,也有利于用水來隔絕空氣,C錯誤;D、蔬菜應新鮮,清水和鹽的質量比應為4:1,本過程顯然與創造無氧條件無關,D正確。4.答案:C解析:有氧裝置中的空間和營養等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發酵過程中酵母種群呈“S”型增長,C項錯誤。5.答案:(1)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能量(2)微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氣體.剩余空氣(3)其他微生物活動減慢甚至停止,因為pH不適宜(4)pH過低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長(5)(6)比色法;鹽酸酸化;對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解析:(1)蔬菜剛入壇時,酵母菌最初的呼吸作用方式是有氧呼吸,相關反應式為: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2)由于發酵初期酵母菌等微生物進行細胞呼吸產生二氧化碳、空氣中的剩余氣體等會產生氣泡,從壇沿水槽內的水中間歇性溢出。(3)發酵中期,無氧狀態形成,乳酸菌開始活躍,并產生大量乳酸,pH降低,導致其他微生物活動減慢甚至停止。(4)發酵后期,乳酸含量繼續增加,pH持續降低,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長,從而使發酵速度逐漸變緩甚至停止。(5)在發酵過程中乳酸菌的含量先增加然后減少,乳酸的含量先基本不變,然后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乳酸含量增加后穩定在相對平衡的狀態,亞硝酸鹽的含量是先增加后減少,最后穩定在相對穩定的狀態。(6)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為比色法,比色法的實驗原理是: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l—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據此可以使用比色法測定亞硝酸鹽含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