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學案【學習目標】1.簡述PCR的原理、條件及過程。2.簡述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及構建過程。3.闡明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方法。4.闡明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的方法。【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個步驟。2、教學難點(1)從基因文庫中獲取目的基因。(2)利用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預習新知】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篩選與獲取1.目的基因(1)概念:用于改變受體細胞性狀或獲得預期表達產物等的基因。(2)實例:培養轉基因抗蟲棉用到的目的基因是Bt抗蟲蛋白基因。2.篩選合適的目的基因(1)較為有效的方法:從相關的已知結構和功能清晰的基因中進行篩選。(2)實例:在培育轉基因抗蟲棉之前,科學家不僅掌握了Bt基因的序列信息,也對Bt基因的表達產物——Bt抗蟲蛋白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3)認識基因結構和功能的技術方法:DNA測序技術、遺傳序列數據庫、序列比對工具。3.利用PCR獲取和擴增目的基因(1)PCR的含義:PCR是聚合酶鏈式反應的縮寫,它是一項根據DNA半保留復制的原理,在體外提供參與DNA復制的各種組分與反應條件,對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進行大量復制的技術。(2)條件:DNA模板、分別與兩條模板鏈結合的2種引物、四種脫氧核苷酸、耐高溫的DNA聚合酶。(3)過程:①變性:溫度上升到90 ℃以上,目的基因DNA受熱變性后解為單鏈。②復性:溫度下降到50 ℃左右時,兩種引物通過堿基互補配對與兩條單鏈DNA結合。③延伸:溫度上升到72 ℃左右時,溶液中四種脫氧核苷酸在耐高溫的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加到引物的3′端合成子鏈。④重復循環多次。(4)結果:每次循環后目的基因的量增加一倍,即成指數形式擴增(約為2n)。第二步: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1.操作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并且遺傳給下一代,同時,使目的基因能夠作用。2.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及其作用一個基因表達載體的組成,除了 、 外,還必須有 、 等(如圖所示)。3.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過程(1)用一定的 切割載體,使其出現一個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切口。(2)用 種或 的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3)加入適量 ,使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拼接到載體的切口處。第三步: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1.轉化的含義:_____ 目的基因____進入受體細胞內,并且在受體細胞內__維持穩定_______和__表達___的過程。2.轉化的方法:①導入植物細胞:花粉管通道法和____農桿菌轉化法_________。②導入動物細胞:③導入微生物細胞:用__Ca2+__處理大腸桿菌,使細胞處于一種能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狀態。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檢測與鑒定1.分子水平的檢測(1)導入水平①技術手段: 等技術。②檢測目的:檢測受體細胞的 上是否插入了 。(2)轉錄水平①技術手段: 等技術。②檢測目的: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 。(3)翻譯水平①技術手段: 技術。②檢測目的:檢測目的基因是否 。2.個體水平的鑒定(1)鑒定方法:例如通過采摘抗蟲棉的葉片飼喂棉鈴蟲(2)鑒定目的:確定目的基因是否賦予了轉基因生物特定的 及程度。【易錯提示】1.基因工程操作過程中堿基互補配對現象基因工程操作過程中只有第三步“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沒有堿基互補配對現象;第一步篩選與獲取目的基因,用人工合成、PCR獲取或基因文庫獲取,三種常用方法都涉及堿基互補配對;第二步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中DNA連接酶連接目的基因與質粒載體,第四步利用分子雜交的方法檢測(DNA、mRNA),也都存在堿基互補配對現象。2.關于不同分子水平檢測的原理、場所、探針的異同(1)原理:進行轉錄水平的檢測原理與復制水平的檢測原理是相似的,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只是被檢測的物質不再是轉基因生物的基因組DNA,而是轉基因生物的細胞內的mRNA;進行翻譯水平的檢測,則是利用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2)場所:不論是復制水平、轉錄水平還是翻譯水平的檢測,都是在體外進行的。(3)探針:在DNA分子、mRNA分子上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插入、目的基因是否轉錄時,用的探針都是放射性同位素等標記的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深化探究】1997年,我國政府首次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抗蟲棉。到2015年,我國已經育有轉基因抗蟲棉新品種100多個,減少農藥用量約40萬噸,增收節支社會經濟效應約450億元。Bt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后,是否穩定存在和表達,只有通過檢測與鑒定才能知道,這也是檢查轉基因抗蟲棉是否培育成功的一步。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和載體分別是什么 提示:從題圖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是Bt毒蛋白基因,載體是Ti質粒2.一般情況下,為什么要用同一種限制酶處理目的基因和載體 提示:用同一種限制酶處理目的基因和載體,可以獲得相同的黏性末端,便于構建基因表達載體。3.該實例中,采用何種方法導入目的基因 提示:采用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4.目的基因怎樣整合到染色體的DNA上 提示:由于Ti質粒上的T-DNA可轉移到受體細胞且能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而目的基因插入T-DNA上,所以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受體細胞的染色體DNA上。5.該實例中,檢測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達的常見方法有哪兩種 提示:抗原—抗體雜交法、用棉葉飼喂棉鈴蟲6.轉基因抗蟲棉抗蟲的原理是什么 (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提示: Bt毒蛋白基因是從蘇云金芽孢桿菌中分離出來的抗蟲基因。當害蟲食用含有轉基因的植物時,Bt毒蛋白基因編碼的蛋白質會進入害蟲的腸道,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質能夠降解成相對分子質量比較小的、有毒的多肽。多肽結合在腸上皮細胞的特異性受體上,會導致細胞膜穿孔,細胞腫脹裂解,最后造成害蟲死亡。【鞏固訓練】(一)鞏固訓練1.新型冠狀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構域(RBD)是介導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關鍵結構。我國科研人員將GP67基因(指導合成一段信號肽,該信號肽引導新合成的蛋白分泌到細胞外)與RBD基因融合,構建融合基因,大量生產RBD蛋白,用于制備疫苗,流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的理論基礎是生物的密碼子是共用的B.過程②中融合基因被直接注射到受精卵內C.過程③需用PCR技術檢測RBD是否成功合成D.過程④分離獲得RBD無需裂解細胞2.為提高大豆對磷元素的吸收能力,研究人員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將水稻的耐低磷基因OsPTF轉移到大豆植株中,如圖為重組Ti質粒上T-DNA的序列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以水稻RNA為模板通過反轉錄及PCR擴增可獲得大量OsPTF基因B.RNA聚合酶與啟動子1識別并結合后,啟動抗除草劑基因的轉錄C.可用含除草劑的選擇培養基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豆愈傷組織D.用EcoRⅠ、BamHⅠ雙酶切重組Ti質粒后,經電泳分離至少得到三條帶3.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蟲害等特性,為了改良甘藍型油菜(P2),研究人員將兩種植物的體細胞進行融合獲得了雜種植物F1,然后加入一對引物進行PCR鑒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用PEG可促進兩個親本的原生質體融合B.泳道M從下到上表示長短不同的DNA片段C.本實驗中引物能與DNA上多個不同位點結合D.F1-2最可能是有低芥酸、抗病蟲害等特性的雜種油菜4.下列關于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我國科學家將Bt基因導入棉花細胞采用了農桿菌轉化法B.顯微注射技術是轉基因動物中采用最多的方法C.大腸桿菌細胞最常用的轉化方法是:Ca2+處理細胞D.農桿菌轉化法是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最常用的方法5.利用外源基因在受體細胞中表達,可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產品。下列各項中能說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體細胞中表達的是( )A.棉花二倍體細胞中檢測到細菌的抗蟲基因B.大腸桿菌中檢測到人胰島素基因及其mRNAC.山羊乳腺細胞中檢測到人生長激素DNA序列D.酵母菌細胞中提取到人干擾素蛋白6.豬瘟病毒能與豬細胞膜上的LamR受體蛋白結合,進而侵入細胞引起豬瘟。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變LamR受體蛋白基因,使LamR受體蛋白不能與豬瘟病毒正常結合,但不影響其生理功能,從而培育出抗豬瘟病毒豬。該技術主要由Cas9蛋白與向導RNA的復合物共同完成(如圖1所示),其中向導RNA可識別LamR基因中的特定序列。(1)圖1中向導RNA與LamR基因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則特異性結合,Cas9蛋白切割LamR基因作用的化學鍵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NA雙鏈斷裂后,再通過隨機增添、刪除或替換部分堿基對,從而實現對LamR基因改造。實驗發現,CRISRP/Cas9基因編輯技術有時存在編輯對象出錯而造成“脫靶”,向導RNA的序列越短脫靶率越高。試分析脫靶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改造好的LamR基因進行PCR擴增,由于LamR基因兩端沒有限制酶識別序列,為了保證LamR基因能正確插入質粒(如圖2)中,需要在兩種引物的5’端分別添加__________限制酶的識別序列。至少擴增_________次即可出現兩端帶上限制酶識別序列的LamR基因。(3)構建好基因表達載體后,可用______________方法將重組質粒導入到豬受精卵中。請寫出從個體水平檢測抗豬瘟病毒豬培育成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過程①是將一個基因與另一個基因拼接在一起的過程,該過程的理論基礎是二者具有相同的空間結構和基本組成單位,A錯誤;圖示是利用動物細胞培養技術獲得RBD的技術流程,過程②中可將融合基因導入可在體外增殖的任意一種昆蟲細胞,而不是一定注射到受精卵內,B錯誤;由題意可知,RBD合成后會被分泌到細胞外,過程③中檢測RBD是否成功合成應進行抗原—抗體雜交,過程④分離獲得RBD無需裂解細胞,從培養液中分離既可,C錯誤、D正確。2.答案:BD解析:以水稻RNA為模板通過反轉錄可以合成cDNA,然后再以cDNA為模板利用PCR擴增可獲得大量OsPTF基因,A正確;據圖分析可知,抗除草劑基因位于啟動子2的后面,因此RNA聚合酶與啟動子2識別并結合后,啟動抗除草劑基因的轉錄,B錯誤;由于圖中T-DNA的序列中含有目的基因和抗除草劑基因,故可用含除草劑的選擇培養基篩選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豆愈傷組織,C正確;質粒為環狀DNA,因此用EcoRⅠ、BamHⅠ雙酶切重組Ti質粒后,至少會得到OsPTF基因片段及剩余部分的片段,D錯誤。3.答案:D解析:用化學試劑PEG可促進兩個親本的原生質體融合,A項正確;泳道M從下到上表示長短不同的DNA片段,B項正確;由電泳結果可知,本實驗中引物能與DNA上多個不同位點結合,C項正確;通過圖片中電泳結果看出,F1-1具有P1、P2的部分遺傳信息,其最可能是有低芥酸、抗病蟲害等特性的雜種油菜,D項錯誤。4.答案:A解析:我國科學家將Bt基因導入棉花細胞采用了花粉管通道法,A錯誤;顯微注射技術是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有效的方法,B正確;Ca2+處理法能使大腸桿菌細胞的生理狀態發生改變,使之成為易于吸收周圍環境中DNA分子的生理狀態,C正確;在自然條件下,農桿菌侵染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因此農桿菌轉化法是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最常用的方法,但大多數單子葉植物不適用,D正確。5.答案:D解析:棉花二倍體細胞中檢測到細菌抗蟲基因,說明目的基因已經成功導入受體細胞,但不能說明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已經完成表達,A錯誤;大腸桿菌中檢測到人胰島素基因及其mRNA,說明目的基因已經成功導入受體細胞并轉錄,但不能說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達過程,B錯誤;山羊乳腺細胞中檢測到人生長素DNA序列,說明目的基因已經成功導入受體細胞,但不能說明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已經完成表達,C錯誤;酵母菌細胞中提取到人干擾素蛋白,說明目的基因已經在受體細胞中完成了表達,D正確。6.答案:(1)堿基互補配對;磷酸二酯鍵;非基因編輯對象也可能含有與向導RNA配對的堿基序列,造成向導RNA選錯對象與之錯誤結合而脫靶(2)EcoRI、PstI;3/三(3)顯微注射;接種豬瘟病毒,不患病則培育成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