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名稱:地理選擇性必修第1冊 第五章第二節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教學方法: 1.情景式教學:依據“情景與問題—講解知識—解決問題”的情景問題式教學邏輯,構建“引入問題—解決問題—總結歸納”講解模式。 2.講授法、探究法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差異性和地域分異規律。 【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讀圖說明世界及中國陸地自然帶的基本類型分布及景觀特征。 綜合思維: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地域分異的形成和表現。 地理實踐力:通過觀察圖表,描述地球表層差異性的表現。 人地協調觀:樹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環境的觀念。教學重點、難點: 1.分析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規律。(重點) 2.垂直地域分異規律的判讀。(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置意圖 技術應用 時間安排創設情境 【教師引入】乞力馬扎羅山位于赤道附近,海拔 5 895 米,為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馬扎羅山因阻擋了印度洋上吹來的潮濕海風,在南坡較低海拔處降水豐沛,形成熱帶雨林景觀。南坡自山麓到山頂,植被垂直分帶明顯,依次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森林帶、高山草甸帶、高山寒漠帶和高山冰雪帶。乞力馬扎羅山因山頂的火山口終年遍布冰雪,宛如晶瑩的玉盤,被稱為“赤道雪峰”。 1. 有人認為,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雪可能會消失,到時“赤道雪峰”將名存實亡。你是怎么看的?說出你的理由。 2. 自山麓到山頂,乞力馬扎羅山擁有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植被景觀。試從水熱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觀差異的形成原因。 學生思考并回答。 創設意境,聯系生活, 引起學生興趣并積極思考。 PPT演示 2分鐘承轉過渡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完成過渡】 要想準確回答這幾個問題,必須先學習今天的相關內容——自然環境的差異性。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一、自然環境差異性的表現 (板書) 地球表層自然環境的差異性無處不在。不同的空間尺度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條件與內部物質、能量運動的結果。地域外部條件包括太陽輻射量、距海遠近等,常常影響自然環境要素間物質、能量交換。不同的空間尺度差異很大,如: 1、溫度帶分異和海陸分異是全球性的地域差異。(全球性) 2、熱帶雨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等之間的差異的尺度要小。(小尺度) 3、山和谷的差異、山體陰坡和陽坡的差異則屬于更小尺度的地域差異。(更小尺度) 【老師】講解,展示伊犁河谷和秦嶺圖片,讓同學們通過圖片,了解山與谷的地域差異(伊犁河谷)、陽坡與陰坡的地域差異(秦嶺)。 【教師組織學生探究活動一】 邊講解,指導學生理解概念 學生聽講、做筆記 了解自然環境差異的表現形式。 PPT演示相關示意圖 共6分鐘承轉過渡 根據剛才學習的內容,同學們了解了自然環境差異性無處不在《表現為大小不等、內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單元,并由此產生各地域單元自然條件的差異,那么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和規律是什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二、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板書) 地球表層的差異性表現為大小不等、內部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一系列地域單元,并由此產生各地域單元自然條件的差異,這就是地域分異。地域分異表現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就是地域分異規律。 1、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板書) 【老師】我們在必修一了解了各自然帶的特點,接下來我們一起回顧高一所學知識。邊講邊依次展示冰原帶、苔原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熱帶雨林、季雨林帶景觀圖片。 同學們根據景觀圖,閱讀教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現特點分別是什么?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層的空間分布上,呈現出有規律的差異性,這成為制約自然環境差異性的基本因素。太陽輻射帶來的熱量,從低緯向高緯逐漸減少,引起了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變化。 形成原因: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 分異基礎:熱量 表現:地表景觀和自然帶沿緯線延伸,并隨著緯度而變化。這種呈緯向帶狀分布的差異,就是緯度地帶性分異。 【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材料】地球自轉造成地表流體,包括氣團、洋流等發生偏轉,從而增加了緯度地帶性格局的復雜性。由于海陸組成物質的差異引起能量收支狀況的改變,導致緯度地帶性規律發生很大的變形或扭曲,致使地球表面某些緯度地帶并不呈現連續的帶狀分布,而往往發生中斷或尖滅。因此,僅僅用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還不能全面解釋自然環境的差異性。 2、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板書) 【老師】根據高一必修一所學知識,同學們清楚在中緯度地區同一緯度帶內降水量往往從沿海到內陸逐漸減少,從而形成不同的自然環境。這種由于水分條件不同而導致的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環境整體特征的差異,被稱為干濕度地帶性分異,又稱為經度地帶性分異。 邊講邊依次展示溫帶森林、溫帶草原、荒漠草原、溫帶荒漠景觀圖片。 同學們根據景觀圖,閱讀教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現特點分別是什么?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 形成原因:海陸分布;分異基礎:水分 分布: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向內陸景觀依次為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教師組織學生探究活動二】 學生做筆記 學生思考并回答: 聽講、做筆記并回答 學生思考并回答: 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現特點。 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地域分異的形成和表現。 PPT演示 16分鐘承轉過渡 前面我們了解了大尺度范圍內因熱量或水分差異形成的地域分異,那如果在小尺度范圍內如在山地會形成怎么樣的地域分異呢?接下來我們繼續學習垂直地域分異規律。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3、垂直分異規律(板書) 【老師】在一定高度的山區,隨著高度上升,溫度逐漸降低降水發生變化,從山麓到山頂,自然環境及其組成要素出現逐漸變化更迭的現象,這就是垂直分異。 【老師展示天山圖片并分析】同學們觀看我國天山垂直自然帶普景觀圖,圖片中有哪些自然帶?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圖中有高山灌叢草原帶、高山草甸帶、高山針葉林帶、高山寒漠帶、高山冰川帶。出現垂直分異的山區,處在一定的緯度和干濕度地帶上,必然受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和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的雙重制約。 同學們根據景觀圖,閱讀教材、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垂直分異規律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現特點分別是什么?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 形成原因:海拔的變化 分異基礎:水熱組合 分異規律:山麓與水平帶一致,垂直帶譜變化與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相似 從山麓到山頂,分布著不同的景觀帶,構成垂直帶譜。接下來大家根據珠穆朗瑪峰山地垂直地帶性圖一起來了解并分析。 【老師】垂直自然帶的劃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為主導標志。垂直自然帶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有明顯的表現。同一山體的垂直自然帶,又有陰坡和陽坡的明顯差異。 【知識拓展】 拓展1:根據帶譜判斷山體所在半球及陰陽坡。 一般情況下,同一山體,同類自然帶的分布高度陽坡高于陰坡。 拓展2:基帶判斷 高山山麓的自然帶,位于垂直自然帶譜的最底層。根據基帶的類型,可以判斷山脈的位置。 拓展3:林線判斷 林線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帶譜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與最熱月平均氣溫10℃等溫線相吻合。若最熱月平均氣溫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長,只能生長草甸或灌叢。林線高度受熱量和水分兩個因素的共同影響和制約,但強風的影響也很明顯。 拓展4:雪線判斷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陽坡溫度高,雪線高;陰坡溫度低,雪線低。 拓展5:山地垂直帶譜豐富度解析 不同緯度,相同海拔的兩座山,緯度低者垂直帶譜較豐富。 不同高度,相同緯度的兩座山,高差大者垂直帶譜較豐富。 【教師組織學生探究活動三】 4、地方性分異規律(板書) 地方性分異是較小尺度的地域分異,它是在地方地形、地方氣候、較大范圍地面組成物質等差異的影響下,自然環境各組成成分及其組合沿一定地勢剖面發生變化的規律。 地方性分異常常表現出有序性和重復性的規律。比如:由于基巖風化殼直接影響土壤的發育,在相同的地貌部位,巖性的差別可以形成不同的小環境,生長不同的植物種類。教師展示石灰巖山坡和花崗巖山坡的景觀圖,并分析:華北的石灰巖山坡,土壤呈堿性,多生長柏樹;花崗巖風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長油松。 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 學生做筆記。 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 學生做筆記。 學生思考并回答: 理解自然地理環境垂直分異規律、地方性分異規律形成原因、分異基礎、表現特點。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地域分異的形成和表現。 PPT演示 25分鐘承轉過渡 陸地自然帶存在著顯著差異,從炎熱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蓋的極地,從濕潤的沿海到干燥的內陸,形成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那么陸地上自然帶有哪些呢?接下來我們學習主要陸地自然帶。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三、主要陸地自然帶 (板書) 【老師】根據植物群落的特征,可劃分出不同的陸地自然帶,它們的空間分異主要受制于熱量和水分條件。受不同氣候影響,不同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存在差異,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植被和土壤類型不同,構成了不同的自然帶。陸地上自然帶主要有以下幾種: 1、森林自然帶 一般分布于濕潤和半濕潤地區,是生產量最大的陸地自然帶。根據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地球自赤道到極地可劃分為熱帶雨林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和寒帶苔原帶等類型。 2、草原自然帶 一般分布于半濕潤、半干旱的內陸地區,這里降水量較少(250~450 毫米/年),且集中于夏季。自然帶植物以草本植物為主。因緯度和熱量條件不同,大致可分為熱帶草原帶和溫帶草原帶。 3、荒漠自然帶 一般分布于干旱地區,因緯度和熱量條件不同,可分為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哪匀粠Ы邓∩伲ㄐ∮?50毫米/年)?;哪匀粠鉁刈兓瘎×遥蛰^差很大。嚴酷的自然環境限制了許多植物的生存,多生長旱生小喬木、灌木、仙人掌類植物,種類貧乏,結構簡單。由于食物不足,消費者的種類和數量很少,常見者如蝗蟲、蜥蜴、老鼠和一些鳥類。對于干旱環境,它們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如夏眠、夜行、耐旱等?;哪畬儆谑执嗳醯纳鷳B系統。 【教師組織學生探究活動四】 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 讀圖說明世界及中國陸地自然帶的基本類型分布及景觀特征。 PPT演示 10分鐘承轉過渡 根據前面所學的知識,我們已經認識了自然環境的差異性,掌握了地域分異規律,那么掌握了這些知識對我們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自然環境差異性與因地制宜。新課講解 【教師講解】 四、自然環境差異性與因地制宜 (板書) 根據自然地理條件和地方分異狀況,因地制宜部署農業生產,明確土地利用方式,確定農作物種植種類,確保農業生產順利進行以及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避免土地退化和環境惡化。如:為什么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茶葉種植面積特別大? 【教師點評學生答案并總結】茶樹生長一般而言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對氣候的要求 1. 陽光光照是茶樹生存的首要條件,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對紫外線有特殊嗜好,因而高山出好茶。 2.溫度一是氣溫,二是地溫,氣溫日平均需10攝氏度;最低不能 低于-10攝氏度。3. 水分雨水充足是必要條件。但是過多也有不利品質的影響。 二、對土壤的要求一般是土層厚達1米以上不含石灰石,有機質含 量1%-2%以上,通氣性、透水性或蓄水性能好。酸堿度PH值4.5__6.5的酸性土壤為宜。 三、茶園地形條件主要有海拔、坡地、 坡向等,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和濕度都有明顯的變化,在一定高度 的山區,雨量充沛,云霧多,空氣濕度大,漫射光強,這對茶樹生育 有利,但也不是愈高愈好,在1000米以上,會有凍害。一般選擇偏南 坡為好。坡度不宜太大,一般要求30度以下。 學生觀察、思考并回答: 引導學生樹立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環境的觀念。 PPT演示 10分鐘解決問題 1. 有人認為,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乞力馬扎羅山頂的冰雪可能會消失,到時“赤道雪峰”將名存實亡。你是怎么看的?說出你的理由。 全球氣候變暖,氣溫上升,冰雪融化速度加快,最終冰雪消失。 2. 自山麓到山頂,乞力馬扎羅山擁有熱帶、溫帶和寒帶的植被景觀。試從水熱配置的角度,分析其景觀差異的形成原因。 ①從山麓到山頂,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熱量條件下降,所以植被呈現熱帶,溫帶和寒帶的變化。 ②南坡位于迎風坡,海拔較低處降水豐沛,形成熱帶雨林景觀,由此往上降水減少,景觀由雨林演化為闊葉林、針葉林、草甸、寒漠和冰雪。 PPT演示 3分鐘拓展 1、自然帶分布與氣候類型的對應關系 氣候對自然帶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會形成不同的自然帶,自然帶的分布和氣候的分布基本一致,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下所示:(以北半球為例) 2、古詩中的秘密: 請說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種地域差異: 1、“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而為枳。” 3、“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4、“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5、“才從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學生思考作答 總結規律方法,培養能力。 12分鐘典例探究 下圖為我國某山地垂直自然帶示意圖,回答1~2題。 1、根據該山地的垂直自然帶譜判斷,該山地所處的溫度帶可能是( ) A.熱帶 B.亞熱帶 C.溫帶 D.亞寒帶 2、導致山地自然帶垂直分異景觀形成的主導因素是( ) A.水熱差異 B.水分狀況 C. 熱量條件 D.土壤差異 讀某地景觀圖,完成3~4題。 3、該景觀圖反映的自然帶是( ) A.溫帶草原帶 B.熱帶稀樹草原帶 C.寒帶苔原帶 D.亞寒帶針葉林帶 4、可能出現該景觀的地區是( ) A.內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亞馬孫雨林 D.東非高原 答案:C A B D 6分鐘板書設計 自然環境差異性的表現 地域分異的基本規律 緯度地帶性分異規律 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 垂直分異規律 地方性分異規律 主要陸地自然帶 森林自然帶 2、草原自然帶 3、荒漠自然帶 四、自然環境差異性與因地制宜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