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基因表達與性狀的關系學案【學習目標】1.識記基因控制性狀的兩種方式。2.舉例說明基因、蛋白質與性狀的關系。3.了解細胞質基因能引起的一些疾病。4.了解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細胞分化的關系。5.了解表觀遺傳的概念和實例。【學習重難點】1.教學重點影響基因表達的因素,表觀遺傳的特點,其他表觀遺傳的實例,對于疾病的檢測、預防、治療的指導。2.教學難點(1)堿基序列不變,部分堿基發生甲基化修飾,抑制基因表達對后代產生的影響。(2)環境與基因共同對生物體的性狀具有調控作用。【預習新知】基因表達產物與性狀的關系1.基因對性狀的兩種控制途徑(1)基因對生物性狀的間接控制①實質: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②舉例:皺粒豌豆的形成 人的白化病的形成編碼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插入的DNA序列打亂 ↓ 淀粉分支酶異常,活性大大降低 ↓ 淀粉合成受阻,含量降低 ↓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皺縮 控制編碼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 ↓ 不能合成酪氨酸酶 ↓ 酪氨酸不能轉變為黑色素 ↓ 表現出白化癥狀(2)基因對生物性狀的直接控制①實質:基因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②實例:囊性纖維化的形成編碼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個堿基 ↓CFTR蛋白缺少苯丙氨酸 ↓CFTR蛋白空間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功能異常 ↓患者支氣管中黏液增多,管腔受阻,細菌在肺部大量生長繁殖,使肺功能嚴重受損2.基因與性狀的關系(1)基因通過其表達產物——蛋白質來控制性狀,細胞內基因表達與否及表達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控制的。(2)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都是簡單的線性關系。①一個性狀可以受多個基因控制;②一個基因可以影響多個性狀;③生物體的性狀也不完全是由基因決定的,環境對性狀也有重要影響。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細胞分化表觀遺傳1.基因甲基化:是指基因的多個堿基連接 ,甲基化影響基因的表達。2.堿基序列的甲基化與表達水平呈 ,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3.基因甲基化產生的變異屬于 遺傳的變異。4.表觀遺傳: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現型發生 的現象,叫做表觀遺傳。5.表觀遺傳現象普遍存在于生物的生長、發育和 的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6.基因通過其表達產物——蛋白質來控制性狀, 以及表達水平的高低都是受到調控的。7.表觀遺傳能夠使生物體在基因的 不變的情況下發生可遺傳的性狀改變。8.基因與性狀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的關系,一個性狀可以受到多個基因的影響。同時,生物體的性狀也不完全是由基因決定的, 對性狀也有著重要的影響。9.基因與 、基因與 、基因與 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網絡,精細地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易錯提示】(1)基因只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2)基因型相同的個體,其表型一定相同( )(3)在一個細胞中所含的基因都一定表達( )(4)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與基因表達的調控有關( )(5)表觀遺傳現象比較少見,不能普遍存在于生物體整個生命活動過程中( )(6)基因與性狀的關系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7)生物體的一種性狀有時受多個基因的影響( )答案:(1)×(2)×(3)×(4)√(5)×(6)×(7)√【深化探究】知識點一 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1.基因、蛋白質和性狀的關系2.基因對性狀控制的兩種途徑3.基因與性狀的關系(1)基因與性狀的關系(2)基因控制性狀還受到環境的影響,生物性狀是基因型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3)基因與基因、基因與基因產物、基因與環境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作用,共同調控著生物體的性狀。知識點二 細胞分化與表觀遺傳1.細胞分化的機理(1)實質: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即在個體發育中,不同的細胞中遺傳信息的執行情況不同,轉錄出不同的mRNA,控制合成出不同的蛋白質,如圖所示。(2)標志①分子水平:合成某種細胞特有的蛋白質(如唾液淀粉酶、胰島素等)。②細胞水平:形成不同種類的細胞(尤其是細胞器種類和數量有較大差異)。2.表觀遺傳(1)表觀遺傳的特點①可遺傳性,即這類改變通過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能在細胞個體間遺傳。②可逆性的基因表達。如甲基化時,可影響基因的表達;去甲基化時,可恢復基因的表達。③沒有DNA堿基序列的改變。(2)表觀遺傳對基因表達的調控及其控制①生物遺傳信息的表達正確與否,既受控于DNA序列又受制于表觀遺傳,表觀遺傳主要通過DNA修飾、蛋白質修飾與非編碼RNA的調控3個層面上調控基因表達。②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目前研究最充分的表現遺傳修飾形式。甲基化是指生物分子在特定的酶系統催化下,加上甲基(—CH3)的生物化學反應,是普遍存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DNA修飾作用,甲基化沒有改變基因的序列,但對基因表達起調控作用,在哺乳動物DNA分子中,甲基化一般發生在胞嘧啶(C)上。【鞏固訓練】1.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均由受精卵發育而來,但兩者在形態、行為等方面存在差異,這是一種表觀遺傳現象。其內在原因是( )A.染色體斷裂 B.細胞質遺傳 C.基因重組 D.DNA甲基化2.DNMT3蛋白某區域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添加甲基基團(如圖所示)。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直接發育成蜂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蜂王漿可能通過促進DNMT3基因的表達發揮作用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干擾了RNA聚合酶等對DNA部分區域的識別和結合C.甲基化不能改變DNA分子的化學元素組成和堿基中嘌呤的比例D.敲除DNMT3基因后,甲基化的DNA可通過多次復制實現去甲基化3.下列關于表觀遺傳的敘述,錯誤的是( )A.表觀遺傳改變了生物體內基因的堿基排列順序B.DNA甲基化是造成表觀遺傳的常見原因之一C.表觀遺傳可以遺傳給后代,使后代出現相同表型D.基因組成相同的同卵雙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異與表觀遺傳有關4.研究表明,基因M在某種鳥類的神經、皮膚、肌肉等不同細胞中均有表達,其中在骨骼肌中表達量最高,且在雌鳥和雄鳥中的表達水平有明顯差異。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M在骨骼肌中表達量最高,說明骨骼肌細胞中該基因數量最多B.可通過檢測組織細胞中基因M的表達量來確定細胞的分化程度C.同一雄鳥不同細胞中DNA和RNA種類相同,蛋白質種類不同D.基因M在雌雄鳥中表達水平不同可能會導致雌雄個體飛行能力不同5.將自體骨髓干細胞植入胰腺組織后可分化為“胰島樣”細胞,以替代損傷的胰島B細胞,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骨髓干細胞與“胰島樣”細胞的基因組成不同,基因表達情況不同B.骨髓干細胞與“胰島樣”細胞的基因組成相同,基因表達情況相同C.骨髓干細胞與胰島B細胞的基因組成相同,基因表達情況不同D.“胰島樣”細胞與胰島B細胞的基因組成不同,基因表達情況相同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蜂群中的蜂王與工蜂均由基因型相同的受精卵發育而來,從理論上說,它們在體積、壽命、功能等方面也是相同的,但之所以出現差異,是因為它們的DNA甲基化程度不同,D正確。故選D。2.答案:A解析:A、已知DNMT3蛋白某區域是DNMT3基因表達的一種DNA甲基化轉移酶,能使DNA添加甲基基團。敲除DNMT3基因后,蜜蜂幼蟲將直接發育成蜂王。少數雌性幼蟲一直取食蜂王漿才能發育成蜂王,因此可推測蜂王漿可能通過抑制DNMT3基因的表達從而減少DNA甲基化,A錯誤;B、胞嘧啶甲基化可能干擾了RNA聚合酶等對DNA部分區域的識別和結合,從而影響了基因的轉錄,B正確;C、甲基化只是在DNA上添加甲基基團,不能改變DNA分子的化學元素組成和堿基中嘌呤的比例以及堿基的排列順序,C正確;D、敲除DNMT3基因后,不能形成DNA甲基化轉移酶,不能使DNA添加甲基基團,因此甲基化的DNA可通過多次復制實現去甲基化,D正確。3.答案:A解析:表觀遺傳是指生物體基因的堿基序列保持不變,但基因表達和表型發生可遺傳變化的現象,故選A。4.答案:D解析:不同細胞中基因選擇性表達,基因M在骨骼肌中表達量最高,不能說明骨骼肌細胞中該基因數量最多,同一個體,體內細胞所含的同一基因的數量一般相同,A錯誤;根據題意無法確定組織細胞中基因M的表達量與細胞分化程度的關系,B錯誤;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同一雄鳥不同細胞中DNA種類相同,RNA和蛋白質種類不完全相同,C錯誤;由題干信息可知,基因M在骨骼肌中表達量最高,且在雌鳥和雄鳥中的表達水平有明顯差異,由于骨骼肌與飛行能力密切相關,故可推測基因M在雌雄鳥中表達水平不同可能會導致雌雄個體飛行能力不同,D正確。5.答案:C解析:A、“胰島樣”細胞由骨髓干細胞分化形成,二者核基因組成相同,基因表達情況不同,A錯誤;B、“胰島樣”與由胰島B細胞分化產生的,核基因組成相同,基因表達情況也相同,B錯誤;C、“胰島樣”細胞由骨髓干細胞分化形成,以替代損傷的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二者核基因組成相同,基因表達情況不同,正確;D、“胰島樣”細胞由骨髓干細胞分化而來,和胰島B細胞是同一個體的不同類型細胞,核基因組成相同,存在基因的選擇性表達,表達情況不同,D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