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教案一、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內容、意義。了解居委會、村委會的性質職能。2. 能力目標:通過活動,認識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制度,提高自己對政治制度的認識和理解能力。通過觀察和分析,能夠把熱愛自己所生活的社區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中。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對國家政治制度的熱愛。培養熱愛社區的情感,以自身的實際行動擁護我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重點難點(一)、重點: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保障人民民主:為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基層事務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有利于實現人民當家作主。2. 促進社會和諧:通過民主協商解決基層矛盾和問題,增進鄰里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3. 推動基層治理: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治理效率和質量。4. 增強公民意識: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感。5. 落實民主權利:使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在基層得到具體體現和落實。6. 推動政府職能轉變:減輕政府負擔,實現政府管理與基層自治的有效銜接。7. 促進經濟發展:為基層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制度保障。8. 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社會凝聚力。9. 提高決策科學性:匯集群眾智慧,提高基層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10. 推動法治建設:培養公民的法治觀念,促進基層法治建設。(二)、難點: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性質。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性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 民主性: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保障了基層群眾的民主權利。2. 基層性:是在基層社區層面實行的自治制度,與群眾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3. 合法性:在國家法律法規的框架內運行,具有合法的地位和權力。4. 群眾性:以廣大基層群眾為主體,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5. 自治性:由基層群眾自主管理、自主決策、自主實施。6. 地域性:以特定的地域為基礎,如社區、村等。7. 社會性: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社會發展產生重要影響。8. 實踐性:通過實踐不斷探索和完善。9. 穩定性:為基層社會的穩定提供制度保障。10. 包容性:容納不同利益群體的參與和表達。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情境教學法講授法:- 直接傳遞知識,系統全面。- 適用于講解重要概念和理論。討論法:- 激發學生思維,促進互動交流。- 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表達能力。情境教學法:- 創造真實情境,增強學生的代入感。-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講授法像是一位知識淵博的向導,引領學生穿越知識的叢林;討論法如同一場思維的盛宴,讓學生們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情境教學法則似一場身臨其境的冒險,讓學生們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探索中。講授法如明亮的燈塔,為學生指明知識的方向;討論法像活躍的思維廣場,激發學生的思辨活力;情境教學法則似生動的舞臺,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領略知識的魅力。講授法是知識的傳遞者,系統而直接;討論法是思維的激發者,活躍而深入;情境教學法是體驗的創造者,生動而有趣。四、教學過程(一)、導入(3 分鐘)1. 播放《我們的社區》歌曲,引導學生感受社區的氛圍。2. 提問學生對自己所在社區的印象和了解。(二)、講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概念(5 分鐘)在講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概念時,可以按照以下步驟進行:1. 引入話題:通過提問或講述相關實例,引發學生對基層治理的興趣。2. 定義闡述:明確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定義,即人民群眾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3. 強調主體:強調基層群眾是自治的主體,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自治。4. 范圍界定:說明基層群眾自治的范圍,通常包括城鄉社區。5. 權利內容:介紹基層群眾自治中包含的民主權利,如選舉權、決策權等。6. 自治形式:講解自治的具體形式,如村民自治、居民自治等。7. 制度特點:概括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特點,如民主性、參與性、自主性等。8. 重要意義:闡述該制度對促進民主、增強社會凝聚力、提高治理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意義。9. 實際案例:結合具體案例,說明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實踐中的應用和成果。10. 互動交流:鼓勵學生提問、討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在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簡潔明了,結合實例,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概念。1. 通過圖片、圖表等形式,簡要介紹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定義和主要內容。- 強調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我國政治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在我國政治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體現人民當家作主:保障了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基層事務管理的權利,是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2. 鞏固基層政權:為基層政權的穩定和有效運行提供了堅實基礎。3. 促進社會和諧:通過民主協商解決基層矛盾,增進鄰里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4. 增強公民意識:培養公民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和責任感。5. 推動民主政治發展:為我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6. 提高治理效率: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基層治理的效率和質量。7. 落實民主權利:使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在基層得到具體體現和落實。8. 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府管理與基層自治的有效銜接,推動政府職能轉變。9. 增強社會凝聚力:促進社區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強社會凝聚力。10. 構建和諧社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三)、介紹居委會和村委會(10 分鐘)1. 講解居委會和村委會的性質和職能。2. 舉例說明它們在社區管理和服務中的具體作用。(四)、小組討論(15 分鐘)分成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對社區發展的重要性。2. 如何提高居民參與基層自治的積極性。(五)、學生發言與總結(10 分鐘)1. 請各小組代表發言,分享討論結果。2. 教師總結學生的觀點,進一步強調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意義和價值。(六)、案例分析(10 分鐘)1. 展示一些成功的基層自治案例,如優秀社區項目等。2. 分析這些案例中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運用和成果。(七)、課堂小結(5 分鐘)1. 回顧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的概念、居委會和村委會的職能等。2. 強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社區自治的重要性。(八)、布置作業(2 分鐘)要求學生選擇一個社區問題,撰寫一篇短文,提出自己對該問題的看法和建議。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如播放相關視頻、展示圖片等,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發言,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五、板書設計:(一)、標題群眾自治制度(二)、主要內容1. 定義與內涵- 群眾自治的定義- 自治的內涵和特點2. 形式與組織- 村民自治- 居民自治- 相關組織機構3. 權利與義務- 群眾的權利- 相應的義務4. 意義與價值- 對民主的促進- 對社會穩定的作用- 增強群眾參與度5. 實踐與案例- 成功實踐經驗- 具體案例分析(三)、總結群眾自治制度的重要性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明了,能夠突出群眾自治制度的關鍵要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根據具體內容和教學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和補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