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二)學案【學習目標】1.闡明孟德爾的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及自由組合定律。2.運用“假說演繹法”,驗證自由組合的現象。3.分析孟德爾遺傳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4.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 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闡明自由組合定律;教學難點 對于孟德爾提出假說的內容,是較簡單,但是為什么會提出這樣的內容,依據是什么。如果能夠解決這一問題,才可以讓學生真正領會知識建構過程,同時也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提出問題的依據”的內容是本節課難點,同時也重點。【預習新知】兩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1.過程與結果2.性狀的顯隱性(1)(2)3.相對性狀的分離比(1)每對性狀都遵循分離定律。(2)兩對性狀自由組合,共有4種不同性狀表現,即:①兩種親本類型:黃色圓粒、綠色皺粒。②兩種新類型(重組類型):黃色皺粒、綠色圓粒。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和驗證對自由組合現象的解釋:填寫對應個體的遺傳因子組成:P 黃色圓粒(YYRR)×綠色皺粒(yyrr) ↓F1 黃色圓粒(YyRr) ↓ F2 ?3.F1產生的雌雄配子隨機結合(1)配子結合方式:16種。(2)遺傳因子的組合形式:9種。(3)F2的表現型:4種。對自由組合現象的驗證:1.方法 測交法,即讓F1與隱性純合子(yyrr)雜交。2.結果及結論孟德爾測交實驗的實驗結果與預期的結果相符,從而證實了:(1)F1產生四種類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2)F1是雙雜合子。(3)F1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發生了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表現為自由組合。自由組合定律1.發生時間:形成配子時。2.遺傳因子間的關系:控制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的分離和組合是互不干擾的。3.得出結論:在形成配子時,決定同一性狀的成對的遺傳因子彼此分離,決定不同性狀的遺傳因子自由組合。孟德爾實驗方法的啟示(1)正確選用豌豆作實驗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條件豌豆作為遺傳實驗材料的優點:①自花傳粉,可避免外來花粉的干擾;②具有易于區分的相對性狀;③花較大,人工去雄和異花授粉較方便。(2)對相對性狀遺傳的研究,從一對到多對①生物的性狀多種多樣,根據自由組合定律,如果有n對性狀自由組合,后代的性狀組合會有2n種,這是很難統計的。②孟德爾采取了由單因素(即一對相對性狀)到多因素(即兩對或兩對以上相對性狀)的研究方法。(3)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孟德爾運用了統計學的方法對實驗結果進行了統計,從而發現了生物性狀的遺傳在數量上呈現一定的比例,并最終解釋了這些現象。(4)運用假說—演繹法這一科學方法孟德爾科學地設計了實驗的程序,按“提出問題→實驗→假設(解釋)→驗證→總結規律”的科學實驗程序進行。(5)創新的驗證假說孟德爾創新性地設計了測交實驗,證實了對實驗現象的解釋,驗證了假說的正確性,并歸納出了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孟德爾遺傳規律的再發現(1)1909年,丹麥生物學家約翰遜將“遺傳因子”命名為基因,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①表型:指生物個體表現出來的性狀,如豌豆的高莖和矮莖。②基因型:指與表型有關的基因組成,如DD、Dd、dd等。③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如D和d。(2)孟德爾被后人公認為“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遺傳規律的應用1.雜交育種(1)概念:有目的地將具有不同優良性狀的兩個親本雜交,使兩個親本的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再篩選出所需要的優良品種。(2)優點:可以把多個親本的優良性狀集中在一個個體上。2.醫學實踐人們可以根據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對某些遺傳病在后代中的患病概率作出科學的推斷,從而為遺傳盜詢提供理論依據。【易錯提示】辨析基因型和表型(1)基因型是生物性狀表現的內因,而表型是生物性狀表現的外部形式。(2)表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基因型為DD和Dd的表型相同。(3)基因型相同,表型也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環境不同,表型也可能不同。【鞏固訓練】1.已知三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情況如圖所示,且三對基因分別單獨控制三對相對性狀,三對性狀均為完全顯性,且不存在致死,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對基因的遺傳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三對基因中有兩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C.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自交后代會出現4種表現型,比例為9∶3∶3∶1D.基因型為AaDd的個體自交后代會出現4種表現型,比例為9∶3∶3∶12.薺菜的果實形狀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三角形基因(B)對卵形基因(b)為顯性,但當另一圓形顯性基因(A)存在時,基因B和b都不能表達。現有一對親本雜交,后代的分離比為圓形:三角形:卵形=6:1:1,則該親本的基因型可能為(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3.豌豆灰種皮(G)對白種皮(g)為顯性,黃子葉(Y)對綠子葉(y)為顯性。每對性狀的雜合子F1自交后代為F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F1代上結的種子,灰種皮比白種皮接近3:1②F1代上結的種子,黃子葉比綠子葉接近3:1③F1代上結的種子,胚的基因型有9種④F2代上結的種子,灰種皮比白種皮接近3:1A.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4.某紫花植株自交,子代中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子代白花植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占3/7B.子代紫花植株中能穩定遺傳的個體占1/16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種D.親代紫花植株的測交后代紫花∶白花=1∶15.豌豆子葉的黃色對綠色為顯性,由等位基因(Y、y)控制。種子的圓粒對皺粒為顯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兩對基因獨立遺傳。某黃色圓粒豌豆與綠色皺粒豌豆雜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F2的表型及比例為黃色圓粒:黃色皺粒:綠色圓粒:綠色皺粒=9:3:15:5。親本黃色圓粒的基因型為( )A.YYRR B.YyRr C.YyRR D.YYRr參考答案1.答案:D解析:A、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只遵循分離定律,A錯誤;B、三對基因中都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錯誤;C、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只遵循分離定律,故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產生的配子只有兩種,即AB:ab=1:1,自交后代會出現2種表現型,C錯誤;D、A/a、D/d遺傳時,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故基因型為AaDd的個體自交后代會出現4種表現型,比例為9:3:1,D正確。2.答案:B解析:已知后代分離比為圓形︰三角形︰卵形=6︰1︰1,卵形基因型為aabb,占1/8=1/2×1/4,說明親本有一對基因是測交,還有一對基因是雜合子自交。三角形基因型為aaB_,占1/8=1/2×1/4,說明aa占1/4,親本是Aa和Aa,則另一對基因是Bb和bb,即親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B正確。3.答案:B解析:由于種皮是由珠被發育而來,所以種皮的基因型取決于母本的基因型;因為受精卵發育成胚,胚包括胚芽、胚軸、胚根、子葉,所以子葉的基因型取決于父母本。4.答案:A解析:AC、子代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種,能穩定遺傳的個體占3/7,A正確,C錯誤;B、子代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種,其中有1/9的個體自交會出現不性狀分離,B錯誤;D、親代的紫花植株基因型為AaBb,因此測交后紫花(AaBb):白花(Aabb、aaBb、aabb)為1:3,D錯誤。5.答案:C解析:由于F2黃色∶綠色=(9+3)∶(15+5)=3∶5,拆成(3∶1)+(0∶4),即F1中存在兩種基因型,一種自交,后代黃色∶綠色=3∶1,F1基因型是Yy,另一種自交子代全為綠色,F1基因型是yy,因此親代基因型是Yy和yy;同理,F2圓粒∶皺粒=(9+15)∶(3+5)=3∶1,可知F1基因型為Rr,即子一代的基因型為YyRr和yyRr,由某黃色圓粒豌豆(Y-R-)與綠色皺粒豌豆(yyrr)雜交得到YyRr和yyRr,可知親本黃色圓粒豌豆基因型為YyRR,C正確,ABD錯誤。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