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學習單學習目標:1.正確讀寫詩中生字。2.朗誦并默寫《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3.能說出詩句描繪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學習重點難點: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詩句,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體會古詩表達的情感。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我會認( ) ( ) ( ) ( ) ( )晝 夜 耕 耘 供 認 稚 氣 漣 漪2.我會寫zhòu結構: 結構 部首:( )組詞:( ) ( ) ( )造句:yún結構: 結構 部首:( )組詞:( ) ( ) ( )造句:xiǎo結構: 結構 部首:( )組詞:( ) ( ) ( )造句:3.多音字4. 解詞義(1)有感而發、隨事吟詠的詩篇。 ( )(2)在田間除草。( )(3)把麻搓成線。( )(4)不懂。( )(5)從事。( )(6)靠近。( )二、合作探究1.初讀感知(朗讀點撥: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農家夏忙時的情景,體會詩歌的感情。前兩句語速稍快,表現出鄉村耕種勞作的繁忙景象;后兩句語速稍緩,讀“學種瓜”時語調微微上揚,表現出鄉村孩子的天真。)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宋】范成大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2.借助注釋,理解詩中每句話的意思。(1)“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詩意:這兩句寫農家夏忙時( )的勞動場面,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 )品質的贊揚。“晝”“夜”“兒”“女”等詞,從( )、( )的角度表現出農家耕織的場景:不分日夜,不分男女,村莊上下,一片繁忙。(2)“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詩意:這兩句寫農家夏忙時( )的活動場面,表達了詩人對鄉村兒童( )的品質的贊賞。“未解”“也”“學”等詞讓人想象到兒童學種瓜時( )、( )的樣子,表現出鄉村兒童的( )、( )。3. 思考討論:(1)除了“耘田”“績麻”,農人們還會干什么?(2)古詩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現了怎樣的主題?(3)如果根據這首詩作畫,畫中應該畫些什么?請你給這幅畫起一個名字吧!(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5)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表達詩人的感情?(6)詩中最后一句寫兒童“也傍桑陰學種瓜”的細節,意在表現什么?4.主旨提煉:本詩描寫了鄉村農人白天除草、晚上搓麻繩,就連兒童也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鬧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 )、( )、( )的形象,流露出詩人對勞動人民的( )、對農村兒童的( )之情。三、展示交流1.各小組依次推舉發言人匯報小組成果。(選擇最優的發言人為小組加分吧)2.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時刻準備為本組補充發言,或對其他組的發 言進行評價。四、訓練反饋1. 填空《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中描寫的是( )季的( )生活。其中“( ),( )”兩句體現了農村男耕女織的忙碌生活;“( ),( ) ”兩句寫出了兒童愛勞動的情景。2. 范成大,南宋詩人,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四大家”,晚年作《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描繪了農村風光和民生疾苦。你能寫出一首范成大的古詩嗎?3. 根據古詩內容,展開想象,改寫成短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