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文化的傳承與保護——2024屆高考歷史晨讀暮誦考點1學校教育的發展古代教育 形式 官學:(1)先秦時期,“學在官府”。 (2)西漢設立的太學、西晉設立的國子監,代表了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漢代開始設立地方官學。私學:(1)產生于春秋時期,孔子首創。 唐后學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 (3)宋代書院產生與迅速發展,推動了私學發展。作用 保存與傳播了古代文化,使儒家經典得以傳承,為科舉考試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礎。近代大學 發展歷程 西方:(1)現代大學起源于歐洲的中世紀大學。 (2)拿破侖建立的“大學區”制度,莫定了國民教育制度的基礎。 (3)柏林大學實現了“研究教學合一”,促成大學職能的轉變。 (4)美國大學逐漸傾向于世俗化和商業化,致力于服務社會。中國:(1)戊戌變法時期的京師大學堂,是近代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和綜合大學,成為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1912年改名為“北京大學”,蔡元培任校長后,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2)1911年清華學堂創辦,次年更名為“清華大學”,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1931-1948年,梅貽琦任校長期間,發展成為全國最高水平的大學。作用 大學成為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留學教育 發展歷程 古代史上,日本向中國派出“遣唐使”。 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赴美留學生。(3)甲午戰爭后,中國出現了留學日本的熱潮。 (4)新文化運動時期,興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才。 (5)十月革命后,留學蘇聯的增多作用 有利于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為近代化事業培養了優秀人才,促進了近代人們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教育的發展。考點2印刷書的誕生和圖書館、博物館的成長印刷書的誕生(1)產生過程公元前30世紀 埃及出現紙草書卷,是書籍的雛形公元前5世紀 簡策和帛書是中國最早的書籍公元105年 東漢蔡倫制出“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1世紀中葉 北宋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15世紀中葉 德國人谷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具有重大意義(2)作用:①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傳承,有利于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②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有利于西方的思想解放。③翻譯其他文化典籍,有利于借鑒吸收他國文化,補充發展本國文化。④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擴大本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2.圖書館、博物館的成長(1)圖書館的成長演變歷程 西方 亞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圖書館,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對保存文化遺產起了重要作用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出現了近代“公共圖書館”中國 中國圖書文獻的保存源于史官,以及所建立的“府”“閣”“堂”“室”等藏書場所私藏圖書發展,明清兩代突出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京師圖書館作用 保存歷史文獻與人類古籍,有利于民族文化傳承利用信息技術開發館藏文獻,方便讀者更好利用高校圖書館有大量學術資源,有利于培養專業人才提供書籍閱讀、開展講座,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2)博物館的演變演變 公元前290年,亞歷山大博學園,是最早的“博物館”1683年,牛津大學建立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1868年,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院是我國最早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1905年,張謇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1912年,民國政府教育部決定設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26年正式開館。1925年成立的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并聞名于世1933年,蔡元培等倡議建立國立中央博物院,1948年部分竣工。現為南京博物院作用 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有利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推動旅游業發展與學校教育相結合,成為國民教育學習基地利用對外文物展出,展現中華文明魅力,增加國際影響力。加強文物保護與修復工作考點3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文化遺產的保護原因 自然危害 年久腐變,自然的破壞。如開封古城,由于黃河的泛濫,已被掩埋在地下;現在的開封城,建于1843年認為破壞 戰爭、工業化、城市化的影響。如北京圓明園,1860年為英法聯軍焚毀(戰爭破壞);當今城市擴建的拆除保護 古代 對文物的保護從收藏藝術珍品開始近現代 通過國家立法保護文物:(1)1834年,希臘制定了保護古跡的法律。(2)1964年通過《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3)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存古物推廣辦法》。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設立了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并于190年公布了中國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起專業化的文物保護體系,并完成了中國第一次全國性文物普查1982年,通過并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是由國家最高立法機關頒布的法律.2.《世界遺產公約》的制定通過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會議在巴黎召開內容 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國際社會負有保護責任將部分遺產列入名錄,加以重點保護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三種類型設立世界遺產中心3.非物質文化遺產(1)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2)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2屆大會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3)歷史作用:完善了對文化遺產的認識,表明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具有重要意義。4.中國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兩加入、兩通過”)(1)1985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2)2004年,中國又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3)2006年,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強調16字方針,確保兩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確保其真實性和完整性)。(4)2011年,中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考點4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1.古代文明的遺跡,例如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與阿布辛拜勒神廟,希臘的雅典衛城,古羅馬城等。2.近代的文化遺產,佛羅倫薩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藝術之城。3.中國的世界文化遺址,包括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布達拉宮頤和園、明十三陵平遙古城、皖南古村落等。4.截至2018年底,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項目已達40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