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物理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教學目標1. 能運用供需平衡分析和處理生活中的圓周運動實例。 2. 知道離心運動及其產生條件,了解離心運動的應用與防止。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具體問題中能分析向心力來源。2.理解離心運動的條件。教學難點: 1.從供需平衡對具體圓周運動進行分析。教學過程【回顧舊知】 從第二節的案例“游樂場中的空中飛椅”復習解決勻速圓周運動的解題思路:從供需平衡列式。 強調生活中圓周運動的多樣性:可以是非勻速,可以是圓弧。繼續從供需兩方面研究其他圓周運動的物體。 【新課教學】 一、火車轉彎 師:在轉彎時火車實際在做圓周運動,但轉彎處又是火車出事故的多發地。 播放視頻:新聞播報西班牙脫軌事故監考與錄音 指出造成故的原因是超速過彎道,提問:火車轉彎多少速度是合理的?展示火車車輪的構造 學生討論探究:火車轉彎的特點并進行受力分析確定向心力。指出此情況下的缺點。. 師:(設疑引申)那么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實際問題?觀察一下真實鐵路轉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其實鐵軌不是一樣高。這樣能否減小脫軌風險? [演示實驗]“彈珠飛車”模型現象:調整內外軌道水平時,彈珠容易脫軌;外軌高于內軌道時,彈珠不脫軌。請同學思考原因,畫出受力圖,加以定性說明. 課件展示:火車受的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對內外軌都無擠壓,這樣就達到了保護鐵軌的目的.強調說明:向心力是水平的. 師:請同學們運用剛才的分析進一步討論:實際的鐵路上如果超速過彎或者慢速過彎,會受到什么力? [交流與討論] 學生結合受力圖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代表畫受力圖,進行定性分析;如果過彎速度過小,,輪緣會受到內軌向外的擠壓力,使指向圓心的合外力變小,重新滿足供需平衡;如果過彎速度過大,則需要的向心力變大,輪緣會受到外軌向內的擠壓力。使指向圓心的合外力變大,重新滿足供需平衡。 換到水平面上汽車轉彎,受力分析,汽車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指向圓心的靜摩擦力。向心力由靜摩擦力提供。類比火車軌道,把轉彎處的道路修成外高內低,再次滿足供需平衡 觀看視頻布里斯托賽道上的賽車,總結高速轉彎處和自行車道,路面都是傾斜的 師:是否能找到第二種方法,不改變軌道的前提下使火車既能提速過彎道又保證安全? [交流與討論] 學生提出各種方案,發表見解。 結合摩托賽車過彎道側向擺動,也可設計轉彎時會側向擺動的擺式列車,可高速駛過彎曲路段。觀看“擺式列車”視頻 二、汽車過橋 結合“駝峰橋”、“路面低洼”和“路面不平”三種生活中的路況,理解拱形橋和凹型橋模型,回憶生活中過橋的失重和超重感。要求學生分析原因 學生獨立推導兩種強開的受力圖,推出汽車對橋面的壓力,學生代表發言,總結: 從供需平衡角度分析:凹型橋最低點,小車受到向下的重力的向上的支持力,合外力指向上方提供向心力。可計算出小車受到的支持力大小為mg+mv2/r,由牛頓第三定律得所求壓力是其相互作用力,大小相同。壓力大于重力,所以是超重。 拱形橋最高點小車受力分析相同,但合外力指向下方提供向心力,小車受到的支持力是mg-mv2/r,(通過牛頓第三定律得到壓力大小小于重力,所以是失重。 師:當速度過大時,只由重力提供向心力,會做平拋運動(觀看上方超車視頻) [演示實驗】展示凹型橋模型的超重實驗,強調生活中較多拱形橋,是因為過凹型橋汽車易爆胎。 三、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 師:從剛才研究可以看出,汽車通過拱形橋頂點,車速到達一定大小會平拋。我們再把視角放得更遠,如果把地球看成一個巨大的拱橋,速度大到一定程度時,會發生什么? 學生獨立分析,畫出受力分析圖嘗試解答課本問題 投影學生推導過程,引導學生交流討論 引導總結:當壓力為0時,僅有重力作為向心力,地面對汽車的支持力也為0,這里描述的場景其實已經實現了,只不過不在汽車上,而是在航天器中。 對航天員進行受力分析,受到地球引力mg,方向指向地心。座艙對他的支持力,方向背離地心,兩個力的合力指向軌跡圓心作為向心力,此時座艙對航天員的支持力為0,航天員處于完全失重狀態。 思考問題:航天器里的完全失重時離地球太遠了,擺脫了地球引力,這種說法對嗎? 學生討論,發表意見,引導解答:失重并不是離地球太遠,擺脫了地球引力。相反正由于地球引力存在,才使得航天員可能做環繞地球的圓周運動。 四、離心運動 師:我們已經從供需平衡角度,研究學習了火車轉彎、汽車過橋和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那如果供需關系不平衡會怎樣呢?在“彈珠飛車”實驗中我們曾觀察到,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如果突然受力變化,飛出軌道,供需不平衡。由于慣性,總有沿著切線方向飛出去的傾向。 [模型討論]:繩拴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勻速圓周運動時,小球所需向心力由形變的繩產生的彈力提供。若m、r、ω一定,向心力F=mω2r。思考:若突然松手,小球將怎樣運動?若繩的拉力F小于它做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小球將怎樣運動? 觀看演示實驗,回答問題:1.小球會沿著切線方向飛出。2.小球不會沿著切線飛去,也會逐漸遠離圓心。 學習圓周運動概念:是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時,就做逐漸遠離圓心的運動。 帶領同學從從供需關系分析小球運動情況: 提供的力等于所需向心力,做圓周運動。 提供的力消失變為0,沿著切線方向離開。 提供的力小于所需向心力,做離心運動。 提供的力大于所需向心力,做近心運動。 介紹生活中的離心運動應用:雨傘旋轉雨滴甩出、拋擲鉛球、甩干衣服、離心機。并強調;離心運動有時也會帶來危害。高速轉動的砂輪不能超過允許的最大轉速;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轉彎速度過大,所需向心力很大,大于最大靜摩擦力,汽車將做離心運動而造成事故。觀看雪地過彎的離心運動視頻。 【課堂例題】 例題:如圖所示是摩托車比賽轉彎時的情形,轉彎處路面常是外高內低,摩托車轉彎有一個最大安全速度,若超過此速度,摩托車將發生滑動.對于摩托車滑動的問題,下列論述正確的是(B ) A.摩托車一直受到沿半徑方向向內的向心力作用 B.摩托車所受外力的合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 C.摩托車將沿其線速度的方向沿直線滑去 D.摩托車將沿其半徑方向沿直線滑去 【課堂總結】 本節課從供需平衡角度,學習了為了減少火車轉彎時與鐵軌之間的壓力,采用抬高外軌的方式。汽車過橋在最高點和最低點時,會出現超重或失重現象以及航天器中的失重現象。從供需不平衡的角度,學習了離心運動的概念,離心運動的應用和防止 【課后作業】 課后練習,課本的“聯系與應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