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7張PPT)情境導入:本單元項目式 主題:控制系統中的反饋保溫水壺是如何做到持久保溫的?探索與討論《第4課 反饋的實現》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六年級下冊-第1單元 控制系統中的反饋 -珠珠老師信息科技 課件2022新版課標內容1實現反饋的過程2認識傳感器《目錄》信息科技3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01實現反饋的過程01.知識點講解實現反饋的過程01結合課本,說一下反饋如何實現。思考討論01.知識點講解反饋首先通過檢測裝置來檢測輸出量,然后將輸出量與設定的輸入量進行比較,從而調整控制系統的運行。實現反饋的過程01控制系統的反饋過程圖示反饋通過各種傳感器對輸出量進行檢測,并將其與輸入量進行比較來判斷是否已經達成預期目的。01.知識點講解掃地機器人能夠自動避開障礙物,其工作原理是:系統提前設定一個距離值,掃地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通過檢測裝置檢測與障礙物的實際距離,將其與提前設定的輸入量進行比較。如果實際距離小于設定值,那么掃地機器人就改變路線,從而實現自動避障。檢測一般是通過傳感器來實現的。01掃地機器人自動避障實現反饋的過程02認識傳感器01.知識點講解認識傳感器02傳感器分為哪幾類?每一類至少舉一個實例。思考討論01.知識點講解傳感器是一種常見的檢測裝置,相當于人的五官,能檢測到被測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規律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生活中常見的攝像頭、麥克風等都是傳感器。認識傳感器02攝像頭麥克風01.知識點講解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傳感器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如溫度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02溫度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壓力傳感器認識傳感器01.知識點講解02小知識根據感知功能的不同,傳感器可分為溫度傳感器、光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磁性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聲音傳感器等類別。認識傳感器03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01.知識點講解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03保溫電熱水壺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圖示比較器通過將傳感器檢測到的輸出量與給定的輸入量進行比較,求出偏差值,然后由控制器對偏差值運算處理,并向執行器下達控制指令。例如,保溫電熱水壺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水溫,通過比較器與設定的溫度進行比較。當水溫低于設定的溫度時,控制器就會發出加熱指令,對水壺中的水進行加熱,直到水溫達到設定的溫度為止。1實現反饋的過程2認識傳感器總結信息科技3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智能灌溉系統能根據土壤的水分情況自動灌溉。上網搜索智能灌溉系統的相關信息,用圖示表示智能灌溉系統的反饋是如何實現的。鞏固練習《感謝觀看》- Thank for Viewing -珠珠老師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六年級下冊《第4課 反饋的實現》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4課。本節課由“實現反饋的過程”“認識傳感器”“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三部分內容組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逐步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會責任,綜合提升信息素養。教學目標及核心素養指向1、掌握反饋的實現過程,能夠畫圖表示(信息意識、計算思維) 2、了解傳感器特征,能夠判斷傳感器的種類(信息意識、計算思維) 3、理解傳感器在比較輸入量與輸出量過程中所起的檢測作用,以及在反饋中的作用(計算思維)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掌握反饋的實現過程,能夠畫圖表示 2、了解傳感器特征,能夠判斷傳感器的種類 設計原因:了解反饋的實現過程并對傳感器進行區分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知識點的滲透需要作為重點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傳感器在比較輸入量與輸出量過程中所起的檢測作用,以及在反饋中的作用 設計原因:傳感器作為反饋機制中的關鍵環節,其檢測作用及在反饋中的具體應用涉及到復雜的物理原理和系統分析,所以此部分對學生來說難度較高,應作為難點內容。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3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引入: 討論:保溫水壺是如何做到持久保溫的? 學生聽教師引導生活中的案例,學生討論,回答問題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對反饋的實現的學習興趣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新知講授(30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1:實現反饋的過程 知識講解 反饋通過各種傳感器對輸出量進行檢測,并將其與輸入量進行比較來判斷是否已經達成預期目的。 反饋首先通過檢測裝置來檢測輸出量,然后將輸出量與設定的輸入量進行比較,從而調整控制系統的運行。 掃地機器人能夠自動避開障礙物,其工作原理是:系統提前設定一個距離值,掃地機器人在運行過程中通過檢測裝置檢測與障礙物的實際距離,將其與提前設定的輸入量進行比較。如果實際距離小于設定值,那么掃地機器人就改變路線,從而實現自動避障。檢測一般是通過傳感器來實現的。 2:認識傳感器 知識講解 傳感器是一種常見的檢測裝置,相當于人的五官,能檢測到被測量的信息,并按一定的規律將其轉換為電信號。生活中常見的攝像頭、麥克風等都是傳感器。 隨著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傳感器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如溫度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等。 小知識 根據感知功能的不同,傳感器可分為溫度傳感器、光傳感器、壓力傳感器、磁性傳感器、土壤水分傳感器、聲音傳感器等類別。 3: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 比較器通過將傳感器檢測到的輸出量與給定的輸入量進行比較,求出偏差值,然后由控制器對偏差值運算處理,并向執行器下達控制指令。例如,保溫電熱水壺通過溫度傳感器檢測水溫,通過比較器與設定的溫度進行比較。當水溫低于設定的溫度時,控制器就會發出加熱指令,對水壺中的水進行加熱,直到水溫達到設定的溫度為止。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探討交流,完成任務 根據教師講授,結合課本思考:反饋如何實現? 思考并回答問題:傳感器分為哪幾類?各舉一個實例。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養。3、課堂小結(7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總結本課內容: 1:實現反饋的過程 2:認識傳感器 3:輸入量與輸出量的比較 課后作業: 智能灌溉系統能根據土壤的水分情況自動灌溉。上網搜索智能灌溉系統的相關信息,用圖示表示智能灌溉系統的反饋是如何實現的。 學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識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共1張PPT)學習單1討論保溫水壺是如何做到持久保溫的 班級:6年__班組別:______2實現反饋的過程探索與討論3認識傳感器傳感器的類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類實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饋如何實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第4課 反饋的實現》作業設計作業分析作業類型 基礎型作業 探究型作業 實踐型作業 跨學科綜合作業作業類別 課時作業 單元作業 學期作業應用場景 課前預習 課中練習 課后作業作業對象 全體學生作業 學生根據情況可選作業設計思路 通過比較、綜合、拓展,鞏固本節課知識點,舉一反三,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溝通交流,提升協作能力。作業內容【難度等級:★★★★】 智能灌溉系統能根據土壤的水分情況自動灌溉。上網搜索智能灌溉系統的相關信息,用圖示表示智能灌溉系統的反饋是如何實現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4課反饋的實現 作業設計.docx 第4課反饋的實現 學習單.pptx 第4課反饋的實現 教學設計.docx 第4課反饋的實現 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