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6張PPT)情境導入:本單元項目式 主題:生活中的系統觀察身邊的各種系統,它們的功能是什么 它們都能有效運行嗎 如何優化它們呢 情境導入:本單元項目式 主題:生活中的系統人們通過對系統的觀察和分析來認識系統,了解它們的組成、結構、功能以及與環境的關系,從而找到有效管理、控制和優化系統的方案,讓系統更好地發揮作用。單元問題:本單元項目式 主題:生活中的系統想一想為什么身邊的事物都可以稱為系統 從系統的角度來觀察和分析事物會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 《1.3觀察系統》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五年級下冊-第1單元 生活中的系統 -珠珠老師信息科技 課件2022新版課標內容1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2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目錄》信息科技01觀察身邊的系統活動101.知識點講解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功能和要素兩個不同角度對系統進行觀察從功能角度觀察系統系統具有目的性,任何一個系統都能輸出特定的功能。生活場景中存在的某些“現象”可以幫助人們識別特定的系統。如校園里會播放音樂鈴聲提醒上下課,通過這個“現象”,可以從校園里找出音樂鈴聲系統。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0101.知識點講解再如某些校園里可以隨時隨地連上無線網絡,通過這個“現象”,可以確定校園里安裝了無線網絡系統。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0101.知識點講解從要素角度觀察系統系統具有整體性,通過系統中的部分要素,可以發現完整的系統。如觀察房間里是否有空調內機或者格柵出風口,可以初步推斷房間內是否安裝空調系統; 觀察教室里是否有投影機或者一體機,可以初步推斷教室中是否安裝多媒體教學系統。除了從功能、要素角度觀察系統,還可以從系統的結構、系統與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等角度觀察系統。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0102分析系統的結構活動201.知識點講解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更好地認識系統,通常會對系統進行結構分析系統結構分析的一般步驟系統結構分析通常需要經過要素分析、關系分析兩個步驟要素分析:找出系統構成要素,將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羅列出來關系分析:梳理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用合適的方式將這些關系呈現出來。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0201.知識點講解系統結構分析的常用方法系統框圖是一種用來表示系統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圖示,它能夠直觀展示系統結構。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0201.知識點講解用系統框圖來分析和解構系統在系統框圖中,方框用來表示組成系統的要素,線條用來表示要素之間的關系。如自動噴淋系統是現代農業常用的控制系統,可以用以下框圖表示它的結構與要素之間的關系。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02觀察校園中的某個系統,發現其功能上的問題或不足,提出改進建議。練習1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2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目錄》信息科技《感謝觀看》- Thank for Viewing -珠珠老師2023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五年級下冊《1.3觀察系統》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202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本節課分為兩個活動:“觀察身邊的系統”“分析系統的結構”兩部分內容組成。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逐步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具備一定的小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等,提升信息社會責任,綜合提升信息素養。教學目標及核心素養指向1、觀察了解身邊的系統;(信息意識) 2、分析并了解系統的結構(信息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1、觀察了解身邊的系統; 設計原因:了解系統與子系統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知識點的滲透需要作為重點內容。 教學難點: 分析并了解系統的結構 設計原因:分析結構對學生來說比較困難,所以此部分對學生來說難度較高,應作為難點內容。教學過程1、情境導入(3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情境引入:觀察身邊的各種系統,它們的功能是什么 它們都能有效運行嗎 如何優化它們呢 學生聽教師引導生活中的案例,學生討論,回答提問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對系統的學習興趣并快速進入學習狀態。2、新知講授(35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 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功能和要素兩個不同角度對系統進行觀察從功能角度觀察系統 系統具有目的性,任何一個系統都能輸出特定的功能。生活場景中存在的某些“現象”可以幫助人們識別特定的系統。 如校園里會播放音樂鈴聲提醒上下課,通過這個“現象”,可以從校園里找出音樂鈴聲系統。從要素角度觀察系統 系統具有整體性,通過系統中的部分要素,可以發現完整的系統。如觀察房間里是否有空調內機或者格柵出風口,可以初步推斷房間內是否安裝空調系統: 觀察教室里是否有投影機或者一體機,可以初步推斷教室中是否安裝多媒體教學系統。 除了從功能、要素角度觀察系統,還可以從系統的結構、系統與周邊環境之間的關系等角度觀察系統。 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 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更好地認識系統,通常會對系統進行結構分析 系統結構分析的一般步驟。系統結構分析通常需要經過要素分析、關系分析兩個步驟。 要素分析:找出系統構成要素,將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羅列出來。關系分析:梳理系統各要素之間的關系,用合適的方式將這些關系呈現出來。 系統結構分析的常用方法。系統框圖是一種用來表示系統各要素之間關系的圖示,它能夠直觀展示系統結構。 用系統框圖來分析和解構系統。在系統框圖中,方框用來表示組成系統的要素,線條用來表示要素之間的關系。如自動噴淋系統是現代農業常用的控制系統,可以用以下框圖表示它的結構與要素之間的關系。 學生通過教師的講解,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探討交流,完成任務 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 小組合作探究 觀察身邊的各種系統,它們的功能是什么 它們都能有效運行嗎 如何優化它們呢 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 小組合作交流 觀察校園中的某個系統,發現其功能上的問題或不足,提出改進建議。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核心素養。3、課堂小結(7分鐘)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總結本課內容: 活動1:觀察身邊的系統 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 學生一同回答并梳理知識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梳理本節課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共1張PPT)學習單1活動1:瀏覽網頁觀察身邊的各種系統,它們的功能是什么 它們都能有效運行嗎 如何優化它們呢 思考與討論班級:5年__班組別:______2活動2:分析系統的結構觀察校園中的某個系統,發現其功能上的問題或不足,提出改進建議思考與討論班級: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1.3觀察系統》作業設計作業分析作業類型 基礎型作業 探究型作業 實踐型作業 跨學科綜合作業作業類別 課時作業 單元作業 學期作業應用場景 課前預習 課中練習 課后作業作業對象 全體學生作業 學生根據情況可選作業設計思路 通過比較、綜合、拓展,鞏固本節課知識點,舉一反三,讓學生自主探究,掌握新知,溝通交流,提升協作能力。作業內容【難度等級:★★★】觀察校園中的某個系統,發現其功能上的問題或不足,提出改進建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3課 觀察系統 作業設計.docx 第3課 觀察系統 學習單.pptx 第3課 觀察系統 教學設計.docx 第3課 觀察系統 教學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