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知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知識清單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
【知識清單】
一、北宋(960-1127年)的建立與局部統一
960年,趙匡胤(宋太祖)奪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東京;消滅南方割據政權和北漢,結束了分裂局面。
二、宋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加強★★★★
1、主要措施 具體表現
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①行政:派文官出任知州; ②財政:設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 ③軍事: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定期更換駐地(更戍法)。
分散各級機構權力, 互相牽制 ①中央:分割相權,樞密院分掌軍政;三司分掌財政;設參知政事分掌行政(加強皇權) 樞密院調兵,“三衙”統兵。 ②地方:四監司監控各州;州增設通判,制約知州。
崇文抑武 ①罷免宿將兵權(杯酒釋兵權);②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 ③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
2.特點:①重文輕武,文人治國;②強干弱枝,守內虛外;③分化事權。
3.影響:(1)積極: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
(2)消極: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
導致北宋出現“三冗兩積”局面(冗兵、冗官、冗費、積貧、積弱)。
三、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冗官、冗兵、冗費、積貧積弱
三冗兩積(三冗:軍隊龐大、官僚隊伍膨脹、財政開支龐大。兩積:宋朝財政入不敷出,軍隊戰斗力弱)
四、王安石變法(1069年)★★★★
1.背景:①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國家出現“三冗兩積”的局面; ③慶歷新政的失敗。
2.目的:富國強兵
3.內容:①富國: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市易法、均輸法、青苗法、募役法、 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
②強兵: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逐漸恢復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軍器監)
4.評價:積極:王安石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
消極:①強兵效果不明顯,與西夏的戰爭再次失敗;
②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引起激烈爭議。
③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
五、南宋的偏安(1127-1276年)
1.背景:靖康之變,金滅北宋;1127年,趙構在應天府稱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宋金戰和:①岳飛抗金 ②紹興和議
六、遼、西夏、金的政權更迭
政權 建立 制度
遼 916 耶律阿保機 都鋮上京 南、北面官;四時捺缽制(皇帝和宮廷隨季節轉換定期遷徙)
西夏 1038 元昊 都城興慶府 基本模仿宋制,有一套本民族的官稱
金 1115 完顏阿古打 都城:會寧遷燕京 沿襲唐宋制度,實行猛安謀克制(兵農合一); 金世宗“大定之治”
七、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
1.概況: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攻占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擊敗南宋余部,統一全國。
2.元朝的統治:
(1)中央:設中書省(長官為宰相,相權反彈);
設宣政院掌管全國的宗教事務,并管理吐蕃地區的軍政事務。
(2)地方: ①修筑驛道,設立驛站,分設急遞鋪;②設宣政院(吐蕃);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西域);
澎湖巡檢司(臺灣);③實行行省制度。
地方:行省制度★★★★
(1)內容:全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河北、山西、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
(2)行省的特點:轄區廣闊,權力較大,但受制于中央。劃分原則:“犬牙交錯”。
(3)影響: 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
③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④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八、元朝的民族關系
新民族的形成:回回(回族的前身);推行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九、宋元時期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宋代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松弛)★★★★
1.農業: 2.手工業: 3、商業和城市
(1)糧食作物:一年兩熟的稻麥復種制在南方普及,糧食產量大大提高。 (2)經濟作物: ①出現了固定種植經濟作物的農戶;②棉花種植與推廣,推動紡織業的發展。 (3)土地政策:不抑兼并,租佃關系發展。 (1)制瓷業: ①宋朝:五大名窯(汝、哥、定、官、鈞);②元朝:青花瓷和釉里紅; ③宋元時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為繼絲綢之后中華文明新的物質象征。 (2)礦冶業:煤的開采和使用;用煤作燃料,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提高。 (3)印刷業發展迅速,推動文化普及,帶動造紙業的發展。 (4)紡織業: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提高棉紡效率,棉布逐漸成為主要衣料; ①市場:(宋)基層市場蓬勃發展;官方設榷場,進行互市貿易;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監管商業活動。 ②貨幣:貨幣需求劇增;北宋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元朝將紙幣作為主幣發行宋紙幣交子(寶鈔) ③城市:經濟職能增強 ④海外貿易繁榮,外貿稅收成為重要稅源。
十、經濟重心南移★★★★
1.原因:①北方長期戰亂,南方相對安定;②北民南遷,帶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主因);
③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④南方統治者較重視發展經濟。
2.過程:
①魏晉南北朝時,江南得到開發,南北經濟趨向平衡(奠基)。
②唐安史之亂后(755年),經濟重心開始南移
③南宋時,經濟重心完成南移(南方成為經濟重心,“蘇湖熟,天下足”,“國家根本,仰給江南”)。
3、南移表現:南方的糧食產量、人口、稅收等全面超越北方。“蘇湖熟,天下足”
4.影響:
①經濟:南方工商業城市增多;促進海外貿易的發展(海上絲綢之路)
②文教:促進南方文化教育進步,推動文化重心南移。(如南方狀元人數逐漸增多,南北分卷制)
③民族:促進民族交融,社會風俗變化。
④消極:南方的人口膨脹、過度開發,一定程度破壞生態環境;
十一、宋元時期社會的變化 ★★★★
1.表現:
①門第觀念淡化(“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②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賤民數量減少,奴婢更多來自雇傭;無地農民較少受到契約關系以外的人身束縛);③政府放松對社會的控制(土地買賣、典當基本不受政府干預,“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
2.原因:①商品經濟的發展;②世家大族的衰落;③科舉制的實行。
十二、儒學的復興——程朱理學
1.背景:儒家學術日益僵化,社會影響不及佛、道。
2.目的: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
3.程朱理學:★★★★
(1)概念:理學指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學。
(2)代表人物:北宋程頤、程顥;南宋朱熹(理學集大成者)。
(3)主張
①世界觀:“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理是世界的本源。
②人生觀:存天理,滅人欲、(天理指指儒家的倫理道德 ,即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
③方法論:格物致知(含義: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④哲學范疇:客觀唯心主義
4、影響
①對儒學: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孟子地位提高)
促進了儒學的哲學化、思辨化、世俗化、普及化(族規、家訓、書院)
②積極:強調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影響;
③消極:用三綱五常維護專制統治,壓抑、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十三、宋元時期的文學藝術、科技與少數民族的文字
1.文學 (1)宋詞:豪放派蘇軾、辛棄疾;婉約派柳永、李清照。 (2)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 代表作家有關漢卿、王實甫 (3)話本:宋元時期盛行,是早期的白話小說。
2.藝術 (1)書法:名家輩出,追求個性,不拘法度,如宋徽宗“瘦金體”。 (2)繪畫: ①以山水畫最為突出,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 ②風俗畫盛行,如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③宋代宮廷畫盛行; ④強調以景寫意,抒發作者個人內心情感的文人畫盛行。
3.科技 (1)印刷術:雕版印刷普及,北宋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 (2)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戰爭。 (3)指南針:廣泛用于航海。 (3)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當時許多科技成果。 (4)元朝郭守敬創造出簡儀(天文觀測儀器);編定了《授時歷》。 (5)元朝王禎《農書》,記載了南北方農業技術和工具。
4.少數民族文字 (1)模仿漢字字形:①遼:契丹大字。②金:女真文字。 ③西夏:西夏文。 (2)蒙古文字: ①成吉思汗命人創制畏兀體蒙古文,撰寫了《蒙古秘史》。 ②忽必烈時期創制八思巴字,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浦区| 沭阳县| 扎囊县| 滦南县| 专栏| 怀化市| 桂林市| 沂源县| 垦利县| 青川县| 西平县| 万安县| 交口县| 隆子县| 疏附县| 新乐市| 金沙县| 萨嘎县| 江安县| 富裕县| 南康市| 永仁县| 隆德县| 正阳县| 沾化县| 吉安县| 阳谷县| 都江堰市| 清水河县| 诸暨市| 新邵县| 兴化市| 吉木乃县| 修水县| 车险| 江口县| 赣州市| 广宁县| 都江堰市| 武安市| 奈曼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