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知識清單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知識清單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
【知識清單】
一、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
時代特征:政治:國家大分裂,政權更替頻繁,北方各族封建化。南方士族勢力強大,中央集權遭到削弱。
經濟:江南開發,南北差距縮小;
思文:佛教、道教盛行,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挑戰。
民族:五胡內遷、北民南遷,民族交融。
二、五胡內遷(東漢末年)
內遷的影響:①促進了民族交融; ②促進了中原地區經濟(畜牧業、商業)的發展;
③促進了少數民族自身的發展; ④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⑤激化了民族矛盾。
三、士族崛起:★★★★
1、含義:一些聲名顯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特權,
形成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稱為士族。
2.表現:
(1)政治上:按門第高低分享特權,世代擔任重要官職(九品中正制)。
(2)經濟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建立起自給自足、實力雄厚的莊園經濟。
東晉實行門閥政治(士族與皇權共治,士族專權)——例:“王與馬,共天下”。
四.江南的開發:★★★★
1、原因:
①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②北民南遷,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工具,充實了勞動力(主要原因)
③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 ④南方統治者的重視。
2、影響:①促進了江南地區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創造了條件;②促進了民族交融。
五、北魏孝文帝改革:(前提:統一北方)★★★★
1、措施: ①遷都: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
②漢化政策: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定門第、通漢婚。
③經濟:實行均田制、租調制;
④政治:三長制 俸祿制
注:均田制(時間:魏晉至唐中期;前提:政府掌握大量無主荒地;性質:土地國有制)
2、影響:
①民族:促進民族交融; ②經濟: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
③政治:推動北魏政權的封建化; ④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與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
六、隋朝的興衰(581-618)
1.隋的建立與統一:581年,楊堅代周稱帝,國號隋,定都長安。楊堅為隋文帝;
589年,楊廣滅陳,統一全國。
2.隋的經濟建設:①廣設倉庫;②隋煬帝興建洛陽城;③隋煬帝時開鑿大運河
(大運河意義: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有利于促進南北經濟交流;有利于促進運河沿岸城市的發展。 )
隋的滅亡:原因:隋煬帝的暴政
七、唐朝的興亡(618-907)
1.唐朝的建立與統一:618年,李淵(唐高祖)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2.唐朝的建設:
(1)政治:
①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政治開明,史稱“貞觀之治”
(措施:經濟:輕徭薄賦,勸課農桑,戒奢從簡;政治: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②武周政權: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武則天當政期間社會經濟持續發展,
保持了貞觀以來的輝煌,并為開元盛世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史稱“貞觀遺風”。
③開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
(2)經濟:農業:出現了曲轅犁(最早出現于唐后期的江東地區,它的出現標志著古代中國耕作農具的
成熟)。手工業:唐三彩(陶);南青北白體系形成(瓷)
(3)民族關系:唐朝前期的統治者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唐朝周邊民族關系
民族 政策措施
突厥 東突厥 唐太宗,滅東突厥, 俘虜吉利可汗, 設安西都護府。
西突厥 唐高宗,滅西突厥, 武則天設置北庭都護府,
回紇 維吾爾族祖先,唐玄宗冊封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
吐蕃 和親政策; 文成公主, 金城公主入藏; 唐蕃會盟碑;
靺鞨 唐玄宗冊封起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
手段 軍事打擊、武力征服、友好和親、開明冊封
特點:方式多樣(戰爭、冊封、設機構、和親、會盟等);政策開明,注重民族團結;★★★★
影響:①進一步促進了民族交融;②有利于祖國邊疆地區的開發;③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3.唐的衰亡:①安史之亂(唐由盛轉衰)②藩鎮割據;③宦官專權 ④朋黨之爭(牛李黨爭)⑤黃巢起義。
4.滅亡:907年,節度使朱溫廢唐建梁,史稱后梁,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
八、五代十國(政權分立、民族交融)實質:唐末藩鎮割據的擴大和延續。
九、九品中正制(魏晉南北朝時期)★★★★
1、背景:漢代察舉制弊端逐漸顯露;東漢末年社會動蕩,察舉制無法推行。
2、標準:家世、品德、才能(曹魏)→家世門第(晉)
3、影響: 積極:初期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消極:逐漸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導致“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
十、科舉制
1、背景:封建經濟的發展,士族的衰落,庶族的崛起;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2、科舉制的發展過程:
隋創立——唐完善——宋改革——明清僵化——1898廢八股—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制
3、選官標準:才學(或考試成績)
4、對科舉制的評價:★★★★
積極:①使出身中下層的讀書人參與政權,擴大統治基礎。②加強中央集權;③提高官員文化素質。
④形成重學的風氣。⑤推動儒家思想文化的傳承與發展;⑥相對公平;⑦增強社會階層的流動。
⑧對世界:西方人借鑒科舉制,建立了近現代文官考試制度。
消極:禁錮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科技進步。
5.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朝代 名稱 選官標準
夏商周 世官制 血緣
戰國、秦 軍功授爵制 軍功
漢 察舉制 品行
魏晉 九品中正制 家世門第
隋唐—1905 科舉制 才學
趨勢:①選官標準由家世門第逐漸發展為才學。
②選拔方式由地方舉薦逐漸轉變為中央考試選拔。
③人才選拔逐步制度化,體現相對公開、公平、公正、客觀的原則。
④社會基礎日益擴大,官員的素質不斷提高。
十一、三省六部制:★★★★
(1)過程:隋文帝創立了,唐朝完善,出現了政事堂,三省出現一體化趨勢。
(2)內容: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省(審核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政事堂(后稱中書門下)是宰相們議政的地方,提高行政效率。
(3)特點及作用: ①三省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②分散相權,加強了皇權;
③有利于減少皇帝獨斷造成的決策失誤;
④一定程度節制君權(皇帝頒布的政令未經政事堂通過不能施行)
2.中國古代中樞政務機構的演變:★★★★
朝代 中樞政務機構
秦朝 三公九卿
西漢 中外朝(尚書令)
東漢 增強尚書臺作用
魏晉南北朝 三省制形成
隋唐 三省六部
宋 二府三司制(參知政事、樞密院、三司)
明 廢丞相、后設內閣(票擬)
清 軍機處(跪受筆錄)
趨勢:相權不斷分散和削弱,最后被廢除,皇權不斷強化。
十二、賦稅制度(租調制→租庸調制→兩稅法)
1. 魏晉:實行租調制,按戶征收糧食和絹帛。
2. 唐初的租庸調制:交租和調;男子不去服徭役,則可交一定數額絹或布以代役,稱為庸。
影響:以庸代役保證農民有較充分的生產時間,政府的賦稅收入有了保障。
3.唐中期的兩稅法:★★★★
(1)背景: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嚴重,均田制遭破壞,租庸調制難以維持,國家財政緊張。
(2)提出者和實施者:楊炎和唐德宗李適
(3)內容: ①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
②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
(4)影響:積極: ①簡化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
②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減輕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③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
消極:兩稅法在執行過程中,官員額外增加賦稅,并沒有減輕農民的負擔。
4.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變:★★★★
朝代 賦稅制度
戰國 初稅畝
漢代 編戶齊民制度
北魏 租調制
唐初 租庸調制
唐中期以后 兩稅法
北宋 募役法和方田均稅法
明朝 張居正:一條鞭法
清朝 雍正:攤丁入畝
趨勢:①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逐漸轉向以資產為主;——減輕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②征稅種類:由繁到簡。
③征稅內容:由實物到貨幣。——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
十三、思想: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展
時間 儒學 佛教 道教
漢代 漢武帝,確立為正統 西漢末傳入 東漢末產生
魏晉南北朝 佛道廣泛傳播,沖擊正統地位;正統 盛行,漸趨本土化 與儒家合流形成玄學
隋朝 三教合歸儒
唐朝 三教并立;提出復興儒學(韓愈)
魏晉隋唐思想發展特點:★★★★
①思想活躍,出現多元特征;②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三教合一的歷史趨勢;
③佛教發展,儒學受到挑戰(沖擊),但始終在中國封建社會占據主流地位(正統地位)。
十四、文學藝術
1.文學 2.書法: 3.繪畫: 4.石窟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 建安文學(曹操父子);田園詩(東晉陶淵明);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木蘭詩》和《敕勒歌》) ②唐詩:“詩仙”李白、“詩圣”杜甫。 ①東漢末年:書法成為一種藝術。 ②東晉:“書圣”王羲之, 代表作《蘭亭集序》 (“天下第一行書”)。 ③隋唐時期: 楷書:顏真卿和柳公權 草書:懷素、張旭 ①東晉:出現專職畫師;顧愷之“以形寫神”,代表作《洛神賦圖》和《女史箴圖》; ②唐:“畫圣”吳道子。 文人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鼻祖:王維) 受佛教影響;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崗石窟、 洛陽龍門石窟等。
十五、科技成果
1、農學: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2、數學:南朝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將圓周率推演到小數點后第七位的人。
3、地理學:西晉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
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第一位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的人。
4、建筑:隋朝李春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老的石拱橋。
5、發明:唐朝雕版印刷術出現(《金剛經》);唐末,火藥開始用于戰爭。
6、醫學:唐朝孫思邈,完成醫學名著《千金方》,被尊為“藥王”;
唐高宗時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
十六、中外文化交流
1.佛教交流:
①佛教傳入:西漢末年傳入;東漢后期到北朝有中亞、印度的高僧來華;東晉法顯西行;唐朝玄奘西行。
②佛教外傳:唐朝鑒真東渡;日本、新羅派學問僧來華(日本的空海)。
③影響: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促進了佛教的傳播。
2.其他交流:①唐首都長安成為國際大都市;②日本、新羅向唐朝派遣大量的使節和留學生。
3、中外文化交流的特點:范圍廣泛、具有持續性;交流內容全面(政、經、文),交
流渠道多樣(官方、民間)影響深遠,中華文化圈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前郭尔| 竹山县| 安陆市| 乌兰浩特市| 建阳市| 平陆县| 黄平县| 宜君县| 纳雍县| 丽水市| 壤塘县| 慈溪市| 满城县| 独山县| 临武县| 漳浦县| 永靖县| 尼木县| 万安县| 哈巴河县| 胶南市| 台前县| 昂仁县| 怀柔区| 苍山县| 胶州市| 广东省| 汝城县| 新余市| 江山市| 靖安县| 濉溪县| 宝丰县| 高台县| 政和县| 定安县| 墨竹工卡县| 苏尼特左旗| 昌平区| 定州市|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