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習任務單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語文 年級 九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詩詞曲五首》(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 了解詩詞曲不同體裁的藝術特點。2. 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3.理解作品的內涵,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課前學習任務1.回顧律詩、宋詞、元曲的藝術特點,了解辛棄疾、文天祥、張養浩的生平及主要作品。2.利用字典、注釋,預習三首詩歌,基本理解大意。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讀出詩詞曲不同的節奏。根據詩歌體裁特點,讀準字音、讀出詩詞曲不同的節奏、感受不同的韻律。【學習任務二】讀出情感的節奏。把握詩歌的情感脈絡,讀出情感的節奏。 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任務1:品三問三答,讀出辛棄疾的潛臺詞,體會其中蘊含的不同情感。第一處問答: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第二問: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第三問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過零丁洋》任務2:“辛苦遭逢起一經”,“一經”在文中究竟指什么?請結合全詩,說說這“一經”給文天祥的一生帶來了哪些“辛苦遭逢”?體會文天祥的心路歷程。“一經”指:《山坡羊 潼關懷古》任務3:讓我們跟隨張養浩的潼關之行,梳理他一路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閱讀時抓住關鍵詞如動詞、形容詞、副詞……,來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誦讀,讀出停頓,讀出長短、高低、輕重、疾徐,體現情感的節奏。【學習任務三】探究“士大夫”精神。辛棄疾、文天祥、張養浩,作為封建時代“士大夫”,他們的追求、他們的品質、他們的精神依然影響后代。請結合他們的生平經歷,結合三首詩歌的內容,試著挖掘傳統“士大夫精神”的內涵。仿照示例,用“……不是……,……而是……”造句。如:文天祥選擇的不是茍且偷生,而是以身殉國。課后作業:一、配樂朗誦,參加班級“我愛讀詩”朗誦會。二、總結懷古詩的寫作特點。推薦的學習資源1.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2.文天祥《正氣歌》3.張養浩《山坡羊 驪山懷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