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知識清單】課標要求:了解新航路開辟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一)動因(為什么要)1、經濟根源:西歐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渴求以及開拓新市場需求。2、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引發尋金熱(東方)3、直接原因:奧斯曼帝國的不斷擴張,陸上航路被阻斷。4、思想根源: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5、精神動力:傳播基督教(二)條件(為什么能)1、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冒險活動2、西歐人在長期航行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3、地理知識的豐富,造船、航海技術的進步【知識拓展】為什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地理位置有利都在大西洋沿岸(2)掌握先進的航海與造船技術(3)都是中央集權國家,有能力支持和供應遠洋航行(4)熱衷于傳播天主教二、新航路的開辟航向 支持國 時間 航海家 概況向東 葡萄牙 1487年 迪亞士 意外繞過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到達非洲東海岸1497—1498年 達·伽馬 繞過非洲好望角駛達印度向西 西班牙 1492年 哥倫布(意) 到達美洲的巴哈馬群島,開辟了從歐洲到美洲的新航路1519—1522年 麥哲倫(葡) 麥哲倫船隊完成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三、其他航路的開辟地區 航海家 時間 支持國家 航線北大西洋 高緯度地區 卡伯特父子 1497年 英國 發現紐芬蘭島卡蒂埃 16世紀 法國 到達拉布拉多半島巴倫支 16世紀 荷蘭 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哈德遜(英) 17世紀初 荷蘭 北冰洋——亞洲俄羅斯人 - 俄羅斯 北太平洋——北冰洋南半球的 新世界 德雷克 1578年 英國 到達美洲南端合恩角塔斯曼 1642-1643年 荷蘭 到達新西蘭、塔斯馬尼亞意義:這些航海探險,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四、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一)人口遷移1、原因: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往來,推動了人口的遷移。2、表現:(1)歐洲向美洲移民: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2)非洲向美洲移民:歐洲人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3)其他地區:大洋洲、非洲和亞洲等地也有族群混合現象3、特點: ①由歐洲國家主導;②自愿移民與被迫移民相結合;③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④從宗主國向殖民地、附屬地遷移;⑤從已開發國家向未開發地區遷移(二)物種交流1、原因:人口遷移促進了世界動植物的大交流2、表現: ①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家畜家禽、農作物、水果引入美洲;②美洲的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可可等流向世界各地3、特點:歐洲主導、內容豐富、結果兩重性、范圍全球性、時間長期性4、影響:新物種豐富食物種類,增加糧食產量,促進了世界人口的增長,經濟的開發和疾病的傳播。(三)疾病的傳播1、原因:人口和動物的全球流動帶來的傳染病2、影響:傳染病造成的原住民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三)商品的世界性流動(海路)1、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以葡萄牙為主)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大西洋貿易: ①歐美貿易:歐洲手工品——美洲貴金屬、蔗糖、煙草②歐非美:罪惡的“三角貿易”“三角貿易”原因:殖民者的殘酷壓榨和傳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勞動力嚴重缺乏“三角貿易”影響: a.對非洲:喪失大量勞動力,造成發展落后,造成災難。b.對美洲:為美洲的開發提供勞動力同時改變美洲的族群結構c.對歐洲:促進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3、以澳門為主要中轉站的海上貿易網絡(絲銀貿易)①貿易路線:葡萄牙人控制,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②商品流動:A.中國澳門(生絲、瓷器等)→印度果阿→歐洲各國(獲取大量白銀)B.中日絲銀貿易,中國澳門(生絲)→日本(獲取白銀)4、太平洋貿易(馬尼拉大帆船)①貿易路線:由西班牙經營,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②商品流動:菲律賓(中國生產的生絲、絲綢、棉布和瓷器)→墨西哥(獲取白銀)5、白銀流入中國的影響①有利于政府賦稅改革(一條鞭法) ②促進農產品商品化,推動農業發展③促進手工業分工,有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④明中葉以后,白銀成為社會主要流通貨幣。⑤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商品經濟發展。五、早期殖民擴張(16世紀——18世紀中期)——世界格局的演變早期殖民擴張是指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即工業革命以前的歐洲列強在亞、非、拉美的侵略擴張活動。1、背景:新航路開辟揭開了海外擴張的序幕2、國家: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①16世紀:西班牙(美洲為主,除巴西外;菲律賓)和葡萄牙(亞洲、非洲為主、巴西)②17世紀:“海上馬車夫”荷蘭③18世紀:英國自詡“日不落帝國”3、特點:以掠奪財富為主要目的,以海外貿易、海盜式掠奪、欺詐性貿易和販賣黑人奴隸為主要方式。4、早期殖民擴張的影響:對 亞非美 ①破壞性:殖民擴張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 ②建設性:傳播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 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對歐洲 引起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促進資本原始積累,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瓦解封建制度。 ①商業革命表現: A.商品種類和流通量成倍增長 B.商業經營方式:股份公司與證券交易所紛紛出現 C.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 D.英國、法國、荷蘭等新興商業帝國崛起 ②價格革命: A.表現:金銀大量流入,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 B.影響:依賴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 資本主義加速發展,封建制度瀕于解體對人類 人類社會開始進入大變革的時代小結: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對世界:①地理:世界從分散孤立走向整體;②經濟:促進了商品世界性的流動,以西歐為中心的世界市場開始形成。③促進了人口遷移、物種交流、疾病傳播,改變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④政治格局:東方逐漸從屬于西方。⑤使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更為開闊。2、對歐洲:①經濟:引發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推動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②政治:加速西歐封建制度的解體,推動社會轉型。③對外:開啟了歐洲早期殖民擴張。④思想:證明了“ 地圓學說”的科學性,沖擊了神學理論和打擊了教會的權威 ,促進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3、對亞、非、美洲:①消極:殖民擴張中斷原有的社會進程,給當地人帶來巨大災難。②積極: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生產技術,促進發展和進步。4、對中國的影響①經濟上:大量白銀流入中國,促進白銀貨幣化;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增加糧食產量、加速了人口的增長、推動農產品的商品化。②文化上:出現了“西學東漸”現象,西方傳教士東來,傳播了一些先進的西方文化。③對外關系上:葡萄牙侵占澳門,荷蘭侵占臺灣,開始了侵略與反侵略斗爭,也成為明清推行“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政策的重要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