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第27課 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中共八大(1)時間: 1956年。(2)內容①提出國內的主要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②主要任務: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3)意義: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1957年春,毛澤東提出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3.開展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但反右派斗爭嚴重擴大化。4.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1)時間:1958年。(2)內容: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3)結果:在全國掀起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導致中國出現1959至1961年嚴重困難的局面。(4)評價:反映了廣大人民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后狀況的普遍愿望,但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5.錯誤的糾正(1)內容①從1960年冬開始,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同時對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識分子等方面的政策進行重要調整。※提示:八字方針主要調整農業、輕工業、重工業之間的比例。②1962年初,召開七千人大會,深入總結經驗教訓。③1964年,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出“四化”目標,激發人民的積極性。(2)影響: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國民經濟恢復,接近超過最高水平。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1)毛澤東認為黨和國家面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現實危險。(2)毛澤東強調“以階級斗爭為綱”,想通過發動“文革”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2.過程(1)1966年春夏,全面發動。(2)陳伯達、江青、康生、張春橋組成中央文革小組,煽動“打倒一切”和“踢開黨委鬧革命”。(3)1967年初,“全面奪權”的“一月風暴”發生。(4)1971年9月,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團。(5)1972年,周恩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批判極“左"思潮,各項工作出現轉機。但遭到江青的反對。(6)1975年,鄧小平全面整頓,經濟形勢明顯好轉。全面整頓是后來撥亂反正的預演。江青極力反對,經濟再度惡化。(7)1976年9月,毛澤東逝世。(8)1976 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文革” 結束。3.性質“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三、偉大的建設成就1.成就(1)工業①建成了一批門類比較齊全的基礎工業項目,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②三線建設增強了國防力量,改善了工業布局。(2)國防①原子彈、氫彈爆炸。②發射中遠程彈道導彈和人造衛星。(3)農業:較大幅度地提高了糧食生產水平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4)教育醫療:教育事業取得長足進步,醫療衛生事業也得到蓬勃發展。(5)外交①中國外交打開新局面,迎來了建交的又一次高潮。②1971 年,恢復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③1972年,中美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④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2.意義這些成就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意義,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提示: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的原因。(1)對美國來說:①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失敗;②與蘇聯爭霸中處于守勢。(2)對中國來說:①中蘇關系破裂,蘇聯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②解決臺灣問題的需要。※提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1)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不可照搬別國模式。(2)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處理好主觀能動生與客觀實際的關系,不能片面追求經濟建設的高速度。(3)生產關系的變革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4)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妥善處理好經濟建設與階級斗爭之間的關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