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把握世界的規律(唯物辯證法:聯系觀、發展觀、矛盾觀)聯系觀知識回顧1.聯系的特征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②★聯系具有客觀性(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自在事物和人為事物的聯系都是客觀的),要求我們要從事物固有的聯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觀隨意性??梢愿鶕挛锕逃械穆撓?,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③ ★聯系具有多樣性,把握聯系的多樣性是正確認識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要求我們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各種條件,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既要注重客觀條件,又要恰當運用主觀條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既要認識事物的有利條件,又要重視事物的不利條件)(或:不能只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聯系,還要看到那些間接的、本質的和長遠的聯系)2.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①整體和部分是辨證統一的。②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備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中處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從和服務于整體。③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離開了部分,整體就不復存在;部分是整體中的部分,離開了整體,部分就不成其為部分(相互依賴)。整體的功能、狀態及其變化影響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會影響整體的功能(相互影響)?!娟P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在一定條件下對整體的功能及其變化起決定用】【方法論】①我們應當樹立全局觀念,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用綜合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②要立足整體,優化組合,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從而達到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③同時必須重視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3.系統優化的方法(系統和要素關系的原理)【原理內容】含義+特征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系統和要素的關系。系統是由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整體性、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方法論】①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我們樹立全局觀念,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事物。②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要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二、課堂練習1.(2024·浙江·高考真題)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可見( )①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②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③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④實踐能夠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3·天津·高考真題)天津某高校面向全國開展清廉主題設計作品征集活動。在作品《剪紙清廉》中,“廉以養德,清風正氣”八個漢字以傳統剪紙的樣式呈現,并融入了楊柳青年畫、傳統風箏、天津之眼等元素。該藝術創作( )①展現時代風貌,涵養高尚情操②豐富藝術內涵,推動認識發展③融通不同資源,實現藝術創新④追求社會效益,兼顧經濟效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天津·高考真題)近年來,用竹子代替塑料的理念受到廣泛認可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可迅速無害化降解等特點;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以竹代塑”理念兼顧生態和經濟效益,有助于推動可持續發展。這一理念( )A.屬于感性認識,還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B.基于竹子自身優良屬性,符合我國的客觀實際C.具有客觀物質性,有利于推動我國竹產業發展D.立足已有經驗,有利于推動“減塑”實踐發展4.(2023·天津·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貼近國情、貼近時代、貼近人民,回答了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成為中國共產黨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好的理論支撐。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 )①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②要求我們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③意味著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檢驗真理的標準④明確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世界各國的行動指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3·河北·高考真題)同是長江,幾度遭貶的蘇軾鐵板銅琶高歌“大江東去”,而李煜則多愁怨嘆“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是明月,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觸發了思親的無限情愫,而張若虛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②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④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3·重慶·高考真題)1956年,科學家首次提出“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類,但人腦是一個集知情于一體的通用智能系統。根據材料,完成下面小題。6.關于人工智能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工智能”是人腦系統的延伸和拓展②“人工智能”是否實現取決于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③意識具有目的性,能根據因果規律準確預測人工智能未來發展④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發揮了意識創造人為事物聯系的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類,對此說法正確的是( )A.說明意識的反復性決定了實踐的曲折性B.體現了認識與實踐之間的矛盾關系的徹底消失C.說明人工智能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D.體現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具體,思維具體再到思維抽象8.(2023·海南·高考真題)2022年12月,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 )①科學實驗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實踐活動②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③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④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2023·海南·高考真題)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調查研究應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不能搞作秀式調研、盆景式調研、蜻蜓點水式調研。這說明,調查研究( )①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②應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③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④確保了各項決策的正確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2023·江蘇·高考真題)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22·重慶·高考真題)謠言猛于虎,網絡謠言有的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有的移花接木、以偏概全……其共同點是,掩蓋真相,傳播假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11.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一些網絡謠言的傳播與擴散造成社會的焦慮與恐慌,增加了抗疫的難度。針對網絡謠言,政府應( )①深化簡政放權,授權網絡平臺自我管理 ②引導輿論宣傳,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并辟謠③增強服務意識,拓寬網民的信息發布渠道 ④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懲治造謠、傳謠行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報道員。以偏概全的網絡謠言因其包含“部分真相”,極具欺騙性。這一現象告訴我們( )①只有全面整體地看問題,才能揭示事物的真相 ②立場與價值觀影響謠言制造者對于信息的篩選 ③從“部分真相”到真相,是人類認識的必經階段 ④謠言因包含“部分真相”而具有了一定的真理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廣東·高考真題)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漆樹汁液可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的國家。殷周時代,漆器用于禮樂、飲食、饋贈等,而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用巧妙的手法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來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這表明( )①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了人的世界觀 ②美的源泉存在于人的經驗感受之中③通過實踐活動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聯系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比自在事物的聯系更有價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廣東·高考真題)如圖漫畫(作者:于冰)所蘊含的哲理是( )①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②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③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人的選擇 ④正確的認識來自合理的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3·廣東·高考真題)黨的二十大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這一修改( )①全面具體地總結了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偉大成就②為更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③更加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④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有利于更好發揮黨章的規范和指導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3·浙江·高考真題)20多年累計行走近4萬公里,給鋼軌問診把脈;驗證海量列控數據,為高鐵列車精準導航;反復揣摩作業環節,合理調配機車,為中歐班列開行提供有力保障……萬里鐵路線上,“最美鐵路人”書寫最美人生。由此可知( )①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 ②平凡崗位上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③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④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觀題17.(2022·天津·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過去食物的生產來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糧為綱”的糧食觀?,F在通過設施農業、生物技術等手段,有了更多獲取食物的途徑。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樣化。這就要求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從“以糧為綱”到“大食物觀”,應對糧食安全問題有了更寬廣的視野。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知識,分析大食物觀的形成過程。18.(2023·全國·高考真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為解決傳統菌業生產中日益突出的“菌林矛盾”這一世界難題,1983年,林占熺團隊引進某原產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經過不斷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適應范圍廣的優質草種;1986年,該團隊“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新技術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創造性地實現了菌與草的結合;1996年,林占熺正式將菌草的漢語拼音確定為菌草的英文名稱。隨著研究的深入,林占熺團隊創立了“菌草學”這門新興學科,拓展應用菌草技術于沙漠治理、飼料生產和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等領域,菌草新興生態產業逐漸成型。菌草技術作為中國政府援助發展中國家實用技術培訓項目、聯合國“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優先合作項目”,被推廣到100多個國家,在荒漠化土地治理、助推居民脫貧致富中取得顯著成效。在中國科技人員幫助下,菌草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種植成功,當地民眾將菌草稱作“中國草”,該國一部長把女兒的名字改成“菌草”。科研、扶貧幾十年,林占熺拒絕高薪聘請,克服種種困難,堅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寫在農民的錢袋里,在全國科技扶貧中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中國十大扶貧狀元”等多項榮譽,登上了“時代楷?!鳖I獎臺。社會實踐的需要推動我國菌草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運用認識論的知識對此加以闡釋。參考答案:1.B【詳解】①③: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貴州,落后的交通曾經是長期制約發展的突出瓶頸。而今,“萬橋架”突破山水阻隔,覆蓋于千溝萬壑上的“高速平原”持續鋪就,當地生產生活發生了巨大化。由此可見地理環境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之一,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①③符合題意。②: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但材料沒有涉及,因此無法體現生產力是生產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②不符合題意。④:規律是客觀的,不能突破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B【詳解】①③:作品《剪紙清廉》以“廉以養德,清久正氣”展現了時代風貌,有利于引導人們涵養高尚情操;《剪紙清廉》以傳統剪紙的樣式呈現,并融入了楊柳青年畫、傳統風箏、天津之眼等元素,這表明該作品通過融通不同資源,實現了藝術創新,①③符合題意。②:題干中的作品以傳統剪紙的樣式呈現清廉文化,豐富了藝術的表現形式,而不是豐富其內涵,②排除。④:該作品重在追求社會效益,未涉及兼顧經濟效益,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B【詳解】A:這一理念是理性認識,A不符合題意。B: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以竹代塑”理念受到廣泛認可是因為竹子具有生長快、強度高、可塑性佳等優良屬性且我國竹子種類豐富,種植業發達。這一理念符合我國客觀實際,B符合題意。C:這一理念屬于意識的范疇,不具有客觀物質性,C錯誤。D:要立足實際,不能立足已有經驗,D錯誤。故本題選B。4.A【詳解】①②:強調“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理論自信;同時也要求我們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①②符合題意。③: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③錯誤。④:要發揮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必須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符合中國國情,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④錯誤。故本題選A。5.B【詳解】①③:面對同樣的長江、明月,不同的主體對長江、明月的認識和反映是有所不同的,這說明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①③符合題意。②:題干強調認識的主體差異性,不體現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②不符合題意。④: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的觀點屬于唯心主義,④不選。故本題選B。6.A 7.C【解析】6.①:“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說明“人工智能”是人類實踐的產物,是人腦系統的延伸和拓展,①正確。②:人工智能的發展受社會發展規律的制約,人工智能是否實現取決于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正確。③:意識雖具有目的性,但并不能準確預測人工智能未來發展,③錯誤。④:意識不能直接創造人為事物聯系。人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活動,能夠創造人為事物聯系,④錯誤。故本題選A。7.A:實踐的曲折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A錯誤。B:認識與實踐之間的矛盾關系是客觀的,不會消失,B錯誤。C:科學家首次提出“用機器模擬人工智能”經過幾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局部智能水平上超越人類,說明人工智能的發展是連續性與間斷性的統一,C正確。D: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D錯誤。故本題選C。8.D【詳解】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物質性活動,①錯誤。②④: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30年來,中國航天人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提出技術跨越的創意,經過無數次艱苦而嚴謹的實驗和科技攻關,奇跡般地將科技創意變為現實。這表明航天人不斷超越自我,在實踐中化科技創意為現實;認識具有反復性,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過程,②④正確。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空間站全面建成取決于中國航天人對太空認識的不斷深化”說法錯誤,③排除。故本題選D。9.A【詳解】①②:調查研究應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這表明調查研究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應以解決問題為根本目的,①②正確。③: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③錯誤。④:調查研究是作出正確決策的重要環節,“確?!闭f法過于絕對,④排除。故本題選A。10.B【詳解】①:“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②: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③:材料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④: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善的認識工具,推動著人的認識的發展,④正確。故本題選B。11.D 12.A【解析】11.①:針對網絡謠言,政府應加強監管、依法治理,一些網絡平臺在利益驅動下造謠傳謠,“授權網絡平臺自我管理”不能解決網絡謠言滋生蔓延問題,①排除。②④:網絡謠言的傳播與擴散造成社會的焦慮與恐慌,為解決網絡謠言滋生蔓延問題,政府應該積極作為,雙管齊下:一方面,引導輿論宣傳,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并辟謠;另一方面要堅持依法行政,懲治造謠、傳謠行為,②④正確。③:一些網民法律意識淡薄,缺乏道德自律,肆意造謠傳謠,“拓寬網民的信息發布渠道”并不能遏制網絡謠言的傳播與擴散,③排除。故本題選D。12.①:以偏概全的網絡謠言因其包含“部分真相”,極具欺騙性,從哲學角度看,這要求我們全面整體地看問題,克服以偏概全的錯誤,揭示事物的真相,①正確。②: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報道員,這為造謠傳謠提供了便利,而且由于受認識主體立場、價值觀等的影響,謠言制造者對于信息的篩選可能產生偏差,容易滋生謠言,從而使得網絡謠言此起彼伏,②正確。③:我們要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人類認識并非必須經歷從“部分真相”到真相,③錯誤。④: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包含“部分真相”的“謠言”仍然是謬誤而不是真理,④錯誤。故本題選A。13.B【詳解】①:最美的漆器則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殷周先人會通過虔誠地髹涂裝飾祭祀之器這一活動完成他們心中最美的禮儀,表達他們對祖先和神靈的敬意,表明人的活動方式體現人的世界觀,①符合題意。②:認識的源泉在于實踐,而不是在于人的經驗感受,②說法錯誤。③:通過實踐,人們可以建立新的聯系,將漆樹汁液制作大漆并創造漆器,③符合題意。④:價值是一事物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人為事物的聯系與自在事物的聯系,不能說哪個更有價值,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14.A【詳解】①②:當一件物品必不可少時,已經開始禁錮你的生活了,說明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同時,這也是一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慢慢的發生質變,開始禁錮生活,①②入選。③:價值是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事物本身的屬性也是影響其價值的重要因素,事物的價值不是“取決于人的選擇”,③不選。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正確的認識來自于實踐,④不選。故本題選A。15.D【詳解】③④:《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以更好反映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成果。這一修改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彰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有利于更好發揮黨章的規范和指導作用,③④符合題意。①:本題強調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發展寫入黨章,沒有涉及總結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偉大成就,排除①。②:《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不能提供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據,排除②。故本題選D。16.A【詳解】①:“最美鐵路人”執著堅守、精益求精、攻堅克難、擔當敬業,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奉獻與奮斗中書寫最美人生,表明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和實現價值,①符合題意。②:“最美鐵路人”之所以能書寫最美人生,不是因為工作崗位平凡,而是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②錯誤。③:20多年累計行走近4萬公里,給鋼軌問診把脈;驗證海量列控數據,為高鐵列車精準導航;反復揣摩作業環節,合理調配機車,為中歐班列開行提供有力保障……這表明“最美鐵路人”的工作是有目的、有意識、有主動創造性的,體現了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③符合題意。④:題述強調了“最美鐵路人”在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奉獻與奮斗,沒有涉及“最美鐵路人”的實踐活動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規模和水平,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17.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發展動力和目的。生產實踐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是大食物觀形成的來源和動力;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樹立大食物觀的目的。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實現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大食物觀”代替“以糧為綱”的舊觀念,真理性認識得到豐富和發展。18.(1)【參考版答案】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②林占熺團隊引進某原產于北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經過不斷改良,培育出耐旱抗寒、適應范圍廣的優質草種;1986年該團隊“以草代木”栽培食、藥用菌新技術的菌草研究取得突破,創造性地實現了菌與草的結合;隨著研究的深入,林占焓團隊創立了“菌草學”這門新興學科,拓展應用菌草技術于沙漠治理、飼料生產和生物質能源與材料開發等領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