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06講:第三單元重點篇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及古典詩歌的題材分類(教師版+學生版) 2022年新高一語文暑假銜接講義(統(tǒng)編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06講:第三單元重點篇目《念奴嬌·赤壁懷古》及古典詩歌的題材分類(教師版+學生版) 2022年新高一語文暑假銜接講義(統(tǒng)編版)

資源簡介

一墨小精靈文化大講堂
第06講 《念奴嬌·赤壁懷古》預習及古典詩歌的題材分類
【學習目標】
掌握古典詩歌的題材分類
第九課《《念奴嬌·赤壁懷古》預習
【知識精講1】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對照翻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長江向東流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長江水)逝去。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zhàn)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擊著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麗的圖畫,那個時代匯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遙想當年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他正年經(jīng)有為,威武的'儀表,英姿奮發(fā)。(他)手握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此時此刻),(我)懷想三國舊事,憑吊古人,應該笑我自己多情善感,頭發(fā)早早地都變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場夢一樣,我還是倒一杯酒來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重點字詞】
  ⑴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zhàn)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⑵大江:指長江。
  ⑶淘:沖洗,沖刷。
  ⑷風流人物:指杰出的歷史名人。
  ⑸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
  ⑼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zhàn)已經(jīng)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
  ⑽雄姿英發(fā)(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fā),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⑾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⑿檣櫓(qiánglǔ):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
  ⒀故國神游:“神游故國”的倒文。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zhàn)場。神游:于想象、夢境中游歷。
  ⒁“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的倒文。華發(fā)(fà):花白的頭發(fā)。
  ⒂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評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課堂練習】
(一)分析加點字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
①早生華發(fā):
②一尊還酹江月:
③大江東去:
④大江東去:
【答案】
通“花”,花白。
通“樽”,酒杯。
詞類活用,向東;
古今異義,古意是指長江,現(xiàn)代意義是泛指江河。
(二)翻譯:
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⑦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⑧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答案】
翻譯: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翻譯: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翻譯: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翻譯:祖國的江山美妙如畫,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杰!
翻譯: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tài)雄峻。
翻譯:手里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shù)戰(zhàn)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翻譯:神游于故國(三國)戰(zhàn)場,應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于過早地生出白發(fā)。
翻譯:人的一生就像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三)理解性默寫:
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把長江和歷史人物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對逝去歷史人物感懷的句子是:
2.《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贊美英雄豪杰戰(zhàn)斗過的地方風景壯麗,更贊美這里涌現(xiàn)的叱咤風云的豪杰,向下闋過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描寫江水面對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蘇軾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從江濤轉(zhuǎn)向赤壁戰(zhàn)爭遺跡,為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的句子是:
5.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表現(xiàn)周瑜風度瀟灑,指揮從容,再現(xiàn)“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藝術(shù)地寫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描寫“小喬”的婚事是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氣度雄偉的句子是:
《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在對歷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樣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業(yè)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經(jīng)過對比,發(fā)出自嘲和感嘆后,面對江月和現(xiàn)實,不免流露人生消極情緒的句子是:
【答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四)選擇題: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戰(zhàn)栗(zhàn) 熾烈(chì) 對稱(chèng) 萬箭攢心(cuán)
B檣櫓(qiáng)  酹(lèi) 吟嘯(xiào) 羽扇綸巾(guān)
C針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別(chā) 創(chuàng)傷(chuāng)
D箋注(qiān) 赤鼻磯(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1.B分析:A項稱應讀chèn。C項砭應讀biān。D項箋應讀jiān;峭應讀qiào。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蕭瑟  桅桿  淘氣  永葆生機
B已而  憑吊  綸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風姿  檣櫓  繪聲繪色
D故壘  酒樽  羅網(wǎng)  安份守己 2.D
3.下列選項中對“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
A.一個“穿”字,表現(xiàn)了山崖“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
B.“拍”字不僅給人以大浪撞擊巨石的視覺形象,而且還給人以聽覺形象。
C.“卷”字用擬人手法,展現(xiàn)了驚濤翻滾之貌,寫出了浪花激濺之狀。
D.“驚”字既寫出了浪濤之氣勢,更寫出了浪濤給人的心理感受。
3.C。“卷”字狀驚濤翻滾之貌,但不是擬人手法。
4.下列選項中對《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蘇軾善于以時世為詞,豐富了詞的題材,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營造了詞的意境;且一掃以前文人詞的柔弱氣息,為詞壇注入了新鮮血液,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先河。這首《念奴嬌 赤壁懷古》便是明證。
B.蘇軾素有抱負,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屢遭貶斥,甚至險遭殺身之禍,其內(nèi)心的苦悶可想而知,因而將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這首著名的詞作正是如此,它借詠史,抒寫出了詩人郁積于胸中的塊壘。
C.詩人將寫景、詠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詞文脈相承,又各有重點:上闋由壯麗的赤壁,聯(lián)想到古代英雄;下闋則抒發(fā)向往英雄與自己壯志未酬的慨嘆。
D.本詞為蘇軾的代表作,其豪放風格,從兩個側(cè)面透射出來:一是著意對赤壁景物的描摹,將江山之勝與詠古之情融為一體;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樣為國家建功立業(yè)。
4.D。“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樣為國家建功立業(yè)”說法不對。不應是“直抒”,應為“抒發(fā)了對英雄人物的向往和自己壯志難酬的慨嘆。
5.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這首詞可算是蘇軾豪放派詞風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壯的情調(diào)抒寫胸中塊壘。
B.這首詞開篇就描繪出了一種廣闊、雄渾的景象,不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讀者面前一一浮現(xiàn)。
C.詞中豪壯的情調(diào)還表現(xiàn)在對周瑜和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寫、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襯英雄。
D.“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壯志未酬的一種無奈,一種自慰,可以說是豪放中略見蒼涼。
5.C。詞中沒有對諸葛亮形象的塑造。
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這首詞上闋寫景,描繪萬里長江極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故壘西邊”三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人道是”說明這里正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的地方。
C.“亂石”三句,寫盡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數(shù)語,有聲有色;“江山”兩句,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為下闋作鋪墊。
D.“遙想”六句,寫盡周瑜的風采才華。“故國”三句,從歷史回到現(xiàn)實,從懷古到傷己。“人生如夢”兩句,貌似超脫,實則無奈,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苦悶。
6.B。“人道是”說明只是傳說如此,并非歷史上赤壁之戰(zhàn)的所在地。
7.下列句子中的“故”字,與其它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故壘西邊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國神游 D故人西辭黃鶴樓
7. B分析:B當“所以”講,其它都當“舊”講。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用法與眾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東去,浪淘盡 B檣櫓灰飛煙滅
C卷起千堆雪 D都門帳飲無緒
8. C分析:C是詞的比喻用法,其它都是名作狀。
9.從下列說法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
A“大江東去”中的“大江”指長江。
B“故國神游”一句中,“故國”指舊國,舊地,這里指當年赤壁戰(zhàn)場。
C“卷起千堆雪”和“檣櫓灰飛煙滅”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格。
D“羽扇”“綸巾”都是古代儒將的裝束。
9. C分析:C“檣櫓”不是比喻,是借代的修辭手法。
10.對開頭三句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是虛寫。“大江東去”比喻千古歷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樣,最后沉淀出歷史人物。
B是實寫。寫出東去的長江,波濤沖刷,不見一絲舊跡,只有一些優(yōu)秀人物還留在人間的傳說中。
C從大處著筆,虛實結(jié)合,不僅給人以極佳的視聽效果,寫盡雄偉壯闊的長江氣勢,而且化空間為時間,從具體有形的長江,寫到抽象的歷史長河;從對自然偉力的驚嘆轉(zhuǎn)到對歷史英雄的羨嘆。
D概括寫。概括長江的總體氣象,用比喻概括整個人類歷史。
10. C
11.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大部分詞調(diào)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diào)”“三疊”“四疊”。段在詞中又叫“片”或“闋”。一首詞的上下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
B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筠、晏殊、秦觀、蘇軾、李清照等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別,各有擅長,但大體上可歸諸婉約范疇。
C婉約詞風,其內(nèi)容主要是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diào)和諧。
D蘇軾,北宋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影響很大。
11. B分析:把“蘇軾”去掉。蘇軾屬豪放派,其余屬于婉約派。
(五)簡答:
1、詞下闋主要寫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英雄形象,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
1、答:詞中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jié)的深刻含義在于:一是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說明周瑜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時,年紀很輕,才華橫溢,很有作為;二是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三是小喬之姊大喬系孫策(孫權(quán)兄)之妻,所以周瑜跟孫權(quán)外托君臣之義,內(nèi)有親戚關(guān)系,能取得孫權(quán)的絕對信任,這是他能夠建功立業(yè)的一個重要條件,然而這正是作者沒有又是他十分渴望的,這也能補證作者之所以仰慕周瑜的原因。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答:描繪出了一幅亂石壁立,高聳入云,怒濤澎湃,雪浪千重的古戰(zhàn)場景象。先寫江岸,后寫江水。“亂”寫群峰壁立,山崖陡峭;“穿空”形容山高聳入云的動勢,“驚”字擬人,寫巨浪聲勢;“拍”寫江濤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江浪洶涌,形象真切;“千堆雪”,運用借喻描繪浪花千層,繪形繪色,壯觀可感。
3、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3、答:周瑜儒將風流,從容瀟灑,指揮若定。詩人贊頌周瑜非凡的膽略,意在抒發(fā)自己年將半百而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知識精講2】
【知識梳理】詩詞鑒賞類型
知識點1 詩歌的題材
(1)詠史懷古詩
懷古(含詠史)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借所吟詠的古人、往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詩歌。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yè)。從而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表達的是面對古赤壁戰(zhàn)場所產(chǎn)生的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2)傷春傷別詩(閨怨詩)
古代上流社會的女子常因寂悶孤獨而面臨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華將逝,更加思念離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們就有了“女子傷春”之說(當然這個“春”可以不指季節(jié),而指戀情)。
傷春傷別詩往往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qū)懘汗?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
(3)羈旅行役詩
出門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fā)的對遙遠故鄉(xiāng)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或?qū)懹巫悠吹牧b旅愁苦,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由所見所聞所感觸發(fā)思鄉(xiāng)之愁,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這類許多詩人的詩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隱、柳永、秦觀、李清照為著。這類詩詞亦可稱之為思鄉(xiāng)懷人詩,其特點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傷心,見花落淚,聽雨思親,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詩人的感彩,因而此類詩中常將傷感、迷離、凄苦、寂寞、孤寂、惆悵、憂郁的情懷及種種離愁別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很婉約、含蓄。
(4)山水田園詩
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了一個重要詩派——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厭惡官場、遠離濁世,對寧靜平和的田園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寫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對壯麗山河熱愛;或表現(xiàn)歸耕隱居之樂,多抒發(fā)質(zhì)樸、清新、恬淡、閑適、物我兩忘的感情,表現(xiàn)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隱逸,有消極避世的思想。他們的藝術(shù)成就頗高,具有用語言藝術(shù)再現(xiàn)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詩風恬靜清樸,而少奔放雄渾。代表作家如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5)邊塞征戰(zhàn)詩
邊塞詩派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疆戰(zhàn)爭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煥、王翰等。他們繼承漢魏樂府及六朝、初唐詩人鮑照、陳子昂等的傳統(tǒng),多以詩歌描寫邊塞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他們的詩或描寫塞外風光,或表現(xiàn)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軀赴國難的悲壯;或反映將士不畏辛勞、保衛(wèi)邊陲的戰(zhàn)斗精神;或描寫望月思鄉(xiāng)的蒼涼和長年征戰(zhàn)的悲苦,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多以雄渾豪放、奔騰峻偉見長。
(6)談禪說理詩
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與詠物言志詩有共同的特點,分析時要注意把握。
如蘇軾的《題西林壁》詩曰: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中的“廬山”便含有比喻義,后兩句的議論隱含許多哲理,既蘊含看待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應一分為二的意思,又隱含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多種答案的哲理,還含有和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這句俗話純乎說理,而蘇軾是以形象來喻理。
(7)贈友送別詩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江淹《別賦》)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chǎn)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詩詞中國詩壇上,贈友送別詩是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nèi)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這類詩歌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借對送別情景的描寫,表達達依依不舍的離情別緒,或留戀、或安慰、或囑咐、或祝愿;有傷心、有惆悵、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發(fā)達,人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們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長,令人擊節(jié)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zhì)樸與豪爽寄托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
(8)閑適隱逸詩
一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xiāng)間,與鄉(xiāng)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這類詩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與山水田園詩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時可結(jié)合起來。
例題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4—16題。(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14. 從題材來看,這是一首 詩。(1分)
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的第一句說一陣東風比百萬大軍還要強大。
B. 第二句是說赤壁一戰(zhàn),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
C. 頸聯(lián)寫秋日高照,漁民在江上捕魚的歡快場面。
D. 這首詩歌讓我們自然聯(lián)想起蘇軾的《前赤壁賦》。
16. 請從情景關(guān)系的角度,對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進行賞析。(4分)
14、 詠史 懷古 記游 15、C
16、詩歌的最后一句,“烏鵲”二字用典,通過赤壁之戰(zhàn)的主角之一曹操的《短歌行》里的詩句,使讀者聯(lián)想起當年的古戰(zhàn)場(1分)。同時,他還通過烏鵲凄寒的叫聲反襯夜的寂靜,營造了一個凄涼傷感的意境(1分),作者把歷史和現(xiàn)實連接起來,抒發(fā)了蒼涼幽遠的懷古之情(1分)。語言表達(1分)
例題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題。(7分)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6.詩題中的“古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7.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lián)中的“赴”字化靜為動,為三峽雄奇的山勢增添了靈動感。
B.詩的頷聯(lián)雄渾悲涼,“朔漠”、“青冢”寫盡王昭君一生的悲劇。
C.這首詩借王昭君的典故,來表達作者對薄命紅顏的深切同情。
D.杜甫寫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意思是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這里不適合也不協(xié)調(diào)。對此你有何看法,請作簡要闡述(4分)
16.明妃(昭君)村或昭君故里 17.C
18.答案示例一:適合。昭君的怨恨憂思是一種永遠懷念故土的深厚情感。她雖然是一個女子,但身行萬里,青冢留千秋,心與祖國同在,名隨詩樂長存,詩人就是要將昭君的故事安置在“高江急峽”的闊大背景中,用這樣壯麗的詩句來鄭重地寫她。高山大川的雄偉氣象與后文塞外雄渾蒼茫的意象是一致的,看似突兀的起筆更烘托出昭君為了祖國遠嫁異域的悲壯和不凡,令這種鄉(xiāng)土故國之思顯示出一種驚天動地的力量。
答案示例二:不合適。首先從這首詩中昭君的形象看,是一個遠嫁異域、心中飽含怨恨憂思的失意女子;其次從這首詩的意境看,“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的凄婉和“千山萬壑赴津門”的雄渾也不協(xié)調(diào);第三從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看,重在表現(xiàn)對昭君的悲劇命運的深切的同情,而非是作為英雄事跡來贊頌傳揚,同時也借昭君的命運表達對自身命運沉浮的慨嘆。因此,明人胡震亨的觀點有其合理之處。
例題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14.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詩,題為《       》。(1分)
15.對本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詞從景寫起,“茅檐”、“蓬窗”指簡陋的寓所,渲染出悲涼、凄清的氛圍。
B.詞運用了“起興”手法,先寫杜鵑的鳴叫,從而引出羈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淚”,因杜鵑啼聲一聲緊似一聲,仿佛予人更多傷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聽”,是因在故鄉(xiāng)聽鵑勾起了陸游歲月如流、志業(yè)未遂的心緒。
16.本詞在關(guān)聯(lián)詞的運用上極富表現(xiàn)力,請圍繞這一點加以賞析。(4分)
                                        
    
14.(1分)《書憤》嗎 15.(3分)D
16.(4分)關(guān)聯(lián)詞“但”、“又”、“況”。“但”用轉(zhuǎn)折語氣,以“鶯燕”的無聲,反襯鵑啼的分外清晰、刺耳,以“月夜”反襯作者的獨自飄零,表達作者內(nèi)心的凄苦。“又”有遞進的感覺,杜鵑已經(jīng)催人淚下卻還不停息,“又揀深枝飛去”,繼續(xù)它的哀鳴,“又”,寫出了作者對杜鵑夜啼的無可奈何。“況”為遞進,之所以“不堪聽”是因為杜鵑啼聲本就悲戚,再加上作者半生漂泊、志業(yè)未遂,更添一重羈愁,這里的“猶自……況”就是表示這種遞進。(關(guān)系判斷準確1分,闡釋1分,寫到兩組即得4分)
【課堂檢測】
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鷓鴣天·
辛棄疾
石壁虛云積漸高。溪聲繞屋幾周遭。自從一雨花零亂,卻愛微風草動搖。
呼玉友,薦溪毛注。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認是翁來卻過橋。
【注】玉友:此處指酒;溪毛:溪邊的野菜。
12.如果為這首詞擬一個題目,下列選項中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1分)
A.村居即事 B.早春喜雨 C.山居春雨 D.田園雜興
13.下列對本詞風格的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2分)
A.豪放雄闊 B.質(zhì)樸清雅 C.含蓄雋水 D.綺麗飄逸
14.下闋緊扣“野老相邀”展開描寫,請加以賞析。(5分)
【答案】12.(1分)A 13.(2分)B
14.(5分)下闋圍繞野老邀我作客展開描寫,先描寫飯桌上老人勸酒夾菜,突顯老人待客的熱誠;再寫老人拄著藜杖出門迎接“我”, 在雨中躲避看行人辨認“我",等看清后已然過了橋頭。通過聽覺、視覺、嗅覺描寫展現(xiàn)待客、迎客場景,把野老相邀作客的過程表現(xiàn)得極具畫面感且富有生趣。
評分說明:勸酒場景分析1分,迎人場景分析1分,人物特征1分,手法表達效果1分。(手法:場面,動作,視覺聽覺嗅覺,鏡頭組接,定點換景等都可以)。
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擬詠懷·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 庾信
蕭條亭障②遠,凄慘風塵多。
關(guān)門臨白狄③,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
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注】①庾信為南朝梁臣,奉命初試北朝西魏;但梁為西魏所滅,被滯仕魏,羞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此詩作于其任北周弘農(nóng)郡守時,時南朝陳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許歸還故國,唯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邊境的堡壘。③白狄:古民族名。
12.從題材看,本詩屬于( )。 (1分)
A.詠史 B.懷古 C.懷人 D.羈旅
13.對本詩意境的評價最適合的是( )。(2分)
A.純一混茫 B.凄慘蕭索 C.蒼涼壯闊 D.清幽凄冷
14.全詩是怎樣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試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5分)
(三) 8分 12. 1分 選D“羈旅” 13. C,2分;B,1分。 14. 5分
答案示例一:本詩首二句通過遠望邊境堡壘和原野上的風塵,抒發(fā)內(nèi)心的悲涼,并以“蕭條”“凄慘”融情于景。三四句寫身居異族,眼見壯闊的黃河,更增思念故國的悲哀。最后四句用典,寫自己不能像蘇武那樣出使匈奴保持節(jié)操,反而像荊軻刺秦不成、自己國家卻最終滅亡,表達留仕北國的羞憤;用項羽氣蓋世卻于帳中悲歌(“時不利兮騅不逝”),表達自己在祖國大勢已去時自己無所作為的亡國羈旅之痛。
答案示例二:本詩表達了留仕北國的羞憤、思念故國的凄慘、國家滅亡的悲哀,悲中有壯,壯中有悲。首四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遠眺邊境堡壘風塵,內(nèi)心黯然神傷;近看關(guān)門臨白狄異族、城影入浪濤平抑的黃河,壯闊中更增添思鄉(xiāng)南歸的悲涼。后四句用典,蘇武、荊軻的典故點出了出使北國被滯留的身世和憤慨,又有留下做官的羞愧和祖國滅亡的無奈、悲痛;項羽悲歌的典故更表達了英雄末路的浩嘆。
評分說明:作者情感2分;怎樣表達3分。最后兩句項羽的典故如果說不出,意思基本正確,不扣分;融情于景和用典某一方面分析特別充分精彩,另一方面提到卻分析不夠也可滿分。
【要點回顧】
古典詩歌題材分類
【溫故知新】
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8分)
浣溪沙
宋 蘇軾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時元豐五也。
萬頃風濤不記蘇①。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樽前呵手鑷②霜須。
【注】①蘇,蘇醒(一說蘇軾自己)。②鑷,拔去。
12.下列關(guān)于本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從內(nèi)容上看,本詞寫于酒醒之后。
B.從詞調(diào)體式來看,本詞屬于小令。
C.從押韻看,押平聲韻,中途換韻。
D.從時間順序看,本次采用了倒敘。
13.下列對本次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2分)
A.“不記”二字以幽默風趣的筆法表現(xiàn)了詞人醉意朦朧的狀態(tài)。
B.“雪晴”一句轉(zhuǎn)入虛寫,表現(xiàn)了詞人由雪景引發(fā)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運用比擬,寫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態(tài)。
D.這首詞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藝術(shù)表達富有變化。
14.聯(lián)系整首詞,賞析畫線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答案 12.(2分)C 13.(2分)C
14.(4分)畫線句通過酒宴中呵手拔去白須的細節(jié)(動作)描寫,塑造了一個既衰老憂愁,又樂觀豁達的詞人形象,與酒席上明艷美麗的年輕女子形象形成對比,表現(xiàn)了詞人“但愿人飽我愁無”的憂民情懷和對人生老邁的感慨。
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題。(8分)
夜雨述懷 王十朋①
夜深風雨撼庭芭,喚起新愁亂似麻。
夢覺尚疑身似蝶,病蘇方悟影非蛇。
澆腸竹葉頻生暈,照眼銀釭自結(jié)花。②
我在故鄉(xiāng)非逆旅,不須杜宇喚歸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詩人,曾因批評朝政遭壓制。②“竹葉”指竹葉青酒,“銀釭”指銀燈,結(jié)燈花為報喜之兆。
16. 下列沒有運用典故的一項是( )(1分)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17. 對這首詩中“愁”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因夜深風雨交加,天氣突變,難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夢醒身體虛弱,有些恍惚,沒有痊愈而感到煩惱。
C.因受當權(quán)者壓制,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而感到苦悶。
D.因常年羈旅在外,子規(guī)啼之,觸動鄉(xiāng)思而感到悲愁。
18.任選角度,賞析畫線句。(4分)
16.(1分)C 17.(3分)D
18.(4分)答案示例:詩句借景抒懷(融情于景)。深夜寂寂,風雨凄凄,庭中芭蕉本顯清冷,在風雨撼動下,更是凄涼蕭瑟,引起詩人的身世感懷和無限愁緒。既照應了題目,又為全詩營造了悲秋的感情基調(diào)。(評分說明:情景交融1分,分析2分,效果1分)
3.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
(南宋)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jīng)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guān)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13.“水調(diào)歌頭”是這首詞的 。(1分)
14. 對本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開頭時空綜覽,為全詞奠定昂揚豪邁的基調(diào)。
B.以問答的形式點題,喚起對古臺舊事的追憶。
C.“興廢”二字承上啟下,意蘊豐富而悠遠綿長。
D詞的下闋情與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韻。
15.結(jié)合具體詩句,從虛實結(jié)合的角度對本詞加以賞析。(4分)
13.詞牌名(1分)
14. A(3分)
15.(4分)上闋先實寫定王臺地理位置及背景,然后虛寫其曾經(jīng)的繁華氣勢;下闋先實寫定王臺眼前的衰敗之景,再想象昔日金兵破關(guān)南下的情景。虛實結(jié)合,時空綜覽,使意境蒼涼雄闊,內(nèi)涵豐富,表達作者憂國之思及愛國情懷。
菩薩蠻
(南唐) 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14.從體式上看,本作品屬于( )(1分)
A.小令 B.單調(diào) C.中調(diào) D.長調(diào)
15.對作品內(nèi)容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從梧桐葉落可以感受到凄涼氛圍。
B.月之圓滿與人事的不圓滿形成對照。
C.詞人思念心切所以搗砧時聲音急促
D.眉黛緊蹙似遠山,透露出內(nèi)心愁緒。
16.任選一個角度,賞析結(jié)尾畫線句。(4分)
14.A (1分)15. C (3分)
16.(4分)從意象、情景關(guān)系、擬人、人格化等角度答題。如詩人采用移情的寫法,芭蕉本來是植物,感覺不到天氣的寒冷,這里寫芭蕉頓生黃昏到來時的寒冷,寫出抒情主人公心緒的悲涼,使無情之芭蕉賦予人的情感,微妙而耐思,辭婉而情深,令人回味無窮。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一墨小精靈文化大講堂
第06講《念奴嬌·赤壁懷古》預習及古典詩歌的題材分類
【學習目標】
掌握古典詩歌的題材分類
第九課《《念奴嬌·赤壁懷古》預習
【知識精講1】
【原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對照翻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長江向東流去,波浪滾滾,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隨著長江水)逝去。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就是三國時候周瑜(作戰(zhàn)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擊著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麗的圖畫,那個時代匯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遙想當年的周瑜,小喬剛嫁給他,他正年經(jīng)有為,威武的'儀表,英姿奮發(fā)。(他)手握羽扇,頭戴綸巾,談笑之間,(就把)強敵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此時此刻),(我)懷想三國舊事,憑吊古人,應該笑我自己多情善感,頭發(fā)早早地都變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場夢一樣,我還是倒一杯酒來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重點字詞】
  ⑴念奴嬌:詞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黃州赤壁,一名“赤鼻磯”,在今湖北黃岡西。而三國古戰(zhàn)場的赤壁,文化界認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縣西北。
  ⑵大江:指長江。
  ⑶淘:沖洗,沖刷。
  ⑷風流人物:指杰出的歷史名人。
  ⑸故壘:過去遺留下來的營壘。
  ⑹周郎:指三國時吳國名將周瑜,字公瑾,少年得志,二十四為中郎將,掌管東吳重兵,吳中皆呼為“周郎”。下文中的“公瑾”,即指周瑜。
  ⑺雪:比喻浪花。
  ⑻遙想:形容想得很遠;回憶。
  ⑼小喬初嫁了(liǎo):《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載,周瑜從孫策攻皖,“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本作“橋”。其時距赤壁之戰(zhàn)已經(jīng)十年,此處言“初嫁”,是言其少年得意,倜儻風流。
  ⑽雄姿英發(fā)(fā):謂周瑜體貌不凡,言談卓絕。英發(fā),談吐不凡,見識卓越。
  ⑾羽扇綸(guān)巾:古代儒將的便裝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綸巾,青絲制成的頭巾。
  ⑿檣櫓(qiánglǔ):這里代指曹操的水軍戰(zhàn)船。檣,掛帆的桅桿。櫓,一種搖船的槳。“檣櫓”一作“強虜”,又作“檣虜”,又作“狂虜”。。
  ⒀故國神游:“神游故國”的倒文。故國:這里指舊地,當年的赤壁戰(zhàn)場。神游:于想象、夢境中游歷。
  ⒁“多情”二句:“應笑我多情,早生華發(fā)”的倒文。華發(fā)(fà):花白的頭發(fā)。
  ⒂一尊還(huán)酹(lèi)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澆在地上祭奠。這里指灑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
 【評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詞作,是豪放詞的代表作之一。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zhàn)場的憑吊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yè)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yè)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xiàn)了作者關(guān)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宏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shù)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課堂練習】
一)分析加點字文言現(xiàn)象并解釋:
①早生華發(fā):
②一尊還酹江月:
③大江東去:
④大江東去:
二)翻譯:
①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②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④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
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⑦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⑧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三)理解性默寫:
1.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把長江和歷史人物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對逝去歷史人物感懷的句子是:
2.《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贊美英雄豪杰戰(zhàn)斗過的地方風景壯麗,更贊美這里涌現(xiàn)的叱咤風云的豪杰,向下闋過度的句子是:
3.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描寫江水面對直插高空的石崖,拍打江岸激起白雪似的浪花的句子是:
4.蘇軾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從江濤轉(zhuǎn)向赤壁戰(zhàn)爭遺跡,為歌頌周瑜埋下了伏筆的句子是:
5.在《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表現(xiàn)周瑜風度瀟灑,指揮從容,再現(xiàn)“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藝術(shù)地寫出周瑜才能的句子是:
6.《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描寫“小喬”的婚事是為了突出周瑜青春得意、氣度雄偉的句子是:
《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在對歷史人物敬仰中也包含了其對現(xiàn)實的不滿。他深感不能像周瑜那樣遇到明君圣主而建立功業(yè)因此自嘲的句子是:
《念奴嬌 赤壁懷古》中,蘇軾經(jīng)過對比,發(fā)出自嘲和感嘆后,面對江月和現(xiàn)實,不免流露人生消極情緒的句子是:
四)選擇題:
1.下面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戰(zhàn)栗(zhàn) 熾烈(chì) 對稱(chèng) 萬箭攢心(cuán)
B檣櫓(qiáng)  酹(lèi) 吟嘯(xiào) 羽扇綸巾(guān)
C針砭(biǎn) 粗糙(cāo) 差別(chā) 創(chuàng)傷(chuāng)
D箋注(qiān) 赤鼻磯(jī) 蓑衣(suō) 料峭(qiāo)
2.下列各組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蕭瑟  桅桿  淘氣  永葆生機
B已而  憑吊  綸巾  繁冗拖沓
C赤壁  風姿  檣櫓  繪聲繪色
D故壘  酒樽  羅網(wǎng)  安份守己
3.下列選項中對“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分析有錯誤的一項是( )
A.一個“穿”字,表現(xiàn)了山崖“刺破青天鍔未殘”的氣勢。
B.“拍”字不僅給人以大浪撞擊巨石的視覺形象,而且還給人以聽覺形象。
C.“卷”字用擬人手法,展現(xiàn)了驚濤翻滾之貌,寫出了浪花激濺之狀。
D.“驚”字既寫出了浪濤之氣勢,更寫出了浪濤給人的心理感受。
4.下列選項中對《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蘇軾善于以時世為詞,豐富了詞的題材,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范圍,營造了詞的意境;且一掃以前文人詞的柔弱氣息,為詞壇注入了新鮮血液,開創(chuàng)了豪放派的先河。這首《念奴嬌 赤壁懷古》便是明證。
B.蘇軾素有抱負,卻在激烈的競爭中屢遭貶斥,甚至險遭殺身之禍,其內(nèi)心的苦悶可想而知,因而將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這首著名的詞作正是如此,它借詠史,抒寫出了詩人郁積于胸中的塊壘。
C.詩人將寫景、詠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融,且全詞文脈相承,又各有重點:上闋由壯麗的赤壁,聯(lián)想到古代英雄;下闋則抒發(fā)向往英雄與自己壯志未酬的慨嘆。
D.本詞為蘇軾的代表作,其豪放風格,從兩個側(cè)面透射出來:一是著意對赤壁景物的描摹,將江山之勝與詠古之情融為一體;二是把酒祭江,直抒自己渴望能像周瑜那樣為國家建功立業(yè)。
5.下面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這首詞可算是蘇軾豪放派詞風的代表作,作者用豪壯的情調(diào)抒寫胸中塊壘。
B.這首詞開篇就描繪出了一種廣闊、雄渾的景象,不僅有自然景物,而且有千古的英雄人物在讀者面前一一浮現(xiàn)。
C.詞中豪壯的情調(diào)還表現(xiàn)在對周瑜和諸葛亮形象的塑造上。比如,肖像描寫、笑貌的描摹,而且以美女襯英雄。
D.“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壯志未酬的一種無奈,一種自慰,可以說是豪放中略見蒼涼。
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這首詞上闋寫景,描繪萬里長江極其壯美的景象。下闋懷古,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
B.“大江”三句寫出了長江的非凡氣象,引起對古代英雄人物的懷念。“故壘西邊”三句指明懷古的特定時代、人物和地點,引入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人道是”說明這里正是三國赤壁之戰(zhàn)的地方。
C.“亂石”三句,寫盡大江奔流的氣魄和赤壁的雄奇,寥寥數(shù)語,有聲有色;“江山”兩句,由寫景自然過渡到寫人,為下闋作鋪墊。
D.“遙想”六句,寫盡周瑜的風采才華。“故國”三句,從歷史回到現(xiàn)實,從懷古到傷己。“人生如夢”兩句,貌似超脫,實則無奈,抒發(fā)了壯志難酬的苦悶。
7.下列句子中的“故”字,與其它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故壘西邊     B已而遂晴,故作此
C故國神游 D故人西辭黃鶴樓
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用法與眾不同的一句是(  )
A大江東去,浪淘盡 B檣櫓灰飛煙滅
C卷起千堆雪 D都門帳飲無緒
9.從下列說法中選出不正確的一項(  )
A“大江東去”中的“大江”指長江。
B“故國神游”一句中,“故國”指舊國,舊地,這里指當年赤壁戰(zhàn)場。
C“卷起千堆雪”和“檣櫓灰飛煙滅”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格。
D“羽扇”“綸巾”都是古代儒將的裝束。
10.對開頭三句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是虛寫。“大江東去”比喻千古歷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樣,最后沉淀出歷史人物。
B是實寫。寫出東去的長江,波濤沖刷,不見一絲舊跡,只有一些優(yōu)秀人物還留在人間的傳說中。
C從大處著筆,虛實結(jié)合,不僅給人以極佳的視聽效果,寫盡雄偉壯闊的長江氣勢,而且化空間為時間,從具體有形的長江,寫到抽象的歷史長河;從對自然偉力的驚嘆轉(zhuǎn)到對歷史英雄的羨嘆。
D概括寫。概括長江的總體氣象,用比喻概括整個人類歷史。
11.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大部分詞調(diào)分成兩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別稱為“雙調(diào)”“三疊”“四疊”。段在詞中又叫“片”或“闋”。一首詞的上下兩段分別稱上下片或上下闋。
B從晚唐五代到宋的溫庭筠、晏殊、秦觀、蘇軾、李清照等一系列詞壇名家的詞風雖不無差別,各有擅長,但大體上可歸諸婉約范疇。
C婉約詞風,其內(nèi)容主要是寫男女情愛,離情別緒,傷春悲秋,光景流連;其形式大都婉麗柔美,含蓄蘊藉,情景交融,聲調(diào)和諧。
D蘇軾,北宋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影響很大。
五)簡答:
1、詞下闋主要寫周瑜在赤壁之戰(zhàn)中的英雄形象,為什么插進“小喬初嫁了”一語?
2、“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描繪出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3、詞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點?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
【知識精講2】
【知識梳理】詩詞鑒賞類型
知識點1 詩歌的題材
(1)詠史懷古詩
懷古(含詠史)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fā)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借所吟詠的古人、往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詩歌。
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yè)。從而表現(xiàn)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表達的是面對古赤壁戰(zhàn)場所產(chǎn)生的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2)傷春傷別詩(閨怨詩)
古代上流社會的女子常因寂悶孤獨而面臨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華將逝,更加思念離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們就有了“女子傷春”之說(當然這個“春”可以不指季節(jié),而指戀情)。
傷春傷別詩往往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qū)懘汗?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
(3)羈旅行役詩
出門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fā)的對遙遠故鄉(xiāng)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或?qū)懹巫悠吹牧b旅愁苦,表達對家鄉(xiāng)的思念,或由所見所聞所感觸發(fā)思鄉(xiāng)之愁,表達對親人的牽掛。
這類許多詩人的詩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隱、柳永、秦觀、李清照為著。這類詩詞亦可稱之為思鄉(xiāng)懷人詩,其特點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傷心,見花落淚,聽雨思親,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詩人的感彩,因而此類詩中常將傷感、迷離、凄苦、寂寞、孤寂、惆悵、憂郁的情懷及種種離愁別緒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很婉約、含蓄。
(4)山水田園詩
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了一個重要詩派——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厭惡官場、遠離濁世,對寧靜平和的田園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寫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對壯麗山河熱愛;或表現(xiàn)歸耕隱居之樂,多抒發(fā)質(zhì)樸、清新、恬淡、閑適、物我兩忘的感情,表現(xiàn)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隱逸,有消極避世的思想。他們的藝術(shù)成就頗高,具有用語言藝術(shù)再現(xiàn)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詩風恬靜清樸,而少奔放雄渾。代表作家如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5)邊塞征戰(zhàn)詩
邊塞詩派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疆戰(zhàn)爭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煥、王翰等。他們繼承漢魏樂府及六朝、初唐詩人鮑照、陳子昂等的傳統(tǒng),多以詩歌描寫邊塞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他們的詩或描寫塞外風光,或表現(xiàn)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軀赴國難的悲壯;或反映將士不畏辛勞、保衛(wèi)邊陲的戰(zhàn)斗精神;或描寫望月思鄉(xiāng)的蒼涼和長年征戰(zhàn)的悲苦,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tǒng)治者,表達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在創(chuàng)作風格上多以雄渾豪放、奔騰峻偉見長。
(6)談禪說理詩
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與詠物言志詩有共同的特點,分析時要注意把握。
如蘇軾的《題西林壁》詩曰: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詩中的“廬山”便含有比喻義,后兩句的議論隱含許多哲理,既蘊含看待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應一分為二的意思,又隱含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多種答案的哲理,還含有和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這句俗話純乎說理,而蘇軾是以形象來喻理。
(7)贈友送別詩
“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江淹《別賦》)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chǎn)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詩詞中國詩壇上,贈友送別詩是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nèi)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這類詩歌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借對送別情景的描寫,表達達依依不舍的離情別緒,或留戀、或安慰、或囑咐、或祝愿;有傷心、有惆悵、有期望等。
古代的交通不發(fā)達,人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們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長,令人擊節(jié)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zhì)樸與豪爽寄托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
(8)閑適隱逸詩
一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xiāng)間,與鄉(xiāng)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
這類詩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與山水田園詩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時可結(jié)合起來。
例題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4—16題。(7分)
赤 壁
清·袁枚
一面東風百萬軍,當年此處定三分。
漢家火德終燒賊,池上蛟龍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漁燈猶照獲紛紛。
我來不共吹簫客,烏鵲寒聲靜夜聞。
14. 從題材來看,這是一首 詩。(1分)
1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 詩歌的第一句說一陣東風比百萬大軍還要強大。
B. 第二句是說赤壁一戰(zhàn),決定了三分天下的大勢。
C. 頸聯(lián)寫秋日高照,漁民在江上捕魚的歡快場面。
D. 這首詩歌讓我們自然聯(lián)想起蘇軾的《前赤壁賦》。
16. 請從情景關(guān)系的角度,對這首詩的最后一句進行賞析。(4分)
例題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題。(7分)
詠懷古跡(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huán)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16.詩題中的“古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1分)
17.對這首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首聯(lián)中的“赴”字化靜為動,為三峽雄奇的山勢增添了靈動感。
B.詩的頷聯(lián)雄渾悲涼,“朔漠”、“青冢”寫盡王昭君一生的悲劇。
C.這首詩借王昭君的典故,來表達作者對薄命紅顏的深切同情。
D.杜甫寫昭君的孤苦悲怨,也寄托了他的身世和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18.明人胡震亨說:“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意思是這樣氣象雄偉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長英雄的地方才適當,用在這里不適合也不協(xié)調(diào)。對此你有何看法,請作簡要闡述(4分)
例題3、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4—16題。(8分)
鵲橋仙·夜聞杜鵑 陸游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14.陸游是南宋愛國詩人,高中教材有他的一首詩,題為《       》。(1分)
15.對本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 詞從景寫起,“茅檐”、“蓬窗”指簡陋的寓所,渲染出悲涼、凄清的氛圍。
B.詞運用了“起興”手法,先寫杜鵑的鳴叫,從而引出羈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
C.“催成清淚”,因杜鵑啼聲一聲緊似一聲,仿佛予人更多傷感,故曰“催”。
D.之所以“不堪聽”,是因在故鄉(xiāng)聽鵑勾起了陸游歲月如流、志業(yè)未遂的心緒。
16.本詞在關(guān)聯(lián)詞的運用上極富表現(xiàn)力,請圍繞這一點加以賞析。(4分)
                                        
    
【課堂檢測】
1.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
鷓鴣天·
辛棄疾
石壁虛云積漸高。溪聲繞屋幾周遭。自從一雨花零亂,卻愛微風草動搖。
呼玉友,薦溪毛注。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認是翁來卻過橋。
【注】玉友:此處指酒;溪毛:溪邊的野菜。
12.如果為這首詞擬一個題目,下列選項中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1分)
A.村居即事 B.早春喜雨 C.山居春雨 D.田園雜興
13.下列對本詞風格的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2分)
A.豪放雄闊 B.質(zhì)樸清雅 C.含蓄雋水 D.綺麗飄逸
14.下闋緊扣“野老相邀”展開描寫,請加以賞析。(5分)
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題。(8分)
擬詠懷·其二十六①
南北朝 庾信
蕭條亭障②遠,凄慘風塵多。
關(guān)門臨白狄③,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
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注】①庾信為南朝梁臣,奉命初試北朝西魏;但梁為西魏所滅,被滯仕魏,羞憤抑郁。后北周代魏,庾信累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此詩作于其任北周弘農(nóng)郡守時,時南朝陳與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許歸還故國,唯庾信與王褒不得回南方。②亭障:邊境的堡壘。③白狄:古民族名。
12.從題材看,本詩屬于( )。 (1分)
A.詠史 B.懷古 C.懷人 D.羈旅
13.對本詩意境的評價最適合的是( )。(2分)
A.純一混茫 B.凄慘蕭索 C.蒼涼壯闊 D.清幽凄冷
14.全詩是怎樣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試結(jié)合具體詩句加以賞析。(5分)
【要點回顧】
古典詩歌題材分類
【溫故知新】
1.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2—14題。(8分)
浣溪沙
宋 蘇軾
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太守徐君猷攜酒見過,坐上作《浣溪沙》三首。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時元豐五也。
萬頃風濤不記蘇①。雪晴江上麥千車。但令人飽我愁無。
翠袖倚風縈柳絮,絳唇得酒爛櫻珠。樽前呵手鑷②霜須。
【注】①蘇,蘇醒(一說蘇軾自己)。②鑷,拔去。
12.下列關(guān)于本詞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從內(nèi)容上看,本詞寫于酒醒之后。
B.從詞調(diào)體式來看,本詞屬于小令。
C.從押韻看,押平聲韻,中途換韻。
D.從時間順序看,本次采用了倒敘。
13.下列對本次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2分)
A.“不記”二字以幽默風趣的筆法表現(xiàn)了詞人醉意朦朧的狀態(tài)。
B.“雪晴”一句轉(zhuǎn)入虛寫,表現(xiàn)了詞人由雪景引發(fā)的美好愿望。
C.“翠袖”一句運用比擬,寫出了酒席上女子婀娜柔美的姿態(tài)。
D.這首詞上片明快,下片深婉,相反相成,藝術(shù)表達富有變化。
14.聯(lián)系整首詞,賞析畫線句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4分)
2.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6—18題。(8分)
夜雨述懷 王十朋①
夜深風雨撼庭芭,喚起新愁亂似麻。
夢覺尚疑身似蝶,病蘇方悟影非蛇。
澆腸竹葉頻生暈,照眼銀釭自結(jié)花。②
我在故鄉(xiāng)非逆旅,不須杜宇喚歸家。
【注】①王十朋,南宋政治家,詩人,曾因批評朝政遭壓制。②“竹葉”指竹葉青酒,“銀釭”指銀燈,結(jié)燈花為報喜之兆。
16. 下列沒有運用典故的一項是( )(1分)
A.身似蝶 B.影非蛇 C.逆旅 D.杜宇
17. 對這首詩中“愁”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因夜深風雨交加,天氣突變,難以入眠而感到愁苦。
B.因夢醒身體虛弱,有些恍惚,沒有痊愈而感到煩惱。
C.因受當權(quán)者壓制,報國無門,壯志難酬而感到苦悶。
D.因常年羈旅在外,子規(guī)啼之,觸動鄉(xiāng)思而感到悲愁。
18.任選角度,賞析畫線句。(4分)
3.
水調(diào)歌頭·定王臺
(南宋)袁去華
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臺殿?危基百尺自西劉。尚想霓旌千騎,依約入云歌吹,屈指幾經(jīng)秋。嘆息繁華地,興廢兩悠悠。 登臨處,喬木老,大江流。書生報國無地,空白九分頭。一夜寒生關(guān)塞,萬里云埋陵闕,耿耿恨難休。徙倚霜風里,落日伴人愁。
13.“水調(diào)歌頭”是這首詞的 。(1分)
14. 對本詞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開頭時空綜覽,為全詞奠定昂揚豪邁的基調(diào)。
B.以問答的形式點題,喚起對古臺舊事的追憶。
C.“興廢”二字承上啟下,意蘊豐富而悠遠綿長。
D詞的下闋情與景交融,慷慨生悲,淡有余韻。
15.結(jié)合具體詩句,從虛實結(jié)合的角度對本詞加以賞析。(4分)
菩薩蠻
(南唐) 耿玉真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背燈唯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遠山攢,芭蕉生暮寒。
14.從體式上看,本作品屬于( )(1分)
A.小令 B.單調(diào) C.中調(diào) D.長調(diào)
15.對作品內(nèi)容理解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3分)
A.從梧桐葉落可以感受到凄涼氛圍。
B.月之圓滿與人事的不圓滿形成對照。
C.詞人思念心切所以搗砧時聲音急促
D.眉黛緊蹙似遠山,透露出內(nèi)心愁緒。
16.任選一個角度,賞析結(jié)尾畫線句。(4分)
21世紀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右旗| 孟津县| 福建省| 简阳市| 仁寿县| 迁安市| 娄烦县| 兴隆县| 迭部县| 静海县| 桓台县| 吴桥县| 南华县| 清苑县| 木兰县| 河池市| 眉山市| 班玛县| 桓台县| 东宁县| 青河县| 文昌市| 临清市| 新民市| 临高县| 阳城县| 茶陵县| 图木舒克市| 新巴尔虎左旗| 进贤县| 策勒县| 木兰县| 襄城县| 蒙自县| 大洼县| 林西县| 宜君县| 昆山市| 萨迦县| 平舆县| 沙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