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墨小精靈文化大講堂第03講《短歌行》預習及常識、詩歌鑒賞專題.【學習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2、掌握重點題型的答題技巧3、第七課《短歌行》預習及其練習【互動探究 】(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 ,通稱為《詩》、《詩三百》,它收集了自 至 約五百年間的詩歌,按內容分為“風”、 、 三部分。“風”又叫 ,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雅”分 、 ,共105篇,內容大都是記述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 》、《 》、《 》,共40篇,多為貴族統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這些詩歌真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感情和愿望,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對后代的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文學 傳統的源頭。《詩經》以 言為主,間有雜言,其表現手法主要是 、 、 。【答案與解析】詩歌總集 西周初年 春秋中葉 “雅” “頌” “國風” 大雅 小雅 周頌 魯頌 商頌 現實主義 四 “賦” “比” “興”(二)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曹操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入到了全篇詩中整首詩運用了比興、用典寫作法,來達到抒情的目的。又以比較消極的情緒來表達進取的思想,以對酒當歌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以推杯換盞的情景表現渴望人才和一統天下的愿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讓我先來閱讀一下這篇著作!【知識精講1 】《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du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yàn),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bǔ),天下歸心。重點字詞當:對著的意思幾何:意思是“多少”朝露:意為早晨的露水。文中是指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樣,見到太陽就干了。去日苦多:指一生中逝去的日子已經很多了,感嘆人的一生很短暫。去日,已經逝去的歲月。苦多,苦于太多。慨當以慷:指宴會中的歌聲慷慨激昂。整句的意思為應該用慷慨的方式來唱歌。“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杜康:傳說是最早造酒的人,文中的意思“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這一句話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來的意思女的思念情郎,而《短歌行》中比喻渴望人才。其中,“子”表示尊稱。“衿”,古代衣服的衣領。青衿,文中指代學問淵博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但:只是沉吟:釋義1、沉思低吟,低聲吟誦。2、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文中的意思是指對有才干的人的思念和傾慕之情。呦呦:鹿叫的聲音。出自《詩經·小雅·鹿鳴》,文章中用來表達歡迎有才干的人。蘋:艾蒿鼓:彈掇(duō):拾取,摘取。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陌:東西方向的田間小路阡:南北方向的田間小路枉用: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相:指代性副詞,可譯為“我”。存:問候,懷念。契闊:久別重逢。契闊:久別重逢讌(yàn):通假字,通“宴”(原文中讌為“#18217;”)。烏鵲:烏鴉三匝(zā):三周。匝,周,圈。依:棲。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厭,嫌。周公吐哺(bǔ), 天下歸心: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周公,姬旦,西周武王之弟。因封的采邑在周(今陜西省岐山附近),故稱周公。吐哺,吐出嘴里含著的食物。傳說周公很重視人才,凡有士人來訪,他立刻接待,所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洗頭發時士人來了,他就握發相見;吃飯時士人來了,他忙把嘴里嚼著的食物吐出來去接待)。歸心:人心歸服。2、譯文參考:一邊喝著酒一邊放聲,人的一生短暫的就像日月穿梭。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樣,見到太陽就干了。失去的日子真的是太多了!宴席上的歌聲慷慨激昂,心里充滿了憂郁的心情。怎么來排解郁悶的心情呢?只有用瘋狂地喝酒才能解脫!那些穿著青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思暮想。只是因為你們的緣故,讓我沉痛的唱到現在。鹿群歡快的叫著,悠然自得在綠坡上吃草。如果四面八方的有才人士能夠來,我必定要瑟吹笙宴的宴請嘉賓。在空中懸掛的月亮啊,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我積蓄已久的心情呀,突然噴發而出匯成長河。遠方來的客人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的談心喝酒,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說出來。月光明亮星星稀疏幾顆,一群找窩的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有收回翅膀落下,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地呢?高山不會滿足自己的雄偉壯闊,大海再深也不會驕傲自滿。我愿意像周公禮賢下士一樣,愿天下的有才之人真心歸順與我。3、寫作背景這首《短歌行》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當時的曹操已經征服了北方的戰場了,準備率領大軍南下南征到長江,與孫權決一死戰。十一月十五日夜,那天的月亮分外的好看,長江的江水風平浪靜。曹操坐著船查看軍營,后來宴請了各位將軍戰士。在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曹操吟唱了這首詩作。另外,《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也描寫了當時的情景。品讀鑒賞《短歌行》是漢樂府一個曲調的名稱,這首歌辭比較適合用在宴會。曹操作為一位政治家兼軍事家的詩人,十分重視人才,這首詩抒發了他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愿。《短歌行》全詩一共有三十二句,分四節,每八句一節。第一節抒寫了作者對人生短暫的感嘆曹操出生于天下大亂的時候,百姓民不聊生,他非常的痛心,很想有一番作為又力不從心,所以感嘆人生苦短。這一點可從他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得到證明。第二節抒寫詩人對有才干的人的渴求第三節抒寫詩人感覺人才難得的和得到人才的欣喜。第四節抒寫詩人對人才的關心和渴望天下人才為自己所用的愿望。作者希望他們不要再猶豫,趕緊到自己這邊來。用《管子·形解》中渴望人才的話和“周公吐哺”的典故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作者簡介曹操是沛國譙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亳州人,他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經擔任東漢的丞相,后加封魏王,去世之后謚號為武王。曹操也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非常善于軍事,尤其是精通兵法,他特別愛惜賢良,會不惜一切代價發現賢良收于自己旗下,他也是一位詩人,他的詩都是氣勢磅礴、慷慨悲涼的,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課堂檢測】一、基礎練習1.下列漢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B.笙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D.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āo)答案:A解析:B契合qì;C哺育bǔ;D呦呦yōu yōu2.下列對詩句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幾句詩表達了功業未成的曹操悲觀厭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運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愿望。C.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憂從中來”的“憂”來自于壯志未酬卻已年過半百的憂慮,來自于社會動蕩,國家統一前途未卜的擔憂等等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兩聯借烏鵲繞樹表達“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賢士歸于自己。答案:A 解析:不是悲觀厭世,而是為自己不能得到建功立業的賢才而憂傷,悲苦。二、默寫填空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 ”)被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化用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千古名句。答案: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2.( ),(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答案:月明星稀,烏鵲南飛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于名句的記憶和理解。根據提示內容,比較容易解答。3.回答下面的問題:A.全詩反復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么 B.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答案: A.人生短暫、人才難求。B.為了實現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曹操雖然取得了許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敗。他深感奮斗中的艱難,也因年歲增長,光陰流逝,理想尚未實現而憂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暫之嘆。但這一“嘆”不是無所作為者、蹉跎歲月者、不思進取者的消極之“嘆”,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賢才幫助以實現建功立業雄心的英雄之嘆。“人生幾何”“去日苦多”是進取中的憂嘆,追求中的苦悶。表達了詩人抓緊時機、大干一番事業的強烈愿望,隱含著的仍然是積極昂揚的精神。解析:總的說來,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沉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結語:學習完短歌行常考知識點大家有哪些收獲呢?相信大家看到了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這首詩雖然充滿了深沉的憂嘆,但是其中洋溢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激蕩著一股慷慨激昂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力量。【知識精講 2】【知識點一】詩歌的體裁和題材一、詩歌體裁分類(一)四言詩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為主,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最早形成的詩體。春秋以前的詩歌,如《詩經》,大都為四言。漢代以后格調稍變。《詩經》的四言詩,《楚辭》的騷體詩,漢樂府和魏晉的四言、五言詩,是唐代以前的三種詩歌樣式。《詩經》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傳統。(二)楚辭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楚辭”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它為“辭”,或連稱為“辭賦”。又由于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以“騷”來指稱楚辭。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離騷》是《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被舉為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三)漢樂府原來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樂府”,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府。它的任務是制訂樂譜、采集歌詞和訓練樂工。后來人們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樂府詩”,就成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了。其中屬于漢代的叫“漢樂府”。(四)律詩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是近體詩的一種。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雙數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須對仗。(五)絕句也稱截句、斷句,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在唐代律詩形成以前,已有絕句,也押韻而平仄較自由,如《玉臺新詠》就記載有《古絕句》,后人即用“古絕句”來區別于近體絕句。唐以后的近體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不一定對仗。(六)行、歌、引、吟古詩的體裁。漢魏以來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別,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王灼《碧雞漫志》卷一:“古詩或名曰樂府,謂詩之可歌也。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趙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發聲,謂之引……既引矣,其聲稍放焉,故謂之行。行者,其聲行也。”“行”如白居易《琵琶行》,“歌”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引”如李賀的《箜篌引》,“吟”,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七)賦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的詩,為科舉考試所作、奉皇帝命令所作或所和的應制詩,詩人集會或即景賦詩的詩,題目多冠以“賦得”二字,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二、古近體詩之區別(一)詩之類別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簡稱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詩為8句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律詩要求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二)古體近體之區別古體詩是指唐代格律詩產生以前的詩歌形式,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主要形式有“詩經”“楚辭”“漢樂府”“南北朝樂府”等。古體詩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形式比較自由,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詩人喜愛用古體寫詩,像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秋浦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詩的一種形式。近體詩也叫今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格律詩。近體詩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1.用韻上,古體詩可用、可不用,用了可換韻;近體詩,必須用,且不換韻, 偶數句押韻,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2.字數上,古體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雜言;近體詩,有五言、七言兩種。3.句數上,古體詩沒有限制,可長可短;近體詩分為律詩(八句,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和絕句(四句),二者又可分別可分為五律、七律和五絕、七絕。三、押韻與對仗(一)押韻1.釋義: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2.規則:古體詩押韻較為寬松,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但仍有例外情況,如柳宗元的《江雪》。①偶句押韻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登樂游原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首句并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②押平聲韻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后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③一韻到底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并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愿年豐。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二)對仗釋義:對仗又稱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規則: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匯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范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范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格律詩對仗規則:(1)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2)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因此,像《易經》和《詩經》的例子還不合于律詩對仗的標準。上面所舉毛主席《長征》詩中的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才是合于律詩對仗的標準的。(二)詩歌題材1借景抒情詩(寫景抒情詩)或借景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達作者對所寫景物的喜愛之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或借景體現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或借景抒發對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詩往往是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2.懷古(含詠史)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借所吟詠的古人、往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自己的情感的詩歌。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表達的是面對古赤壁戰場所產生的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3.傷春傷別詩(閨怨詩)古代上流社會的女子常因寂悶孤獨而面臨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華將逝,更加思念離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們就有了“女子傷春”之說(當然這個“春”可以不指季節,而指戀情)。傷春傷別詩往往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4.羈旅行役詩,出門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或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由所見所聞所感觸發思鄉之愁,表達對親人的牽掛。這類許多詩人的詩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隱、柳永、秦觀、李清照為著。這類詩詞亦可稱之為思鄉懷人詩,其特點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傷心,見花落淚,聽雨思親,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詩人的感彩,因而此類詩中常將傷感、迷離、凄苦、寂寞、孤寂、惆悵、憂郁的情懷及種種離愁別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很婉約、含蓄。5.山水田園詩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了一個重要詩派——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厭惡官場、遠離濁世,對寧靜平和的田園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寫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對壯麗山河熱愛;或表現歸耕隱居之樂,多抒發質樸、清新、恬淡、閑適、物我兩忘的感情,表現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隱逸,有消極避世的思想。他們的藝術成就頗高,具有用語言藝術再現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優美,詩風恬靜清樸,而少奔放雄渾。代表作家如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6.托物言志詩,古人很喜歡詠物,僅《全唐詩》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感情。——這就產生了詠物類詩歌。“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劉熙載《藝概》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托物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7.即事抒懷詩即事感懷,指的是詩人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發,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所謂“即事”詩,一般來說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例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籠統稱之為“即事感懷詩”。8.邊塞詩派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疆戰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煥、王翰等。他們繼承漢魏樂府及六朝、初唐詩人鮑照、陳子昂等的傳統,多以詩歌描寫邊塞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他們的詩或描寫塞外風光,或表現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軀赴國難的悲壯;或反映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望月思鄉的蒼涼和長年征戰的悲苦,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在創作風格上多以雄渾豪放、奔騰峻偉見長。9.談禪說理詩,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與詠物言志詩有共同的特點,分析時要注意把握。如蘇軾的《題西林壁》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中的“廬山”便含有比喻義,后兩句的議論隱含許多哲理,既蘊含看待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應一分為二的意思,又隱含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多種答案的哲理,還含有和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這句俗話純乎說理,而蘇軾是以形象來喻理。10.贈友送別詩“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江淹《別賦》)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詩詞中國詩壇上,贈友送別詩是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這類詩歌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借對送別情景的描寫,表達達依依不舍的離情別緒,或留戀、或安慰、或囑咐、或祝愿;有傷心、有惆悵、有期望等。古代的交通不發達,人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們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長,令人擊節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樸與豪爽寄托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11.閑適隱逸詩,一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這類詩所表現的思想內容與山水田園詩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時可結合起來。12.悼亡游仙詩,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之際,他們往往借助于睡夢、游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普陀區(三)閱讀下面的詞,完成13—15題。(8分)狂夫①【唐】杜甫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筱②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本詩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時。②筿(xiǎo):竹子。13.這首詩共有幾個字押韻?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三個 B.四個 C.五個 D.六個14.對畫線部分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上聯以“含”字寫風,仿似微風有情,悉心護竹。B.下聯以“浥”字寫雨潤物,輕柔無聲。C.“娟娟”“冉冉”都是疊詞,突出竹的挺拔、荷的茂盛。D.運用互文,上聯風中有雨,下聯雨中有風,凝練而巧妙。15.本試題為“狂夫”,前三聯卻全不見“狂”字,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三)13.C 14.C15.前三聯描述作者的生活環境與狀況,不見“狂”字,而暗含以疏放自處之意。首聯運用典故,作者漂泊西南,客居小小草堂,卻能思接萬里,伴百花潭水如滄浪旁的隱世漁父,展現出不拘于物的狷狂放達。頷聯頸聯寫了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情景,一面是“風寒翠筱”“雨浥紅蕖”的賞心悅目之景,一面是全家食不果腹“色凄涼”的人生困境;如此落拓潦倒,窘迫至極,卻依然能細賞美景,苦中作樂,更加襯托出作者貧困不能移的疏狂不羈。青浦區(三)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2-14題。(8分)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②。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③。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注釋】①離開洛陽去遠方 ②賒,遙遠。 ③槎(chá),木筏。12.這首詩共有幾聯對仗,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一聯 B.兩聯 C.三聯 D.四聯以下評價適用于本市的一項是( )(2分)A.含蓄委婉 B.沉郁頓挫 C.高亢豪放 D.平淡質樸14.結合全詩從內容和形式角度賞析“春入河邊草 ,花開水上槎”兩句。(5分)內容:形式:(三)12-14(8分)12. B (1分) 13. D(2分)14.(5分)內容上:描寫了作者在水路上看到的南方早春的美麗景色(1分):河邊的青草已經抽芽生長,河面上的水上植物也已經開花了并且就在自己乘坐的木筏邊。(1分)/這一派美麗的春景初看令人欣喜,但是一想到這不是家鄉的美景,自己遠離家鄉,遠離親朋好友禁不住離愁上心頭,再好的風景也無欣賞的興致了。 /(1分)形式上:運用反襯手法,以樂景襯哀情(1分)。/用美麗的早春景色,反襯出游子的孤寂以及對親友的思念之情。(1分)靜安區(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呈趙晉臣敷文① [宋]辛棄疾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盤華屋。還又要、萬間寒士,眼前突兀。②一舸歸來輕葉,兩翁相對清如鵠。道如今、吾亦愛吾廬,多松菊。人道是,荒年谷。還又似,豐年玉。③甚等閑?卻為鱸魚歸速。野鶴溪邊留杖屨,行人墻外聽絲竹。問近來、風月幾篇詩,三千軸。[注]①趙晉臣: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閣任職。②“金盤華屋”言其富貴。“萬間”“突兀”語出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③荒年谷:比喻亂世中的人才。豐年玉: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國人才。出自《世說新語》。12.這首詞的詞牌是( )。(1分)A.水龍吟 B.雨霖鈴 C.水調歌頭 D.滿江紅13.辛棄疾喜歡化用他人詩句,下列對于加點詞涉及的詩句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兩翁”句出自蘇軾《別子由三首兼別遲》:“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B.“吾廬”句語出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C.“鱸魚”語出柳永《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D.“風月”句化用歐陽修《贈王介甫》:“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14.本詞下闋是怎樣稱頌趙晉臣的?請結合具體內容賞析。(5分)(三)(8分)12.(1分)D 13.(2分)C14.(5分)先寫其才能,用兩個比喻稱頌趙晉臣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都是能臣。(1分)以“人道是”三字強調這一品評是眾人之公論,非出于我個人私議,從而使這一品評更有份量也更具說服力。(2分)然后用張季鷹辭官回鄉這一典故,贊賞趙晉臣對名利的鄙棄。(1分)最后,以設問作結,寫其詩歌創作之豐,暗示趙晉臣鄉居生活的充實,不阿諛,不卑不亢。(1分)評分說明:“怎樣寫”3分(“人道是”1分,“比喻”“用典”“設問”等手法答對任意兩點,2分);“稱頌的品格”2分(“能臣”“鄙棄名利”“詩意生活”,答對任意兩點即可)。松江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3—15題。(8分)送蔡侍御赴上都①(唐) 劉長卿遲遲立駟馬,久客戀瀟湘。明日誰同路,新年獨到鄉。孤煙向驛遠,積雪去關長。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注】①上都:古代對京都的通稱,這里指長安。南枝:語出《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句。這首詩共有幾個字押韻?正確的一項是( )(1分)兩個 B.三個 C.四個 D.五個以下評價適合用于本詩的一項是( )(2分)細密委婉 B.雄奇瑰麗 C.清新質樸 D.明快俊逸本詩是怎樣抒寫臨別情感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賞析。(5分)(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3-15題。(8分)13.(1分)C 14.(3分)A15.(5分)答案示例:本詩首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描寫送別畫面,“遲遲”既描摩出詩人立而不行的情態,表現了離別之難。(評分說明:手法:借景抒情(對應第三聯)、用典(對應第四聯)2分,情感:1分)【要點回顧】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2.掌握重點題型的答題技巧【溫故知新】楊浦區(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12—14題。(8分)念奴嬌①黃庭堅(北宋)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文不加點。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③?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注釋:①此詞寫于作者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②金荷:金質酒杯,狀如蓮花。③醽醁(línglù):酒名。④老子:老夫。12.文本劃線處填入的正確一項是( )(2分)A詩詞 B散曲 C豪放詞 D長短句。13.能表現作者處逆境不屈的句子是( )(2分)A.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B.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C.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14.上闋中詞人是怎樣描寫月色的?(4分)(三)(8分)12.D 13.D14.詞人他接連以三個帶有感彩的問句發問,極寫月色之美和自得其樂的騷人雅興。首先用桂影婆娑,側面寫出月光之明亮;其次詩人別開生面地想象嫦娥駕駛玉輪,從寂寞清冷的月宮中走出來,馳騁長空。舊典翻新,突出欣賞自然美景的娛悅心情。最后,正面寫月光,但卻說月光為誰照在美酒上,月光顯得如此生動,似乎為詞人而來,表現詞人的灑脫。長寧區(三)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題。(8分)山花(唐) 錢起山花照塢復燒溪,樹樹枝枝盡可迷。野客未來枝畔立,流鶯已向樹邊啼。從容只是愁風起,眷戀常須向日西。 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12 這首詩共有幾聯對仗 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一聯 B 二聯 C.三聯 D.四聯13.這首詩以花喻人,以下對所喻之人的推斷最合理的一項是() (2分)A落魄才子 B.隱居高士 C.被貶官員 D.山村思婦本詩是怎樣表現山花之美的 請結合其體內容加以賞析。(5 分)(三) (8分)12.(1分) B 13.(2分) Bl4.(5分) 答案示例: 首聯正面描寫,寫出山花色彩艷麗、分布廣闊,讓人陶醉沉迷。頷聯側面烘托,野客未來,流鶯已至,寫出山花之美的吸引力。頸聯通過寫自己賞花的心理感受來表現山花之美。唯恐風起花落,往往到黃昏都不舍離去,可見山花之美。尾聯通過與桃李對比(或化用典故) 來贊美山花美勝桃李,并和桃李一樣有“下自成蹊”的魅力。評分說明:“怎樣表現”3分(四個點答出任意三個即可); 與“怎樣表現”相對應的具體內容概述2分。1.郁達夫,現代 ,“創造杜”主要成員之一,代表作有 、 。【答案與解析】1.小說家 散文家 《沉淪》 《春風沉醉的晚上》2.巴金,現代著名作家,原名 ,筆名巴金。代表作《愛情三部曲》: 、 、 ;《激流三部曲》: 、 、 。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答案與解析2.李芾甘 《霧》 《雨》 《電》 《家》 《春》 《秋》3.艾青:(1910-1996)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原名 。長詩 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戰爭期間,寫了長詩《向太陽》、《火把》。解放后又寫了《在浪尖上》、《光的贊歌》等。【答案與解析】3.蔣海澄 《大堰河——我的保姆》4.《邊城》的作者是 。《荷花淀》的作者是 ,其作品風格清新自然、明麗雋永,被文學界視為 派的代表作。【答案與解析】4.沈從文 孫犁 荷花淀5.《雷雨》是中國當代劇作家 的代表作,其作品還有 、 、 等。【答案與解析】5.曹禺 《日出》 《原野》 《北京人》6.1951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是 ,話劇作品主要有 、 、 ,另外還有小說 、 。【答案與解析】6.老舍 《茶館》 《龍須溝》 《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7.《荷馬史詩》即 和 ,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兩部史詩。【答案與解析】7.《伊利亞特》 《奧德賽》8.亞里士多德, (國)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文藝理論家, 是他的美學思想的代表作。【答案與解析】8.古希臘 《詩學》9.但丁, 文藝復興的偉大先驅,代表作 。【答案與解析】9.意大利 《神曲》10.《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著名的戲劇家 的劇作,他的四大悲劇是 、 、 、 ,另外還有喜劇 、 ,歷史劇 、 等。【答案與解析】10.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 《奧塞羅》 《李爾王》 《麥克白》 《仲夏夜之夢》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 《查理三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墨小精靈文化大講堂第03講《短歌行》預習及常識、詩歌鑒賞專題.【學習目標 】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2、掌握重點題型的答題技巧3、第七課《短歌行》預習及其練習【互動探究 】(一)《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 ,通稱為《詩》、《詩三百》,它收集了自 至 約五百年間的詩歌,按內容分為“風”、 、 三部分。“風”又叫 ,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間歌謠。“雅”分 、 ,共105篇,內容大都是記述貴族歷史、歌功頌德的。“頌”分《 》、《 》、《 》,共40篇,多為貴族統者祭祀用的樂歌舞曲。這些詩歌真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感情和愿望,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貌,對后代的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我國古典文學 傳統的源頭。《詩經》以 言為主,間有雜言,其表現手法主要是 、 、 。(二)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強的詩,曹操把自己的政治思想完全融入到了全篇詩中整首詩運用了比興、用典寫作法,來達到抒情的目的。又以比較消極的情緒來表達進取的思想,以對酒當歌的行為來表現對人生的思考,以推杯換盞的情景表現渴望人才和一統天下的愿望,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讓我先來閱讀一下這篇著作!【知識精講1 】《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duō)?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yàn),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zā),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bǔ),天下歸心。重點字詞當:對著的意思幾何:意思是“多少”朝露:意為早晨的露水。文中是指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樣,見到太陽就干了。去日苦多:指一生中逝去的日子已經很多了,感嘆人的一生很短暫。去日,已經逝去的歲月。苦多,苦于太多。慨當以慷:指宴會中的歌聲慷慨激昂。整句的意思為應該用慷慨的方式來唱歌。“慨當以慷”是“慷慨”的間隔用法。杜康:傳說是最早造酒的人,文中的意思“酒”。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這一句話出自《詩經·鄭風·子衿》。原來的意思女的思念情郎,而《短歌行》中比喻渴望人才。其中,“子”表示尊稱。“衿”,古代衣服的衣領。青衿,文中指代學問淵博的人。“悠悠”,長久的樣子。但:只是沉吟:釋義1、沉思低吟,低聲吟誦。2、間斷地低聲自語,遲疑不決。文中的意思是指對有才干的人的思念和傾慕之情。呦呦:鹿叫的聲音。出自《詩經·小雅·鹿鳴》,文章中用來表達歡迎有才干的人。蘋:艾蒿鼓:彈掇(duō):拾取,摘取。何時可掇,意思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停止呢?陌:東西方向的田間小路阡:南北方向的田間小路枉用:這里是“枉駕”的意思。相:指代性副詞,可譯為“我”。存:問候,懷念。契闊:久別重逢。契闊:久別重逢讌(yàn):通假字,通“宴”(原文中讌為“#18217;”)。烏鵲:烏鴉三匝(zā):三周。匝,周,圈。依:棲。水不厭深: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厭,嫌。周公吐哺(bǔ), 天下歸心:意思是表示希望盡可能多地接納人才。周公,姬旦,西周武王之弟。因封的采邑在周(今陜西省岐山附近),故稱周公。吐哺,吐出嘴里含著的食物。傳說周公很重視人才,凡有士人來訪,他立刻接待,所謂“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洗頭發時士人來了,他就握發相見;吃飯時士人來了,他忙把嘴里嚼著的食物吐出來去接待)。歸心:人心歸服。2、譯文參考:一邊喝著酒一邊放聲,人的一生短暫的就像日月穿梭。人的一生很短,就和早晨的露水一樣,見到太陽就干了。失去的日子真的是太多了!宴席上的歌聲慷慨激昂,心里充滿了憂郁的心情。怎么來排解郁悶的心情呢?只有用瘋狂地喝酒才能解脫!那些穿著青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思暮想。只是因為你們的緣故,讓我沉痛的唱到現在。鹿群歡快的叫著,悠然自得在綠坡上吃草。如果四面八方的有才人士能夠來,我必定要瑟吹笙宴的宴請嘉賓。在空中懸掛的月亮啊,什么時候才可以拾到,我積蓄已久的心情呀,突然噴發而出匯成長河。遠方來的客人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的談心喝酒,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說出來。月光明亮星星稀疏幾顆,一群找窩的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有收回翅膀落下,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地呢?高山不會滿足自己的雄偉壯闊,大海再深也不會驕傲自滿。我愿意像周公禮賢下士一樣,愿天下的有才之人真心歸順與我。3、寫作背景這首《短歌行》作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當時的曹操已經征服了北方的戰場了,準備率領大軍南下南征到長江,與孫權決一死戰。十一月十五日夜,那天的月亮分外的好看,長江的江水風平浪靜。曹操坐著船查看軍營,后來宴請了各位將軍戰士。在喝酒喝得高興的時候,曹操吟唱了這首詩作。另外,《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也描寫了當時的情景。品讀鑒賞《短歌行》是漢樂府一個曲調的名稱,這首歌辭比較適合用在宴會。曹操作為一位政治家兼軍事家的詩人,十分重視人才,這首詩抒發了他渴望招納賢才、建功立業、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愿。《短歌行》全詩一共有三十二句,分四節,每八句一節。第一節抒寫了作者對人生短暫的感嘆曹操出生于天下大亂的時候,百姓民不聊生,他非常的痛心,很想有一番作為又力不從心,所以感嘆人生苦短。這一點可從他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得到證明。第二節抒寫詩人對有才干的人的渴求第三節抒寫詩人感覺人才難得的和得到人才的欣喜。第四節抒寫詩人對人才的關心和渴望天下人才為自己所用的愿望。作者希望他們不要再猶豫,趕緊到自己這邊來。用《管子·形解》中渴望人才的話和“周公吐哺”的典故點明了全文的主旨。表現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作者簡介曹操是沛國譙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安徽亳州人,他是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經擔任東漢的丞相,后加封魏王,去世之后謚號為武王。曹操也是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曹操非常善于軍事,尤其是精通兵法,他特別愛惜賢良,會不惜一切代價發現賢良收于自己旗下,他也是一位詩人,他的詩都是氣勢磅礴、慷慨悲涼的,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給我們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課堂檢測】基礎練習1.下列漢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B.笙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D.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āo)2.下列對詩句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幾句詩表達了功業未成的曹操悲觀厭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運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愿望。C.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憂從中來”的“憂”來自于壯志未酬卻已年過半百的憂慮,來自于社會動蕩,國家統一前途未卜的擔憂等等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兩聯借烏鵲繞樹表達“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賢士歸于自己。二、默寫填空1.曹操的《短歌行》中的(“ , ”)被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在《陋室銘中》化用為“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千古名句。2.( ),(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回答下面的問題:A.全詩反復出現一個“憂”字,詩人“憂”什么 B.如何理解“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四句詩的思想感情 【知識精講 2】【知識點一】詩歌的體裁和題材一、詩歌體裁分類(一)四言詩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為主,是我國古代詩歌中最早形成的詩體。春秋以前的詩歌,如《詩經》,大都為四言。漢代以后格調稍變。《詩經》的四言詩,《楚辭》的騷體詩,漢樂府和魏晉的四言、五言詩,是唐代以前的三種詩歌樣式。《詩經》開創了我國古代詩歌創作的現實主義傳統。(二)楚辭戰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楚辭”的名稱,最早見于西漢前期,漢代有時簡稱它為“辭”,或連稱為“辭賦”。又由于楚辭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離騷》,所以后人也有以“騷”來指稱楚辭。從漢代開始,“楚辭”又成為屈原等人作品的總集名。《離騷》是《楚辭》篇名,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自漢迄南北朝,《離騷》又被舉為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用“騷”來概括《楚辭》。(三)漢樂府原來指漢武帝劉徹設立的“樂府”,就是掌管音樂的官府。它的任務是制訂樂譜、采集歌詞和訓練樂工。后來人們把樂府官署所采集、創作的歌詞也稱“樂府”或“樂府詩”,就成了一種音樂性的詩體名稱了。其中屬于漢代的叫“漢樂府”。(四)律詩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是近體詩的一種。律詩分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聯,依次稱首聯、頷聯、頸聯、末聯(尾聯);每聯兩句,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每句的平仄都有嚴格規定,特別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隨意變更;凡雙數句都要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中間兩聯須對仗。(五)絕句也稱截句、斷句,僅有四句,以五言、七言為主,簡稱五絕、七絕。在唐代律詩形成以前,已有絕句,也押韻而平仄較自由,如《玉臺新詠》就記載有《古絕句》,后人即用“古絕句”來區別于近體絕句。唐以后的近體絕句也稱律絕,每首兩聯,平仄和押韻同律詩一樣,不一定對仗。(六)行、歌、引、吟古詩的體裁。漢魏以來的樂府詩,題名為“歌”和“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別,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王灼《碧雞漫志》卷一:“古詩或名曰樂府,謂詩之可歌也。故樂府中有歌有謠,有吟有引,有行有曲。”趙德操《北窗炙(guǒ)》卷上:“凡歌始發聲,謂之引……既引矣,其聲稍放焉,故謂之行。行者,其聲行也。”“行”如白居易《琵琶行》,“歌”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引”如李賀的《箜篌引》,“吟”,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七)賦得凡摘取古人成句為題的詩,為科舉考試所作、奉皇帝命令所作或所和的應制詩,詩人集會或即景賦詩的詩,題目多冠以“賦得”二字,如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二、古近體詩之區別(一)詩之類別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簡稱五律、七律。通常的律詩為8句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每首的二、三兩聯(即頷聯、頸聯)的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句。律詩要求通押一韻,限平聲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詩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間。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對,有“仄起”與“平起”兩式。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絕詩。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另外,律詩的格律要求也適用于絕句。(二)古體近體之區別古體詩是指唐代格律詩產生以前的詩歌形式,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主要形式有“詩經”“楚辭”“漢樂府”“南北朝樂府”等。古體詩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形式比較自由,即使在唐代也有很多詩人喜愛用古體寫詩,像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秋浦歌》,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中的“歌”“行”“吟”“引”即是古詩的一種形式。近體詩也叫今體詩,是相對于古體詩而言的格律詩。近體詩在南北朝的齊梁時期就已發端,到唐初成熟。1.用韻上,古體詩可用、可不用,用了可換韻;近體詩,必須用,且不換韻, 偶數句押韻,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2.字數上,古體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雜言;近體詩,有五言、七言兩種。3.句數上,古體詩沒有限制,可長可短;近體詩分為律詩(八句,四聯: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和絕句(四句),二者又可分別可分為五律、七律和五絕、七絕。三、押韻與對仗(一)押韻1.釋義:押韻,又作壓韻,是指在韻文的創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都使用韻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誦或詠唱時,產生鏗鏘和諧感。這些使用了同一韻母字的地方,稱為韻腳。2.規則:古體詩押韻較為寬松,可以換韻,可以押鄰韻。近體詩押韻有較嚴格的規定,總結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聲韻】。但仍有例外情況,如柳宗元的《江雪》。①偶句押韻律詩是二四六八句押韻,絕句是二四句押韻,無論律詩還是絕句,首句均可以押韻或不押韻。例如:寄揚州韓綽判官 (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第一二四句押韻。又如:登樂游原 (李商隱)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首句并不入韻,二四句押韻。一般來說,五言詩首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詩首句入韻為常見。②押平聲韻近體詩為了聲韻和諧,一般押平聲韻,大多數近體詩(即唐及以后的詩,唐以前的叫古體詩)也遵守這個要求。但仍有押仄聲韻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絕句《江雪》,全文押入聲(短促音):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無論以古入聲韻尾還是以今普通話ie、ue韻朗讀,均沒有拗口之嫌。③一韻到底原則上,近體詩中間不能換韻,尤其是在科考考場上的試帖詩、應制詩和限韻詩。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韻》體系已經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語聲韻,部分韻母已經合并或分離,更可能有詩人鄉音難改,使用方音作詩,因而仍有在詩中更換為鄰韻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愿年豐。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二)對仗釋義:對仗又稱隊仗、排偶。它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相互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對仗有如公府儀仗,兩兩相對。對仗與漢魏時代的駢偶文句密切相關,可以說是由駢偶發展而成的,對仗本身應該也是一種駢偶。規則:格律詩對仗的具體內容,首先是上下兩句平仄必須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對的句子句型應該相同,句法結構要一致,如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述補結構對述補結構等。有的對仗的句式結構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對。再次,要求詞語所屬的詞類(詞性)相一致,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等;詞語的"詞匯意義"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詞,它們所屬的詞義范圍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宮室、服飾、器物、動物、植物、人體、行為、動作等同一意義范圍內的詞方可為對。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詞語對仗的要求是:詞義必須同屬一類,如以山川對山川,以草木對草木等;詞性必須基本相同,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平仄必須相對,即以平對仄或以仄對平;結構必須對稱,即以單純詞對單純詞,以合成詞對合成詞;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對。句式的對仗,主要是句子的結構相同,如以主謂短語對主謂短語,以動賓短語對動賓短語等。對仗可使詩詞在形式上和意義上顯得整齊勻稱,給人以美感,是漢語所特有的藝術手段。格律詩對仗規則:(1)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相對立的;(2)出句的字和對句的字不能重復。因此,像《易經》和《詩經》的例子還不合于律詩對仗的標準。上面所舉毛主席《長征》詩中的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才是合于律詩對仗的標準的。(二)詩歌題材1借景抒情詩(寫景抒情詩)或借景表達自己的美好志向,或表達作者對所寫景物的喜愛之情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或借景體現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質,或借景抒發對人生世事的感慨。借景抒情詩往往是含而不露,蘊藉悠遠,情豐意密,深切動人。2.懷古(含詠史)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有感于歷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發出對時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鳴,借所吟詠的古人、往事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自己的情感的詩歌。詠史詩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憑吊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即詩人往往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如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表達的是面對古赤壁戰場所產生的對古代英雄的贊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3.傷春傷別詩(閨怨詩)古代上流社會的女子常因寂悶孤獨而面臨美好的春光想到自己韶華將逝,更加思念離家宦游的丈夫或天各一方的情人,所以人們就有了“女子傷春”之說(當然這個“春”可以不指季節,而指戀情)。傷春傷別詩往往借對春光消逝的記敘描寫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4.羈旅行役詩,出門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所感都包含著由此觸發的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或寫游子漂泊的羈旅愁苦,表達對家鄉的思念,或由所見所聞所感觸發思鄉之愁,表達對親人的牽掛。這類許多詩人的詩中都有,尤以杜牧、李商隱、柳永、秦觀、李清照為著。這類詩詞亦可稱之為思鄉懷人詩,其特點多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望月傷心,見花落淚,聽雨思親,多少景物都被染上詩人的感彩,因而此類詩中常將傷感、迷離、凄苦、寂寞、孤寂、惆悵、憂郁的情懷及種種離愁別緒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很婉約、含蓄。5.山水田園詩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了一個重要詩派——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厭惡官場、遠離濁世,對寧靜平和的田園生活生活的向往;或描寫美麗的自然風光,表達對壯麗山河熱愛;或表現歸耕隱居之樂,多抒發質樸、清新、恬淡、閑適、物我兩忘的感情,表現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隱逸,有消極避世的思想。他們的藝術成就頗高,具有用語言藝術再現自然景物的能力。景物逼真,情景交融,意境優美,詩風恬靜清樸,而少奔放雄渾。代表作家如陶淵明、謝靈運、謝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6.托物言志詩,古人很喜歡詠物,僅《全唐詩》便有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描摹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寄托自己的感情。——這就產生了詠物類詩歌。“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劉熙載《藝概》詩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比喻、象征、興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種具體事物(常有松、竹、梅等意象),即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情操志趣。或托物顯示自己的高潔品質,或托物抒發懷才不遇的傷感。7.即事抒懷詩即事感懷,指的是詩人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古人常以“即事”為題寫詩,因一點事由而生發,抒寫心中的感慨,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所謂“即事”詩,一般來說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例如懷親、送友、思鄉、贈人、人生感悟、閑情逸趣等等,一般皆可籠統稱之為“即事感懷詩”。8.邊塞詩派指唐朝開元、天寶年間形成的一個以反映唐朝邊疆戰爭生活為主要內容的詩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之煥、王翰等。他們繼承漢魏樂府及六朝、初唐詩人鮑照、陳子昂等的傳統,多以詩歌描寫邊塞山川景物、風土人情;他們的詩或描寫塞外風光,或表現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慷慨激昂及捐軀赴國難的悲壯;或反映將士不畏辛勞、保衛邊陲的戰斗精神;或描寫望月思鄉的蒼涼和長年征戰的悲苦,將士和親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及其不幸遭遇;或諷刺并勸諫拓土開邊、窮兵黷武的統治者,表達對戰爭的厭惡,對和平的向往。在創作風格上多以雄渾豪放、奔騰峻偉見長。9.談禪說理詩,詩人把自己類似禪宗的頓悟或事理的體察訴之于筆下,這類詩歌往往與詠物言志詩有共同的特點,分析時要注意把握。如蘇軾的《題西林壁》詩曰: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中的“廬山”便含有比喻義,后兩句的議論隱含許多哲理,既蘊含看待任何事物和問題都應一分為二的意思,又隱含任何一個問題都有多種答案的哲理,還含有和俗話所說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樣的道理,只不過這句俗話純乎說理,而蘇軾是以形象來喻理。10.贈友送別詩“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江淹《別賦》)作為至情至性的詩人,與摯友分別時,心中會產生一種不吐不快的激情。因此,在古詩詞中國詩壇上,贈友送別詩是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且內容豐富,可謂“說盡故人離別情”。這類詩歌主要抒寫離別之情,借對送別情景的描寫,表達達依依不舍的離情別緒,或留戀、或安慰、或囑咐、或祝愿;有傷心、有惆悵、有期望等。古代的交通不發達,人們“相見時難別亦難”,詩人們抒寫了大量的這類詩詞,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大多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余味深長,令人擊節嘆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詩人無盡的友情熔鑄在詩情畫意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詩人深摯的情誼包含在殷勤的祝福中;“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詩人的相思之情充塞在天地春色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詩人的質樸與豪爽寄托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晶瑩透明的冰壺裝下了理解和信任……11.閑適隱逸詩,一些詩人看慣了官場的勾心斗角,世俗社會的渾濁不堪,退居田野鄉間,與鄉人為伍,與明月作伴,抒寫清閑安逸生活,吟詠情性。反映這些生活的詩歌,或表達清閑恬淡的心情,或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有不少令人拍案之作。這類詩所表現的思想內容與山水田園詩相近或相同,在分析時可結合起來。12.悼亡游仙詩,詩人多有神奇的想象力,在心愛的人離自己而去或自己的理想壯志得不到實現之際,他們往往借助于睡夢、游仙等形式,或與心上人相會,或在仙境中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普陀區(三)閱讀下面的詞,完成13—15題。(8分)狂夫①【唐】杜甫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風含翠筱②娟娟凈,雨浥紅蕖冉冉香。厚祿故人書斷絕,恒饑稚子色凄涼。欲填溝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本詩作于杜甫客居成都之時。②筿(xiǎo):竹子。13.這首詩共有幾個字押韻?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三個 B.四個 C.五個 D.六個14.對畫線部分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上聯以“含”字寫風,仿似微風有情,悉心護竹。B.下聯以“浥”字寫雨潤物,輕柔無聲。C.“娟娟”“冉冉”都是疊詞,突出竹的挺拔、荷的茂盛。D.運用互文,上聯風中有雨,下聯雨中有風,凝練而巧妙。15.本試題為“狂夫”,前三聯卻全不見“狂”字,請對此加以分析。(4分)青浦區(三)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12-14題。(8分)早春南征①寄洛中諸友(宋)歐陽修楚色窮千里,行人何苦賒②。芳林逢旅雁,候館噪山鴉。春入河邊草,花開水上槎③。東風一樽酒,新歲獨思家。【注釋】①離開洛陽去遠方 ②賒,遙遠。 ③槎(chá),木筏。12.這首詩共有幾聯對仗,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一聯 B.兩聯 C.三聯 D.四聯以下評價適用于本市的一項是( )(2分)A.含蓄委婉 B.沉郁頓挫 C.高亢豪放 D.平淡質樸14.結合全詩從內容和形式角度賞析“春入河邊草 ,花開水上槎”兩句。(5分)內容:形式:靜安區(三)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第12-14題。(8分)呈趙晉臣敷文① [宋]辛棄疾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盤華屋。還又要、萬間寒士,眼前突兀。②一舸歸來輕葉,兩翁相對清如鵠。道如今、吾亦愛吾廬,多松菊。人道是,荒年谷。還又似,豐年玉。③甚等閑?卻為鱸魚歸速。野鶴溪邊留杖屨,行人墻外聽絲竹。問近來、風月幾篇詩,三千軸。[注]①趙晉臣:作者好友,曾在敷文閣任職。②“金盤華屋”言其富貴。“萬間”“突兀”語出杜甫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③荒年谷:比喻亂世中的人才。豐年玉:比喻太平盛世的治國人才。出自《世說新語》。12.這首詞的詞牌是( )。(1分)A.水龍吟 B.雨霖鈴 C.水調歌頭 D.滿江紅13.辛棄疾喜歡化用他人詩句,下列對于加點詞涉及的詩句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A.“兩翁”句出自蘇軾《別子由三首兼別遲》:“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B.“吾廬”句語出陶淵明《讀山海經·其一》:“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C.“鱸魚”語出柳永《登建康賞心亭》:“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D.“風月”句化用歐陽修《贈王介甫》:“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14.本詞下闋是怎樣稱頌趙晉臣的?請結合具體內容賞析。(5分)松江區閱讀下面詩歌,完成第13—15題。(8分)送蔡侍御赴上都①(唐) 劉長卿遲遲立駟馬,久客戀瀟湘。明日誰同路,新年獨到鄉。孤煙向驛遠,積雪去關長。秦地看春色,南枝②不可忘。【注】①上都:古代對京都的通稱,這里指長安。南枝:語出《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句。這首詩共有幾個字押韻?正確的一項是( )(1分)兩個 B.三個 C.四個 D.五個以下評價適合用于本詩的一項是( )(2分)細密委婉 B.雄奇瑰麗 C.清新質樸 D.明快俊逸本詩是怎樣抒寫臨別情感的?請結合具體內容加以賞析。(5分)【要點回顧】1.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2.掌握重點題型的答題技巧【溫故知新】楊浦區(三)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12—14題。(8分)念奴嬌①黃庭堅(北宋)八月十七日,同諸生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文不加點。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醽醁③?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④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注釋:①此詞寫于作者謫居地處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賓)。②金荷:金質酒杯,狀如蓮花。③醽醁(línglù):酒名。④老子:老夫。12.文本劃線處填入的正確一項是( )(2分)A詩詞 B散曲 C豪放詞 D長短句。13.能表現作者處逆境不屈的句子是( )(2分)A.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B.萬里青天,姮娥何處,駕此一輪玉C.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D.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笛14.上闋中詞人是怎樣描寫月色的?(4分)長寧區(三)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題。(8分)山花(唐) 錢起山花照塢復燒溪,樹樹枝枝盡可迷。野客未來枝畔立,流鶯已向樹邊啼。從容只是愁風起,眷戀常須向日西。 別有妖妍勝桃李,攀來折去亦成蹊。12 這首詩共有幾聯對仗 正確的一項是( )(1分)A.一聯 B 二聯 C.三聯 D.四聯13.這首詩以花喻人,以下對所喻之人的推斷最合理的一項是() (2分)A落魄才子 B.隱居高士 C.被貶官員 D.山村思婦本詩是怎樣表現山花之美的 請結合其體內容加以賞析。(5 分)1.郁達夫,現代 ,“創造杜”主要成員之一,代表作有 、 。2.巴金,現代著名作家,原名 ,筆名巴金。代表作《愛情三部曲》: 、 、 ;《激流三部曲》: 、 、 。1982年獲“國際但丁文學獎”。3.艾青:(1910-1996)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原名 。長詩 是他的成名之作。抗日戰爭期間,寫了長詩《向太陽》、《火把》。解放后又寫了《在浪尖上》、《光的贊歌》等。4.《邊城》的作者是 。《荷花淀》的作者是 ,其作品風格清新自然、明麗雋永,被文學界視為 派的代表作。5.《雷雨》是中國當代劇作家 的代表作,其作品還有 、 、 等。6.1951年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是 ,話劇作品主要有 、 、 ,另外還有小說 、 。7.《荷馬史詩》即 和 ,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兩部史詩。8.亞里士多德, (國)著名哲學家,科學家和文藝理論家, 是他的美學思想的代表作。9.但丁, 文藝復興的偉大先驅,代表作 。10.《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著名的戲劇家 的劇作,他的四大悲劇是 、 、 、 ,另外還有喜劇 、 ,歷史劇 、 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03講:第三單元重點篇目《短歌行》及詩歌鑒賞答題方法(學生版) 2022年新高一語文暑假銜接講義(統編版).docx 第03講:第三單元重點篇目《短歌行》及詩歌鑒賞答題方法(教師版) 2022年新高一語文暑假銜接講義(統編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