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少林文武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少林文武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少林文武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2023七上·期中)1965年5月,我國考古學家在云南省某縣發現了下圖的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國地質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它們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
A.元謀人 B.山頂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答案】A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云南省某縣”“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并結合所學可知,生活在距今約170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A項正確;
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發現地點在北京一帶,B項錯誤;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發現地點在北京一帶,C項錯誤;
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主要活動地區為陜西西安的半坡村,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時代,解題的關鍵信息是“云南省某縣”“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結合元謀人的時間、地點和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2.(2023七上·期中)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軒轅廣場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萬余名中華兒女參加了公祭典禮,下列有關黃帝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
②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
③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④發明了文字,編出了樂譜,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有關黃帝的敘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①②正確,C項正確;
禹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③錯誤;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④錯誤,AB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遠古的傳說,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黃帝的貢獻和地位,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3.(2023七上·期中)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
A.農耕文明 B.和諧秩序 C.神話傳說 D.游牧文明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據材料“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蠶繅絲”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都是關于農耕文明的神話傳說,種五谷要耕地,因此叫農耕;養蠶繅絲是農業中的副業,屬于農耕的范疇,這說明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A項正確;
材料中的神話傳說均與農耕有關,說明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和諧秩序、神話傳說均不符合,BC兩項錯誤;
游牧文明主要是中國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隨著水草的生長而遷徙的文明,并不是中華文明的核心,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農耕生活,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蠶繅絲”,結合中國原始農業發展的表現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4.(2023七上·期中)《西游記》中關于“唐僧取經”的故事廣泛流傳,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的史實。當時的天竺指今天(  )
A.日本 B.印度一帶 C.伊朗 D.阿拉伯地區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唐朝貞觀年間,玄奘西行天竺即今天的印度一帶,學習佛法,在那爛陀寺寺講學,歸國后寫成《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獻,B項正確;
玄奘西游天竺取經到達的是印度一帶,不是日本、伊朗以及阿拉伯地區,AC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現,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5.(2023七上·期中)歷史學家往往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作為一個大的時間段進行科學研究。那么請問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國者沒有打好基礎 B.不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C.國君的暴政 D.內部發生嚴重的叛亂
【答案】C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桀,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商湯滅亡;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周武王滅亡;西周最后一個國王周幽王,統治昏庸、殘暴,引起人民反抗,被犬戎族滅亡。因此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為末代國君殘暴統治,不得人心,C項正確;
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為末代國君殘暴統治,ABD三項均不符合,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夏、商、西周滅亡的原因,進而比較得出答案,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
6.(2023七上·期中)美國某學者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漢字,A項正確;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出現時間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B項錯誤;
小篆產生于秦朝,出現時間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C項錯誤;
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始于秦朝,出現時間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甲骨文,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甲骨文的特點和地位,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7.(2023七上·期中)關于春秋時期的社會面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田野上出現了用牛耕田的現象
B.在市場上用金屬貨幣購買商品
C.齊國招兵買馬,準備發動戰爭
D.諸侯之間相互爭霸,目的是消滅大的諸侯國,維護周天子的威信
【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為爭奪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的支配權而進行爭霸戰爭,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維護周天子的威信”不符合史實,D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牛耕,戰國時期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A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春秋時期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在市場上用金屬貨幣購買商品,B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展開了爭霸戰爭,齊國招兵買馬,準備發動戰爭,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主,C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動蕩的春秋時期,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春秋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8.(2023七上·期中)下列事件或現象,按照先因后果的關系排列,順序正確的一組是(  )
①商鞅變法
②開始使用鐵農具,出現牛耕
③私田出現
④戰國后期,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并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出現許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成為新興地主。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在各國變法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戰國后期,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因此因果關系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A項正確;
BCD三項排序不正確,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9.(2023七上·期中)“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這一主張的學派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克己復禮為仁”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孔子關于“仁”的學說的內容,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A項正確;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與材料信息不符,B項錯誤;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與材料信息不符,C項錯誤;
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思想,與材料信息不符,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克己復禮為仁”,結合孔子的思想主張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0.(2023七上·期中)下列各項在我國古代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使用骨針縫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制作黑、白陶
④用麻紡成織品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答案】A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距今約三萬年的山頂洞人使用骨針縫衣;距今約70—20萬年的北京人就懂得了采用天然火;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制作黑、白陶;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用麻紡成織品。因此先后順序是②①③④,A項正確,BC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識記選項中史實出現的時間,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1.(2023七上·期中)戰國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秦王嬴政讀了他的著作后,贊嘆不已,說:“我得見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
【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提倡法治,主張改革”可知,該思想家主張法治和變法改革,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法家的思想,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項正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仁、禮,為政以德,A項錯誤;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B項錯誤;
荀子主張仁義、禮法并用,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結合法家的思想主張和代表人物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2.(2023七上·期中)《書·洪范》記載:“武王既勝殷,邦諸侯。”這體現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行省制 D.科舉制
【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材料“武王既勝殷,邦諸侯”描述的是周武王戰勝殷(商),分封諸侯的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為鞏固統治,周武王實行分封制,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因此材料體現了周武王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A項正確;
郡縣制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B項錯誤;
行省制出現于元代,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C項錯誤;
科舉制創立于隋煬帝時期,是選官制度,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分封制,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的意思,結合西周的分封制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3.(2023七上·期中)進入中學后,每天清晨我歡快地走進美麗潔凈的校園,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見到新老師、新同學,看到各種新課本、新知識,我的內心總有一種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時我也面對了新的挑戰和壓力,對此我準備(  )
A.延續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以不變應萬變
B.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積極面對挑戰
C.把握青春年華的珍貴,盡情快樂玩耍
D.先在學校上學試試看,不行抓緊轉學
【答案】B
【知識點】情緒的多樣性、復雜性
【解析】【分析】進入中學后,我的內心總有一種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時我也面對了新的挑戰和壓力,對此應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積極面對挑戰,故B正確。
進入中學,要適應新的學校和生活節奏,不斷提高自己,故A錯誤;
把握青春年華的珍貴,不能盡情快樂玩耍,故C錯誤;
要適應學習的節奏,全力以赴做好,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情緒的調整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成長中的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中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段時間并不是很長,卻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
14.(2023七上·期中)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訓改為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一改動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是亂改古代文章詞句,表現學習上的小聰明
B.認識到學習過程也可以是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
C.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絕對快樂的過程,享受學習
D.改變古人對學習的錯誤理解,重新認識學習
【答案】B
【知識點】競爭與合作
【解析】【分析】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訓改為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一改動認識到學習過程也可以是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故B正確。
這一變動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而非是耍小聰明,故A錯誤;
學習是一個充滿快樂和苦惱的過程,而非絕對快樂,故C錯誤;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并不是古人對學習的錯誤理解,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學會學習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學習,需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可以成為艱苦卻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學習興趣與個人的學習目的密切相關,一個有遠大志向和明確學習目標的人,學習興趣就會濃厚而持久。即便對有些科目內容暫時不感興趣,也可以在堅持中摸索出適當的方法,逐漸培養起探究的興趣。
15.(2023七上·期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蘊含的道理告訴我們(  )
A.好高騖遠,見異思遷
B.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做更好的自己
C.理解自己是持續發展變化的過程
D.評價自己要找準確的參照標準
【答案】B
【知識點】正確認識自我
【解析】【分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告訴我們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做更好的自己,故B正確。
題干沒有涉及好高騖遠,見異思遷,故A不符合題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強調理解自己是持續發展變化的過程,也沒有體現評價自己要找準確的參照標準,故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認識自己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我們不斷探索自己、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我們就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16.(2023七上·期中)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網友的情況下,貿然與網友約會,結果受騙并被殺害。在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件并不少見。上述材料給你的啟示是(  )
①青少年要慎重結交網友
②青少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③青少年不應該接觸網絡,應該遠離網絡
④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網友的情況下,貿然與網友約會,結果受騙并被殺害。在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件并不少見。這說明青少年要慎重結交網友,青少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故①②正確。
青少年要正確對待網絡,而非遠離網絡,故③錯誤;
材料強調的是慎重結交網友,而非強調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慎重結交網友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對陌生人的邀請,不輕易接受;對個人的家庭住址、經濟狀況、聯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求助。
17.(2023七上·期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當親,損友當絕”等古語,都在告誡我們(  )
A.不要與有缺點的人交朋友
B.與朋友同行的路,有時并不平坦,會遇到各種挑戰
C.友誼的力量是巨大的,擁有友誼的人是幸福的
D.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選擇
【答案】D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當親,損友當絕”等古語,都在告誡我們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選擇,故D正確。
友誼不能沒有原則,但并非不與有缺點的人交朋友,故A錯誤;
題干沒有強調與朋友同行的路,有時并不平坦,會遇到各種挑戰,故B不符合題意;
引言沒有強調友誼的力量是巨大的,擁有友誼的人是幸福的,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考查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友誼不能沒有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其實,當朋友誤入歧途時,不予規勸甚至推波助瀾,反而會傷害朋友,傷害友誼。
18.(2023七上·期中)人們常說“勺子總會碰鍋沿”。這啟示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  )
A.要尊重朋友的隱私 B.有了沖突,友誼就要結束
C.要學會正確處理朋友間的沖突 D.總是充滿矛盾
【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人們常說“勺子總會碰鍋沿”。這啟示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正確處理朋友間的沖突,故C正確。
題干沒有強調要尊重朋友的隱私
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而非有了沖突,友誼就要結束,故B錯誤;
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會出現沖突和矛盾,而非總是充滿矛盾,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呵護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沖突發生時,可以相互協商,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解決方式。如果處理得當,沖突可以把彼此的距離拉得更近。
19.(2023七上·期中)“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高爾基的這一名言告訴我們(  )
A.結交朋友需要我們掌握方法,講究藝術
B.朋友就是要快樂時彼此分享,不幸時互相避讓
C.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
D.結交朋友就意味著給予和分擔,而不是接受和分享
【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說明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故C正確。
高爾基的名言沒有強調結交朋友需要我們掌握方法,講究藝術,故A不符合題意;
朋友就是要快樂時彼此分享,不幸時互相幫助,而非避讓,故B錯誤;
結交朋友就意味著給予和分擔,也意味著接受和分享,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朋友的作用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因為朋友,我們少了幾分孤獨,多了些許溫暖,活得更加自在;因為朋友,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多了一份對自己的欣賞;因為朋友,我們學會了更好地與人相處,享受交往的快樂。
20.(2023七上·期中)某中學班長王小虎,每天背著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同學上學,這一背就是四年。對此義舉,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王小虎履行了班長的法定義務
②友誼能經得住時間考驗
③友誼讓我們的生命更美好
④朋友要為對方付出一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某中學班長王小虎,每天背著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同學上學,這一背就是四年。這說明友誼能經得住時間考驗,友誼讓我們的生命更美好,故②③正確。
王小虎的義舉并不是履行法定義務,而是道德義務,故①錯誤;
朋友要為對方付出,而非付出一切,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友誼的力量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們會關注;朋友覺得有趣的事情,我們會去嘗試。與樂觀開朗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豁達;與樂于助人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富有愛心。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7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70分)
21.(2023七上·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立木為信 舌戰守舊群臣
材料二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民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請回答:
(1)材料一圖片中“立木為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期?他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變法,是在哪國進行的?變法的目的是什么?
(2)從此人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精神?
(3)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果你是舊貴族,對變法的那條最不滿?
(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說這場變法有何意義?
【答案】(1)商鞅;戰國時期;秦國;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2)創新精神
(3)建立縣制、廢除貴族世襲特權、承認土地私有制、獎勵耕戰;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4)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商鞅為了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兌現他的賞50金諾言,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推動了變法的實行;商鞅變法前,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討變法大計,商鞅與代表奴隸主貴族勢力的大臣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因此材料一圖片中“立木為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是商鞅。商鞅生活在戰國時期,他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變法,是在秦國進行的。其目的是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2)依據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并結合所學可知,商鞅認為無論治理天下還是國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變通,必須創新改革,這體現了他具有創新的精神。
(3)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可知,建立縣制、廢除貴族世襲特權、承認土地私有制、獎勵耕戰;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4)依據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民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并結合商鞅變法的意義可知,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商鞅變法的策略、時間、變法國家以及目的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分析;第三問,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解答;第四問,依據材料三,結合商鞅變法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2.(2023七上·期中)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頭、獸骨等。
材料二:
(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圖一、二所示建筑樣式的名稱分別是什么?造成它們房屋樣式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一、二中先民生活的不同時代,并說明其區分的主要依據。
【答案】(1)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2)圖一:干欄式建筑。圖二: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地理環境的不同。
(3)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生產工具的不同。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說明:依據材料“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頭、獸骨”可以分析得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2)名稱:依據圖一可知,這是干欄式建筑;依據圖二可知,這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原因:結合所學可知,干欄式房屋是為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和自然條件而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和自然條件而建造,因此造成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環境的不同。
(3)時代:結合所學可知,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處于舊石器時代;半坡和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六七千年,處于新石器時代。依據:結合所學可知,新舊石器時代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生產工具的不同,舊石器時代以打制石器為主,新石器時代以磨制石器為主。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北京人的特點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圖示信息,結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及其原因解答;第三問,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新舊石器時代的時間和劃分依據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3.(2023七上·期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制度創新】
材料一:
【技術創新】
材料二:
【政策創新】
材料三: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1)上圖反映西周時期實行的哪一制度?該制度的實施對當時社會有何積極作用?
(2)上圖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什么新現象?它們的推廣對當時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3)寫出材料三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名稱。該歷史事件有何意義?
(4)結合三則材料,談談對你的啟示。
【答案】(1)分封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出現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或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也可
(3)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4)三則材料分別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政策創新三個角度論述了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啟示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并結合具體國情,堅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同時改革是強國必經之路。要堅持改革創新。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制度:依據材料一圖示中的“周天子”、“諸侯”以及二者的關系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西周實行的分封制,即周天子將土地和人口分封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納貢,并為其鎮守疆土。積極作用:結合所學可知,分封制的推行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新現象:依據材料二兩幅圖片可知,反映的是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出現。影響:結合所學可知,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3)名稱:依據材料三“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的內容。意義:依據材料三并結合商鞅變法的影響可知,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4)啟示: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三則材料分別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政策創新三個角度論述了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并結合具體國情,堅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同時改革是強國必經之路,要堅持改革創新。
【點評】本題考查分封制、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經濟、商鞅變法。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鐵犁牛耕的出現及其影響解答;第三問,依據材料三,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解答;第四問,綜合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從時代潮流、創新、改革等角度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4.(2023七上·期中)七年級同學以“思辨傳承”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名家解讀】
材料一: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曾經說過:“從孔子那里我讀到一份愛心;從孟子那里我讀到一股正氣;從墨子那里我讀到一腔熱血;從韓非那里我讀到一雙冷眼。”
【思辨論壇】
材料二: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1)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孔子的“愛心”、韓非的“冷眼”各體現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孔子學說的?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戰國是諸侯割據爭霸、戰爭硝煙頻仍的時期。關于戰爭,各家觀點不一,請淺談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5)“熱愛學校,愛護校園”是每一位學生應盡的義務和應有的美德。但平時在校園內,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花木被折斷、桌椅被破壞、門窗玻璃被打破等。針對校園內破壞公物的行為,請你分別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觀點來加以分析,并談談自己的認識。
【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他強調人際關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孔子還主張人們要相互愛護,反對暴政。韓非主張改革,國家權力應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張以法治國。
(2)孟子將孔子“仁”的學說進一步發展成“仁政”,統治者不要過分壓迫剝削人民,他還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
(3)因材施教。
(4)墨家(墨子):提出“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 儒家(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5)儒家:損壞公物是品德問題;法家:損壞公物是違法行為。 認識:說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紀律懲罰是輔助手段,兩者不應互相排斥,它們對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都起著重要作用。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體現:結合孔子和韓非的思想主張解答,即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他強調人際關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孔子還主張人們要相互愛護,反對暴政。韓非主張改革,國家權力應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張以法治國。
(2)繼承和發展:結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即孟子將孔子“仁”的學說進一步發展成“仁政”,統治者不要過分壓迫剝削人民,他還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
(3)教育思想:依據材料“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可以得出因材施教。
(4)看法:結合墨家和孟子的思想主張解答,墨家提出“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 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5)思想觀點:結合所學可知,儒家強調個人修養和道德,因此損壞公物是品德問題;法家主張法治,因此損壞公物是違法行為。 認識:結合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和所學可知,說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紀律懲罰是輔助手段,兩者不應互相排斥,它們對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都起著重要作用。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第一問,結合結合孔子和韓非的思想主張解答;第二問,結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第三問,依據材料“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分析;第四問,結合儒家和法家思想以及對其的認識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5.(2023七上·期中)【發現自己】
以下是某校七年級學生芳芳的日記片段:
我埋頭苦干,不愛管班級的閑事;我學習成績名列班級前茅,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學校紀律自覺遵守。為此,老師批評我不關心集體,同學們也不愛搭理我,還說我是獨行客。我暈!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問題:
(1)芳芳存在什么問題?
(2)芳芳應怎樣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
(3)請你幫助芳芳尋找正確認識自己途徑。
途徑一:
途徑二:
【答案】(1)芳芳沒有能正確認識自己,只看到自身的優點,卻沒有看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能正確對待他人與集體的評價等。
(2)芳芳應該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做到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①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②通過自我評價來認識自己。③他人和集體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他人評價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
【知識點】正確認識自我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指出芳芳存在什么問題。完整把握材料內容,說明芳芳沒有能正確認識自己,只看到自身的優點,卻沒有看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能正確對待他人與集體的評價等。
(2)此題要求指出芳芳應怎樣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首先應把握認識自己的知識,然后結合他人評價的知識,說明芳芳應該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做到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此題為開放型問題,要求你幫助芳芳尋找正確認識自己途徑。聯系實際,概括材料內容,結合教材知識,說明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通過自我評價來認識自己。他人和集體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他人評價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
【點評】此題考查認識自己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結合認識自己的知識,概括材料內容說明即可。(2)把握他人評價的知識闡述即可。(3)聯系實際,結合教材說明即可。
26.(2023七上·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梅和小青是同班同學,兩人都喜歡交友和學習繪畫。為此,她們常常圍繞共同的嗜好進行探討。但是,在其他文化課方面,小梅卻沒有小青成績好。當小梅向小青請教時,小青卻不愿幫助她,還冷嘲熱諷地說:“這么簡單都不會,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關心地把頭扭向一-邊,千自己的事情去了。這樣的情形使小梅慢慢有了距離感,小梅后來又結識了新的朋友。可是小青卻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
(2)友誼的雙槳需要我們和諧地搖蕩。你認為小梅和小青怎樣才能維系真摯的友情
【答案】(1)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2)小青:應該學會用心去關懷對方、尊重對方。應該向小梅承認錯誤,并在小梅需要的時候幫助她,以行動向朋友表達關心和支持。小梅:應該學會正確處理沖突和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原諒小青,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處理沖突的解決方式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競爭與合作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此題為原因類問題,概括材料內容,聯系朋友的重要性,說明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2)此題要求指出你認為小梅和小青怎樣才能維系真摯的友情。此題為措施類問題,圍繞“當小梅向小青請教時,小青卻不愿幫助她,還冷嘲熱諷地說:‘這么簡單都不會,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關心地把頭扭向一-邊,千自己的事情去了”等,說明小青應該學會用心去關懷對方、尊重對方。應該向小梅承認錯誤,并在小梅需要的時候幫助她,以行動向朋友表達關心和支持。說明小梅應該學會正確處理沖突和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原諒小青,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處理沖突的解決方式。
【點評】此題考查正確對待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聯系朋友的重要性說明即可。(2)把握正確對待友誼的知識,結合材料信息說明即可。
27.(2023七上·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某校七年級一班出了一期黑板報,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
【名言賞析】
竭誠相助,親密無間,乃友誼之最高境界。
——瓦魯瓦爾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孟子
大多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極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
【身邊的友誼】
班里的富二代王晶與特困生李華親如姐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孫云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李倩補習功課,李倩則鼓勵內向的孫云多參加班級集體活動。
(1)名言賞析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2)閱讀身邊的友誼,回答問題:
①王晶與李華的友誼為什么值得我們稱贊?
②孫云和李倩的友誼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答案】(1)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要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完善自己。
(2)①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他們之家友誼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②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平等的。接受幫助也學習幫助對方;感受關懷,也學習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擔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競爭與合作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指出名言賞析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完整把握名言的內涵,說明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要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完善自己。
(2)此題要求閱讀身邊的友誼,回答王晶與李華的友誼為什么值得我們稱贊。圍繞“孫云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李倩補習功課”等,說明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他們之家友誼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回答孫云和李倩的友誼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概括材料內容,說明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平等的。接受幫助也學習幫助對方;感受關懷,也學習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擔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點評】此題考查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友誼的知識,結合材料內容說明即可,要注意表達的完整性。
1 / 1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少林文武學校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學期社會法治期中考試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2023七上·期中)1965年5月,我國考古學家在云南省某縣發現了下圖的兩顆門齒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國地質科學院用古地磁方法測定它們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
A.元謀人 B.山頂洞人 C.北京人 D.半坡人
2.(2023七上·期中)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在陜西省黃陵縣軒轅廣場隆重舉行,來自海內外的萬余名中華兒女參加了公祭典禮,下列有關黃帝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
②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
③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
④發明了文字,編出了樂譜,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3.(2023七上·期中)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有“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蠶繅絲”。這些神話傳說反映出中華文明的核心是(  )
A.農耕文明 B.和諧秩序 C.神話傳說 D.游牧文明
4.(2023七上·期中)《西游記》中關于“唐僧取經”的故事廣泛流傳,它取材于唐初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的史實。當時的天竺指今天(  )
A.日本 B.印度一帶 C.伊朗 D.阿拉伯地區
5.(2023七上·期中)歷史學家往往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作為一個大的時間段進行科學研究。那么請問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國者沒有打好基礎 B.不注意與周邊少數民族的關系
C.國君的暴政 D.內部發生嚴重的叛亂
6.(2023七上·期中)美國某學者說:中國之所以能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有一部分應該歸功于他們的文字。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隸書
7.(2023七上·期中)關于春秋時期的社會面貌,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田野上出現了用牛耕田的現象
B.在市場上用金屬貨幣購買商品
C.齊國招兵買馬,準備發動戰爭
D.諸侯之間相互爭霸,目的是消滅大的諸侯國,維護周天子的威信
8.(2023七上·期中)下列事件或現象,按照先因后果的關系排列,順序正確的一組是(  )
①商鞅變法
②開始使用鐵農具,出現牛耕
③私田出現
④戰國后期,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
A.②③①④ B.③④①②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9.(2023七上·期中)“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持這一主張的學派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2023七上·期中)下列各項在我國古代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
①使用骨針縫衣
②采用天然火
③制作黑、白陶
④用麻紡成織品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1.(2023七上·期中)戰國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秦王嬴政讀了他的著作后,贊嘆不已,說:“我得見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這位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韓非
12.(2023七上·期中)《書·洪范》記載:“武王既勝殷,邦諸侯。”這體現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縣制 C.行省制 D.科舉制
13.(2023七上·期中)進入中學后,每天清晨我歡快地走進美麗潔凈的校園,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見到新老師、新同學,看到各種新課本、新知識,我的內心總有一種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時我也面對了新的挑戰和壓力,對此我準備(  )
A.延續小學的學習和生活節奏,以不變應萬變
B.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積極面對挑戰
C.把握青春年華的珍貴,盡情快樂玩耍
D.先在學校上學試試看,不行抓緊轉學
14.(2023七上·期中)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訓改為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一改動下列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
A.是亂改古代文章詞句,表現學習上的小聰明
B.認識到學習過程也可以是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
C.認識到學習是一個絕對快樂的過程,享受學習
D.改變古人對學習的錯誤理解,重新認識學習
15.(2023七上·期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蘊含的道理告訴我們(  )
A.好高騖遠,見異思遷
B.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做更好的自己
C.理解自己是持續發展變化的過程
D.評價自己要找準確的參照標準
16.(2023七上·期中)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網友的情況下,貿然與網友約會,結果受騙并被殺害。在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件并不少見。上述材料給你的啟示是(  )
①青少年要慎重結交網友
②青少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③青少年不應該接觸網絡,應該遠離網絡
④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17.(2023七上·期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當親,損友當絕”等古語,都在告誡我們(  )
A.不要與有缺點的人交朋友
B.與朋友同行的路,有時并不平坦,會遇到各種挑戰
C.友誼的力量是巨大的,擁有友誼的人是幸福的
D.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選擇
18.(2023七上·期中)人們常說“勺子總會碰鍋沿”。這啟示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  )
A.要尊重朋友的隱私 B.有了沖突,友誼就要結束
C.要學會正確處理朋友間的沖突 D.總是充滿矛盾
19.(2023七上·期中)“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高爾基的這一名言告訴我們(  )
A.結交朋友需要我們掌握方法,講究藝術
B.朋友就是要快樂時彼此分享,不幸時互相避讓
C.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
D.結交朋友就意味著給予和分擔,而不是接受和分享
20.(2023七上·期中)某中學班長王小虎,每天背著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同學上學,這一背就是四年。對此義舉,下列認識正確的有(  )
①王小虎履行了班長的法定義務
②友誼能經得住時間考驗
③友誼讓我們的生命更美好
④朋友要為對方付出一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7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70分)
21.(2023七上·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立木為信 舌戰守舊群臣
材料二 公孫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各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禮、法以時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
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民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
請回答:
(1)材料一圖片中“立木為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是誰?他生活在什么時期?他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變法,是在哪國進行的?變法的目的是什么?
(2)從此人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什么精神?
(3)變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果你是舊貴族,對變法的那條最不滿?
(4)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說這場變法有何意義?
22.(2023七上·期中)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材料一:在北京人生活的遺址中,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頭、獸骨等。
材料二:
(1)材料一說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圖一、二所示建筑樣式的名稱分別是什么?造成它們房屋樣式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指出材料一、二中先民生活的不同時代,并說明其區分的主要依據。
23.(2023七上·期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制度創新】
材料一:
【技術創新】
材料二:
【政策創新】
材料三:
……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1)上圖反映西周時期實行的哪一制度?該制度的實施對當時社會有何積極作用?
(2)上圖說明當時我國農業生產領域出現什么新現象?它們的推廣對當時社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3)寫出材料三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名稱。該歷史事件有何意義?
(4)結合三則材料,談談對你的啟示。
24.(2023七上·期中)七年級同學以“思辨傳承”為主題展開探究活動,請你參與。
【名家解讀】
材料一: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曾經說過:“從孔子那里我讀到一份愛心;從孟子那里我讀到一股正氣;從墨子那里我讀到一腔熱血;從韓非那里我讀到一雙冷眼。”
【思辨論壇】
材料二: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學生冉求膽小,遇事退縮,孔子有意識地教育他,凡事要抓緊,馬上去做。學生仲由敢作敢為,但不夠穩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囑他凡事要多請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1)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孔子的“愛心”、韓非的“冷眼”各體現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孔子學說的?
(3)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4)春秋戰國是諸侯割據爭霸、戰爭硝煙頻仍的時期。關于戰爭,各家觀點不一,請淺談墨家(墨子)和儒家(孟子)的看法。
(5)“熱愛學校,愛護校園”是每一位學生應盡的義務和應有的美德。但平時在校園內,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花木被折斷、桌椅被破壞、門窗玻璃被打破等。針對校園內破壞公物的行為,請你分別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觀點來加以分析,并談談自己的認識。
25.(2023七上·期中)【發現自己】
以下是某校七年級學生芳芳的日記片段:
我埋頭苦干,不愛管班級的閑事;我學習成績名列班級前茅,琴棋書畫樣樣在行;學校紀律自覺遵守。為此,老師批評我不關心集體,同學們也不愛搭理我,還說我是獨行客。我暈!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回答問題:
(1)芳芳存在什么問題?
(2)芳芳應怎樣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
(3)請你幫助芳芳尋找正確認識自己途徑。
途徑一:
途徑二:
26.(2023七上·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小梅和小青是同班同學,兩人都喜歡交友和學習繪畫。為此,她們常常圍繞共同的嗜好進行探討。但是,在其他文化課方面,小梅卻沒有小青成績好。當小梅向小青請教時,小青卻不愿幫助她,還冷嘲熱諷地說:“這么簡單都不會,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關心地把頭扭向一-邊,千自己的事情去了。這樣的情形使小梅慢慢有了距離感,小梅后來又結識了新的朋友。可是小青卻抱怨小梅三心二意。
(1)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
(2)友誼的雙槳需要我們和諧地搖蕩。你認為小梅和小青怎樣才能維系真摯的友情
27.(2023七上·期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某校七年級一班出了一期黑板報,請你運用所學知識對其進行探究。
【名言賞析】
竭誠相助,親密無間,乃友誼之最高境界。
——瓦魯瓦爾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孟子
大多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極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
【身邊的友誼】
班里的富二代王晶與特困生李華親如姐妹,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孫云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李倩補習功課,李倩則鼓勵內向的孫云多參加班級集體活動。
(1)名言賞析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
(2)閱讀身邊的友誼,回答問題:
①王晶與李華的友誼為什么值得我們稱贊?
②孫云和李倩的友誼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云南省某縣”“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并結合所學可知,生活在距今約170年的云南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A項正確;
山頂洞人生活在距今約三萬年,發現地點在北京一帶,B項錯誤;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發現地點在北京一帶,C項錯誤;
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主要活動地區為陜西西安的半坡村,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時代,解題的關鍵信息是“云南省某縣”“距今約170萬年。這就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結合元謀人的時間、地點和特點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2.【答案】C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有關黃帝的敘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黃帝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①②正確,C項正確;
禹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③錯誤;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④錯誤,AB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遠古的傳說,解答本題需要掌握黃帝的貢獻和地位,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3.【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 依據材料“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蠶繅絲”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些都是關于農耕文明的神話傳說,種五谷要耕地,因此叫農耕;養蠶繅絲是農業中的副業,屬于農耕的范疇,這說明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A項正確;
材料中的神話傳說均與農耕有關,說明中華文明的核心是農耕文明,和諧秩序、神話傳說均不符合,BC兩項錯誤;
游牧文明主要是中國北方、西北方才有,是隨著水草的生長而遷徙的文明,并不是中華文明的核心,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原始農耕生活,解題的關鍵信息是“神農氏教民播種五谷”“嫘祖教民養蠶繅絲”,結合中國原始農業發展的表現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4.【答案】B
【知識點】中國古代對外文化交流中的重大事件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唐朝貞觀年間,玄奘西行天竺即今天的印度一帶,學習佛法,在那爛陀寺寺講學,歸國后寫成《大唐西域記》,成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文獻,B項正確;
玄奘西游天竺取經到達的是印度一帶,不是日本、伊朗以及阿拉伯地區,AC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現,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5.【答案】C
【知識點】王朝更替的時序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夏朝最后一個國王桀,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商湯滅亡;商朝最后一個國王紂,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被周武王滅亡;西周最后一個國王周幽王,統治昏庸、殘暴,引起人民反抗,被犬戎族滅亡。因此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為末代國君殘暴統治,不得人心,C項正確;
夏、商、西周三朝滅亡的共同原因都是因為末代國君殘暴統治,ABD三項均不符合,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夏、商、西周滅亡的原因,進而比較得出答案,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比較的能力。
6.【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代的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的漢字,A項正確;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出現時間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B項錯誤;
小篆產生于秦朝,出現時間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C項錯誤;
隸書由篆書發展而來,始于秦朝,出現時間晚于甲骨文,不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文字,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甲骨文,解答本題需要掌握甲骨文的特點和地位,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7.【答案】D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時期,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為爭奪土地和土地上的人口的支配權而進行爭霸戰爭,不再聽從周天子的命令,“維護周天子的威信”不符合史實,D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春秋時期開始出現牛耕,戰國時期牛耕得到進一步推廣,A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春秋時期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在市場上用金屬貨幣購買商品,B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展開了爭霸戰爭,齊國招兵買馬,準備發動戰爭,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主,C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動蕩的春秋時期,解答本題需要掌握春秋時期的政治、經濟狀況,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8.【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隨著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并推廣,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出現許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成為新興地主。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各國統治者實行變法改革,在各國變法中,秦國的商鞅變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戰國后期,秦國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因此因果關系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①④,A項正確;
BCD三項排序不正確,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解答本題需要掌握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和影響,側重考查學生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9.【答案】A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克己復禮為仁”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孔子關于“仁”的學說的內容,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A項正確;
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與材料信息不符,B項錯誤;
道家主張無為而治,與材料信息不符,C項錯誤;
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思想,與材料信息不符,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信息是“克己復禮為仁”,結合孔子的思想主張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0.【答案】A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距今約三萬年的山頂洞人使用骨針縫衣;距今約70—20萬年的北京人就懂得了采用天然火;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制作黑、白陶;距今約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用麻紡成織品。因此先后順序是②①③④,A項正確,BCD三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解答本題需要掌握識記選項中史實出現的時間,側重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1.【答案】D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依據材料“提倡法治,主張改革”可知,該思想家主張法治和變法改革,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法家的思想,韓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D項正確;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主張仁、禮,為政以德,A項錯誤;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B項錯誤;
荀子主張仁義、禮法并用,C項錯誤。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解題的關鍵信息是“提倡法治,主張改革”,結合法家的思想主張和代表人物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
12.【答案】A
【知識點】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材料“武王既勝殷,邦諸侯”描述的是周武王戰勝殷(商),分封諸侯的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建立后,為鞏固統治,周武王實行分封制,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和功臣等,讓他們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因此材料體現了周武王推行的制度是分封制,A項正確;
郡縣制最早出現于春秋時期,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B項錯誤;
行省制出現于元代,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C項錯誤;
科舉制創立于隋煬帝時期,是選官制度,材料中的“武王”是指西周開國君主周武王,D項錯誤。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分封制,解題的關鍵是讀懂材料“武王既勝殷,邦諸侯”的意思,結合西周的分封制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13.【答案】B
【知識點】情緒的多樣性、復雜性
【解析】【分析】進入中學后,我的內心總有一種新的期待和憧憬,同時我也面對了新的挑戰和壓力,對此應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情緒,積極面對挑戰,故B正確。
進入中學,要適應新的學校和生活節奏,不斷提高自己,故A錯誤;
把握青春年華的珍貴,不能盡情快樂玩耍,故C錯誤;
要適應學習的節奏,全力以赴做好,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情緒的調整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成長中的每個階段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中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這段時間并不是很長,卻可以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
14.【答案】B
【知識點】競爭與合作
【解析】【分析】有人將“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千年古訓改為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一改動認識到學習過程也可以是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故B正確。
這一變動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而非是耍小聰明,故A錯誤;
學習是一個充滿快樂和苦惱的過程,而非絕對快樂,故C錯誤;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并不是古人對學習的錯誤理解,故D錯誤。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學會學習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學習,需要發現并保持對學習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習可以成為艱苦卻十分快樂的探索之旅。學習興趣與個人的學習目的密切相關,一個有遠大志向和明確學習目標的人,學習興趣就會濃厚而持久。即便對有些科目內容暫時不感興趣,也可以在堅持中摸索出適當的方法,逐漸培養起探究的興趣。
15.【答案】B
【知識點】正確認識自我
【解析】【分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告訴我們要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做更好的自己,故B正確。
題干沒有涉及好高騖遠,見異思遷,故A不符合題意;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沒有強調理解自己是持續發展變化的過程,也沒有體現評價自己要找準確的參照標準,故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此題考查認識自己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認識自己是一個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閱歷的增加,我們不斷探索自己、發現自己、發展自己,我們就可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16.【答案】C
【知識點】網絡交往
【解析】【分析】河北某少女在不了解網友的情況下,貿然與網友約會,結果受騙并被殺害。在現實生活中,此類事件并不少見。這說明青少年要慎重結交網友,青少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故①②正確。
青少年要正確對待網絡,而非遠離網絡,故③錯誤;
材料強調的是慎重結交網友,而非強調我們要學會在現實中與同伴交往,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慎重結交網友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虛擬世界的交往,帶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我們要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例如,對陌生人的邀請,不輕易接受;對個人的家庭住址、經濟狀況、聯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問題時,要學會求助。
17.【答案】D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益友當親,損友當絕”等古語,都在告誡我們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交友一定要有所選擇,故D正確。
友誼不能沒有原則,但并非不與有缺點的人交朋友,故A錯誤;
題干沒有強調與朋友同行的路,有時并不平坦,會遇到各種挑戰,故B不符合題意;
引言沒有強調友誼的力量是巨大的,擁有友誼的人是幸福的,故C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考查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友誼不能沒有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其實,當朋友誤入歧途時,不予規勸甚至推波助瀾,反而會傷害朋友,傷害友誼。
18.【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人們常說“勺子總會碰鍋沿”。這啟示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要學會正確處理朋友間的沖突,故C正確。
題干沒有強調要尊重朋友的隱私
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而非有了沖突,友誼就要結束,故B錯誤;
與朋友相處的過程中會出現沖突和矛盾,而非總是充滿矛盾,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呵護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呵護友誼,需要學會正確處理沖突。沖突發生時,可以相互協商,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解決方式。如果處理得當,沖突可以把彼此的距離拉得更近。
19.【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真正的朋友,在你獲得成功的時候,為你高興,而不捧場;在你遇到不幸或悲傷的時候,會給你及時的支持和鼓勵;在你有缺點可能犯錯誤的時候,會給你正確的批評和幫助。”說明朋友帶給我們溫暖,給我們支持和力量,故C正確。
高爾基的名言沒有強調結交朋友需要我們掌握方法,講究藝術,故A不符合題意;
朋友就是要快樂時彼此分享,不幸時互相幫助,而非避讓,故B錯誤;
結交朋友就意味著給予和分擔,也意味著接受和分享,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朋友的作用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因為朋友,我們少了幾分孤獨,多了些許溫暖,活得更加自在;因為朋友,我們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多了一份對自己的欣賞;因為朋友,我們學會了更好地與人相處,享受交往的快樂。
20.【答案】C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
【解析】【分析】某中學班長王小虎,每天背著患有小兒麻痹癥的同學上學,這一背就是四年。這說明友誼能經得住時間考驗,友誼讓我們的生命更美好,故②③正確。
王小虎的義舉并不是履行法定義務,而是道德義務,故①錯誤;
朋友要為對方付出,而非付出一切,故④錯誤。
故答案為C。
【點評】此題考查友誼的力量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正在做的事情,我們會關注;朋友覺得有趣的事情,我們會去嘗試。與樂觀開朗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豁達;與樂于助人的朋友相處,我們會變得富有愛心。
21.【答案】(1)商鞅;戰國時期;秦國;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2)創新精神
(3)建立縣制、廢除貴族世襲特權、承認土地私有制、獎勵耕戰;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4)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可知,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商鞅為了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并當眾兌現他的賞50金諾言,在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推動了變法的實行;商鞅變法前,秦孝公召集群臣,商討變法大計,商鞅與代表奴隸主貴族勢力的大臣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因此材料一圖片中“立木為信”和“舌戰守舊群臣”的人是商鞅。商鞅生活在戰國時期,他主持進行了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變法,是在秦國進行的。其目的是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
(2)依據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國不必法古”并結合所學可知,商鞅認為無論治理天下還是國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靈活根據實際情況變通,必須創新改革,這體現了他具有創新的精神。
(3)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可知,建立縣制、廢除貴族世襲特權、承認土地私有制、獎勵耕戰;廢除貴族世襲特權。
(4)依據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民足。民勇于公戰,怯于私斗,鄉邑大治”并結合商鞅變法的意義可知,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點評】本題考查商鞅變法。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商鞅變法的策略、時間、變法國家以及目的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商鞅變法的指導思想分析;第三問,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解答;第四問,依據材料三,結合商鞅變法的影響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2.【答案】(1)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2)圖一:干欄式建筑。圖二: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地理環境的不同。
(3)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生產工具的不同。
【知識點】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
【解析】【分析】(1)說明:依據材料“發現了大量木炭和幾處較大的灰燼堆,還有在火中燒過的石頭、獸骨”可以分析得出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火,還會長時間保存火種。
(2)名稱:依據圖一可知,這是干欄式建筑;依據圖二可知,這是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原因:結合所學可知,干欄式房屋是為適應南方炎熱、潮濕的環境和自然條件而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是為適應北方寒冷、干燥的環境和自然條件而建造,因此造成其不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理環境的不同。
(3)時代:結合所學可知,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處于舊石器時代;半坡和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約六七千年,處于新石器時代。依據:結合所學可知,新舊石器時代劃分的主要依據是生產工具的不同,舊石器時代以打制石器為主,新石器時代以磨制石器為主。
【點評】本題考查中國境內早期人類。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北京人的特點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圖示信息,結合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房屋建筑及其原因解答;第三問,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新舊石器時代的時間和劃分依據解答,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3.【答案】(1)分封制。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出現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或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也可
(3)商鞅變法。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4)三則材料分別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政策創新三個角度論述了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這啟示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并結合具體國情,堅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同時改革是強國必經之路。要堅持改革創新。
【知識點】學會從地圖和圖表中獲取信息;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
【解析】【分析】(1)制度:依據材料一圖示中的“周天子”、“諸侯”以及二者的關系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西周實行的分封制,即周天子將土地和人口分封給親屬、功臣,讓他們到各地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納貢,并為其鎮守疆土。積極作用:結合所學可知,分封制的推行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
(2)新現象:依據材料二兩幅圖片可知,反映的是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的出現。影響:結合所學可知,鐵制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3)名稱:依據材料三“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并結合所學可知,這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的內容。意義:依據材料三并結合商鞅變法的影響可知,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4)啟示: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材料三反映的是商鞅變法。三則材料分別從制度創新、技術創新、政策創新三個角度論述了國家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并結合具體國情,堅持理論創新、制度創新與科技創新,同時改革是強國必經之路,要堅持改革創新。
【點評】本題考查分封制、春秋戰國時期的農業經濟、商鞅變法。第一問,依據材料一,結合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解答;第二問,依據材料二,結合鐵犁牛耕的出現及其影響解答;第三問,依據材料三,結合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解答;第四問,綜合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從時代潮流、創新、改革等角度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4.【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他強調人際關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孔子還主張人們要相互愛護,反對暴政。韓非主張改革,國家權力應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張以法治國。
(2)孟子將孔子“仁”的學說進一步發展成“仁政”,統治者不要過分壓迫剝削人民,他還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
(3)因材施教。
(4)墨家(墨子):提出“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 儒家(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5)儒家:損壞公物是品德問題;法家:損壞公物是違法行為。 認識:說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紀律懲罰是輔助手段,兩者不應互相排斥,它們對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都起著重要作用。
【知識點】百家爭鳴
【解析】【分析】(1)體現:結合孔子和韓非的思想主張解答,即孔子提出“仁”的學說,他強調人際關系的根本是要彼此尊重對方的人格。孔子還主張人們要相互愛護,反對暴政。韓非主張改革,國家權力應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張以法治國。
(2)繼承和發展:結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即孟子將孔子“仁”的學說進一步發展成“仁政”,統治者不要過分壓迫剝削人民,他還反對連年不斷的兼并戰爭。
(3)教育思想:依據材料“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可以得出因材施教。
(4)看法:結合墨家和孟子的思想主張解答,墨家提出“兼愛”、“非攻”,要求人們互愛互利,反對各國相互攻伐兼并,殘害生命; 孟子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5)思想觀點:結合所學可知,儒家強調個人修養和道德,因此損壞公物是品德問題;法家主張法治,因此損壞公物是違法行為。 認識:結合儒家和法家的思想和所學可知,說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紀律懲罰是輔助手段,兩者不應互相排斥,它們對學生形成愛護公物的良好習慣都起著重要作用。
【點評】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第一問,結合結合孔子和韓非的思想主張解答;第二問,結合孟子的政治思想解答;第三問,依據材料“孔子對不同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育”分析;第四問,結合儒家和法家思想以及對其的認識分析,側重考查學生解讀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調用所學知識分析的能力。
25.【答案】(1)芳芳沒有能正確認識自己,只看到自身的優點,卻沒有看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能正確對待他人與集體的評價等。
(2)芳芳應該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做到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①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②通過自我評價來認識自己。③他人和集體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他人評價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
【知識點】正確認識自我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指出芳芳存在什么問題。完整把握材料內容,說明芳芳沒有能正確認識自己,只看到自身的優點,卻沒有看到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不能正確對待他人與集體的評價等。
(2)此題要求指出芳芳應怎樣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首先應把握認識自己的知識,然后結合他人評價的知識,說明芳芳應該重視他人的態度和評價,做到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是走向成熟的表現。
(3)此題為開放型問題,要求你幫助芳芳尋找正確認識自己途徑。聯系實際,概括材料內容,結合教材知識,說明我們可以從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來認識自己。通過自我評價來認識自己。他人和集體評價是我們認識自己的一面鏡子。他人評價有助于我們形成對自己更為客觀、完整、清晰的認識。
【點評】此題考查認識自己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結合認識自己的知識,概括材料內容說明即可。(2)把握他人評價的知識闡述即可。(3)聯系實際,結合教材說明即可。
26.【答案】(1)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2)小青:應該學會用心去關懷對方、尊重對方。應該向小梅承認錯誤,并在小梅需要的時候幫助她,以行動向朋友表達關心和支持。小梅:應該學會正確處理沖突和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原諒小青,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處理沖突的解決方式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競爭與合作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小梅和小青渴望交友的原因。此題為原因類問題,概括材料內容,聯系朋友的重要性,說明朋友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我們的言談舉止、興趣愛好甚至性格等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朋友,見證了我們一起走過的成長歷程,我們需要真誠友善的朋友。朋友豐富了我們的生活經驗,友誼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悟生命的美好。
(2)此題要求指出你認為小梅和小青怎樣才能維系真摯的友情。此題為措施類問題,圍繞“當小梅向小青請教時,小青卻不愿幫助她,還冷嘲熱諷地說:‘這么簡單都不會,你真笨!自己想!’然后漠不關心地把頭扭向一-邊,千自己的事情去了”等,說明小青應該學會用心去關懷對方、尊重對方。應該向小梅承認錯誤,并在小梅需要的時候幫助她,以行動向朋友表達關心和支持。說明小梅應該學會正確處理沖突和正確對待交友中受到的傷害。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原諒小青,尋找彼此能夠接受的處理沖突的解決方式。
【點評】此題考查正確對待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1)聯系朋友的重要性說明即可。(2)把握正確對待友誼的知識,結合材料信息說明即可。
27.【答案】(1)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要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完善自己。
(2)①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他們之家友誼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②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平等的。接受幫助也學習幫助對方;感受關懷,也學習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擔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知識點】理解與寬容;競爭與合作
【解析】【分析】(1)此題要求指出名言賞析告訴了我們怎樣的道理。完整把握名言的內涵,說明友誼是一種親密的關系;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要主動改正自己的缺點,從而完善自己。
(2)此題要求閱讀身邊的友誼,回答王晶與李華的友誼為什么值得我們稱贊。圍繞“孫云主動幫助學習困難的李倩補習功課”等,說明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他們之家友誼的美好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質條件、家庭背景、學習成績等。回答孫云和李倩的友誼給了我們怎樣的啟示。概括材料內容,說明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平等的。接受幫助也學習幫助對方;感受關懷,也學習關懷對方。我們共同分擔也相互分擔,在相處中體驗積極的情感。
【點評】此題考查友誼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友誼的知識,結合材料內容說明即可,要注意表達的完整性。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宁市| 唐山市| 乌审旗| 体育| 六盘水市| 盱眙县| 衡东县| 永新县| 准格尔旗| 七台河市| 科技| 会宁县| 克拉玛依市| 东阿县| 阿瓦提县| 南乐县| 云阳县| 二连浩特市| 固阳县| 西林县| 精河县| 宁陵县| 商丘市| 陆丰市| 广元市| 麻江县| 遵义市| 临武县| 闵行区| 前郭尔| 红原县| 遂平县| 长治市| 赫章县| 赞皇县| 镇赉县| 马鞍山市| 阳谷县| 张家港市| 德庆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