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中國近代音樂(1)商周 鐘磬 打擊樂明清 二胡 拉弦樂————唐代 琵琶 彈撥樂————漢晉 笛簫 吹管樂————樂器的歷史脈絡從傳統音樂審美到這一作品的風格轉變的原因是什么?“今日不從事教育則己,茍從事教育,則唱歌一種,實為學校中萬不可缺者。”——梁啟超時代背景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從獨立的封建社會淪落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為反帝反封建,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創作可以在新式學堂中眾人齊唱的歌曲,用以喚起民眾,凝聚民心,改造民風,振興中華,這些歌曲也被成為“學堂樂歌”。黃河思考:歌曲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在節奏和音區上有何區別?表達了怎樣的情感?《黃河》·沈心工從歌詞看可以分為上下兩段,第一段旋律主要集中在中低音區,節奏稍緊,附點運用的較多,有種悲壯、蕭瑟的意境;第二段旋律高亢激越,節奏先緊后松,充滿愛國激情。沈心工(1870-1947)名化鴻,字叔逵,上海人,祖輩師是名門望族,靠航運發家。鴉片戰爭后,由于西方帝國主義的入侵,家族開始漸漸衰敗。后為學習“救國之道”前往日本學習先進文化。依曲填詞的創作方式《勉女權》,內容是激昂的,但卻用了一首日本的幼兒歌曲《風車》。學堂樂歌清末民初在新式學堂里教唱的歌曲,多為依曲填詞。內容有富國強兵、抵御外侮、破除迷信、婦女解放、科學文化知識等。是我國近代民主主義音樂文化的重要開端。思考:從歌詞和曲調兩個方面,如何體現出作品符合中國審美的意趣?從歌詞來看,全篇是意象的遣染,如“晚”的“風’’、“夕”之”陽’’、斷續的“殘笛”聲聲,用蒼涼的氛圍折射主人公的內心。“夕陽山外山”更是畫外音在作客觀說明般的注釋,符合中國審美的含蓄。從曲調來看,來自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這兩句的音樂也十分樸素。去除了原曲每句句尾的切分,這就把黑人歌曲的韻味去除,用簡潔的旋律唱出質樸的感覺。《問》(曲蕭友梅)同樣是在祖國內憂外患之時創作的作品,與《黃河》對比,創作手法上有什么不一樣?《黃河》詞曲工整,層層遞進,創作手法簡單。《問》結構更為嚴謹,表現形式更多:問句、反復沉吟的尾聲。時代性白話文形式,知識分子掙脫封建禮教束縛,追求戀愛自由,解放個性的內心世界。創新性和聲手法上以西方和聲為基礎“中國化和聲”的最早嘗試,在聲樂體裁上是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早期嘗試, 是利用民間音樂素材進行創作的第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詞劉半農曲趙元任作品體現了怎樣的創新和時代特點?藝術歌曲由詩歌和音樂結合而共同完成藝術表現任務的一種音樂體裁,往往代表著較高的知識階層的審美要求,有著優美的人聲和旋律,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欣賞性,一般通過獨唱來表現,鋼琴伴奏也具有浪漫主義音樂的特征。《嘉陵江上》(賀綠汀)歌曲表現了什么樣的情緒?為何能激勵群眾的抗日決心?《嘉陵江上》歌詞描寫了作者回憶了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東北,許許多多的東北人民不得不選擇離開有牛羊、田舍、親人的家鄉,作品表現出了極其悲憤的強烈情緒。同時這也是一首大眾化的歌曲,唱出了無數人民的共同心聲,激勵了一批熱血青年投身抗日戰場,對抗日救亡運動有一定促進作用。《開路先鋒》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以工人歌曲為代表,作品大部分表現的是舊中國工農群眾的苦難和反抗,以及中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堅強意志,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代表作:《賣報歌》《金蛇狂舞》《鐵蹄下的歌女》《開路先鋒》《義勇軍進行曲》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歌曲的特點《開路先鋒》塑造了堅定信念,英勇戰斗著的中國工人階級形象。歌曲開頭及結尾的三個“轟”,“是想轟倒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轟”后面連續的笑聲,是為了表現中國工人階級的革命樂觀主義豪情和必勝的信心。群眾歌曲群眾歌曲是在群眾較易流傳,群眾較喜歡的音樂作品,是最生活最普通的最直接的反映,是群眾文化活動中影響最廣泛的形式之一。《黃河大合唱》【一部展現民族精神的氣勢恢弘的音樂巨作,一部影響深遠的國家史詩,譜寫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爭史和自強不息的民族英雄氣節】《黃河大合唱》壹貳叁肆《黃河船夫曲》突破驚濤駭浪般的困難《黃河頌》英雄的氣魄民族的精神《黃河之水天上來》中國的大動脈,奔流的民族熱血伍陸柒捌《河邊對口曲》流亡的老鄉在黃河邊不期而遇《黃河怨》夫死子去悲慟哭訴投身滾滾黃河《保衛黃河》四面八方卷起復仇的巨浪《怒吼吧黃河》向全中國被壓迫的人民,發出戰斗的警號《黃水謠》妻離子散,一片凄涼欣賞《黃水謠》,思考作品有著怎樣的情緒特點?音樂與詩歌是如何相互襯托的?是的,我們是黃河的兒女!我們艱苦風斗,一天天地接近勝利。但是,敵人一天不消滅,我們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聽聽河東民眾痛苦的呻吟。作品曲調悲痛而凄涼,泣訴著日本侵略者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深重災難。《黃河大合唱》在藝術形式上的一個創新和特色,就是詩朗誦與音樂并重。整個套曲各章之間,也是用詩朗誦來承上啟下,貫穿發展的。詞作者始終圍繞著黃河的整體形象上做文章,他哭訴黃河、歌頌黃河、贊美黃河、保衛黃河。《黃河大合唱》——第五樂章《黃水謠》中國近代音樂(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