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地理 年級 高一 學期 秋季課題 大氣熱力環流教科書 書 名:普通高中教科書 地理 必修 第一冊 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教學目標1.在理解相關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繪制熱力環流示意圖,引導學生歸納、說明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與基本原理(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 2.學生能夠利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熱力環流問題,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地理事物的判斷能力和運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地理實踐力、綜合思維)。 3.通過對熱島效應的介紹和城市風的分析,讓學生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環境觀(人地協調觀)。教學內容教學重點: 1. 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及其應用。教學難點: 1. 運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城市風、海陸風和山谷風。教學過程新課導入:展示走馬燈的動圖,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走馬燈旋轉原理。 ? ?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走馬燈旋轉的現象,為學習熱力環流原理做好鋪墊,激發學生興趣、引入課程。 承轉:在學習熱力環流的原理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氣壓和等壓面。 一、明晰概念,初識氣壓變化 講解:氣壓是指單位面積上,向上延伸到大氣上界的垂直空氣柱的重量。根據定義,可以發現,單位面積上,海拔越高、上方空氣柱越短,即氣壓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等壓面是空間上氣壓相等的各點所組成的面,假設地面質地均勻、受熱情況相同,則在同一高度空氣密度相同,氣壓也相同,此時等壓面為一個個水平面(即高度相同,氣壓相同) 設計意圖:通過強調相關必備知識,為后續學習打下鋪墊。 啟發提問:但實際上,地面質地并不均勻、受熱情況也千差萬別,近地面大氣和上空的大氣運動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教師:播放熱力環流實驗視頻,引導學生觀察、繪圖,引出熱力環流。 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在學案上繪制塑料箱內氣流運動方向。 設計意圖:利用模擬實驗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熱力環流形式。 ? ? 二、循序推導,建構熱力環流 教師:展示等壓面剖面圖,拋出問題1:在如圖所示地面甲、乙、丙受熱情況下,空氣在垂直方向將作何運動?請將你的結論畫在圖上并加以解釋。 學生:畫圖并解釋。 教師總結:當甲地接受熱量多,近地面A處空氣膨脹上升,到上空D處聚積,乙、丙兩地接受熱量少時,空氣收縮下沉。 教師:繼續拋出問題問題2:原先的等壓面還能保持水平分布嗎?如果不能,請嘗試畫出此時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壓面。 學生:畫圖并嘗試解釋。 教師總結:此時等壓面無法繼續保持水平分布。這是因為,A處上升的氣流使上空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空氣便從D地向氣壓較低的E、F處水平擴散,此時A處上方空氣柱重量減小,氣壓降低,形成低氣壓;而乙、丙兩地氣流下沉,使E、F處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近地面則空氣密度增大,形成高氣壓。根據同一豎直方向氣壓與海拔的關系,我們可以推出氣壓上升處,等壓面會呈凸起變化,而氣壓下降處,等壓面會呈下凹變化。 教師:引導學生從水平氣壓差的角度思考大氣水平運動,拋出問題3:圖示地區近地面和高空中,同一水平面的空氣將如何運動?請在圖中畫出你的結論。 學生:畫圖并闡述運動方向。 教師總結:根據近地面和高空的高低氣壓分布情況,高空的空氣從D地流向E、F兩地,近地面的空氣從B、C兩地流回A地,以補充A地上升的空氣,從而形成了熱力環流。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問題鏈,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探索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 情境回溯:解密走馬燈 設計意圖:呼應導入,串聯課堂。 三、原理運用,解釋地理現象 小組討論:依據材料,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由組內推選代表講解展示。 探究1 城市熱島環流 教師:給出圖文資料,設置問題鏈,要求學生簡述城市熱島環流的形成過程,提出有關城市規劃的相關問題,請學生聯系熱力環流知識加以分析:某城市要建一座工廠,可能污染大氣,考慮在哪里選址 要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最好在何地進行植樹造林?并引導學生從大氣的組成、大氣的受熱、大氣熱力環流等角度,綜合思考緩解城市空氣污染、熱島效應等問題的措施。 學生:小組討論,將熱力環流原理遷移至城市與郊區之間,理解城郊熱力環流對工廠選址的限制,并思考緩解城市空氣污染、熱島效應等問題的措施。 設計意圖:理解熱力環流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綜合利用已學大氣知識探索緩解大氣問題的方法。 探究2 海陸風 教師:給出資料,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利用熱力環流原理理解海陸風并并解釋相關地理現象:1、判斷哪副圖代表白天/夜晚。在圖中分別畫出白天、夜晚陸地和海洋之間的大氣運動方向,使之構成一個環流圈,并說明理由;2、我國海南島白天多雨,夜晚多晴朗。運用海陸風形成的原理,分析這一地理現象的形成原因。 學生:小組討論,利用熱力環流現象思考問題,繪制學案上不同時間海洋與陸地之間發生的熱力環流示意圖,并利用比熱容相關知識解釋原因。 探究3 山谷風 教師:給出資料,設置問題鏈,引導學生利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山谷風并解釋相關地理現象:1、在圖中分別畫出山峰和山谷之間的大氣運動方向,使之構成一個環流圈,并說明理由;2、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巴山”夜雨與山谷風有什么關系呢?3、山谷地區如果有工業生產產生大量大氣污染物的情況下,污染現象往往比平原地區持續時間更長、更嚴重,這是為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利用熱力環流現象思考問題,繪制學案上不同時間山坡與山谷之間發生的熱力環流示意圖。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城市熱島環流、海陸風和山谷風三個情境,并設置從理論遷移到實踐應用的問題鏈,層層遞進,強化對熱力環流的系統認知。 四、小結 師生共同建構:建立熱力環流的理論模型。 設計意圖:通過建構熱力環流理論模型,引導學生梳理本節課所學內容,對形成過程加以歸納總結,進而加深學生對熱力環流的理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