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八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學案課標要求描述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及實踐活動的特性,理解社會生活的實踐本質。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描述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和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原理,把握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知識分析我國現階段改革的必要性。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牢記并堅持樹立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的內容和地位。解釋并論證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把握歷史觀的基本問題,區分并評價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二、構建導圖(課下整理在自己的思維導圖專用本上)可以參考二輪輔導資料要求:①按要求構建思維導圖,寫出關鍵詞,并根據這些關鍵詞理順內在邏輯。小組交流展示,并補充完善思維導圖。三、早讀晚背知識點提示(一)探索認識的奧秘(認識論)1.認識(1)含義: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2)分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P48-49進行區分)(3)特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P55-56)①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認識主體的限制和認識客體的限制)。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②認識具有無限性,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③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在實踐的反復檢驗中不斷超越自身并沒有被推翻,不斷向前發展。2.實踐(1)含義: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2)特點: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直接現實性。3.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不斷產生新問題、提出新要求,推動人們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③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這些工具延伸了人類的認識器官,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④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認識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認識的目的。【補充】關于實踐觀點的論述: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們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4.真理(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2)特點: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要求堅持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二)尋覓社會的真諦(社會歷史觀)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2)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要求我們發揮正確社會意識的作用。2.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原理: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要求我們要改革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部分,建立與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從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關系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要求改革上層建筑中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使上層建筑更好的促進經濟基礎的完善和發展,更好地為經濟基礎服務。3.正確認識改革:(1)改革的性質: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3)改革的作用: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4.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原理: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要求堅持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樹立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補充】關于人民主體地位的論述:必須堅持人民至上。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屬性,黨的理論是來自人民、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論,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創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為人民所喜愛、所認同、所擁有的理論,使之成為指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三)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生價值觀)1.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作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制約和導向作用。(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2)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3)正確的價值觀對事物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對事物發展具有阻礙作用。【補充】關于核心價值觀的論述: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1)標準: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2)特點:社會歷史性、主體差異性、階級性3.如何實現人生價值?(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改造世界的活動和人生有導向作用,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須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3)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4)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5)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好題對接1.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提起看過的一個關于培養批“一縣一業”重點基地的文件:“我看了以后皺了眉頭,這個事情不好下指標,一個縣是不是光靠一個產業去發展, 要去深入調研,不能大筆揮,撥一筆錢,這個地方就專門發展養雞、發展磨菇,那個地方專門搞紡織,那樣的話肯定要砸鍋。”上述材料蘊含的哲理是①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②只有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③正確的產業決策是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④調研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部署。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形成供需互促、產銷并進、暢通高效的國內大循環,將推動國內市場由大到強,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從哲學上看,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是因為(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要與經濟基礎狀況相適合②聯系是客觀的和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③通過調整和完善生產關系,可以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④發展是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事物的量變可以引起質變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粟(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約16000年前,黃河流域的先民發現了青狗尾草的天然變異現象,于是選出穗大、不落粒的青狗尾草馴化出小米。隨著小米的廣泛種植,先民逐漸形成以小米種植兼漁獵采集的生活方式。約公元前4500年,小米經中亞傳入印度,又沿地中海北岸及多瑙河流域傳到希臘、荷蘭等地,從而走向世界。從此,在世界歷史上,小米在農業生產、日常烹飪、醫藥服用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長的農耕社會里,粟演化成一種文化符號,被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詩經》中有“黃鳥黃鳥,無集于穀,無啄我粟”的詠嘆,蘇東坡更賦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詩句。小米在梵語、波斯語中分別被稱為Cinaka和Shu-shu,與“秦”“粟”諧音。英語稱小米為millet,它來自中古法語,中古法語又來自拉丁語milium,所以小米的拉丁學名叫Miilacium,源自印歐語mele,是“壓碎”“磨碎”的意思,由于磨成的粉很細小,無法計數,于是有了million(百萬)一詞。這不僅能夠反映外國文化與中華文化之間具有一定聯系,也可以佐證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歷史事實。從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1.【答案】B【解析】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想問題、做決策、辦事情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從實際出發的前提是深入實際、了解實際,做到實事求是,習近平強調要去深入調研,蘊含著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把握規律、做好決策的根本立足點,①符合題意。②:反映社會存在的產業決策未必是正確的決策,只有正確的決策才對產業發展起積極作用,②排除。③:不能把產業決策作為把革命熱情和科學態度相統一的基礎,這樣會陷入唯心主義,③排除。④:通過調研獲得感性認識,然后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調研是形成正確決策的基本條件,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2.【答案】D【解析】【詳解】①:該選項與題干構不成因果聯系。“持續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強調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以推動生產力的發展,①不合題意。②:聯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事物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而不是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②錯誤。③: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推動國內市場高效暢通,促進國內大循環,推動國內市場由大到強,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說明了當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時,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③正確。④: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推動國內市場由大到強,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是因為發展是量變與質變、漸進性和飛躍性的統一,事物的量變積累到一定的度可以引起質變,④正確。故本題選D。3.①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和物質生產的承擔者,人民群眾的物質資料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青狗尾草演化為小米是黃河先民在長期地生產實踐中完成的,并逐漸被國人傳播到世界各地,對世界歷史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為人類農業生產、日常烹飪、醫藥醫療等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文化在交流中發展,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農耕社會里,粟的演化、中國古詩中粟的情懷,一些外國語詞的出現和演化,都是在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中發生的,小米由我國傳播出去促進當地語言文化的發展,青狗尾草華麗轉身而成的小米,是中華民族貢獻給全人類的珍貴禮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