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東半球的其他地區和國家》單元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學科 地理 年級 七年級下冊教材 人教版 設計者 盤偉國二、單元實施單元主題:用“關鍵詞”走進東半球的其他國家和地區 教學思路:三、課標要求本單元教學內容主要涉及以下兩條課程標準: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地區的地理位置,簡要歸納自然地理特征,說明該特征對當地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 ●以某地區的一種自然資源為例,說出該資源在當地的分布狀況、對外輸出地區以及對當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義。 ●結合實例,說明某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的地理位置、范圍、領土構成和首都;選擇與該國地理位置差異明顯的國家,比較它們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差異;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描述某國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出某國家人文地理主要特點及其與自然地理環境的聯系;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聯系某國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點,結合實例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途徑; ●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簡要分析某國家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和教訓; ● 結合實例,簡要說明一個國家對某地自然環境的改造活動對其他地方自然環境的影響; ●結合某國家的實例,簡要說明該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聯系及其意義。四、教材分析在學習了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之后,根據“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的區域選擇原則,從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問題和熱點地區出發,選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上沖突、戰爭最頻繁的熱點地區一中東。中東連接歐亞非三大洲,是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的起源地。東方與西方,歷史與現實在這里交匯。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爭端,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和壓迫,使中東長期動蕩不安,戰火連綿。幾千年歷史紛爭留下來的恩怨至今還沒化解,又出現了新的錯綜復雜的矛盾。戰爭、爭端、難民與對和平的渴望、努力交織,使中東- -直是世界關注的焦點。中東問題既有深刻的歷史、政治等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緊扣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本節教材選擇了中東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四個方面內容一一重 要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和多元文化。這四個方面同時也是中東問題的主要原因。教材設計以中東地理特征為明線,以中東問題的地理原因分析為暗線,并結合氣候特征、經濟發展、居民和民俗等內容。 東半球除了我們生活的大洲、我們鄰近的地區和國家之外,歐洲西部也是-一個重要的地區。歐洲西部是世界上資本主義工業發展最早的地區,目前也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這里人口稠密、發達國家最為集中。同時,本地區戰略地位重要,過去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當前也是世界的熱點地區之- -。由此,教材選擇了歐洲西部作為地區學習的案例。為了落實本節的教學目標,教材選擇了歐洲西部的位置與范圍、經濟發展特點與地位、畜牧業生產與當地自然環境的關系、旅游業發展的自然與人文條件等主要教學內容。“工業密集,發達國家集中”包含了本地區位置與范圍、經濟發展與地位等內容,是對本地區的一個總體把握。“現代化的畜牧業”突出了畜牧業生產與當地氣候和地形的關系,是分析本地區人地關系的切入點。“ 繁榮的旅游業”不只是列舉了歐洲西部主要的旅游勝地,重點還在于利用這些旅游勝地作為例子,說出本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優勢,以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 按照《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世界地理認識地區的標準要求,根據“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的區域選擇原則,教材選擇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均具有顯著特色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作為認識地區的學習案例,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學習和探究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本節落實的課程標準主要包括:“運用資料描述某地區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運用圖表說出某地區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等。教材在設計上突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內容。根據落實課程標準的需要,及教學目標和學生思維活動的需要,教材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自然地理知識拆分并揉合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文地理知識中。例如,在開篇介紹本區地理位置的基礎上,強調這里大部分地處熱帶,地形以高原為主。接著教材給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形圖和代表性景觀圖像,在這樣的自然環境背景下,介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居民和文化,指出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及對世界文化多樣性做出的貢獻。又如,教材在分析本區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時,指出熱帶草原氣候所導致的旱災對撒哈拉以南非洲農業和人民生活的顯著影響。讓自然地理特征為分析人文地理特征服務,有助于學生認識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點。五、學情分析學生經過對亞洲的學習,已經初步掌握認識一個區域位置的基本方法知道一個區域自然環境特征該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 七年級下學期,學生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學習已經有了相關的基礎知識,具備相應的知識背景。當前思維能力發展迅速,求知欲旺盛,接受信息能力較強,思維具有形象性特點,但是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并且自控能力較弱,很難長時間擔心學習,所以在初次學習一個國家的位置和范圍,教師教學過程中不能太過于抽象,用直觀的區域位置圖、景觀圖片等幫助學生認識區域,走進區域的自然環境,引導加強理解,注意總結方法為后續學習進行鋪墊。六、單元目標1.讀圖說出中東的位置和范圍,并說明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主要產油國(區域認知)。 2.運用地圖、統計資料等,說明中東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并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及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分析中東水資源及其分布狀況,說明水資源對中東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同)。 4.運用有關資料,說明中東的一些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了解中東的多元文化(人地協調)。 5.讀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區域認知)。 6.利用地形圖,歸納歐洲西部的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畜牧業生產的關系(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7.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說出歐洲西部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8.通過實例說出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知道本區是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從而能運用圖片等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關系(區域認知)。 10.通過圖表資料,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及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通過實例和圖片,認識本區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培養學生對人地關系的正確認識(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1.對照地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點,學會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區域認知)。 12.閱讀課文和其他資料,概括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眾多的自然特點,讀圖分析其形成原因,學會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13.閱讀課文,了解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現狀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4.對照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地形圖、降水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地形、降水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5.閱讀課文和其他資料,了解澳大利亞采礦業、冶金業的發展現狀及礦產品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16.讀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和冶金工業中心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分布與礦產資源的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七、達成評價問題的解決: 1.說出中東的位置和范圍,并說明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主要產油國。 2.說明中東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并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及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分析中東水資源及其分布狀況,說明水資源對中東經濟發展的影響。 4.說明中東的一些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了解中東的多元文化。 5.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 6.利用地形圖,歸納歐洲西部的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畜牧業生產的關系。 7.說出歐洲西部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影響。 8.通過實例說出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知道本區是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從而能運用圖片等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關系。 10.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及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通過實例和圖片,認識本區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培養學生對人地關系的正確認識。 11.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點,學會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12.概括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眾多的自然特點,讀圖分析其形成原因,學會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13.了解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現狀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14.找出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地形、降水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15.了解澳大利亞采礦業、冶金業的發展現狀及礦產品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16.找出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分布與礦產資源的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八、實施規劃課型安排 課時設置 課時目標 達成評價 課時作業新授課 1課時 1.讀圖說出中東的位置和范圍,并說明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主要產油國(區域認知)。 2.運用地圖、統計資料等,說明中東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并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及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分析中東水資源及其分布狀況,說明水資源對中東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同)。 4.運用有關資料,說明中東的一些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了解中東的多元文化(人地協調)。 1.說出中東的位置和范圍,并說明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主要產油國。 2.說明中東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并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及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 3.分析中東水資源及其分布狀況,說明水資源對中東經濟發展的影響。 4.說明中東的一些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了解中東的多元文化。 學法大視野新授課 1課時 5.讀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區域認知)。 6.利用地形圖,歸納歐洲西部的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畜牧業生產的關系(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7.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說出歐洲西部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8.通過實例說出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 5.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 6.利用地形圖,歸納歐洲西部的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畜牧業生產的關系。 7.說出歐洲西部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影響。 8.通過實例說出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 學法大視野新授課 1課時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知道本區是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從而能運用圖片等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關系(區域認知)。 10.通過圖表資料,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及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通過實例和圖片,認識本區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培養學生對人地關系的正確認識(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9.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知道本區是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從而能運用圖片等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關系。 10.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及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通過實例和圖片,認識本區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培養學生對人地關系的正確認識。 學法大視野新授課 1課時 11.對照地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點,學會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區域認知)。 12.閱讀課文和其他資料,概括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眾多的自然特點,讀圖分析其形成原因,學會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13.閱讀課文,了解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現狀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4.對照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地形圖、降水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地形、降水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5.閱讀課文和其他資料,了解澳大利亞采礦業、冶金業的發展現狀及礦產品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16.讀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和冶金工業中心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分布與礦產資源的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11.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點,學會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12.概括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眾多的自然特點,讀圖分析其形成原因,學會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13.了解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現狀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14.找出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地形、降水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15.了解澳大利亞采礦業、冶金業的發展現狀及礦產品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16.找出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分布與礦產資源的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學法大視野分課時教學設計第1課時 《中東地區》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課題 中東地區 課型 新授課課時 45分鐘 授課人 盤偉國二、課時目標1.讀圖說出中東的位置和范圍,并說明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在地圖上找出中東的主要產油國(區域認知)。 2.運用地圖、統計資料等,說明中東石油的分布、生產和輸出情況,并分析中東石油資源對本地區及世界經濟的重要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3.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分析中東水資源及其分布狀況,說明水資源對中東經濟發展的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同)。 4.運用有關資料,說明中東的一些文化習俗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并了解中東的多元文化(人地協調)。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中東的自然地理特征、石油與宗教教學難點 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原因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導入(情境)/5分鐘 設計意圖【材料展示】 師: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西亞一直沖突不斷、戰火連綿,成為各國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國際新聞中,我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這方面的報道。 生:閱讀素材,進入情境。 提出問題:為什么西亞總是爭端不斷? 創設情境,布置任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新知(探究)/30分鐘 設計意圖主題一:位置之爭 【啟發提問】 師:據圖描述中東的地理位置 生:結合地圖描述中東的地理位置。 總結:五海三州之地之地,位置特殊且重要。 提示:除此之外還可以找出中東的“1運1灣3峽“ 【小組活動】 1、認識霍爾木茲海峽為什么被稱之為“海上生命線” 活動①:材料信息提取 師:展示霍爾木茲海峽的相關信息與位置特點。 生:參與活動①進行材料的信息提取與總結,認識霍爾木茲海峽的重要地位。 2、從不同時間尺度認識中東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 活動②:討論與展示 師:展示中東地區的位置圖與古代絲綢之路的相關歷史材料。 生:參與活動②材料分析的討論,從三個表現從不同時間尺度認識中東地區的重要地理位置。 通過啟發學生運用位置描述方法進行中東地區的位置描述,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 提高學生地理信息提取與表達交流能力。 從不同時間尺度認識中東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形成時空思維。主題二:淡水之爭 【提問導思】 師:根據中東的地理位置與所學的氣候相關知識,猜測中東地區的農業發展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 生:認真思考。 【讀圖總結】 師:給出中東地區的地形與氣候分布圖,總結中東的地形、氣候、河流特點。 提問:思考中東氣候、河流與地形的的相互關系可能造成的結果? 【材料探究——中東地區的農業】 展示中東地區的畜牧業與灌溉農業的分布圖,思考: 中東畜牧業的主要特點?動物種類? 中東灌溉農業區的主要分布地區 ? 總結:西亞的灌溉農業主要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綠洲。 【認識以色列的節水農業】 生:認真筆記。 通過讀圖總結鍛煉學生讀圖能力,加深對中東地區自然環境的認識。 探究結果通過學生匯報形式展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 及時回顧,構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理解。主題三:石油之爭 【材料分析:認識中東石油的地位】 師:根據中東的地理位置與所學的氣候相關知識,猜測中東地區的農業發展會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 找出中東地區的石油集中分布區域; 找出主要的產油國。 生:認真思考。 【小組討論:石油運輸路線】 師:迪拜的石油開發商阿富成功接了3筆石油訂單,可是他該怎么把石油從波斯灣順利的運達目的地呢?請同學們根據課本52頁地圖,幫他從地圖中設置合理的運輸路線吧!(寫明沿途經過的大洋、海、海峽) 總結: 【討論:認識中東石油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展示材料: 學生:思考如何進行石油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與開發。 根據材料分析認識中東地區石油的重要地位,提高學生地理信息提取與分析總結能力。 通過小組討論形式認識中東石油運輸路線,加深學生對全世界地區分布的認識。主題四:宗教之爭 【讀圖總結:認識中東的人口、民族】 師:根據中東的相關材料,梳理中東地區的人口組成與民族構成。 【合作探究:認識中東的宗教之爭】 師:根據中東的相關材料,了解中東地區的宗教爭端與著名宗教城市。 生:認真思考,合作完成任務活動。 提升學生讀圖分析能力。 認識中東地區目前依然存在這宗教爭端。課堂小結(回顧)/5分鐘 設計意圖師:整理課堂思路:中東地區的四大爭端 生:跟隨老師整理課堂思路,回顧本堂課知識點。 及時回顧,構建知識框架,幫助學生理解。課后思考(延伸)/5分鐘 設計意圖【認識中東自然環境與服飾和建筑之間的關系】 師:布置任務:中東地區的傳統服飾以白色為主,建筑多以平定低矮房屋為主,思考其與中東地區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板書設計 充滿“爭端”的中東教學反思 課堂效果: 過程評價: 結果評價: 改進措施:第2課時 《歐洲西部》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課題 歐洲西部 課型 新授課課時 45分鐘 授課人 盤偉國二、課時目標1.讀圖找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范圍、主要國家及其首都,并能據圖說出歐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點(區域認知)。 2.利用地形圖,歸納歐洲西部的地勢及地形特點,解釋地形與當地畜牧業生產的關系(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3.運用氣候類型分布圖、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說出歐洲西部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發展畜牧業的有利影響(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4.通過實例說出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優勢條件。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歐洲西部的自然地理環境與經濟發展教學難點 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導入(復習)/5分鐘【圖片導入】 師:展示歐洲自然與人文景觀圖 歐洲西部有儈炙人口的童話故事,有陽光明媚的地中海風光,有曲折幽深的峽灣,有白雪皚皚著名的艾菲的阿爾卑斯山,有“郁金香王國”美譽的荷蘭,有藍色的多瑙河,有爾鐵塔…… 生:自主回答與討論學習新知(探究)/30分鐘一:歐洲西部的地理位置 師:給出歐洲西部的位置與國家組成圖,請學生歸納歐洲西部的位置與國家組成。 【小組合作】 結合教材材料,了解歐盟這一組織。 【問題思考】 師:為什么要建立歐盟? (資源和市場相對有限) 二、歐洲西部的自然環境與發達的國家組成 【分組探究】 閱讀教材與展示的資料,從地形、氣候 、河流三個角度總結歸納歐洲西部的自然環境特點。 【問題思考】 師:歐洲西部為何內河航運發達?結合自然環境特點與經濟發展狀況思考? 【小組討論】 總結歐洲西部發達的原因以及認識國家組成。三、發達的畜牧業與工業 問題1:為何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 方向1:結合相關地圖,說一說,有利于歐洲西部發展乳畜業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方向2:議一議,歐洲西部乳畜業發達的社會因素有哪些? 【小組討論】 認識歐洲西部的畜牧業與種植業:PPT展示幾個國家典型的農業發展。 問題2:歐洲工業發展特點與國家工業特色 閱讀材料:總結歐洲工業特點 工業國家介紹:通過ppt展示四、走進歐洲繁榮的旅游業 【自主學習】 歸納歐洲著名的旅游地,思考歐洲旅游資源發達的原因?課堂小結(回顧)/5分鐘 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知識。 建立知識框架,便于學生理解知識。九、板書設計歐洲西部十、教學評價課堂效果不足之處改進方法第3課時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課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課型 新授課課時 45分鐘 授課人 盤偉國二、課時目標1.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知道本區是以黑色人種為主的地區,從而能運用圖片等資料,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習俗,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的關系(區域認知)。 2.通過圖表資料,說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及對當地農業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通過實例和圖片,認識本區人口、糧食、環境等問題的嚴重性,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培養學生對人地關系的正確認識(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教學難點 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分析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主題式情境教學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導入(復習)/5分鐘【圖片導入】 師:展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自然與人文景觀圖 生:自主回答與討論學習新知(探究)/30分鐘一:黑種人的故鄉 師:撒哈拉以南非洲有哪些主要國家 絕大多數是屬于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 這片土地上為什么會有如此絢麗多彩的文化和風俗習慣 【讀圖思考】 讀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圖 任務1:找出本區東西所臨的海洋,以及在非洲的相對位置。 任務2:找出本區主要的地形區 (撒哈拉沙漠、三大高原、剛果盆地、乞力馬扎羅山)和主要河流(尼羅河、剛果河等) 任務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氣候分布特點。 【小組討論】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世界黑種人的故鄉,有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和原始的宗教。請依據教材與提供的材料分別說明。 【探究活動】 讀撒哈拉以南非洲、恩賈梅納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量 思考:熱帶草原氣候的特點,以及氣候對當地民居的影響。二、快速發展的經濟與人口、資源和環境 介紹: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礦產資源的寶庫,礦產資源不僅種類多,而且儲量大。同時,本區緯度低,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有豐富的熱帶動植物資源,是咖啡、油棕的原產地。撒哈拉以南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問題探究】 為什么非洲資源豐富但是經濟依然較為落后? 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進出口產品示意圖,思考特點? 以初級農礦產品生產為主,由于出口的初級產品價格低廉,進口的工業成品價格昂貴,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并且也制約了本國工業的發展。 【展示材料】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一些國家,正在努力改變經濟過分依賴初級農礦產品生產的情況,因地制宜,發展民族經濟,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例如肯尼亞、尼日利亞、安哥拉等。指出進入21世紀,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增長迅速,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 -。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當今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之- -, 越來越受到發達國家,以及中國、印度等國家的重視。撒哈拉以南非洲要擺脫全球“原材料倉庫”的尷尬角色,需要探索經濟發展的新途徑。最后教師總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經濟特點,明確這里經濟發展迅速,潛力巨大。 思考:依據材料,梳理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 【小組討論:經濟發展的措施】 展示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發展經濟的數據,有關國家的案例(肯尼亞、尼日利亞、安哥拉等),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國家經濟發展的經驗,在借鑒的基礎上,為撒哈拉以南非洲發展經濟提出建議。課堂小結(回顧)/5分鐘 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知識。 建立知識框架,便于學生理解知識。九、板書設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十、教學評價課堂效果不足之處改進方法第4課時 《澳大利亞》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課題 澳大利亞 課型 新授課課時 45分鐘 授課人 盤偉國二、課時目標1.對照地圖,說出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概括其主要特點,學會在地圖上指出某一國家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區域認知)。 2.閱讀課文和其他資料,概括澳大利亞特有生物眾多的自然特點,讀圖分析其形成原因,學會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3.閱讀課文,了解澳大利亞養羊業的發展現狀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4.對照澳大利亞牧羊帶分布圖、地形圖、降水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牧羊帶與地形、降水的對應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 5.閱讀課文和其他資料,了解澳大利亞采礦業、冶金業的發展現狀及礦產品的出口情況,學會舉例說出某國家與其他國家在經濟、貿易等方面的聯系。 6.讀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和冶金工業中心分布圖,找出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分布與礦產資源的關系,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教學難點 澳大利亞自然條件與工業發展之間的關系四、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五、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導入(復習)/5分鐘【圖片導入】 師:海底總動員動畫視頻導入 生:自主回答與討論學習新知(探究)/30分鐘總述:澳大利亞——活化石博物館 【自主學習】 師:出示圖8.35,澳大利亞在世界中的位置圖。 生:讀圖找出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南半球、獨自占有一個大陸、南回歸線穿過中部等。 師:澳大利亞位置的獨特性決定了它自然環境的特點,造就了它特有的自然地理現象。下面我們一起到澳大利亞的國家野生動物園去看一看。 【多媒體播放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園影片(也可出示澳大利亞特有動物的圖片或看課本插圖)。】 提出問題:澳大利亞生物的共性是什么? 生:觀看影片欣賞動物,感悟澳大利亞生物的古老性和原始性,萌生探究澳大利亞生物原始性的欲望。 探究一:我談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與大陸漂移的關系? 澳大利亞大陸長期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對生物進化的影響? 比較澳大利亞大陸與南極大陸在生物物種方面的差異。 生:小組自選探究課題,尋找證據。組長匯報討論結果。(可展示圖像材料或文字材料證明觀點) 課題1:運用大陸漂移學說從時間上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課題2:利用物種進化原理從空間上說明澳大利亞生物的原始性。 課題3:說明自然環境對澳大利亞生物的影響。 師: 出示閱讀材料: 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000種,其中有9000種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占植物總數的75%;有鳥類650種,450種是特有的,占鳥類總數的69%。全球有袋類動物150種,南美洲只有幾種,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亞。 師生 共同感悟:澳大利亞不愧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生: 自讀“閱讀材料”,了解澳大利亞的養羊史。 師: 同學們,我們在逛商店時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標有“100%澳毛”的字樣,就是說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羊毛織成的。澳大利亞發達的養羊業使其成為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因此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 師: (多媒體出示牧場景觀圖片)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場的規模很大,機械化程度很高。假如你是當地的一個牧場主,你會將自己的牧場建在哪里呢? 探究二:我來選擇牧場址 根據澳大利亞的地形來選址。 2.根據澳大利亞的氣候來選址。 生: 小組自選課題,選擇牧場位置。組長匯報結果指圖講解(不僅要說明所選位置,而且要闡明選擇依據): 課題1: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地形圖(圖8.38):通過讀圖得知澳大利亞的地形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為山地,北有大分水嶺,東南有該國最大的河流墨累河;中部是澳大利亞大盆地,有北艾爾湖;西部是低矮的高原。據此得出可將牧場建在西部高原、中部平原及東南沿海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地下水豐富,牧草優良,沒有大型野生食肉動物為天敵,一年四季可露天放牧。 課題2:充分利用澳大利亞的氣候圖(圖8.39):通過讀圖可以看出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的中部,氣候主要為熱帶和亞熱帶氣候類型,南部沿海地區為地中海氣候。據此得出可將牧場建在熱帶草原地區,因為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利于牧草生長。 師: (肯定生:的探究結果,提出問題加以引導)剛才我們分別依據地形和氣候因素來選擇了牧場址。下面你再從地形和氣候兩個方面綜合來考慮你的選址方案,看看會有做出什么調整? 生: 西部和中部的南回歸線附近地區不能建牧場,因為雖然這些地區具備了地形方面的優勢,但卻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干旱,缺少水源。 師: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不僅選擇了自己的牧場址,而且學會了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請來驗證一下你的選址是否合適。 師: 多媒體出示澳大利亞農牧業的分布(圖8.37)。 生: 選址正確,感受成功的喜悅。 生: 讀圖進一步了解澳大利亞四個不同農牧業區的分布,認識澳大利亞充分利用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的發展農牧業,因此農牧業一直在其經濟中占居著重要地位。 師: 同學們,澳大利亞不僅有發達的農牧業,而且礦產資源豐富,在發展采礦業方面具有很大的資源儲量優勢。(出示閱讀材料): 澳大利亞鋁土礦的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35%,居世界首位;鐵礦、鎳礦、鋅礦和錳礦的儲量居世界前5位;其他礦產,如煤炭、石油、天然氣、金礦、鎢礦等的儲量也很豐富。 師: 現在澳大利亞的采礦業、冶金和機械制造業等工礦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因此又被人們稱為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師: 出示澳大利亞礦產和城市分布圖(圖8.40)。 生: 讀圖找出:1.澳大利亞的主要礦產(煤、鐵礦石等)及分布。 2.澳大利亞的主要城市悉尼、堪培拉、墨爾本等。 師: 通過讀圖可以看出,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學專家,試利用所學過的知識來分析影響澳大利亞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探究三:我看澳大利亞的人口分布 1.地形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的影響。 2.氣候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的影響。 3.交通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的影響。 歷史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的影響。 師: 多媒體出示悉尼歌劇院、首都堪培拉等城市景觀圖片。課堂小結(回顧)/5分鐘 設計意圖總結本節課知識。 建立知識框架,便于學生理解知識。九、板書設計澳大利亞十、教學評價課堂效果不足之處改進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