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亞洲 第一節世界第一大洲(七下P2-6)1.位置與范圍⑴半球位置:主要在東半球和北半球;(注意:是大部分,而非全部)⑵緯度位置:地跨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大部分位于北溫帶。⑶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北臨G北冰洋,東臨E太平洋,南臨F印度洋。(西臨A歐洲,西南隔紅海和蘇伊士運河臨B非洲,東北隔白令海峽與D北美洲相望。)2.與其他大洲的界線(1)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2)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3)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3.亞洲地理分區:東亞(中國、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6個地區。4.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面積最大 2)跨緯度最廣 3)東西距離最長 4)人口最多。5.亞洲人口總數46.4億(2020年),全球14個國家人口過億,亞洲有7個,分別是東亞的中國、日本(2個);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3個);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2個)。6.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極不平衡,其中高度發達的國家是日本;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印度;富裕的石油國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最不發達國家老撾、阿富汗。第二節 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七下P7-12)1.亞洲之最(結合課本第7頁圖識記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世界最高高原一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世界最高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瑪峰 世界陸地最低點一死海世界最大半島—阿拉伯半島 世界最大群島—馬來群島世界最深湖泊—貝加爾湖 世界最大湖泊(咸水湖)—里海世界的“雨極”一乞拉朋齊 亞洲最大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2.亞洲的地形地勢特征:答:地形特征:地形復雜多樣,高原山地是主體(約占四分之三)。地勢特征:中部高,四周低,地勢起伏大。3.北美洲、美國的地形地勢特征:答:地形特征:東西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三大地形區,縱列分布。地勢特征:東西部高,中部低。北美洲主要地形區: 西都是科迪勒拉山系;中部是大平原:東部是阿巴拉契亞山脈、拉布拉多高原。4.歐洲(歐洲西部)地形地勢特征:答: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平原和山地)為主, 南北為山地,中部為平原。地勢特征:南北部高,中部低。5.讀“亞洲大陸沿30°N地形剖面圖”A. 蘇伊士運河; B.是世界最低的洼地 死 海,海拔為-415米;C. 喜馬拉雅 山脈; D.是世界上最高峰 珠穆朗瑪峰 ,海拔為 8848.86 米;E.是世界上最高的 青藏 高原;F.四川盆地; G. 長江中下游 平原;H. 太平 洋。6.亞洲的氣候(1)氣候特征:①氣候復雜多樣;②季風氣候顯著;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A.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①亞洲面積廣大 ②地跨寒帶、溫帶,熱帶(緯度因素) ③距海近遠不同(海陸因素)④地形復雜多樣(地形因素)(亞洲氣候多種多樣,僅缺失熱帶草原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這兩種氣候)B.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東部,東、南分別瀕臨太平洋和印度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使得亞洲東部和南部成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C.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分布廣的原因:亞洲東西距離遠,西部和內部距海遠,受海洋影響小,降水稀少、氣候干旱,分布有面積最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7.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區別:夏季風源地 夏季風風向 夏季風性質 冬季風源地 冬季風風向 冬季風性質東亞季風 太平洋 東南風 溫暖濕潤 蒙古、西伯利亞地區 西北風 寒冷干燥南亞季風 印度洋 西南風 溫暖濕潤 亞洲內部 東北風 寒冷干燥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夏季風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夏季風強 (強、弱)的年份,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容易造成洪澇災害;反之,夏季風弱 (強、弱)的年份,降水就較少,容易造成旱災。⑵說出圖中氣候類型A熱帶雨林氣候;B熱帶季風氣候;C熱帶沙漠氣候;D亞熱帶季風氣候;E溫帶季風氣候;F高原山地氣候;G溫帶大陸性氣候;H地中海氣候;I亞寒帶針葉林氣候;J寒帶氣候。⑶亞洲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亞洲缺少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8.非洲的氣候主要特征:以赤道為軸,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熱帶氣 候為主,氣候類型比較單一。亞洲 第一節世界第一大洲(七下P2-6)1.位置與范圍⑴半球位置:主要在___半球和___半球;(注意:是大部分,而非全部)⑵緯度位置:地跨北寒帶、北溫帶、熱帶,大部分位于___。⑶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北臨G___洋,東臨E___洋,南臨F印度___洋。(西臨A___洲,西南隔___海和___運河臨B___洲,東北隔___海峽與D___洲相望。)2.與其他大洲的界線(1)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___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___海峽(2)亞洲與非洲:___(3)亞洲與北美洲:___3.亞洲地理分區:___(中國、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6個地區。4.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1)面積最大 2)跨___最廣 3)東西距離最長 4)人口最多。5.亞洲人口總數46.4億(2020年),全球___個國家人口過億,亞洲有___個,分別是東亞的______(2個);南亞的___(3個);東南亞的______(2個)。6.亞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為___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___,其中高度發達的國家是___;發展中的大國______;富裕的石油國_________;最不發達國家_________第二節 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七下P7-12)1.亞洲之最(結合課本第7頁圖識記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世界最高高原一______(“世界屋脊”) 世界最高山脈—___世界最高山峰—___ 世界陸地最低點一___世界最大半島—___ 世界最大群島—___世界最深湖泊—___ 世界最大湖泊(咸水湖)—___世界的“雨極”一___ 亞洲最大平原—___2.亞洲的地形地勢特征:答:地形特征:地形復雜多樣,______是主體(約占四分之三)。地勢特征:______,地勢起伏大。3.北美洲、美國的地形地勢特征:答:地形特征:東西部為___,中部為___,三大地形區,南北縱列分布。地勢特征:______。北美洲主要地形區: 西都是___山系;中部是___:東部是___山脈、___高原。4.歐洲(歐洲西部)地形地勢特征:答:地形特征:地形以___(___和___)為主, 南北為___,中部為___。地勢特征:______。5.讀“亞洲大陸沿30°N地形剖面圖”A.___運河; B.是世界最低的洼地___海,海拔為-415米;C.___山脈; D.是世界上最高峰 ___,海拔為___米;E.是世界上最高的___高原;F.___盆地; G.___平原;H.___洋。6.亞洲的氣候(1)氣候特征:①___;②___顯著; ③___氣候分布最廣。A.氣候類型復雜多樣的原因:①亞洲___廣大 ②地跨___帶(緯度因素) ③距海近遠不同(___因素)④地形復雜多樣(___因素)(亞洲氣候多種多樣,僅缺失______和______這兩種氣候)B.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亞洲位于___的東部,東、南分別瀕臨___和___,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使得亞洲___部和___部成為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區C.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分布廣的原因:亞洲東西距離___,西部和內部距海遠,受___影響小,降水稀少、氣候___,分布有面積最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7.東亞季風與南亞季風的區別:夏季風源地 夏季風風向 夏季風性質 冬季風源地 冬季風風向 冬季風性質東亞季風 太平洋 東南風 溫暖濕潤 蒙古、西伯利亞地區 西北風 寒冷干燥南亞季風 印度洋 西南風 溫暖濕潤 亞洲內部 東北風 寒冷干燥亞洲東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與___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般來說,夏季風___(強、弱)的年份,從___上帶來的水汽___,降水也___,容易造成___災害;反之,夏季風___(強、弱)的年份,降水就較___,容易造成___。 ⑵說出圖中氣候類型A___;B___;C___;D___;E___;F___;G___;H___;I___;J___。⑶亞洲面積最大的氣候類型是___;亞洲缺少___和___。8.非洲的氣候主要特征:以__為軸,氣候類型__對稱分布;__氣候為主,氣候類型比較單一。1.亞洲的河流⑴ 河流特點:河流眾多,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亞洲長河眾多的原因:面積廣大;地勢中部高、四周低;降水較多。亞洲中西部河流稀少的原因(內流河:錫爾河、阿姆河):亞洲中西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降水稀少,氣候干旱。(2)長江的長度和流量都居亞洲首位,世界第三。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瀾滄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被稱為“亞洲的多瑙河”。北冰洋水系: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太平洋水系:黑龍江、長江、黃河、湄公河等;印度洋水系:恒河、印度河。2.利用左圖記憶亞洲主要河流的名稱和位置;說出右圖中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稱。補充知識: 1.北美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從東西半球看,北美洲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從南北半球看,全部位于北半球。(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北美洲的南部,北極圈穿過北美洲的北部,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3)海陸位置:北美洲北臨北冰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隔巴拿馬運河與南美洲相連,西北隔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活動課 認識歐洲(七下P13-16)一、認識歐洲地理位置特點: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歐洲全部位于北半球,大部分位于東半球。(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和北溫帶,少部分地區位于北寒帶。(3)海陸位置: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和黑海,三面被海洋環繞。2.三面被海洋環繞,有許多海灣深入內陸,使得各地距海洋都比較近,從而增強了氣候的海洋性。二、了解歐洲地理地形特征: 1.地形特征: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歐洲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有阿爾卑斯山脈,中部為廣闊的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而且山脈多為東西走向,利于大西洋的濕潤水汽深入內陸。2.地勢特征:南北高,中部低;地勢起伏較小。比較歐洲和亞洲地形地勢有什么不同:亞洲 歐洲地勢起伏狀況 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地勢起伏小,南北高,中部低地形類型構成 高原和山地為主 以平原為主主要地形分布 中部多山地高原,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 南北多山地,中部多平原三、分析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及其主要特點:1.由于歐洲海岸線曲折,有許多海灣深入內陸,氣候具有海洋性。以溫帶氣候為主;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1)大西洋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特點:全年溫和濕潤。(冬暖夏涼,一年內降水均勻。)(2)南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氣候,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3)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較廣的原因:①海陸分布:海岸線曲折,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②地形:多平原,山脈呈東西走向,利于海洋上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③風向:歐洲西部多位于西風帶,全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西風。四、探討歐洲氣候、地形對河流的影響:1.歐洲的河流特點:流程較短,水量豐沛,水流平穩,河網稠密,航運價值高。歐洲河流航運價值高的原因:①地形以平原為主,水流平穩;②多流經溫帶海洋性氣候區,降水充足,水量豐沛,河流無結冰期;③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對航運的需求量大。5.歐洲最長的河流是C伏爾加河(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注入里海);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B多瑙河,注入黑海;A萊茵河航運價值最高,注入北海。歐洲世界地理之最:世界平均海拔最低大洲:歐洲; 世界人口增長率最低大洲:歐洲;世界最長的內流河:伏爾加河; 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歐洲;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9個)。補充:非洲(海岸線比較平直)①非洲的位置:大部分地區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屬于熱帶大陸;西臨大西洋,東臨印度洋,北臨地中海;②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類型單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③非洲的氣候:熱帶草原氣候分布最廣;氣候以赤道為對軸,南北對稱分布。④非洲的河流: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發源于東非高原,向北注入地中海,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區,水量遠遠小于亞馬孫河。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七下P8-24)1.范圍: 包括A中南半島和B馬來群島兩部分。2位置: 緯度位置:赤道和北回歸線穿過(10°S—23.5°N之間),大部分在熱帶。(3)海陸位置: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亞洲東南部,東臨E太平洋,西臨F印度洋。)位置的重要性:地處聯系亞洲與大洋洲,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1.亞洲的河流⑴ 河流特點:河流眾多,呈___ 向四周分流。亞洲長河眾多的原因:___ 廣大;地勢___ ___ ;___ 較多。亞洲中西部河流稀少的原因(內流河:___ 、___ ):亞洲中西部深居___ ,距海___ ,降水___ ,氣候___ 。(2)___ 的長度和流量都居亞洲首位,世界第___ 。___ 在我國境內稱___ ,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被稱為“亞洲的多瑙河”。北冰洋水系:___ 、___ 、___ ;太平洋水系:黑龍江、___ 、黃河、___ 河等;印度洋水系:___ 、印度河。2.利用左圖記憶亞洲主要河流的名稱和位置;說出右圖中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稱。補充知識: 1.北美洲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從東西半球看,北美洲大部分位于___ ,從南北半球看,全部位于___ 。(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北美洲的南部,北極圈穿過北美洲的北部,地跨___ 三帶,大部分在___ 。(3)海陸位置:北美洲北臨___ ,東臨___ ,西臨___ ,南隔___ 與南美洲相連,西北隔___ 與亞洲相望。活動課 認識歐洲(七下P13-16)一、認識歐洲地理位置特點: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歐洲全部位于___,大部分位于___。(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緯度和___帶,少部分地區位于北寒帶。(3)海陸位置:北臨___,西臨___,南臨___和___,三面被海洋環繞。2.三面被海洋環繞,有許多海灣深入內陸,使得各地距海洋都比較近,從而增強了氣候的___。二、了解歐洲地理地形特征: 1.地形特征:歐洲地形以___為主;歐洲北部有___山脈,南部有___山脈,中部為廣闊的___(西歐平原、波德平原、東歐平原),而且山脈多為___走向,利于___的濕潤水汽深入內陸。2.地勢特征:___;地勢起伏較___。比較歐洲和亞洲地形地勢有什么不同:亞洲 歐洲地勢起伏狀況 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地勢起伏小,南北高,中部低地形類型構成 高原和山地為主 以平原為主主要地形分布 中部多山地高原,平原主要分布在四周 南北多山地,中部多平原三、分析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及其主要特點:1.由于歐洲海岸線___,有許多海灣深入內陸,氣候具有___。以___帶氣候為主;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分布典型。(1)大西洋沿岸—___氣候,特點:______。(冬暖夏涼,一年內降水___。)(2)南部地中海沿岸—___氣候,特點:夏季___,冬季___。(3)歐洲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較廣的原因:①海陸分布:海岸線曲折,大陸輪廓破碎,各地距海近,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②地形:多平原,山脈呈___走向,利于海洋上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③風向:歐洲西部多位于西風帶,全年盛行來自大西洋的西風。四、探討歐洲氣候、地形對河流的影響:1.歐洲的河流特點:_________航運價值高。歐洲河流航運價值高的原因:①地形以___為主,水流平穩;②多流經___氣候區,降水充足,水量豐沛,河流___結冰期;③經濟___,人口___,對航運的需求量大。5.歐洲最長的河流是C___(世界上最長的內流河,注入___);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是B___,注入___;A___航運價值最高,注入___。歐洲世界地理之最:世界平均海拔最低大洲:歐洲; 世界人口增長率最低大洲:歐洲;世界最長的內流河:___; 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大洲:歐洲;世界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___(9個)。補充:非洲(海岸線比較___)①非洲的位置:大部分地區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屬于___大陸;西臨___洋,東臨___洋,北臨___;②非洲的地形:以___為主,類型單一;地勢______。③非洲的氣候:___氣候分布最廣;氣候以___為對軸,南北對稱分布。④非洲的河流:世界最長的河流___,發源于東非高原,向北注入___,主要流經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區,水量遠遠小于亞馬孫河。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區 第一節 東南亞(七下P8-24)1.范圍: 包括A___半島和B___群島兩部分。2位置: 緯度位置:赤道和北回歸線穿過(10°S—23.5°N之間),大部分在___帶。(3)海陸位置:地處___和___、___和___之間的“十字路口”。(亞洲___部,東臨E___洋,西臨F___洋。)位置的重要性:地處聯系___洲與___洲,溝通___洋與___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咽喉要道:C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其重要作用表現在★:它是溝通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日本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3.本區的國家: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①緬甸、②老撾、③越南; 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②老撾。“火山國”:④印度尼西亞; 群島國家:④印度尼西亞、⑤菲律賓;跨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國家:馬來西亞。4.地形、氣候、河流:地形、地勢特征 氣候類型及特征 河流特征中南半島 地形: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地勢:北高南低 熱帶季風氣候: 終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 自北向南流,上游湍急,下游平緩,馬來群島 地形崎嶇,平原較少 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 短小湍急⑵湄公河,在中國境內又稱瀾滄江 ,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該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中南半島的河流多為國際性河流,大多發源于中國的青藏高原,其中注入太平洋的有紅河、湄公河、昭披耶河;注入印度洋的有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中南半島上河流分布口訣:老萬湄柬金,紅湄昭薩伊)5.東南亞火山、地震多的原因是:位于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歐亞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6.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分布在沿河平原及河口三角洲處。原因:地勢平坦,空間廣闊,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農業發達,交通便利。弊端:雨季易發生洪澇災害;污染水源。7.農業生產:東南亞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是世界著名的稻米生產和出口地區。本區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氣候濕熱,土壤肥沃,勞動力充足。(2)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農作物產量之最:泰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8. 東南亞是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華人、華僑主要來自我國的廣東省和福建省。其中華人比重最高的國家是新加坡。9.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旅游業已經成為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我國公民旅游熱線:新馬泰旅游——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東南亞地區吸引中國游客的優勢條件: ①旅游資源豐富;②與我國距離較近,交通便利,花費較少。 ③多華人和華僑,便于語言、文化的交流。旅游資源:泰國—大皇宮、大象節; 越南—水上市場、下龍灣; 馬來西亞—雙塔大樓;新加坡—圣淘沙公園、魚尾獅公園;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塔、巴厘島;緬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吳哥窟。第二節 中東(七下P25-30)1.范圍:亞洲的西南部,非洲的東北部,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亞及非洲的埃及。2.位置:⑴半球位置:全部位于東半球、北半球;(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位于熱帶、亞熱帶(北溫帶)地區;(3)海陸位置:地處①亞洲②歐洲③非洲交界處,位于④地中海、⑤黑海、⑥里海(最大的湖泊)、⑦紅海和⑧阿拉伯海五海之間,被稱為“三洲五海之地”。(4)交通要道(海峽、運河):a土耳其海峽(溝通黑海和地中海)、b蘇伊士運河(溝通紅海和地中海) 、c霍爾木茲海峽(溝通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石油海峽”“世界油閥”)。3.主要國家:A沙特阿拉伯;B伊朗;C伊拉克;D科威特;E阿拉伯聯合酋長國;F土耳其;G埃及。4.地形:以高原為主。5.氣候與河流 (1)本區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終年炎熱干燥,沙漠面積廣大,河流稀少,淡水資源短缺。措施:海水淡化(沙特阿拉伯)、發展節水農業(以色列)、跨流域調水(埃及)、一水多用。(2)當地阿拉伯人喜歡穿白色長袍的原因:適應當地終年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白色長袍可以反射太陽光,有利于通風、散熱、防風沙。6.世界油庫 (1)石油地位: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產量最高、輸出量最多的地區。(2)石油特點:油田具有儲量大、埋藏淺、出油多、油質好的特點。(大淺多好)(3)石油分布:本區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國家。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4)石油輸出:主要輸往西歐、美國、東亞(中國、 日本)等地。運輸方式:主要依靠海運,目前出現新的運輸方式管道運輸。石油輸出線路:7.宗教與文化習俗:(1)本區居民主要是白色人種,說阿拉伯語,民族為阿拉伯民族。非阿拉伯國家有伊朗、土耳其、以色列。(2)宗教:中東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發源地,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圣城:耶路撒冷。8.造成中東多沖突的原因:①地理位置重要,三洲五海之地;②石油資源豐富;③水資源匱;、④民族宗教沖突;⑤外部勢力干預。(被稱為“世界的火藥桶”)咽喉要道:C___,位于___和___之間。其重要作用表現在★:它是溝通___與___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___沿岸港口與___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___把馬六甲海峽稱為“海上生命線”。3.本區的國家: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①___②___③___; 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②___。“火山國”:④___; 群島國家:④___、⑤___;跨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國家:___。4.地形、氣候、河流:地形、地勢特征 氣候類型及特征 河流特征中南半島 地形:___ 地勢:___ ___氣候: ______ 自北向南流,上游__,下游___,馬來群島 ______ ___氣候:___ ___⑵___,在中國境內又稱___ ,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該河被稱為東方多瑙河。中南半島的河流多為國際性河流,大多發源于中國的___高原,其中注入太平洋的有______;注入印度洋的有______。(中南半島上河流分布口訣:老萬湄柬金,紅湄昭薩伊)5.東南亞火山、地震多的原因是:位于_________交界處,地殼活躍。6.城市、人口分布:集中分布在___及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弊端:雨季易發生___災害;___水源。7.農業生產:東南亞主要糧食作物是___,是世界著名的稻米生產和出口地區。本區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氣候___,土壤___,___充足。(2)東南亞是世界上_________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農作物產量之最:___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___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___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生產國;___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8. 東南亞是___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華人、華僑主要來自我國的___和___。其中華人比重最高的國家是___。9.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___已經成為東南亞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我國公民旅游熱線:新馬泰旅游——_________***東南亞地區吸引中國游客的優勢條件: ①___資源豐富;②與我國距離較近,___便利,花費較少。 ③多___,便于語言、文化的交流。旅游資源:泰國—___; 越南—___市場、___; 馬來西亞—___;新加坡—___公園、___公園;印度尼西亞—___、___;緬甸—___;柬埔寨—___。第二節 中東(七下P25-30)1.范圍:亞洲的___,非洲的___,包括除阿富汗以外的___及非洲的___。2.位置:⑴半球位置:全部位于______;(2)緯度位置:北回歸線穿過,位于______地區;(3)海陸位置:地處①___②___③___交界處,位于④___、⑤___、⑥___(最大的湖泊)、⑦___和⑧___五海之間,被稱為“______”。(4)交通要道(海峽、運河):a______(溝通黑海和地中海)、b______(溝通紅海和地中海) 、c______(溝通波斯灣和阿拉伯海)(“___”“世界油閥”)。3.主要國家:A沙特阿拉伯;B伊朗;C伊拉克;D科威特;E阿拉伯聯合酋長國;F土耳其;G埃及。4.地形:以___為主。5.氣候與河流 (1)本區以______為主,終年___,沙漠面積廣大,河流___,___資源短缺。措施:___(沙特阿拉伯)、發展___(以色列)、___(埃及)、一水多用。(2)當地阿拉伯人喜歡穿___色長袍的原因:適應當地終年炎熱干燥的熱帶沙漠氣候,白色長袍可以反射太陽光,有利于通風、散熱、防風沙。6.世界油庫 (1)石油地位:是世界上石油儲量___、產量___、輸出量___的地區。(2)石油特點:油田具有儲量___、埋藏__、出油___、油質___的特點。(大淺多好)(3)石油分布:本區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4)石油輸出:主要輸往___、___、___(中國、 日本)等地。運輸方式:主要依靠___,目前出現新的運輸方式___運輸。石油輸出線路:7.宗教與文化習俗:(1)本區居民主要是___人種,說___語,民族為___民族。非阿拉伯國家有___、___、___。(2)宗教:中東是_________的發源地,大多數居民信仰___。。三大宗教圣城:______。8.造成中東多沖突的原因:①______;②______;③___;、④______;⑤___。(被稱為“___”)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P34~39)1.地理位置、范圍: (1)范圍: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位于①撒哈拉沙漠 以南的非洲部分。(2)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跨南北半球。緯度位置:它大部分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位于熱帶、低緯度地區;因此被稱為“熱帶大陸”。海陸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臨B印度洋 ,西臨A大西洋,北面是①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是地中海,非洲東北隔通過E蘇伊士運河與亞洲相連)。(5)海岸線平直,半島、海灣較少,本區最大的海灣F幾內亞灣;最大島嶼b馬達加斯加島;2.地形、地勢(1)地形以高原為主,所以又被稱為“高原大陸”。(2)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主要地形區①撒哈拉沙漠、②剛果盆地、③埃塞俄比亞高原、④東非高原、⑤南非高原、a乞力馬扎羅山。其中②剛果盆地被赤道穿過,是世界最大的盆地;④東非高原也被赤道穿過;③埃塞俄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被稱為“赤道雪山”,原因是山頂海拔高,氣溫低,影響因素是地形因素。3.氣候 (1)赤道穿過本區中部,北回歸線穿過本區北部,南回歸線穿過本區南部,所以本區大部分位于熱帶(溫度帶)。(2)②處的氣候類型是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④處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導致本區域的野生動物具有定期遷徙的習性。(3)非洲最南端是好望角,其氣候類型是 地中海 氣候,當此地的氣候溫和多雨的時候,正是棗莊的夏 季。這種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地中海 沿岸。①處的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特征是終年炎熱干燥。(4)島嶼b馬達加斯加島,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而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產生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為地形因素。(東部為山地迎風坡)同被赤道穿過,②剛果盆地是熱帶雨林氣候,而④東非高原為熱帶草原氣候,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為地形因素。(東非高原海拔高)分布特點①以赤道為軸,南北大致對稱分布。②以熱帶氣候為主。③分布最廣的是熱帶草原氣候。4.河流湖泊: ⑴尼羅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是世界第一長河;該河水量小的原因是:主要流經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該河水量季節變化大的原因是上游流經熱帶草原地區,降水分干濕兩季造成的;⑵剛果河(世界水能最豐富的河流),自東向西注入大西洋;5. 資源 (1)非洲的代表性的植物金合歡樹、波巴布樹。(2)野生動物羚羊、斑馬、長頸鹿、大象、鴕鳥、獅子、獵豹,因為動植物資源豐富,所以被稱為“天然野生動物園”。(3)被稱為“世界原料倉庫”: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黃金、金剛石產量居世界首位。還是熱帶經濟作物咖啡、油棕、可可、香蕉。的原產地。6.人種 本區90%以上是黑種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黑非洲”之稱,除此之外,還有“高原大陸”“熱帶大陸”、“世界原料倉庫”、“饑餓大陸”等稱號。7.經濟 (1)非洲的經濟特點為單一商品經濟,出口物品主要有礦產、森林、畜產或熱帶經濟作物等初級產品,這些產品一般價格低廉;進口物品為機械、汽車等工業制成品。這樣的經濟特點使非洲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2)造成非洲貧困的根本原因(歷史根源)是:長期的殖民統治,除此之外還有單一的經濟結構、國際貿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交換、人口增長過快,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突出。(3)困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大問題: 人口問題(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糧食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和熱帶草原氣候造成的旱災)、環境問題,這三個問題最主要的是:人口問題。解決途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正在努力振興民族經濟,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一方面,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努力改變過度依賴單一產品的局面;另一方面,積極加強區域內聯合,并尋求跨區域的國際合作,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第四節 歐洲西部(七下P40-45)1.位置與范圍⑴歐洲西部大部分屬于北溫帶、小部分北寒帶;北臨A北冰洋,西臨B大西洋,南臨C地中海;⑵輪廓: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海灣。國家 景 點 國家 景 點①法國 “浪漫之都”巴黎、凱旋門、埃菲爾鐵塔 ⑥西班牙 地中海陽光沙灘、斗牛、②德國 國會大廈、“啤酒城”慕尼黑的啤酒節 ⑦挪威 “午夜太陽國”、峽灣風光③意大利 古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水城威尼斯 ⑧奧地利 “音樂之都”維也納、多瑙河兩岸風光④英國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塔橋、大本鐘 ⑨瑞士 阿爾卑斯山滑雪、表都伯爾尼(鐘表王國)⑤荷蘭 郁金香、風車、圍海造田工程 ⑩芬蘭 “千湖之國”a希臘 帕特農神廟、希臘奧林匹克遺址公園2.地形 ⑴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分布在南北兩側;主要山脈:阿爾卑斯山脈; 地勢:南北高,中間低;3.氣候 (1)主要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成因:①中緯度大陸西岸,常年受來自大西洋的西風的影響;②平原為主,山脈東西延伸,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內陸;③北大西洋暖流增溫、增濕。第三節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P34~39)1.地理位置、范圍: (1)范圍: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指位于①____以南的非洲部分。(2)位置 半球位置:________。緯度位置:它大部分位于____之間,主要位于熱帶、__緯度地區;因此被稱為“____”。海陸位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臨B____,西臨A____,北面是①____沙漠(非洲北部是地中海,非洲東北隔通過E____與亞洲相連)。(5)海岸線____,半島、海灣較少,本區最大的海灣F____;最大島嶼b____;2.地形、地勢(1)地形以____為主,所以又被稱為“____”。(2)地勢:____。主要地形區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a____。其中②____被赤道穿過,是世界最大的盆地;④____也被赤道穿過;③____被稱為“____”;____是非洲最高峰,被稱為“____”,原因是山頂____,____,影響因素是____因素。3.氣候 (1)赤道穿過本區中部,北回歸線穿過本區北部,南回歸線穿過本區南部,所以本區大部分位于____帶(溫度帶)。(2)②處的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特征是____。④處的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分____兩季,導致本區域的野生動物具有____的習性。(3)非洲最南端是____角,其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當此地的氣候溫和多雨的時候,正是棗莊的____季。這種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在____沿岸。①處的氣候類型是____,氣候特征是____。(4)島嶼b____,東部為熱帶雨林氣候,而西部為熱帶草原氣候,產生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為____。(東部為山地____)同被赤道穿過,②剛果盆地是____,而④東非高原為____,這種差異的影響因素為____。(東非高原海拔高)分布特點①以____為軸,____大致對稱分布。②以____帶氣候為主。③分布最廣的是____氣候。4.河流湖泊: ⑴____,自____注入____,是世界第一長河;該河水量小的原因是:主要流經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地區,降水少,蒸發量大;該河水量季節變化大的原因是上游流經熱帶草原地區,降水分干濕兩季造成的;⑵剛果河(世界水能最豐富的河流),自東向西注入____;5. 資源 (1)非洲的代表性的植物____、____。(2)野生動物________、鴕鳥、獅子、獵豹,因為動植物資源豐富,所以被稱為“____”。(3)被稱為“____”: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____產量居世界首位。還是熱帶經濟作物____的原產地。6.人種 本區90%以上是黑種人,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有“____”之稱,除此之外,還有____________等稱號。7.經濟 (1)非洲的經濟特點為____,出口物品主要有礦產、森林、畜產或熱帶經濟作物等____產品,這些產品一般價格低廉;進口物品為機械、汽車等____。這樣的經濟特點使非洲許多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____地位。(2)造成非洲貧困的根本原因(歷史根源)是:____,除此之外還有____的經濟結構、國際貿易中存在不合理的商品交換、__增長過快,____之間的矛盾突出。(3)困擾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三大問題: ____(人口自然增長率高) 、____(人口增長過快和熱帶草原氣候造成的旱災)、____,這三個問題最主要的是:人口問題。解決途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正在努力振興民族經濟,積極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一方面,____,努力改變________另一方面,積極加強____,并尋求____,已取得了顯著成效。第四節 歐洲西部(七下P40-45)1.位置與范圍⑴歐洲西部大部分屬于____、小部分____;北臨A____,西臨B____,南臨C____;國家 景 點 國家 景 點①法國 “浪漫之都”巴黎、____、____ ⑥西班牙 地中海陽光沙灘、____、②德國 國會大廈、“啤酒城”____的啤酒節 ⑦挪威 “午夜太陽國”、____風光③意大利 古羅馬斗獸場、____、____ ⑧奧地利 “音樂之都”維也納、多瑙河兩岸風光④英國 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塔橋、____ ⑨瑞士 阿爾卑斯山____、表都____(鐘表王國)⑤荷蘭 郁金香、____、圍海造田工程 ⑩芬蘭 “千湖之國”a希臘 帕特農神廟、希臘奧林匹克遺址公園⑵輪廓: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海灣。地形 ⑴地形以____為主,山脈分布在南北兩側;主要山脈:____山脈;地勢:________3.氣候(1)主要是____:____。成因:①____緯度大陸____岸,常年受來自大西洋的西風的影響;②____為主,山脈____延伸,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內陸;③北大西洋暖流____、____。對農業的影響:農業以畜牧業(乳畜業)為主。 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性因素為:光照和熱量。★思考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①地形以平原為主,②氣候溫涼、潮濕、日照少,利于多汁牧草生長;③經濟發達,人口密集,對肉類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大(或消費 市場廣闊)。(2)南部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對農業的影響:高溫期與多雨期不一致,成為油橄欖、無花果、柑橘等耐旱木本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糧食作物也以耐旱的小麥、大麥和玉米為主。成為世界上著名的園藝業基地。(3)歐洲西部降水量自西向東逐漸減少,氣溫年較差逐漸增大,自西向東氣候的海洋性逐漸減弱,大陸性逐漸增強。★為什么西歐許多人喜歡去地中海沿岸去旅游感受陽光沙灘?因為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為溫帶海洋性氣候,多雨多霧,日照少;而地中海沿岸為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干燥,光照充足。4.居民與國家 ⑴國家:大部分屬發達國家,人口稠密;區域性國際組織—歐洲聯盟(歐盟EU),總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統一使用的貨幣是歐元;⑵人種:多為白種人,信仰基督教。 ⑶人口增長:世界上自然增長率最低。5.工業 (1)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有“工業文明的搖籃”之稱,早期的工業中心多靠近煤、鐵產地。如英國的伯明翰、德國的魯爾區,德國、法國、英國一直是世界上傳統的工業大國。(2)各國主要工業產品:德國汽車、法國飛機、瑞士鐘表、意大利皮具、英國化工產品、丹麥乳畜制品、芬蘭手機。6.旅游業發達: 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最發達的地區。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 ①旅游資源豐富; ②交通發達,旅游設施完備;③多數國家使用統一的貨幣—歐元; ④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高,休閑時間多。第五節 兩極地區(七下P46-52)1.位置和范圍:(1)北極地區:泛指北極圈(66.5°N)以北的地區,以①北冰洋為核心,周圍被大陸和島嶼環繞。A亞洲、B歐洲、C北美洲、D格陵蘭島(世界最大的島嶼)。(2)南極地區:泛指南極圈(66.5°S)以南的地區,包括②南極大陸及周邊的海洋。E印度洋、F太平洋、G大西洋2.氣候和資源(1)南極大陸是世界上緯度最高、平均海拔最高、平均氣溫最低的大陸——“冰雪高原”。(世界上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2)南極的氣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風,因此稱謂有“世界寒極”“白色荒漠”、“世界風庫”。北極地區: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南極比北極氣候更寒冷的原因:①海陸: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②海拔:南極地區地勢更高;③冰雪:南極地區冰層多,冰雪對陽光的反射作用強,獲得太陽熱量更少。(3)南極地區:①淡水資源(最豐富),南極地區的淡水資源約占全球淡水總量的68%;②礦產資源:煤、鐵。在南極發現了大量的煤田也可以證明大陸漂移假說;③海洋生物資源:企鵝、磷蝦等。北極地區:①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等;②動物資源:北極熊;3.居民: 南極無人定居。北極地區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居住著因紐特人,他們是黃色人種。4.極地科學考察:(1)南極考察:中國先后在南極建立的科學考察站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羅斯海新站(秦嶺站)。其中長城站位于喬治王島,南極圈外,無極晝、極夜現象,南溫帶,西半球。 昆侖站、泰山站、中山站:位于南極大陸上,南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南寒帶,東半球。北極考察:我國最早建立的北極科考站是黃河站。昆侖站緯度位置最高。(2)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 西北 方向;羅斯海新站(秦嶺站)位于長城站的西南方向,羅斯海新站(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東北方向。這5個科考站都位于南極點的 正北 方向。(3)南北極定向的問題: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在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北逆南順)(4)去南極考察:11月至次年3月,此時是南極地區的暖季,有極晝現象,氣候較溫暖,方便考察。去北極考察:每年6~8月,此時是北極的暖季,有極晝現象,氣候較溫暖,方便考察。(5)科考站建筑架空離地,作用是防止大風積雪掩埋。5.極地保護在行動(1)極地地區面臨的問題:①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全球日益變暖,導致極地冰川、海冰加快融化,海平面上升;②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③人類對極地動物的過度捕殺;④燃油泄露。保護極地環境從我做起: ①綠色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②植樹造林。③節約用電,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紙杯、筷子)。6.(1)北極地區:A大西洋 ,B格陵蘭島,C歐洲,D亞洲,E太平洋,F北美洲,G北冰洋。(3)南極地區:⑤印度洋,⑥大西洋,③太平洋;②南美洲,⑦非洲,④大洋洲,a長城站, b中山站。對農業的影響:農業以____(乳畜業)為主。 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性因素為:____。★思考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①地形以____為主,②氣候溫涼、潮濕、日照少,利于____生長;③經濟____,人口____,對肉類及奶制品的需求量大(或____廣闊)。(2)南部地中海沿岸是____:________。對農業的影響:高溫期與多雨期不一致,成為________等耐旱木本經濟作物的主要產區。糧食作物也以耐旱的____和玉米為主。成為世界上著名的____基地。(3)歐洲西部降水量自西向東逐漸____,氣溫年較差逐漸____,自西向東氣候的海洋性逐漸____,大陸性逐漸____。★為什么西歐許多人喜歡去地中海沿岸去旅游感受陽光沙灘?因為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為____氣候,多雨多霧,日照少;而地中海沿岸為____氣候,夏季____,光照充足。4.居民與國家 ⑴國家:大部分屬____國家,人口稠密;區域性國際組織—____(歐盟EU),總部比利時的首都____;統一使用的貨幣是____;⑵人種:多為____,信仰____。 ⑶人口增長:世界上自然增長率____。5.工業 (1)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有“____”之稱,早期的工業中心多靠近____產地。如英國的____、德國的魯爾區,____一直是世界上傳統的工業大國。(2)各國主要工業產品:德國____、法國____、瑞士____、意大利____、英國____、丹麥____、芬蘭____。6.旅游業發達: 歐洲西部是國際旅游業____的地區。歐洲西部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 ①____豐富; ②____,旅游設施完備;③多數國家使用統一的貨幣—____; ④經濟發達,居民收入高,休閑時間多。第五節 兩極地區(七下P46-52)1.位置和范圍:(1)北極地區:泛指____(66.5°N)以北的地區,以①____為核心,周圍被大陸和島嶼環繞。A____、B____、C____、D____(世界最大的島嶼)。(2)南極地區:泛指____(66.5°S)以南的地區,包括②____及周邊的海洋。E____、F____、G____2.氣候和資源(1)南極大陸是世界上____最高、平均____最高、平均氣溫____的大陸——“____”。(世界上跨____最廣的大洲是____,跨____最廣的大洲是____)(2)南極的氣候特征:________,因此稱謂有“____”“____”、“____”。北極地區:氣溫____南極,降水____南極,風速____南極。南極比北極氣候更寒冷的原因:①海陸:南極地區以____為主,北極地區以____為主;②海拔:南極地區____更高;③冰雪:南極地區冰層多,冰雪對陽光的____作用強,獲得太陽熱量更少。(3)南極地區:①淡水資源(最豐富),南極地區的淡水資源約占全球淡水總量的68%;②礦產資源:煤、鐵。在南極發現了大量的煤田也可以證明____;③海洋生物資源:____等。北極地區:①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等;②動物資源:____;3.居民: 南極無人定居。北極地區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居住著____,他們是____。4.極地科學考察:(1)南極考察:中國先后在南極建立的科學考察站有: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羅斯海新站(秦嶺站)。其中____位于喬治王島,南極圈外,無極晝、極夜現象,南溫帶,西半球。 昆侖站、泰山站、中山站:位于南極大陸上,南極圈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南寒帶,東半球。北極考察:我國最早建立的北極科考站是____。____緯度位置最高。(2)長城站位于中山站的____方向;羅斯海新站(秦嶺站)位于長城站的____方向,羅斯海新站(秦嶺站)位于昆侖站的____方向。這5個科考站都位于南極點的____方向。(3)南北極定向的問題: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在南極上空看是順時針。(____)(4)去南極考察:____,此時是南極地區的____,有____現象,氣候較溫暖,方便考察。去北極考察:____,此時是北極的____,有____現象,氣候較溫暖,方便考察。(5)科考站建筑架空離地,作用是____5.極地保護在行動(1)極地地區面臨的問題:①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得____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斷增加,全球日益變暖,導致極地冰川、海冰加快融化,____;②南極上空____空洞;③人類對極地動物的過度捕殺;④燃油泄露。保護極地環境從我做起: ①綠色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②植樹造林。③節約用電,少使用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紙杯、筷子)。6.(1)北極地區:A__洋 ,B__島,C__洲,D__洲,E___洋,F___洲,G___洋。(3)南極地區:⑤__洋,⑥__洋,③__洋;②__洲,⑦__洲,④__洲,a__站, b__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