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光學實驗探究專題題練習卷一、小孔成像1.小科為了探究小孔成像的特點,在易拉罐的底部中心位置打了一個直徑約1mm的小孔,將罐的頂部有拉環的這一個圓面剪去,用硬紙板制作了一個直徑略小于易拉罐的圓筒,使易拉罐恰好能套在它的外面在圓筒的一端包上如圖乙的半透明的方格紙(格子與LED發光單元等大)并插入易拉罐中,如圖甲所示。像距s/cm 4.0 6.0 8.0像的高度h/cm 2.0 3.0 4.0(1)小科應該將半透明的方格紙包在圓筒的 端(選填“A”或“B”),采用了半透明并帶有方格的紙來做光屏的優點是 。(2)小科將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變光屏的位置,記錄下像距和像的高度如右表所示,則根據表中的數據能得到的結論是 。(3)相比較于燭焰,小科選用“F”形光源的好處是 。A led發光體的亮度更亮,成的像更明顯;B選用”F”形光源更便于研究像和光源的正倒關系;C選用“H”形光源也能達到同樣的實驗效果。2.學習小組用圖甲所示的圓柱形紙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規律”的實驗,發現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樣。關于像的亮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提出以下猜想:猜想1: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猜想2:與小孔的形狀有關。猜想3:與小孔的大小有關。(1)驗證猜想1時,應固定 的位置,讓光屏從圖示位置沿紙筒慢慢遠離小孔,在這過程中觀察光屏上像的亮度。(2)驗證猜想2時,固定燭焰、紙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換使用如圖乙所示的三個小孔進行實驗,分別觀察比較所成像的亮度。他們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3)為驗證猜想3,固定燭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變圓孔直徑,觀察現象如下表。圓孔的直徑/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較模糊 模糊像的明亮程度 ——逐漸變亮→實驗現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時, 。(4)通過該探究實驗,當成像清晰時,可觀察到的像的形狀有 。A.燭焰形 B.三角形 C.圓形 D.棱形3.某科學興趣小組在硬紙板上挖孔進行了多組實驗,探究“不同情況下太陽通過小孔成像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形狀”。實驗記錄表如下:小孔的形狀 □ 〇 △小孔的最大外徑/mm 1 5 10 1 5 10 1 5 10地 面 光 斑 形 狀 小孔到地面10 cm時 □ □ □ 〇 〇 〇 △ △ △小孔到地面20 cm時 〇 □ □ 〇 〇 〇 〇 △ △小孔到地面40 cm時 〇 □ □ 〇 〇 〇 〇 △ △小孔到地面80 cm時 〇 〇 □ 〇 〇 〇 〇 〇 △小孔到地面120 cm時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小孔到地面200 cm時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 〇小組成員通過分析表格數據,得出了一些結論。請回答下列問題:(1)由于太陽距我們很遠,到達地面的光線幾乎平行。所以,當小孔到地面的距離足夠小時,地面上的光斑形狀與小孔的形狀 (填“相同”或“不同”),這不是太陽的像。(2)要使太陽通過小孔成像,必須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離。當小孔到地面的距離一定時,小孔越 ?。ㄌ睢按蟆被颉靶 保孛嫔暇驮饺菀椎玫教柕南?。(3)當小孔形狀為“☆”時,小孔到地面80 cm時,地面上的光斑形狀為“〇”。則小孔到地面120 cm時,地面上的光斑形狀為 (填字母序號)。A.□ B.〇 C.△ D.☆二、光的反射4.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平面鏡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垂直于鏡面且可繞ON轉動.(1)如圖(a),當E、F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AO沿紙板E射向鏡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線OB,測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實驗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認為這樣得出結論 (選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F沿BO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 方向射出,因為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3)如圖(b),以法線ON為軸線,把紙板F向后緩慢旋轉,在F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OB,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5.小文同學通過以下的實驗過程,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提出問題】光的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位置有什么關系?【設計與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把一可沿ON折疊的白色硬紙板(作光屏)豎立在水平放置的平面鏡上,使一束光緊貼硬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1)當一束光貼著左側紙板沿AO方向射到O點時,在右側紙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線OB.實驗時,在紙板前不同方位都能看到光的傳播途徑,這是因為光在光屏上發了 反射.(2)讓光線逆著BO的方向射向鏡面O點,會發現反射想沿著OA方向射出,這表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具有 性.由(2)、(3)能發現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3)若將右側紙板向后折轉一定的角度,則在右側紙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這說明 。(4)再如圖乙所示,若將紙板傾斜,讓光線仍貼著紙板沿AO方向射向鏡面,則右側紙板上 (選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線.6.為了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實驗小組的同學選用了平面鏡、紙板、激光器和幾種不同顏色的筆,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1)實驗中還需要的器材是 。(2)實驗中為了使光束在紙板上顯示出來,方便實驗研究,應該采取的操作是____(填字母)。A.向紙板噴煙或霧B.使光束垂直于紙板射到O點C.使光束貼著紙板射到O點(3)改變光束入射的角度,多次實驗,換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每次光的徑跡。取下紙板,測量ON兩側的∠i和∠r,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根據數據得出的結論是 。實驗次數 ∠i ∠r1 70° 70°2 45° 45°3 30° 30°(4)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沿BO方向射到O點,光將沿圖中的OA方向射出,這是因為在反射現象中, 。三、平面鏡成像規律7.小敏同學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1)選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紙)、蠟燭、刻度尺。小敏選擇玻璃板代替鏡子進行實驗的目的是 。(2)選取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 的關系(3)移去后面的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紙),則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燭焰的像。(4)小敏將蠟燭逐漸遠離玻璃板時,它的像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魔術師利用了平面鏡成像規律,創造了“空間旋轉”“飛天仙女”等節目,當演員躺在轉盤上做各種動作時,觀眾所看到的懸在空中做優美動作的演員,只不過是躺在轉盤上的演員在平面鏡里的像,當然事先要在轉盤前安裝擋板,使觀眾看不到轉盤及演員,如圖所示,如演員橫躺在轉盤上,當演員的頭在左側,觀眾可看到演員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橫躺”)的。擋板使觀眾看不到轉盤及演員,運用了光 原理。8.如圖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透明玻璃板豎立在直尺上方,且底邊與直尺相互垂直,兩支相同的蠟燭A、B豎立在玻璃板兩側的直尺上,以蠟燭A為成像物體.(1)為了便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 ?。ㄌ睢拜^亮”或“較暗”)的環境中進行,且應在 ?。ㄌ睢癆”或“B”)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杯所成的像.(2)點燃蠟燭A,小心的移動蠟燭B,當看到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時,表面像與物體的大小 .這時,若把蠟燭B換成一光屏,則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 (填“實”或“虛”)像.9.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小科所在小組的同學們選取一塊平板玻璃、兩根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刻度尺、白紙、火柴等器材進行實驗,如圖甲所示。請回答:(1)如果有5mm和2mm厚的兩塊平板玻璃,應選擇 mm厚的平板玻璃做實驗比較合適。(2)小科將蠟燭A豎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點燃蠟燭A,他發現:平板玻璃中蠟燭A的像偏高且傾斜。你認為在圖乙所示的1、2、3三幅圖中,圖 是產生以上實驗現象的原因。(3)在找準像的位置后,小科在白紙上標記出a、b、c三點,如圖丙所示;他應分別測出 ?。ㄌ睢癮、b”、“b、c”或“a、c”)兩點到平板玻璃的距離進行比較。(4)如圖所示,小科把四個模型分別面對平板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與物左右位置關系,最好選用 ?。ㄌ钭帜妇幪枺?br/>四、光的折射10.為了尋找光的色散現象產生的原因,某同學進行了如下探究:選用不同顏色的光(紅光、黃光和紫光),分別以不同的入射角i從空氣射入玻璃磚中(如圖所示),測出折射光線對應的折射角r,結果如下表。(已知:紅光在玻璃中的傳播速度最快,黃光次之,紫光最慢。) 紅光光源 黃光光源 紫光光源實驗序號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 入射角i(度) 折射角r(度)1 25 16.4 25 15.7 25 15.12 50 30.7 50 29.4 50 28.23 75 40.1 75 38.3 75 36.6試回答:(1)為了順利完成本探究,入射角i的角度不能等于 。(2)比較實驗數據,得出規律:①同種顏色的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磚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隨著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 。②不同顏色的光從空氣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玻璃磚時, 。11.下面是對太陽光發生色散現象的探究實驗。實驗一:用平面鏡引入一束日光,通過狹縫照到三棱鏡上,如圖所示。調整棱鏡的方位,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白光通過棱鏡折射后得到的彩色光帶。把白紙放在棱鏡前,讓學生看到照到棱鏡上的光是白光,由此得知白光通過棱鏡后分解成各種顏色的色光。實驗二:在狹縫前放置紅色玻璃(或藍色玻璃),用白紙顯示出照在三棱鏡上的光是紅光(或藍光);通過三棱鏡后,光改變了傳播方向,但不分解,仍然是紅光(或藍光)。請回答下列問題:(1)你認為太陽光通過棱鏡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七色光是因為____。A.太陽光中含有七色光,通過棱鏡后各色光分散開了B.棱鏡中含有七色光,有太陽光通過時各色光分散出來(2)你得到(1)中答案的根據是什么?(3)由實驗現象可以看出各色光通過棱鏡時,哪種光的偏折最大?哪種光的偏折最?。刻柟獍l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12.在學習了“光的折射”相關知識后,小明為了進一步探究:人在液體上方不同角度觀察液體中同一物體所成像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他利用透明水槽、白色硬紙板、橡皮泥板、激光筆等器材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如下實驗:①在水槽底部的頂點位置S處放置一激光筆,并向水槽內加入一定量的清水。②打開激光筆,讓激光沿著硬紙板傳播,并調整激光筆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使折射光線對準水面上方人眼的位置E點。③用鉛筆沿著E1O方向伸入水面以下并戳中橡皮泥板s滾光筆記錄凹陷點為A,即為此時人在E1點所看到的激光筆。④重復步驟②③,使激光筆分別射中水面上方的E2、E3點,并記錄橡皮泥板上的凹陷點分別為B、C。③倒掉水,用刻度尺分別測量頂點S與檬皮泥板上的凹陷點A、B、C之間的距離為S1、S2、S3。(1)實驗中,小明讓激光沿著硬紙板傳播的目的是 。(2)若人的視線與液面的夾角越小,觀察到物體所成像的位置越淺。則實驗中所測量的s,s的大小關系應為 。(3)為了使實驗結論更具普遍性,則小明還應進一步增加怎樣的實驗? 。13.小明喝水時,偶然發現透過水面看不見玻璃水杯外側的手指,他感到很驚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質,為什么光卻不能透過呢?小明決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過程:根據光經過的路徑,首先想到了這種現象與光的折射有關,為此他根據光從水中射向空氣的光路進行了推測,如圖甲,光從水中射向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當入射角逐漸增大時,折射角也逐漸增大,那么,當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時,會不會……(1)小明的推測是 。(2)小明為了驗證自己的推測,進行了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實驗過程中逐漸增大激光筆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當增大到某一角度時,小明觀察到 ,證實了自己的推測。(3)當光從空氣射向水中時,也會出現“看不見”的現象嗎?說出你的觀點并解釋: 。14.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意外發現:當光沿某方向從半圓玻璃磚射向空氣時,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卻變得更亮(如圖1),老師告訴他這是光的全反射現象。課后,小明查到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的一些數據如下表所示: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折射角r 0° 15.2° 30.9° 48.6° 74.6° 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1)分析以上數據可知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折射角隨入射角的變化關系是:折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 。(2)光從玻璃射向空氣時,當入射角i≥ °時,反射能量達到100%,就發生了全反射現象。(3)由表格數據可知:圖2中圖線 (選填 “a”或“b”)反映了上述實驗中的入射角與折射角之間的關系。(4)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時,不能發生全反射現象。原因是折射角 入射角。(選填“>”“=”或“<")五、凸透鏡成像規律15.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小紅先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調整凸透鏡和白紙間的距離,直到太陽光在白紙上會聚成一個最小最亮的點,如圖甲所示,這一操作的目的是 。(2)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位于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小紅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個燭焰清晰 ?。ㄟx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就是利用這一成像規律工作的(填光學設備名稱)。(3)實驗中,如圖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燭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變小,若蠟燭的位置不動,透鏡應 ?。ㄟx填“靠近”或“遠離”)蠟燭。(4)實驗時,蠟燭越燒越短,光屏上的像向 移動,若用不透明紙遮住透鏡的一半,光屏上的像 ?。ㄟx填A.無影響 B.像變為原來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變暗D不成像)。(5)我們的眼睛中有類似于凸透鏡的結構,眼睛通過睫狀肌改變 的形狀,使我們能夠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F代生活中,智能手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便利,但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容易導致視力下降,下列關于近視眼及其矯正原理圖正確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16.小科班的同學在老師的指導下,用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1)安裝好各種器材后,點燃蠟燭,不斷改變光屏的位置,但無論如何沿光具座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始終找不到燭焰的像。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A.蠟燭的焰心、透鏡的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小于焦距。C.蠟燭正好在凸透鏡的焦點處D.光具座太短(2)對裝置進行調整后,小科和小明繼續研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他們先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處,小科負責將蠟燭從透鏡一側50cm處逐漸向透鏡靠近,小明負責觀察燭焰的像,并按觀察到的像的大小進行編號整理,如圖乙所示。實驗過程中小科觀察到的各個像的先后順序應為(填序號): 。(3)某同學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改變物距(u),移動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記錄像距(v),得到下列一組數據.u/cm 40 30 20 15 13.3 12.5v/cm 13.3 15 20 30 40 50實驗過程中凸透鏡始終固定在光具座上10cm處,若某次記錄時該同學看到了倒立放大的像,此時蠟燭在光具座上可能處于的位置的范圍是 。17.在某次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中:(1)小明想知道實驗中所用透鏡的焦距,做了如圖1甲實驗,讓鏡面垂直于陽光,在透鏡下面放上白紙與鏡面平行,測出透鏡與白紙間距s(單位cm)與對應的白紙被烤焦的時間t(單位 min),繪出如圖1乙所示的圖像,可判斷該透鏡的焦距f為 cm;(2)實驗前要調整燭焰的焰心、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使它們位于 。如果實驗中固 定好透鏡和蠟燭后,發現無論如何移動光屏,光屏上只有一個與透鏡大小幾乎相同的光斑,其原因可能是 ??;(3)實驗過程中,燃燒的蠟燭在不斷縮短,導致光屏上的像向 (選填“上”或“下”) 移動;為了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換實驗器材的情況下,請寫出一種可行的方法: ??;(4)如圖1丙,把一塊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固定在50cm刻度線位置,蠟燭固定在15cm刻度線位置時,光屏應在 ?。ㄟx填“Ⅰ”、“Ⅱ”或“Ⅲ”)區域內左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選填“倒立”或“正立”)實像;(5)小明在實驗中將蠟燭從略大于一倍焦距處逐漸遠離凸透鏡,該過程中像的大小將 ?。ㄟx填“變大”、“變小”或“等大”),物距u隨時間t的變化圖像如圖2所示, 則像距v與t的大致變化關系為圖中的 (選填“A”、“B”、“C”或“D”)。18.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如圖甲所示,凸透鏡的位置固定。當把發光的小燈泡放在40 cm刻度線處時,移動光屏發現光屏上始終能呈現一個面積大小不變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2)小明用蠟燭代替小燈泡繼續做實驗,蠟燭在圖乙所示位置時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則該像是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3)若想使光屏上的燭焰的像變得再大一些,在不改變凸透鏡位置的情況下,應將蠟燭向 (填“左”或“右”)適當移動一段距離,再調整光屏的位置。(4)在圖乙中,小明借來物理老師的眼鏡,并將其放在凸透鏡左側,發現光屏上的像由清晰變模糊,向右移動光屏又發現清晰的像,說明老師所戴眼鏡的鏡片是 透鏡,老師的視力缺陷是 (填“近視”或“遠視”)。19.如圖所示,小科用自制的水透鏡來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當向水透鏡里注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划攺乃哥R里抽水時,水透鏡的焦距將變大。(1)如圖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軸的光射向水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光斑,則此時水透鏡的焦距為8cm。實驗前,應調節燭焰、水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2)小科移動蠟燭、永透鏡和光屏至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點可制成 (填“照相機”或“投影儀”);若僅將蠟燭和光屏對調,則在光屏上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吹角宓南瘛?br/>(3)在如圖乙所示的實驗場景下,小科把自己的眼鏡給水透鏡“戴上”(如圖丙所示),當從水透鏡中抽出適量的水后,他發現燭焰的像再次變得清晰,由此判斷小科同學戴的是 ?。ㄌ睢敖暋被颉斑h視”)眼鏡。20.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膠管、止水夾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狀可改變的液體透鏡,如圖所示。(1)在探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時,首先在兩個透明玻璃長方體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然后將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體透鏡.再將液體透鏡放置在兩個玻璃容器之間,如圖甲所示.讓光線沿圖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經透鏡折射后折射光線將 (選填“偏離”或“偏向”)主光軸.如果此時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變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則折射光線偏折的程度 ?。ㄟx填“會改變”或“不改變”)。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煙霧的目的是 。(2)為了探究“影響液體透鏡折光能力強弱的因素”,物理興趣小組人員做了如下實驗:在圖甲所示的裝置中,保持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即形狀不變,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觀察光線經不同液體透鏡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時,他們是在探究液體透鏡折光能力與 是否有關,在此探究過程中保持液體透鏡的凸起程度,即形狀不變的具體原因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A;便于比較像和光源的大小關系(2)當光源和小孔的位置固定時,像的高度與像距成正比(合理即可)(3)AB2.【答案】(1)燭焰和紙筒(小孔)(2)沒有控制孔的大?。娣e)相同(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4)A3.【答案】(1)相同(2)小(3)B4.【答案】(1)不合理;憑一次實驗數據得出結論有偶然性,應進行多次實驗(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上5.【答案】(1)漫(2)可逆(3)入射光線、反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4)不能6.【答案】(1)量角器(2)C(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4)光路是可逆的7.【答案】(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物像大小(3)不能(4)不變(5)正立;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8.【答案】(1)較暗;A(2)相等;不能;虛9.【答案】(1)2(2)2(3)a、c(4)A10.【答案】(1)0°和90°(2)增大;光在玻璃中傳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11.【答案】(1)A(2)因為實驗二中,將太陽光用紅色玻璃(或藍色玻璃)過濾后,只有紅光(或藍光)通過三棱鏡時,沒有得到七色彩帶,而是發現紅光(或藍光)發生了偏折。這說明實驗一中彩帶的出現是由于太陽光是一種復色光,通過三棱鏡時發生了色散。(3)由實驗圖可看出紫光通過三棱鏡時偏折最大,紅光偏折最小。由此可知太陽光發生色散的原因是各色光通過棱鏡時偏折程度不同。12.【答案】(1)將光的傳播路徑呈現在硬紙板上,便于觀察和記錄像的位置(2)s1(3)將水槽中的水更換為其他種類的液體重復上述實驗13.【答案】(1)折射光線消失(2)光斑消失(3)不會。光從空氣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始終小于入射角14.【答案】(1)增大(2)41.8(3)a(4)<15.【答案】(1)測量凸透鏡的焦距(2)放大;幻燈機(3)遠離(4)向上;C(5)晶狀體;A16.【答案】(1)A;B;C;D(2)12354(3)20cm~30cm17.【答案】(1)12(2)同一高度;蠟燭在焦點處(3)上;向上移動光屏或向上移動蠟燭或向下移動凸透鏡(4)Ⅱ;倒立(5)變?。籆18.【答案】(1)10.0(2)放大(3)右(4)凹;近視19.【答案】(1)同一高度(2)照相機;能(3)遠視20.【答案】(1)偏向;會改變;觀察光的路徑(2)液體種類;凸透鏡對光的偏折能力與凸透鏡的凸起程度有關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