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循環》說課稿尊敬的校長和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高一地理組教師xxx。今天我要說課的課題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水循環》,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七方面來進行說課。一、教材分析本節內容是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中的第一節。本節教材以圖片創設情景,引起學生思考導入。接著教材以示意圖和活動形式闡述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然后教材以圖表形式闡述水循環的地理意義。本節內容分為“水循環的過程及類型”、“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兩部分。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圖表資料、結合自然實際進行教學。二、學情分析1.學段特征:高一學生對自然界的認識具有濃厚的興趣,且思維活躍,但是大部分學生學習較為被動,習慣接受式的學習,因此通過實驗與案例探究,主動把課堂交給學生,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高一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了水循環的概念、類型和環節,但對知識點的應用還不夠靈活,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還比較差。 2.認知基礎:高一學生邏輯思維有所提高,并且經過前期學習已經掌握一定的讀圖、析圖能力,同時積累了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地理素養,能夠對水循環各環節與地理意義進行自主探究,并理解人類活動對水循環造成的影響進而影響人類生活。但學生層次不一,接受層度不盡相同,同時本節課內容較多,通過水循環引發出對應內容,對于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1.教學目標(1)人地協調觀:學生根據示意圖簡單分析水循環的過程的基本原理, 了解三個水循環的類型,能簡單畫出水循環的過程圖,解釋相關自然現象,并結合現實生活深化“水資源的危機意識、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思維,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2)綜合思維:運用水循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讀圖、閱讀、概括和對比法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3)區域認知:結合實際圖文材料,認識不同地區的水資源的差異,能夠運用本課知識,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釋特定區域的自然現 象。(4)地理實踐力:通過地理讀圖分析,分析水循環的過程,并能聯系實際觀察水循環現象,培養學生地理讀圖、繪圖能力,具備一定的運用考察、實驗、調查等方式進行科學探究的意識和能力。2.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教學難點: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四、教學方法新課程下的教學要求老師只是導演,而不是主角。教師的作用是要創設一種學生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的情境,組織課堂教學,而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再結合學情分析,在教法上采用“學生動手學習、同桌合作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及層層遞進的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發現規律原理,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與人溝通協作的能力。 同時,配以多媒體圖像的展示,更加形象、直觀,便于學生理解。五、教學過程1.導入課題環節(3分鐘)課前2022年臺風“暹芭”視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把學生從下課狀態迅速轉到準備上課狀態。提問:從地理學的角度,臺風登錄涉及了什么地理知識?東部地區降水劇增,其中包括了水循環的哪些環節呢?設計意圖:用問題的形式導入,引發學生對生活現象的思考,激發學生的興趣。展示考綱、合格考考試能力要求。設計意圖:讓學生課前對本課時要復習的內容及要求心中有數,帶著目標去復習。2.復習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15分鐘)(1)回顧水循環的概念;(2分鐘)(2)學生手繪地圖,復習水循環的類型及主要環節;(6分鐘)(3)同桌討論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5分鐘)(4)課堂練習。(2分鐘)設計意圖:通過手繪地理簡圖提高學生對水循環類型和過程的理解,同桌之間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講練結合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3.復習水循環的地理意義(1)據圖復習水循環的地理意義;(8分鐘)(2)課堂練習鞏固。(14分鐘)設計意圖:據圖復習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加深學生對水循環意義的再次理解,課堂練習鞏固,提高復習效果。4.復習小結(2分鐘)根據板書進行課堂小結。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的把握。六、板書設計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當然還離不開合理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對課堂有畫龍點睛的效果。我采取綱領式板書形式進行板書,力求體現結構合理、簡潔明了,重難點突出,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完整而又清晰的認識。七、教學反思好的教學走在不斷改進的道路上,在上完本節課后,我將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即教學目標、學生反映、教學內容和板書設計,通過總結本節課教學的優點和缺點,要求做到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從而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