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學立法(教學設計)課標標準與指導意見 本框題教學內容貫徹《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1)內容要求搜集材料,闡述科學立法的基本要求。(2)學業要求通過本框學習,明確科學立法的基本內涵和基本要求。懂得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具備有序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的能力。單元名稱全面依法治國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明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1)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①政治認同:了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具體做法,懂得全面依法治國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認同國家依法治國方略。②科學精神: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③法治意識:建設法治中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做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每一項工作都要依法進行。④公共參與: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投身依法治國實踐,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2)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①運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理念構建理論知識與生活體驗相結合的活動型課堂。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全面依法治國是本單元的主題,教學活動設計以活動型和社會實踐型為主。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②運用平等對話的理念構建圍繞議題展開的自主探究型課堂。體現了學科內容問題化和問題解決情境化,對應結構化的學科內容,巧妙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和真情實感的情境,完成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自我建構過程,完成學生從知識到行為的轉化過程。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本冊教科書以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為主線。本單元以“全面依法治國”為主題,與前兩個單元構成了統一的整體。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統一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偉大實踐。本單元圍繞“全面依法治國”展開闡述,在回顧我國法治建設成就、理解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原則,進而在總目標統領下明確重點任務,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本單元共有三課內容,共 9框,外加一個綜合探究,計劃用 10課時完成。綜合探究單獨用一課時。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本單元共有三課內容,共 9框,外加一個綜合探究,計劃用 10課時完成。綜合探究單獨用一課時。課時教學設計課題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學立法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本課內容是必修 3《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學立法”的內容,以一個“探究與分享”導入,包括了兩個目的知識,“探究與分享”通過介紹我國行政訴訟法的制定和修改歷程,引導學生為科學立法提出可行性建議,幫助學生認識科學立法的內涵,明確科學立法的重要原則,探究實現科學立法的途徑和方法。第一目“科學立法的內涵”,闡述科學立法的含義,分析科學立法的原則,即要體現我國的國家性質,要符合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歷史傳統、國情和實際,要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立法工作規律、立法程序,要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科學化;第二目“推進科學立法”闡述實現科學立法,必須依法立法,充分發揚民主,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需求、發展路徑等)學生通過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對依法治國的重要意義有了基本的了解。認識了法治,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讓人們能夠建立起一個基本、穩定、持續的生活,保障人們在社會各個領域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而且,學生對法治與良法之間的關系有清晰的認識,知道了法治要求實行良法之治,還對何為良法有了一定的判斷。但是,大多數中學生對科學立法的內涵、重要性以及如何推進科學立法等知識缺乏系統性認識;尤其對于公民為什么要積極參與科學立法,公民參與科學立法有哪些重要途徑,缺乏一定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本節課就是要增強學生的法治觀念、提高學生的公民意識,積極參與政治生活。3.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后應達成的目標)【課標要求】搜集材料,闡述科學立法的基本要求。4.學習重點難點重點:科學立法的內涵。難點:如何推進科學立法建設。5.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播放歌曲視頻: 一首 rap串聯立法法和你我 觀看視頻設計意圖: 以視頻形式導入,更有利于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引出總議題,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制定與修改,透視科學立法環節二:子議題(一)國之良法善治之播放《立法法》修訂內容和修訂過程視頻。設計探究問題: 1.《立法法》是一部什么樣的法律? 2.《立法法》自 2000年通過,為什么要不斷修訂? 3.《立法法》的修訂內容和修訂過程體現了哪些立法原則?請學生在小組討論基礎上,分析、分享上述問題。 請其他小組完善補充引導學生在分享討論基礎上理解: 1.科學立法的概念,就是要尊重和體現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不斷提高法律的質量。 2.科學立法應遵循的原則: ①從立法方向上看:科學立法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性質,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國家發展進步,保障人民各項權利。 ②從立法實效上看:科學立法也要符合國情和實際。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③從立法方法上看:立法要遵循法律體系的內在邏輯和立法工作規律,遵循立法程序,注重立法技術,努力實現立法過程的科學化 觀看《立法法》修訂內容和修訂過程視頻。以小組為單位對探究問題展開討論,并進行分享。 在老師引導下理解:科學立法的概念和科學立法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材料,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立法法制定和修改的歷程。通過對立法法制定和修改背景的分析,以及這個過程中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思考的結合,學生能充分理解科學立法的含義和應遵循的原則。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和科學精神環節三:子議題(二)科學立法民之所呼播放視頻:習總書記對立法的看法引導學生明確本次立法法修訂過程本身就貫徹了全過程人民民主,而且本次修訂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實踐要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通過兩個典型案例,引導學生感受法律制度和修改過程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并思考如何推進科學立法。 【典型案例 1】 播放備案審查視頻,設計探究問題: 1.視頻中提到立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制度,是什么呢? 2.法律、法規等是否合法的依據是什么?對推進科學立法有什么啟示? 3.公民或組織參與提出備案審查建議有什么意義?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享討論成果。在學生討論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3.如何推進科學立法①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典型案例 2】播放“上海聲音”視頻,設計探究問題:1.長寧區古北市民中心的“上海聲音”是如何上達至全國人大法工委的?2.“上海聲音”被采納,說明我們應如何推進科學立法?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享討論成果。在學生討論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3.如何推進科學立法②科學立法要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 【觀點辨析】設置觀點辨析問題:有同學認為,參與立法協商是大人和專門機構的事,中學生欠缺專業法律知識,沒有必要參與立法。你是否同意上述觀點,并說明理由。請學生以自主思考,分享討論成果。在學生分享基礎上,引導學生明確: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往往與每位公民密切相關,雖然沒有專業法律知識,但是完全可以通過有效途徑表達合理訴求和期盼。而最關鍵的就是這個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使我們得到鍛煉,提高政治素養。 【班級公約“我來定”】在啟發學生有序參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參與實踐,設置“班級公約我來定”活動,引導學生就“是否可以將食品帶入校園和班級”積極建言獻策。 【典型案例 3】展示《未保法》修訂過程中對法律草案修訂的文字材料,設置問題:《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過程 學生活動觀看習總書記講話視頻,感悟立法法修訂過程中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觀看【典型案例 1】視頻,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分享討論成果。明確 3.如何推進科學立法①科學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軌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規范性文件。憲法和立法法是國家機關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最基本的法律依據 觀看【典型案例 2】視頻,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分享討論成果。 明確 3.如何推進科學立法②科學立法要堅持民主立法,廣開言路,集思廣益。要健全立法機關和社會公眾溝通機制,開展立法協商,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健全法律法規規章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和公眾意見采納情況反饋機制,廣泛凝聚社會共識。自主思考 【觀點辨析】設置的問題,分享觀點。在老師引導基礎上,形成有序政治參與的意識。圍繞“是否可以將食品帶入校園和班級”主題,積極建言獻策,為班級公約的制定提出可行性意見和建議。閱讀《未保法》修訂過程中對法律草案修訂的文字材料,思考設置問題,分享思考成果。設計意圖通過 【典型案例】、【觀點辨析】、【班級公約“我”來定】 等多種課堂教學情境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在理論學習與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正確把握推進科學立法的具體措施,涵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認同、堅持依法、民主、合理立法的科學精神、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環節四:法治之光展示圖片,分享十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激發學生對法治成就的自豪感。播放【法治之光】視頻,引導學生明確,完善的法治體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保障。激發學生投身法治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觀看圖片,認識十年來我國立法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觀看【法治之光】視頻,明白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要有完善的法治體系設計意圖 通過立法成就和立法成就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作用的認識,激發學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起到情感升華的作用。6.板書設計 (板書完整呈現教與學活動的過程,最好能呈現建構知識結構與思維發展的路徑與關鍵點7.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關注作業的針對性、預計完成時間,發揮作業對復習鞏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作用)著眼于增加學生對科學立法的了解,落腳于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設計社會調查作用。預計利用周末的兩天時間完成。利用社會調查的形式,一方面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身邊設立了哪些基層立法聯系點,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在深入了解在基層立法聯系點,可以通過什么方式參與法律法規的制定與修改等。 社會調查:走進生活 1.濟寧城區有哪些基層立法聯系點,這些基層立法聯系點主要起什么作用? 2.作為公民的我們,在基層立法聯系點通過什么方式參與法律法規的制定與修改? 3.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和方式有序參與法律法規的制定與修改? 要求: 1.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展開調查,做好組內分工。 2.內容真實、有調查過程記錄材料,如照片等。 3. 每個調查任務形成不少于 600字的調查報告。第九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第一框科學立法(評測練習)濟寧市實驗中學郭瑞霞1.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的規矩、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引領下,全面依法治國蹄疾步穩,從“有法可依”走向“良法善治”。良法應該()①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②實現好維護全體公民的利益③更好地符合社會和人民的需要④擴大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權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最新修訂的《刑法修正案(十一)》于 2021年 3月 1日起施行,其中最低刑責年齡由14歲下調至 12歲,這一調整是為了預防和治理近年來時常發生的低齡未成年人惡性犯罪現象,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表明() ①法律應該與時俱進,與社會發展的實際相結合②我國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促進立法平等③法治建設應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④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道德規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渠道,確保立法項目的確定,法律草案的起草、審議、通過等各個環節都能夠聽到來自人民群眾的聲音。十年來,共有 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國人大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參與人次超過 119萬,收到350多萬條意見。這告訴我們,推進科學立法要() ①順應時代要求,推動國家發展②健全溝通機制,廣泛凝聚共識③堅持集思廣益,提高立法質量④完善立法體制,明確權利義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憲法修訂過程中,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提出的修憲總體要求,強調要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憲法保障。從政治生活角度看,憲法修改的目的是①更好護航新時代,為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提供根本制度保證②更好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③更好的體現人民意志,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④更好的適應黨對國家事務的管理、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首部地方性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人工智能產業促進條例》,經深圳市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于 2022年 11月 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是深圳在新興領域的重要立法。該條例的制定() ①為促進深圳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法律保障②體現了科學立法要符合國情和實際,順應時代需要③能夠營造良好的人工智能生態,打造智能高效政府④體現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作為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民法典草案在編纂的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充分保障公民建言獻策、表達主張的民主參與權利。據悉,全國人大常委會每次審議后均通過中國人大網公開征求社會公眾意見,總共有 425600余人參與,提出的意見總數達到 102萬條,公眾關注熱度空前。這表明()①我國公民政治參與意識顯著增強②公民的參與有利于促進良法善治③國家尊重保障公民的參與權和立法權④法律的制定必須體現全體公民的意志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7.近年來,電信詐騙時有發生,人民財產遭受重大損失。2022年 9月 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并于2022年 12月 1日起施行。人大常委會用法律來預防、遏制和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是基于()①為維護公民財產權提供法律保障以彰顯我國法律的全民性特征②堅持科學立法,完善法律回應人民關切,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③全國人大常委會擁有最高立法權,要貫徹依法治國原則④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截至 2022年 1月,虹橋、正定、義烏、中國政法大學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已先后就 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計劃等征求基層群眾意見,獲得建議 11360余條,這些意見建議都得到國家立法機關的尊重和認真研究,其中 2300余條意見建議被不同程度采納吸收。據此可知,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①保障了人民群眾直接參與國家立法的民主權利②豐富了基層群眾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的實踐形式③打通了司法機關直接聯系基層人民群眾的渠道④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民主機制和本質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必須問法于民、立法為民,既要發揮人大代表在立法活動中的作用,又要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這意味著( ) ①社會主義民主是人人享有的廣泛民主②我國法律是人民意志的體現③公民要積極依法行使立法權④人大代表要依法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刑法修正案(九)規定,在微信、微博發布假消息,國家考試中找人替考,試圖通過醫鬧獲利等 9種過去人們見怪不怪的行為,達到法定情節的,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這告訴我們()①立法機關制定法律也要與時俱進②要依法行使權利,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③公民在立法和守法上應一律平等④科學立法要合理設定權利和義務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11.浙江義烏雞鳴山社區的居民具有多國籍、多民族、多元素、多文化特點。作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義烏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絡站之一,該社區將反食品浪費法草案立法征詢座談會開到了網紅餐飲街區——櫻花街上。立法信息員與眾多餐飲店、便利店、小酒店的小業主、小老板們坐在一起,面對面討論草案條文。該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絡站的做法( ) ①是開門立法、民主立法的體現②表明立法機關下放立法職權③能使法律條款更好地反映民意④賦予了公民參與立法的權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規定:立法應當依照法定的權限和程序;體現人民的意志,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科學合理的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國家機關的權力與責任。這說明要提高立法質量必須()①依法立法②民主立法③科學立法④崇尚憲法權威 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 13.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設立的法律援助機構或者非政府設立的合法律所組織法律援助的律師,為經濟困難或特殊案件的人尤其是農村無償提供法律服務的一項法律保障制度。2021年 8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該部法 律于 2022年 1月 1日起施行。法律援助法的施行() ①有利于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②使公民享受公共法律服務的權利有了法律保障③有利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擴大援助范圍④主要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發揮法律的效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為保障婦女合法權益,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根據憲法和我國實際情況,制定《婦女權益保障法》,已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修訂通過,自 2023年 1月 1日起施行。上述舉措表明()①遵循憲法和基本國情是立法機關科學立法的必要條件②全國人大主動回應社會關切,依法保障婦女合法權益③伴隨著婦女權益的增加,實現了婦女的自由全面發展④我國貫徹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婦女權益保障穩步推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3年 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修正草案)》在兩次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后,正式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這是一部“管法的法”,此次它的再次修改最大限度地讓民智、民意、民情體現在法律修改全過程中。立法法的修改過程①體現了全國人大常委會行使立法權②是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③保證國家權力始終掌握在人民手中④表明我國堅持開門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現行反間諜法制定于 2014年,對規范和保障反間諜斗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反間諜斗爭實踐需要。為全面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根據全國人大監察和司法委員會就反間諜法提出的立法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將修改反間諜法列入 2022年度立法工作計劃。法律起草專班在廣泛聽取部門、地方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修訂草案)》。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在“調查處置”一章中,增加查閱調取數據、傳喚、查詢財產信息、不準出入境等行政執法職權;明確國家安全機關執法規范要求,嚴格審批程序,實現規范化執法等。2023年 4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反間諜法,該法于 2023年 7月 1日起施行。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說明反間諜法的修訂是如何堅持科學立法的。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年 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出新的要求。2023年 3月 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決定。修改立法法,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通過完善立法體制機制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不斷拓展和健全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形式。三是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總結吸收立法工作實踐經驗,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完善立法體制機制、明確相關工作要求。四是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堅持立法和改革相輔相成、同步推進、內在統一,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五是遵循憲法的原則和規定,注意處理好與近年來新修改的全國人大組織法、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地方組織法等法律的關系,做好銜接,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修改是全面依法治國原則的生動體現。 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的知識對此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1.A2.B3.C4.C5.A6.A7.D8.B9.D10.B11.B12.A13.A14.B15.C 16.①適應新形勢、新需要對現行反間諜法進行修改完善,尊重和體現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提高了反間諜法的法律質量。②通過法定程序將黨中央對反間諜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國家意志,堅持了依法立法。③法律修訂過程中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凝聚社會共識,充分發揚民主,堅持民主立法。④新修訂的反間諜法兼顧賦權與限權,合理設定權利與義務、權力與責任。 17.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修改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體現了黨對立法工作的全面領導。②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修改工作不斷拓展和健全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形式,體現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③修改工作遵循憲法的原則和規定,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體現了堅持依法治國。④強調適應新時代新要求,適應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體現了修改工作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8.教學反思與改進 (教與學的經驗性總結,基于學情分析和目標達成度進行對比反思,教學自我評估與改進設想) ①課堂上學生學習活動較單一,基本是基于議題和情境設計的小組合作探究。下一步需要探索跟多適合課堂開展的學生活動,豐富學生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②“社會調查·走進生活”作業活動的設計,貼近學生生活,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在下一步的教學過程中,積極開設基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大課堂,豐富思想政治課育人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