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教案課 題 第一課第2課時 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識記哲學、世界觀、方法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義;理解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科學的關系。 2、能力目標: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統一的角度,認識到世界觀決定著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動方法,增強主動運用科學的世界觀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對本框的學習,充分認識哲學的意義,可以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重點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教學難點是世界觀和哲學的含義教學方法 通過啟發式、討論法,運用實例教學,思考日常生活中富有哲理的實例,感悟哲學與世界觀與具體科學的關系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導學案》第一課第2課時、《固學案》第一課第2課時。 2.準備西藏旅游時人們上山朝拜的圖片。學生準備:利用課余時間通讀課文,把握關鍵詞或理出知識框架。完成《導學案》P7《知識體系梳理》部分導 學 過 程 設 計程序設計 學習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預設) 媒體運用情境導入 老師引入新課 師:在我們去西藏旅游的路上,會看到很多善男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女上山朝拜。甚至有七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是什么原因使這些人們這么虔誠?學生回答(略)。教師引導:支配他們行為的是潛藏在這些人心中的一個對人與世界的看法,因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著她一家人的命運。命運乃由上天、神靈主宰,這是他們的世界觀。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觀,什么是哲學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 學生根據老師的提問思考,并帶著問題進入新課的學習 PPT:西藏旅游時人們上山朝拜的圖片第一層級 環節一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本課內容。2.要求學生在閱讀課文后填寫P7《知識體系梳理》中的內容。3.在教室走動觀察學生閱讀課文、填寫內容的情況 閱讀課文,通過自學,填寫《知識體系梳理》中的空白處環節二 老師提出《導學案》P7《基礎學習交流》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問題:如何理解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如何理解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怎樣理解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如何理解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要求學生同桌討論,點同學回答問題并進行點撥、歸納 根據P7~8《基礎學習交流》中的問題閱讀教材,同桌互學,完成問題,養成積極回答問題的習慣 通過黑板或投影儀逐一呈現問題和答案環節三 針對《導學案》P8邊欄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誤區提示》,“ 1.世界觀與方法論有正誤之分,但哲學都是正確的。2.哲學是對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因此,哲學就是具體科學”,提醒學生注意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紙幣與貨幣的區別與聯系,并詢問學生是否能夠理解,有沒有疑問 同桌討論誤區提示中的問題,針對不同意見進行思想的碰撞,最后達成共識 微課學習第二層級 合作探究一 老師布置P8《重點難點探究》(一)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問題,要求學生分小組先進行討論,然后形成小組意見,最后再要求小組展示,小組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樣:在座位上口頭表達、在黑板上板書、寫在卡片上通過多媒體展示。其間,老師要在全班走動,觀察各組學生的討論情況,并進行指導。學生討論結束后可以通過舉手的方式看哪個小組最快,點最快的小組回答問題,針對答案要求小組其他成員補充或其他小組補充。老師歸納點評:對各小組展示的內容進行點評,多肯定、鼓勵,并指出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分小組共同討論問題,人人參與,有疑 ( http: / / www.21cnjy.com )惑舉手問老師,并積極舉手搶答。一方面對本組代表發言進行補充,加一方面注意傾聽其他小組的發言,做好補充的準備 PPT展示合作探究二 老師布置P9《重點難點探究》(二) 中的問題,要求同上。老師歸納點評: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要準確理解兩者的關系 同上拓展應用 要求全班同學思考P9《思維拓展應用》中的練習,并進行提問,注意提問時不要局限于少數學生,要注意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給所有人機會 學生獨立完成,積極舉手發言,傾聽其他同學的答案和老師的點評第三層級 課內鞏固 布置學生完成P9~P10《基礎智能檢測》和《全新視角拓展》中的練習,根據時間進行提問和講解 快速完成練習并同桌對比答案、進行討論第四層級 課堂總結反思 老師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師生共同完成P10《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課后對所學內容進行反思 完成并理解掌握《思維導圖》,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課后進行反思 PPT展示板書設計課后鞏固 布置學生完成《固學案》P3~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