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教案)一、教學目標1. 感受法治建設的艱難歷程,了解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增強對我國法治建設的信心。2. 通過了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點,明白西方法治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領會國家法治建設應立足于本國國情、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理念引導法治建設,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3. 知道依法治國已作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增強法治意識,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生活。4. 理解與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法律思想,并在生活中學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嚴于律己,遵紀守法。二、核心素養1. 法治意識:培養學生對法治的理解和尊重,包括法律的權威性、公正性、平等性等觀念。2. 公民責任:強調公民在法治社會中的責任和義務,如遵守法律、參與社會治理、維護社會秩序等。3. 批判性思維:培養學生對法律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和判斷的能力,鼓勵他們思考法治建設中的各種問題和挑戰。4. 社會參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法治建設的社會實踐,如法律宣傳、志愿服務、社區活動等,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行動力。5. 歷史意識:了解我國法治建設的歷史演變,認識法治發展的階段性和規律性,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文化素養。6. 全球視野:將我國法治建設置于國際視野中,比較和借鑒其他國家的法治經驗,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7. 創新精神:在法治建設中鼓勵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對法律制度和實踐的創新意識,推動法治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這些核心素養可以通過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實踐活動等多種途徑進行培養,以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參與我國的法治建設進程。具體的教學實施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科、學段和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和細化。三、教學重難點(一). 重點-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 馬克思法治理論基礎(法的產生、本質與特征)。- 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1. 中華法系源遠流長:重點在于理解中華法系的歷史淵源和獨特特點,包括其對社會秩序、倫理道德的重視,以及與中華文化的緊密結合。2. 馬克思法治理論基礎:- 法的產生:重點是理解法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法的本質:核心在于把握法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用于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的工具。- 法的特征:關鍵是理解法具有國家強制性、普遍性和規范性等特征。3. 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重點在于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法律體系的完善、司法制度的改革、法治觀念的普及等。這些重點內容對于理解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和特點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助于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基本觀點。(二). 難點- 法的本質。- 法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 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 法的本質:這一難點主要在于理解法并非憑空產生,而是受到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這需要深入分析社會經濟基礎、政治制度、文化傳統等因素對法的形成和發展的影響。2. 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理解這一難點需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法治建設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探討黨的領導與法治的關系,以及如何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解決這些難點需要深入學習和研究相關理論,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以加深對法的本質和依法治國的理解。同時,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能夠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更好地把握這些難點。四、教學方法(一)、議題式教學法。議題式教學法是一種以議題為核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對議題的討論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在議題式教學中,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一個或多個具有爭議性、開放性的議題。學生圍繞這些議題展開小組討論、資料查閱、觀點陳述等活動。通過交流和爭辯,學生不斷深化對議題的理解,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種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優點:1. 激發學生興趣:議題通常具有現實性和爭議性,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2. 培養思維能力:在討論和探究中,學生需要分析問題、提出觀點、反駁論證,從而鍛煉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3. 增強合作精神:小組討論和合作探究要求學生相互協作、交流溝通,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4.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需要主動查找資料、整理觀點,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5. 深化知識理解:通過對議題的深入探討,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教學內容,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在實施議題式教學法時,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議題,營造寬松的討論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討論和探究。同時,要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和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二)、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是一種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它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通過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深入探討問題,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以下是合作探究法的一些主要特點和實施步驟:1. 分組: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人數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小組成員應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特點,以促進多元化的思考和合作。2. 提出問題:教師提出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或任務,讓小組共同探討和解決。3. 合作探究:小組成員通過討論、資料收集、實驗等方式,共同研究問題,分享彼此的觀點和經驗,互相支持和協作。4. 成果展示:各小組將探究的結果以報告、演示、作品等形式展示給全班同學。5. 交流評價:小組之間進行交流,分享成果和經驗,并對其他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和提問。6. 教師指導: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到引導和支持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合作探究法的實施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通過與同伴的合作,學生可以拓寬思維、培養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合作探究法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學習和思考。在教育教學中,合理運用合作探究法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五、教學過程1. 導入- 展示視頻列表:《法治中國》。《法治中國》是中央組織拍攝的六集政論專題片,全片共分六集,分別為《奉法者強》《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該片自2017年8月18日起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并在融媒體平臺同步推出。- 提問: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你們對我國的法治建設有什么看法呢?。- 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2. 新課教學- 教師講解中華法系的起源和發展。- 學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中華法系的相關知識。- 教師講解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點。- 學生分組討論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教師講解新中國的法治建設成就。-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分享自己的感受。3. 課堂總結- 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分享自己的收獲。- 教師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法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 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后的練習題。-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于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和成就的信息,并撰寫一篇小論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