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民美術出版社第十二冊第16課剪紙中的古老記憶 教材分析:本課屬于“綜合探索”學習領域,與《繡在服裝上的故事》《復制與傳播》同屬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課程。剪紙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間美術形式。它來源于一定的社會生活,反映的大都是勞動人民的情感愿望和審美態度,豐富美化著人們的生活。本課的設置是讓學生了解民間剪紙藝術的美,發揚我國民族文化,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學中應運用典型作品啟發學生發現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將民間剪紙藝術發揚光大。剪紙藝術歷史悠久,它向生產發展同古代的風俗有直接的關系,人們用它作為迎春接福,喜慶的裝飾品,北方剪紙粗獷撲拙,南方剪紙精巧秀麗。剪紙題材廣泛,表現勞動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審美情趣。本課選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優秀剪紙作品,旨在引導學生感受剪紙作品萬剪不斷的結構,重點探索研究抓髻娃娃的造型特點、象征意義,吟詠著生命、民族繁衍和美好愿望的主題,以及裝飾性的藝術特點,使學生能夠進一步了解剪紙在我國的歷史文化中所衍化出的不同風貌和蘊含的文化內涵。學情分析:六年級學生對剪紙藝術并不陌生。在前面學過《百變團花》《過春節》《吉祥紋樣》《巧用對稱形》《陰刻和陽刻》的基礎上,學生都具備一定的剪紙知識和技巧,但對剪紙所蘊含的民俗文化內涵了解不多,還不能自如地創作表現一幅優秀的剪紙作品。本課是對剪紙藝術的綜合探究學習。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欣賞不同地域、不同風格的民間剪紙作品,了解剪紙藝術的歷史文化及造型特點。掌握抓髻娃娃的基本造型特點,感受剪紙藝術蘊含的美感。2.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民俗文化情境、小組探究等學習活動,引導學生模仿或創作一幅抓髻娃娃的剪紙作品。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民間傳統藝術的情感,培養學生保護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觀念和意識,增強民族自豪感。教學重點:通過對不同地域、不同風格剪紙作品的欣賞,感悟風格多樣的剪紙文化及其藝術特點。教學難點:對抓髻娃娃特點的把握及對文化背景的了解。教具學具準備:教師準備:智慧課堂教學設備、課件、剪紙作品等。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剪紙的信息資料、彩紙、剪刀、學習機等。教學過程:課前準備:循環播放一段優美的剪紙動畫片,提前把學生帶入剪紙的世界中。一.導入(用時1分鐘。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1.同學們,課前的動畫片美嗎?運用的是哪種藝術形式?(剪紙)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是我國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以口傳身授方式傳承下來的活態文化,如各民族的舞蹈、民間戲曲、神話傳說、節日禮儀、刺繡玩具、皮影、剪紙等。出示課題:《剪紙中的古老記憶》二.合作探究新知,學習剪紙的歷史發展和風格特色(用時13分鐘。設計意圖:以小組探究、交流匯報的形式了解剪紙藝術的知識并感受剪紙藝術的美,培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剪紙的歷史和發展1.學生匯報課前預習的結果。總結講述:這就是1959年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兩幅北朝時期的剪紙,《對馬團花》和《對猴團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剪紙實物。觀看視頻《剪紙的歷史和發展》。(二)各地域剪紙的不同風格:布置小組合作探究活動1:選擇一個感興趣的地域,研究當地的剪紙藝術風格和特色。填寫好探究學習單。學生在學習機上查找資料,分小組進行探究,然后組長匯報。1.苗族剪紙:苗族是一個沒有文字的民族,它把歷史和文化都繡在了美麗的衣服上,而苗族的剪紙正是這些繡片的底樣,幾乎每一個刺繡圖案紋樣都有一個來歷或傳說。欣賞《蝴蝶媽媽》蝴蝶是苗族人所崇拜的的始祖,蝴蝶紋樣在苗族到處可見。人們用剪紙表達最美好的祝福。(2)欣賞《姜央射日》學生講述姜央射日的故事。姜央是苗族的民族英雄,他使萬物得到生長,天下才得到安寧。苗族人用剪紙來紀念姜央。(3)苗族剪紙運用夸張變形手法,外觀規范整齊、構圖飽滿,結構嚴謹,線條流暢,古樸、豪放。2.陜北安塞:陜北剪紙大都出自農家婦女之手,以淳樸、粗獷、簡煉、明朗為特點。飽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強烈的感彩,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喜歡運用擬人、夸張手法,反映了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愛生活的情感。陜北安塞是北方的剪紙的代表。板書:北方剪紙:粗獷、豪放3.揚州剪紙:揚州是我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揚州剪紙向以花卉為主,具有優美、清秀、細致、玲瓏的藝術風格和地方特色。揚州第四代剪紙傳承人張永壽剪的菊,姿態優美,玲瓏剔透。揚州剪紙,剪中有畫,講究以“形”傳“神”、借景抒情,蘊涵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板書:南方剪紙:優美、精致4.山東剪紙:山東人喜歡用剪紙表達美好的心愿,每到春節時,都要掛“門箋”,屋內頂棚中心要貼上圓圓的頂棚花,四個角上要貼上角花,窗上有窗花,炕邊鑲炕圍花。山東人喜歡用剪紙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如用桃子象征“長壽”,石榴象征“多子”,蝙蝠代表福氣,柿子表示事事如意等。欣賞教師作品《人壽年豐》,進一步理解各種圖案的美好寓意。欣賞青島西海岸新區辛安剪紙視頻,感受家鄉剪紙的美。三、合作探究學習“抓髻娃娃”的象征意義和造型特點。(用時8分鐘)出示“抓髻娃娃”圖片,你知道這個形象的名字嗎?1.為什么叫“抓髻娃娃”?你從照片中找到抓髻娃娃的影子了嗎?對比娃娃照片,理解名字的由來。2.人們為什么喜歡“抓髻娃娃”?他有怎樣美好的寓意?娃娃本身代表旺盛生命力,頭上扎著髻,手里抓著雞,髻同吉,雞同吉,以諧音的方式表達祝福。它既象征著生命和繁衍,又象征著辟邪和祈福,是北方農村的保護神,繁衍之神。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板書:抓髻娃娃:吉祥、幸?!?br/>3.抓髻娃娃的造型有何特點?小組合作探究活動2:研究抓髻娃娃的造型特點,在學習機上用“批注做答”的方式研究。學生匯報總結抓髻娃娃的基本特征:圓頭,正面站立,兩肩平張,兩臂下垂或上舉,兩腳分開,手足外撇。雙手托鳥或者雞等。4.拉手娃娃和抓髻娃娃有何不同?拉手娃娃其實是一個二方連續紋樣,與單個的抓髻娃娃折法不同。四、示范(用時3分鐘。設計意圖:直觀示范解決教學難點)微視頻示范講解抓髻娃娃的制作方法。五、學生實踐,大膽創作(用時10分鐘)提出作業要求:1.模仿或創作一幅抓髻娃娃(單剪或重復連續式的折剪)的剪紙,可以把自己喜歡的花、動物和娃娃結合。2.突出抓髻娃娃的特點。學生動手制作抓髻娃娃,教師下發各小組的作業展板,巡視指導。六、展示欣賞,總結評價 (用時4分鐘)1.你認為誰的“抓髻娃娃”設計得最有意思?2.你自己的作品哪里最滿意?七、拓展延伸(1分鐘):講述世界工藝美術大師庫淑蘭的故事。下課。板書設計剪紙中的古老記憶北方剪紙:粗獷、豪放南方剪紙:優美、精致 (作品展示區)抓髻娃娃:吉祥、幸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