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一、教學目標1.關注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問題,認同對生物技術安全性問題討論的必要性。2.運用生物學知識對不同觀點的理由進行辨析和討論。二、教學重難點(1)從關注整個生物圈的和諧、穩定與發展的高度去審視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2)了解有關轉基因生物安全性問題爭論背后復雜的政治、經濟、宗教和倫理道德背景。三、教學過程【課堂導入】:PPT展示:從社會中來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提出: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同年8月,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指出:“十三五”期間要持續攻克轉基因關鍵核心技術,其中包括建成規范的生物安全性評價技術體系,確保轉基因產品安全。目前,我國已經逐步建立了與國際接軌并適合我國國情的轉基因安全評價體系,這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安全評價體系之一。近些年來,關于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已經成為老百姓普遍關心的問題。思考:那么,轉基因產品真的存在安全性問題嗎?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它呢?學生:課前查閱資料,分析中央一號文件的內涵,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示:經過國家相關部門審批、已經上市的轉基因產品,原則上是安全的。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問題。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由于這項技術研發出來的產品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性評價,符合相應標準的才能安全上市。所以應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但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詆毀科學創新、造謠惑眾,而是需要建立在完備的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即清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規范;還應該看到人們的觀點收到許多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進行思考和辯論。進而引出本節課題——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討論中央一號問題,提出社會熱點問題,聯系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講授新課】(一)轉基因成果令人嘆為觀止(學生列舉老師帶領總結)1.轉基因微生物:可清除石油污染的假單胞桿菌等。(1)地位:對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廣泛和取得實際應用成果最多的領域。(2)優點:微生物具有生理結構和遺傳物質簡單、生長繁殖快、對環境因素敏感、容易進行遺傳物質操作等優點。(3)成果:①減少啤酒酵母雙乙酰的生成,縮短啤酒的發酵周期;②構建高產、優質的基因工程菌生產氨基酸是目前工業化生產氨基酸的重要途徑;③基因工程菌生產藥物幾乎涉及各種類型疾病的治療。2.轉基因動物:轉基因牛、豬、雞、鯉魚、鯽魚、老鼠等。(1)將生長激素基因、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基因等轉入動物體內,培育了生長迅速、營養品質優良的轉基因家禽、家畜。(2)將某些抗病毒的基因轉入動物體內,培育了抵抗相應病毒的動物新品種。(3)建立某些人類疾病的轉基因動物模型,模擬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為研究該疾病的致病機制和開發治療藥物提供依據,如轉基因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轉基因小鼠原發性高血壓模型等。3.轉基因植物:抗蟲棉,耐儲存的西紅柿,轉基因玉米、大豆,抗病、抗除草劑、抗逆等全新性狀的農作物等。(1)研究成果:科學家已經培育出了大批具有抗蟲、抗病、抗除草劑和耐儲藏等新性狀的作物。(2)舉例:轉基因耐儲藏番茄利用轉基因技術顯著抑制番茄中乙烯形成酶的活性和乙烯的生成量,從而育成了轉基因耐儲藏番茄。(3)轉基因植物種植現狀2017年,全世界種植轉基因作物的國家已達24個,種植面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如下,這些國家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都超過了1×106hm2。①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中大豆和玉米最多,其次是棉花和油菜。②我國批準發放了轉基因棉花、番木瓜、水稻和玉米等作物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但截至2017年,只有轉基因棉花和番木瓜獲準商業化種植。③我國還批準發放了轉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甜菜、番木瓜的進口安全證書,但我國進口的基本上是轉基因棉花的纖維,還有這幾種作物在國外的直接加工產品。提問:這些轉基因生物給人們解決了哪些問題?(學生討論后,小組代表回答)答:轉基因生物給人們解決了以下問題:1.解決糧食短缺問題。2.減少農藥使用,減少環境污染。3.增加食物營養,提高附加值。4.增加食物種類,提升食物品質。5.提高生產效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問:轉基因生物安全嗎?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問題。總結:轉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1)目前對基因的結構、調控機制及基因間的相互作用了解有限;(2)目的基因往往是異種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過渡:轉基因生物雖然給人們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人們對轉基因生物的安全還是存在疑慮。(二)對轉基因產品安全性的爭論1.引發人們對轉基因生物安全性激烈爭論的原因自然原因:當人們面對原本是自然造就的生命形式被人為改造后具有了全新特征的現實時,出現激烈的爭論是正常的。社會原因:人們所生活的國家或社會、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宗教信仰、經濟發展水平、歷史背景、傳統文化和倫理道德觀念等的差異,決定了人們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取向。(1)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學家對基因的結構、基因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基因的調控機制等都了解得相當有限。(2)轉移的基因雖然是功能已知的基因,但不少卻是異種生物的基因。(3)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組的部位往往是隨機的。2.爭論的內容對于轉基因技術產生不同的見解,特別是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等方面發生激烈的爭論。(1)食物安全(2)生物安全(3)環境安全關注焦點 安全觀點 不安全觀點食物安全 有安全性評價、科學家負責的態度、無實例無證據 反對“實質性等同”、出現滯后效應、出現新的過敏原;擔心營養成分改變生物安全 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離、花粉傳播距離有限 擴散到種植區之外變成野生種類、成為入侵的外來物種、重組出有害的病原體、成為超級雜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環境安全 不改變生物原有的分類地位、減少農藥使用、保護農田土壤環境 打破物種界限、重組微生物的中間產物可能會造成二次污染、轉基因中的某些有毒蛋白或過敏蛋白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或人體內【辯論會——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1.辯論目的通過辯論使不同的意見能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殊途同歸”,形成共識,以正確的態度看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2.辯論方式設辯論正反方;或者角色扮演,如扮演政府官員、科學家、食品供應商和消費者等,扮演者從各自角度出發,發表不同的意見。3.辯論前的準備辯論的正反方或者角色扮演者,分別搜集不同國家或地區轉基因生物研發和安全評估、轉基因食品銷售等方面的資料,以及我國有關轉基因生物研究和商品化的法規和政策。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區分謠言與事實,區分事實與觀點;要舍棄矛盾的、不充分的證據,尋找確鑿的證據。4.辯論時的注意事項要精準地運用證據為自己辯護;要排除無關因素的影響,有序地呈現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要進行符合邏輯的推理判斷;要避免得出言過其實的結論;同時,還要善于洞察對方論證的陷阱和漏洞,如識別論證中的邏輯錯誤等。辯論時,切忌進行人身攻擊。對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辯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轉基因食品的“實質性等同”,即轉基因農作物中只要某些重要成分沒有發生改變,是否就可以認為與天然品種“沒有差別”。(2)滯后效應。轉基因農作物是否可能合成出對人體有直接毒性或潛在毒性的蛋白質,甚至食用者在過了若干年或一兩代之后,問題才顯現出來。(3)是否出現新的過敏原。(4)營養成分是否改變。(5)把動物蛋白基因轉入農作物,是否侵犯了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權益。舉例如下:(三)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教師:學生閱讀P103—104,分析如何理性看待轉基因技術。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討論。知識梳理:1.轉基因產品上市要求轉基因作為一項技術本身是中性的,由這項技術研發出來的產品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安全性評價,符合相應標準后才能上市。2.多維度、多視角地理性看待(1)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詆毀科學創新、造謠惑眾,而是需要以完備的相關科學知識為基礎,既清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和操作規程;(2)應該看到人們的觀點受到許多復雜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因素的影響;(3)要靠確鑿的證據和嚴謹的邏輯進行思考和辯論;(4)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社會輿論導向正確,往往有利于決策者作出正確的決策,從而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3.我國針對轉基因技術的方針(1)研究上要大膽,堅持自主創新;(2)推廣上要慎重,做到確保安全;(3)管理上要嚴格,堅持依法監督。國務院頒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國家有關部門制定實施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安全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農業轉基因生物加工審批辦法》和《進出境轉基因產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我國還成立了專門的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既維護了消費者對轉基因產品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又最大程度地保證了轉基因技術和已經上市的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資料卡——農業轉基因生物的標識管理(材料了解)為了加強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標識管理,規范農業轉基因生物的銷售行為,引導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生產和消費,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我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實行了標識制度。標識的標注方法如下。(摘自《農業轉基因生物標識管理辦法》)。(1)轉基因動植物(含種子、種高禽、水產苗種)和微生物,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產品,含有轉基因動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產品成分的種子、種畜禽、水產苗種、農藥、獸藥、肥料和添加劑等產品,直接標注“轉基因××”。(2)轉基因農產品的直接加工品,標注為“轉基因××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為轉基因××”。(3)用農業轉基因生物或用含有農業轉基因生物成分的產品加工制成的產品,但最終銷售產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檢測不出轉基因成分的產品,標注為“本產品為轉基因××加工制成,但本產品中已不再含有轉基因成分”或者標注為“本產品加工原料中有轉基因××,但本產品中已不再含有轉基因成分”。到社會中去前面,你已經調查了你或你的親朋好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轉基因產品的情況,請繼續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調查。1.這些用轉基因技術生產的產品,它們的標識符合國家的規定嗎?2.是否有商家利用公眾對轉基因食品“恐懼”的心理,把“非轉基因”作為推銷的噱頭?請根據兩次調查的結果,并結合所學的知識,提出自己參與轉基因知識科普服務的行動計劃。提示:學生根據實際調查的情況回答。【思維訓練】評估獲取證據的難度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人們爭論的焦點。有人說,一種轉基因食品,只有證明它是安全的,才可以食用;有人說,一種轉基因食品,如果沒有證據表明它不安全,就可以食用。對某種轉基因食品而言,證明它安全與證明它不安全,哪個獲取所需證據的難度大 為什么?提示:證明轉基因食品安全(沒有任何危害),比證明轉基因食品不安全更難。因為要證明它不安全,只要找到它存在一種危害的證據就可以。要證明它安全,則需要把所有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潛在的風險全部排除才可以,而這樣的工作難度非常大,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在邏輯學上,證明某事物不存在是非常困難的。四、板書設計4.1 轉基因產品的安全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