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型 專題 主備人 審核人班級 組號 學生姓名課題 熔化和凝固 第2課時 總2課時學習目標:掌握晶體和非晶體,以及熔化凝固圖像和特點知識點1:熔點和凝固點注意:(1)凝固是熔化的逆過程,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和它的熔點相同物體溫度高于熔點為____態,低于熔點為_______態、等于熔點可能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態。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例1:將裝有碎冰的試管插入裝有冰粒的燒杯中間,然后用酒精燈給燒杯加熱,當燒杯中的冰熔化一半時,試管中的冰( )A.沒有熔化 B.熔化一半C.熔化小于一半 D.熔化超過一半例2:小明根據下表所提供的幾種晶體的熔點得出以下幾個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A.鋁的凝固點是660℃ B.-200℃的酒精為固態C.可選用鐵鍋熔化錫塊 D.在氣溫為-50℃的地方可選用水銀溫度計知識點2:生活中的應用(1)夏天在飲料里加冰,原因:冰熔化_______熱,降溫。(2)“下雪不冷,化雪冷",原因:雪_______時會_______熱,降溫。(3)冬天北方農村的菜窖里放幾桶水,菜就不易凍壞, 這是因為水_______時會_______熱,因此窖內溫度不致太_______。當堂檢測1、如圖是某網友在四月拍攝的某地雪景:積雪初融后,在某停車場上出現了一個個“雪饅頭”,甚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磚,每塊方形地磚周圍是條形磚。氣象專家調研發現:四周條形磚比中間方形地磚具有更好的導熱性和滲水性。關于形成“雪饅頭”景觀的解釋肯定不合理的是( )A.空氣溫度較低是“雪饅頭”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B.方形地磚導熱性差是形成“雪饅頭”景觀的原因之一C.太陽輻射導致條形磚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磚上方的雪更易熔化D.地表熱量易通過條形磚及四周縫隙傳遞,使條形磚上的雪更易熔化2、甲、乙兩盆水里都有冰塊,甲盆里的冰塊多些,乙盆里的冰塊少些,甲盆放在陽光下,乙盆放在背陰處,兩盆里的冰塊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A.甲盆水的溫度比乙盆的高B.乙盆水的溫度可能比甲盆的高C.兩盆水溫度相同D.不能判斷,必須用溫度計測量后才能知道3、 如圖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夾層中封入適量的固態物質,實現了“快速降溫”和“快速升溫”的功能,使用時,將水杯上下晃動幾分鐘,可以將100℃的開水降溫至55℃左右的溫水,也可以將冷水升溫到55℃左右的溫水,這款水杯被廣泛地稱為“55℃杯”。“55℃杯”的工作原理是 ( )A.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熱水;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B.首次使用時,必須加注冷水;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C.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熔化吸熱;升溫時利用凝固放熱D.首次使用時,加注冷熱水均可;降溫時利用物質凝固放熱;升溫時利用熔化吸熱4、如圖甲所示,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將裝有碎冰的試管直接放置在空氣中,不用酒精燈加熱,這樣做不但使試管均勻受熱,而且冰的溫度升高較______(選填“快”或“慢”),便于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在第8分鐘末,試管里的冰處于____________(選填“固態”“液態”或“固液共存態”),冰在熔化過程中溫度_________。5、圖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點”實驗裝置,圖乙是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出冰在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1)安裝圖甲所示的器材時,應先確定__________(選填“鐵棒A”“鐵夾B”或“鐵圈C”)的位置。實驗中,需要觀察試管內物質的___________,并記錄溫度和加熱時間。(2)實驗中,用燒杯中的熱水加熱試管中的冰,除了使冰受熱緩慢外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_____;(3)由圖乙可知,冰的熔點是_______℃;(4)重復實驗,當試管中的冰開始熔化時,立即將試管浸入到另一只裝有冰水混合物的燒杯中,發現冰不再熔化,該現象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冰在熔化過程中需要吸熱。本堂知識梳理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