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細胞生活的環境導學案一、填空題1、體液中除含有大量的水以外,還含有許多 。體液包括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其中 占1/3、 占2/3。血液并不全是體液,這是因為血液中除了液體部分— ,還有大量的 。 是血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組織液是存在于 的液體, 又叫 。它主要由 通過 滲出到細胞間而形成。組織液為細胞 , 也透過細胞膜進入組織液。因此,組織液是體內絕大多數細胞 的環境。淋巴液存在于 中,它是由一部分組織液經 進入 而形成的。淋巴液在 中流動,經過 ,并最終匯入 。淋巴液中有 等,可以協助機體抵御疾病,對這些細胞來說, 就是它們直接生活的環境。由 構成的液體環境叫作內環境。1、人體內的細胞外液只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 )2、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境,也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 )3、膀胱內的尿液、汗腺導管內的汗液、消化道內的消化液都不屬于內環境( )4、食物中的蛋白質被消化成氨基酸發生于內環境中( )5、紅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清;毛細血管壁細胞的內環境是血漿與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內環境是淋巴與血漿( )例1.梨形四膜蟲屬于原生動物門單細胞生物,一般能在水中發現,其直接生活的環境( )A.血漿 B.組織液 C.內環境 D.外界水環境例2.人體的體液是指( )A.細胞外液和消化液B.細胞內液和血液C.血漿、組織液和淋巴液D.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例3.人體的細胞外液通過動態的有機聯系,共同構成機體內細胞生活的液體環境。人體內下列物質運輸方向不會發生的是( )A.組織液→血漿 B.淋巴液→組織液C.淋巴液→血漿 D.血漿→組織液例4.下列有關體液的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外液大約占體液的1/3B.體液包括細胞外液和細胞液C.機體大多數細胞生活在組織液中D.細胞外液是組織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例5.下列液體屬于體液的一組是( )①膽汁 ②胰液 ③血漿 ④淋巴液 ⑤原尿 ⑥細胞質基質 ⑦組織液 ⑧腦脊液 ⑨細胞內液 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 B.③④⑤⑦⑨⑩ C.②③④⑤⑦⑨ D.①②③④⑤⑦血漿中約90%為水,其余10%分別是: (7% ~ 9%), (約1%),以及血液運輸的其他物質,包括 (如葡萄糖)、 、 等。組織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與血漿的 ,但 ,最主要的差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 ,而組織液和淋巴液中 含量很少。從某種意義上說,細胞外液是一種類似于 的鹽溶液。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1、內環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經遞質等,而糖原不會出現在其中。( )2、血漿中含有水、無機鹽、血紅蛋白、代謝廢物、氣體、激素及各類營養物質。 ( )例1.內環境為體內細胞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健康人體的內環境中,不存在的物質是( )A.胰島素 B.氨基酸 C.鈉離子 D.纖維素例2.內環境的各種成分是不斷發生變化的。下列各項全部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A.氨基酸、丙酮酸、核酸、乳酸B.載體蛋白、受體蛋白、抗體C.Na+、Ca2+、尿素、維生素D.K+、SO42-、色素、抗生素例1.下圖是人體內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正常情況下①中含有( )A.呼吸酶、甘油三酯B.麥芽糖、血漿蛋白C.鈣離子、血紅蛋白D.肌酐、甲狀腺激素例2.下列屬于人體內環境的組成成分或發生在內環境中的是( )①血液、組織液和淋巴②血漿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島素④激素、溶酶體酶和氨基酸⑤進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進入消化道的抗菌藥物⑦膽固醇、脂肪、脂肪酸⑧精子進入輸卵管與卵細胞結合A.②③⑦ B.②⑧ C.③⑦ D.①②⑥例題2. 下圖是人體內環境的示意圖,請據圖完成以下問題:(1)指出圖中所指部位的體液名稱: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④表示 。(2)人體內的細胞通過 才能與外界環境間接地進行物質交換。謂滲透壓是指 。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 ,溶質微粒越 ,即溶液濃度越 ,溶液滲透壓越 。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 、 的含量有關。在組成細胞外液的各種無機鹽離子中,含量上占有明顯優勢的是 和 ,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 和 。例1.人的血漿滲透壓維持在770kPa左右,主要源于血漿中的( )A.K+和Cl- B.Ca 和Cl- C.Na+和Cl- D.和例2.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血漿蛋白形成的滲透壓高于血漿Na 和Cl 形成的滲透壓B.白蛋白的減少不僅會引起內環境化學成分的變化,也會影響理化性質C.臨床上可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減輕水腫癥狀D.腎功能衰竭時,血漿中尿素氮可能升高例3.如圖甲~丁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的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丁均屬于內環境B.乙滲透壓大小由蛋白質決定C.細胞參與了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D.丁與乙之間的關系表示錯誤1、正常人的體溫一般維持在 左右,血漿滲透壓約為 ,pH為 。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與其中含有的 、 等物質有關。例1.運動后的血液乳酸濃度通常在一小時內回落到休息時的水平。血液中乳酸濃度的快速“回落”依賴于( )A.細胞外的HCO3-/H2CO3調節 B.細胞內的HCO3-/H2CO3調節C.細胞外的無氧分解 D.細胞內的無氧分解例2.呼吸性堿中毒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肺通氣過度導致CO2排出過多,引起以血漿pH值升高為特征的酸堿平衡紊亂。水楊酸是一種有機酸,過量服用會刺激呼吸中樞,使肺通氣過度,呼吸加深加快,出現“呼吸性堿中毒”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呼吸性堿中毒”是指患者血漿由正常的弱酸性變為弱堿性B.水楊酸會刺激位于腦干的呼吸中樞,使其興奮性升高C.內環境中的HCO3-能緩解由此引起的血漿pH變化D.患者應增加運動強度例3.身體排出CO2過多,可能引發“呼吸性堿中毒”。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呼吸性堿中毒患者的血漿pH為7.35~7.45B.突發呼吸性堿中毒可使用紙袋捂住口鼻,讓CO2重新吸回體內以減輕癥狀C.臨床上常規輸氧時需混合5%CO2的目的是預防呼吸性堿中毒D.患者呼出CO2的過程中存在神經調節,不存在體液調節例1.下列不屬于內環境的理化性質的是( )A.溫度 B.pH C.呼吸酶量 D.滲透壓例2.人在劇烈運動過程中會引起體內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其中肌肉的運動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給,糖類是細胞中的主要能量來源,脂肪也會在細胞中分解供能。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ATP水解速率比ATP合成速率更迅速B.在高強度劇烈運動過程中,骨骼肌細胞釋放的CO2量小于吸收的O2量C.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細胞中葡萄糖所含能量全部轉化成ATP中的化學能和散失的熱能D.劇烈運動過程中骨骼肌細胞會產生大量乳酸使內環境pH發生顯著變化例1.下圖為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及小腸絨毛內部結構示意圖,其中1~5為相關細胞或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進入1的方式不消耗ATPB.4中的鈉離子濃度要低于1中的C.5與3比較,3處液體中的蛋白含量一般會多于5處液體D.氧氣從細胞2中到骨骼肌細胞內被利用,該過程至少需要穿過6層磷脂分子層例2.人體體液物質交換情況如圖所示,其中丁表示細胞內液。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三種體液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的是乙B.甲、乙、丙和丁四種液體構成了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C.長時間劇烈運動,由于緩沖物質的存在,乙的pH保持恒定不變D.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在甲和乙中,丙中生活有大量的淋巴細胞例1、人體血液中的O2與血紅蛋白(Hb)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大部分CO2在血漿中以的方式運輸,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血漿中CO2主要來自 (填生理過程)。CO2進入紅細胞后,的數量 。(2)生成的H+與血紅蛋白結合,引起血紅蛋白的 發生改變,促進O2釋放并擴散到 中,供組織細胞吸收和利用。(3)從圖中可看出,由于紅細胞內H2O被消耗和 的進入,使紅細胞內滲透壓升高,導致血漿中的水分子進入紅細胞。例1.如圖表示人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為組織液,其含量約占體液總量的2/3B.系統A、系統B分別表示循環系統、泌尿系統C.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內環境是血液和組織液D.葡萄糖依次經過消化系統→A→③進入組織細胞例2.下圖是人體內環境穩態維持的示意圖,①②③④表示相關物質,I、II、III、IV表示相關系統,甲、乙、丙、丁表示四種液體,A、B表示相關過程。請回答下列問題。(1)③、④分別是 、 。(2)Ⅰ、Ⅳ分別代表 、 。(3)A表示 ,B表示 。例3、下圖是人體內部分物質交換和相關液體分布的示意圖,其中a、b、c、d、e、f是相關生理過程,A、B、C、D表示人體的體液。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 和 的含量有關;圖中D為 ;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生活的直接環境是 (填圖中字母);A中代謝廢物的排出途徑除圖中表示的外,還應有 。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是 。(2)某同學一次性攝入了較多堿性食物后血漿pH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這是因為血漿中含有 等離子。(3)一般情況下,CO2不能從毛細血管進入組織細胞,原因是 。(4)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時,相關藥物首先進入的內環境分別是 和 (填圖中字母),兩者成分上最主要的差別是 。(5)目前普遍認為, 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