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2024屆中考生物一輪復習進階講義【中考考情分析】課標解讀 1.熟練掌握生物分類的方法與技能,對生物的種類和所屬類群有更深的認識。 2.理解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的相互關系,認識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方法和措施。 3.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能夠舉例說出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4.概述人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能夠描述受精過程。 5.描述青春期的發育特點,養成青春期的衛生保健習慣。全國中考近兩年考查情況 核心考點 試題分布 分數 熱度生物的分類方法 選擇題;填空題:常德市,29 2-12分 ☆☆☆生物的命名 選擇題:蘇州市,32 2分 ☆生物的多樣性 歷年中考常考考點 2-12分 ☆☆☆生命的起源 選擇題:阜新市,6;常德市,16;本溪市,10;聊城市,20; 2分 ☆☆☆生物進化的趨勢 選擇題:阜新市,3;海南,7 2分 ☆生物進化的原因 選擇題;填空題:資陽市,27 2分 ☆☆☆研究生物進化的證據和方法 選擇題:昆明,35;北京,18;淄博,17 2分 ☆☆人類的起源和進化 選擇題常考考點 2分 ☆☆☆備考指導 本專題包含生物的分類、生物多樣性、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人類的起源和發展四大專題。其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生命起源與生物進化是歷年中考的熱門考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地質學、化石記錄、解剖學等從不同方面為進化理論提供依據”這一重要概念,同時要求“概述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重點是通過比較生物進化的各種證據,以及通過回憶各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環境等,推測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構建生物進化樹。考點1 根據生物的特征進行分類一、生物的分類【知識點講解】意義:弄清不同生物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關系。依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等。等級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的分類依據:花、果實、種子的形態結構特征。動物的分類動物的分類依據: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微生物的分類類群 分類依據 分類 舉例細菌 按照形態 桿菌 大腸桿菌球菌 肺炎雙球菌螺旋菌 空腸彎曲菌真菌 按照結構 單細胞真菌 酵母菌多細胞真菌 霉菌 青霉、曲霉大型真菌 木耳、香菇病毒 按寄生的細胞 植物病毒 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 流感病毒細菌病毒(噬菌體) 痢疾桿菌噬菌體【典例剖析】(2023·山東棗莊·統考中考真題)下列詩句所描繪的植物類群及按照從低等到高等排序,正確的是( )①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②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A.①被子植物②裸子植物B.①苔蘚植物②裸子植物C.①藻類植物②裸子植物D.①蕨類植物②被子植物答案:B解析:“應憐履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中的“苔”,生活在潮濕的陸地上,沒有真正的根,有了莖和葉,但莖、葉內無輸導組織,故屬于苔蘚植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中的“松”,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故屬于裸子植物,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從種到界分類單位:由大到小依次為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分類的單位越大,物種緣關系越遠;生物分類的單位越小,物種間的相似程度越大,親緣關系越近。【典例剖析】(2023·黑龍江牡丹江·統考中考真題)下列生物分類等級單位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界 B.種 C.綱 D.目答案:B解析:分類單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多,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遠;分類單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種類就越少,生物的親緣關系就越近。在界、種、綱、目四個選項中,種的分類等級最小,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所以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種,因此ACD錯誤,B正確。故選B。考點2 認識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生物的多樣性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基因的多樣性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實質上是基因的多樣性。豐富的基因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荒漠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等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外在形式,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保護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典例剖析】(2023·湖南張家界·統考中考真題)“元帥故里生態桑植——湖南省‘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2023年5月20日走進張家界市桑植縣。桑植縣八大公山景區內有娃娃魚、白鶴、獼猴、紅豆杉、松柏等多種動植物,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以上描述主要體現了生物多樣性中的( )A.生物種類多樣性 B.基因多樣性 C.生態系統多樣性 D.生物數量多樣性答案:A解析:A.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種類的豐富性,桑植縣八大公山景區內有娃娃魚、白鶴、獼猴、紅豆杉、松柏等多種動植物體現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A符合題意。B.基因的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基因變化,不同物種之間基因組成差別很大,同種生物之間的基因也有差別,每個物種都是一個獨特的基因庫,基因的多樣性決定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B不符合題意。C.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態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環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等,C不符合題意。D.生物多樣性中不包含生物數量的多樣性,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我國生物面臨的威脅:物種滅絕加速、生態系統多樣性破壞、基因多樣性減少。造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主要原因:生態環境的改變和破壞、掠奪式開發利用、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1)就地保護: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2)遷地保護:把某些瀕危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育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3)建立瀕危物種的種質庫(植物的種子庫、動物的精子庫等),以保護珍貴的遺傳資源加強法制和教育管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1)保護了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2)有利于生態系統的穩定。(3)為人類提供更多的生物資源和科研材料。【典例剖析】(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統考中考真題)由于亂砍濫伐、亂捕濫殺等原因,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 )A.遷出原地,移入動植物園 B.建立瀕危動物繁育中心C.建立自然保護區 D.頒布相關法律和文件答案:C解析: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是指把包含保護對象在內的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劃分出來,進行保護和管理,也叫就地保護,因此ABD錯誤,C正確。故選C。【考點歸納】(1)我國一些特有的珍稀動植物:大熊貓(“活化石”)、白鰭豚、長臂猿、朱鶻、麋鹿、揚子鱷、野駱駝(沙漠之舟)、銀杉(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珙桐(“中國鴿子樹”、植物界的“活化石”)等。(2)基因的多樣性: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可以說每一個生物種類就是基因多樣性的載體。(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既包括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還包括生態系統內部生物種類、各種生物的生活環境以及各種生物之間相互關系的多樣性。考點3 生命的起源和進化一、生命的起源1. 原始地球的概況生命起源的階段:米勒實驗:過程:美國青年學者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果件和大氣成分,將甲烷、氨、氫氣與水蒸氣等氣體泵入個密封的裝置中,并進行火花放電。結論:此實驗證明了,在原始地球條件下,雖然不能產生原始生命,但是能夠產生構成生命的有機物。※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化學進化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兩個場所、三個條件、四個過程”。(1)兩個場所:生命起源的第一個階段發生在原始大氣中,后三個階段發生在原始海洋中。原始海洋被稱為原始生命的搖籃。(2)三個條件:物質條件、能量條件、環境條件。(3) 四個過程:無機物→簡單有機物→復雜有機物→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特別提醒】1、在燒瓶中加水并對其加熱,煮沸后持續加熱,模擬高溫條件下的原始海洋。2、密閉實驗裝置內循環流動的氣體及反應瓶里面的氣體模擬的是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氣。3、反應瓶中安裝電極,通過火花放電,模擬閃電。4、反應瓶下部的冷凝器可使水蒸氣冷凝成液體,模擬有機小分子物質隨降雨匯入原始海洋的過程。5、在現在的地球環境條件下,地球上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因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時所需要的環境條件,如原始大氣、高溫、持續不斷的閃電等。另外,現在的海洋成分也發生了變化。【典例剖析】(2023·湖南懷化·統考中考真題)人們不斷探索生命起源的奧秘,根據已有研究作出推測,正確的是( )A.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氣B.研究表明,原始大氣中存在著氧氣C.在現有條件下地球上還會再形成原始生命D.米勒的模擬實驗表明原始地球上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答案:D解析:A.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小分子物質,這些有機物隨著雨水進入湖泊和河流,最終匯集到原始的海洋中。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原始海洋中,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A錯誤。B.原始大氣的成分有水蒸氣、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氣等,原始大氣中沒有游離態的氧氣,B錯誤。C.現在的地球已經不具備當時的原始地球條件了,因此在現在的環境條件下,地球上一般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C錯誤。D.結合分析可知,米勒的模擬實驗表明: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合成有機小分子的化學過程是完全可能的。可見,原始地球上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D正確。故選D。二、生物進化的歷程1. 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概念: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化石在地層中出現的規律:越古老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越簡單,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層中成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復雜,陸生生物的種類越多。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植物進化歷程:動物進化歷程:【典例剖析】(2023·吉林長春·統考中考真題)下列關于生物進化總體趨勢的敘述,不合理的是( )A.從水生到陸生 B.從體型小到體型大C.從低等到高等 D.從結構簡單到結構復雜答案:B解析:ACD.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都符合生物進化趨勢,ACD正確。B.高等動物有體型小的如蜂鳥,因此體形小到體形大不是生物進化趨勢,B錯誤。故選B。三、生物進化的原因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1)樺尺蛾體色的不同是變異的結果。(2)保護色的形成是環境對動物體色進行選擇的結果。(3)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1)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過度繁殖(進化的前提)生存斗爭(進化的動力)遺傳和變異(進化的內因)適者生存(進化的結果)(2)自然選擇的概念及過程:概念:達爾文把在生存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過程:自然選擇是一個長期、緩慢、連續的過程。結果:促使新物種和生物多樣性形成。(3)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進化。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基礎,是生物進化的內因,自然選擇是生物進化的外因。生物永遠處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之中。※方法探究口訣法記憶動、植物進化歷程(1)植物進化歷程:植物原始是單藻,苔蘚進步體積小;蕨類復雜體高大,種子植物位最高。(2)脊椎動物進化歷程:脊椎動物有歷程,低等魚兒水中行;水陸過渡屬兩棲,爬行動物真陸生。鳥兒飛翔在天空,哺乳地面來縱橫;形成生物進化觀,親緣遠近辨其中。口訣法記憶利用化石來研究生物的進化地層形成有早晚,化石形成有特點;地層越深越簡單,生物年代越久遠。由深到淺變復雜,生物進化是必然;化石證據最直接,研究進化規律現。區分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的方法人工選擇:根據人們的需要和喜好,利用自然發生或人工誘發的變異,進行定向選擇和培育生物新類型的過程,如家雞、金魚的形成。選擇方式 選擇過程 選擇因素 選擇結果 選擇速度自然選擇 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 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 對物種自身有利,對人類不定有利 緩慢人工選擇 通過人類的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 人類的需要和喜好 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對人類有利 較快【典例剖析】(2023·吉林·統考中考真題)蘭花螳螂,體長3~6厘米,體色和蘭花的花色一樣,三對足呈扁平狀,腹部向上翹起,從外形看,就像一朵蘭花。這種體態形成的原因最合理的解釋是(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C.主動選擇的結果 D.繁衍后代的結果答案:B解析:A.人工選擇是在生產和生活實踐中,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和愛好不斷選擇和培育生物新品種的過程。例如:各色菊花、肉雞的培育和信鴿,A錯誤。BD.蘭花螳螂體態形成的原因可以通過自然選擇學說來解釋。體色和外形與蘭花更接近的螳螂,能在環境中能夠更好地偽裝和隱藏自身,從而能夠更有效地躲避天敵和抓住獵物,而更容易生存。那些體色、體態與環境不匹配的螳螂個體,往往更容易被獵物發現,從而減少了其生存幾率。可見,這些具有與蘭花相似顏色、形態態的個體更有可能在生存斗爭中獲勝并繁殖后代,將這一特征遺傳給下一代,B正確、D錯誤。C.生物的變異是在繁殖過程中本身存在的,是不定向的。可見,蘭花螳螂體態形成的原因不是“主動選擇”的結果,C錯誤。故選B。四、人類的起源和發展1. 人類的起源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類的發展人類的進化通常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個階段。※方法探究口訣法記憶森林古猿的進化歷程人和近親類人猿,森林古猿是祖先;前肢解放直立走,制造工具生活變;用火改善腦營養,交流合作有語言。【典例剖析】(2023·山東煙臺·統考中考真題)20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瑞典科學家斯萬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B.古人類化石是研究人類進化的直接證據C.人類出現的標志是會使用工具D.研究古人類的基因組可以推測人類進化的大致歷程答案:C解析:A.在距今1200多萬年前,森林古猿廣泛分布于非、亞、歐地區,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現代類人猿,以樹棲生活為主,另一支卻由于環境的改變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可見人類和類人猿的關系最近,是近親,它們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A正確。B.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最重要的、比較全面的證據。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漫長的年代和復雜的變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層中埋藏著不同類型的生物化石,到目前為止,學術界關于人類起源的見解仍不統一。但是目前為止多數科學家認同的看法是:非洲大陸曾發生過劇烈的地殼運動,形成劇烈的東非大裂谷,使得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到陸地生活,根據出現最早的原始人類化石在非洲的發現,可以說非洲是人類的發源地。因此古人類的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問題的直接證據,故B正確。C.直立行走是進化發展的基礎,直立行走是人類脫離森林束縛,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礎。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類能夠將前肢解放出來,能使用工具。前肢所從事的活動越來越多,上肢更加靈巧。古猿慢慢的進化成了人類。因此,人類在地球上出現的主要標志是直立行走,故C錯誤。D.斯萬特.帕博通過揭示區分現代人類和已滅絕古人類基因差異,為更科學地探索人類的進化歷程奠定了基礎,可見該科學家對古人類基因研究的意義是為了解人類演化的歷史,研究古人類的基因組可以推測人類進化的大致歷程,故D正確。故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