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新青島版2024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一單元 人體感知環境第一課 視覺教學目標1.知道視覺是怎樣產生的;知道眼睛對某些環境刺激的反應方式;了解常見的眼病及其預防方法。2.能基于所學的知識,觀察眼球結構模型,認識視覺產生的過程;通過查閱資料、調查等方式獲取眼睛對刺激的反應、常見的眼病及預防方法的信息。3.對眼睛的結構、功能及對刺激的反應方式表現出進行科學探究的興趣。4.用所學的視覺知識指導生活,保護眼睛。【活動準備】教科書呈現了引導語“我們可以用眼睛感知光線,判斷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等”,提出問題“眼睛是怎樣讓我們感知環境的”。其目的是引導學生課前了解關于眼睛的知識,為課堂探究視覺的形成和眼睛的保護奠定基礎。盡管學生已經識別眼睛等器官,但本節課是從結構、功能的角度讓學生了解眼睛是怎樣幫助我們感知環境的,屬于知識進階。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會考慮在生活中如何使用眼睛、保護眼睛,這也為課堂探究視覺的形成和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打下基礎。·眼睛對刺激會有什么反應?教科書呈現了強光刺激、風沙刺激、氣味刺激的3幅圖片,顯示了不同環境下人的眼睛所表現的不同反應,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在各種環境因素刺激下眼睛的不同應對狀態,了解眼睛在異常環境中自我保護的反應。1.強光刺激:眼睛受到強光刺激時,瞳孔縮小,是為了減少進入眼睛的光線。當我們感到眼睛不舒服時,就會下意識地用手或其他物體遮擋光線。2.風沙刺激:大風天氣時風沙肆虐。為了保護眼睛,避免異物進入,眼部肌肉會閉合眼瞼,防止眼睛受到傷害。3.氣味刺激:刺激性氣味具有揮發性,可以刺激人眼部角膜的神經末梢,人體則通過神經系統活動命令淚腺分泌淚液,把刺激性物質沖走。這就是氣味刺激時人們情不自禁流眼淚的原因。眼睛對以上3種刺激的反應,都是人眼應對外部環境因素的表現,屬于眼睛的自我保護措施。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謎語導入:兩間小屋左右分,要到睡覺才關門。小屋能把萬物收,難放一粒小灰塵。(打一器官。)2.教師提出問題:眼睛是怎樣幫助我們感知環境的?教師播放一段景物視頻,導入新課。我們每名同學都有一雙美麗的眼睛,但你們知道這雙美麗的眼睛的內部結構是怎樣的嗎?你們又是怎樣通過眼睛觀察到外界的事物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眼睛和視覺的奧秘。(引出課題.視覺。)二、活動過程(一)探究視覺是怎樣產生的。1.提出活動要求:(用課件出示要求)同桌兩名同學互相觀察對方的眼睛,找出眼睛的特點,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說出能夠看到的眼睛的結構,并猜想各部分的功能。2.學生對照屏幕上的要求,互相觀察眼睛,并小組內討論交流,合作解決疑難問題。3.學生在班內匯報、交流,說出眼睛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4.教師出示圖片,讓學生直觀了解眼睛的結構。5.教師談話:我們既然知道了眼球的結構和各部分的功能,接下來就探究視覺形成的過程。教師播放視覺形成的過程視頻,學生觀看學生在班內匯報、討論、交流。6.師生小結: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過瞳孔、晶狀體進入眼睛后,會在視網膜上成像,連接視網膜的視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使我們看到了物體(二)探究眼睛對刺激會有什么反應。1.提出問題:洋蔥是我們經常吃到的蔬菜,可是切洋蔥時很容易流淚,這是為什么呢?觀察圖片,看看你們有什么發現。(學生討論交流。)2.教師出示人用手遮擋強光、風沙暴虐時瞇眼睛和聞到強烈氣味刺激時閉眼甚至流淚的3幅圖片,學生觀察交流。3.師生共同小結。當我們處于異常環境中,眼睛的一系列反應,都是自我保護的體現。(三)了解常見的眼病及預防方法。1.提出問題:眼睛常見的疾病有哪些?(學生交流回答。)三、拓展活動1.提出活動指向:搜集資料,了解更多常見眼病及預防方法。2.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資料用文字、圖畫、圖表等形式記錄下來,并用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做到保護眼睛。寫出眼睛各部位的名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