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頻度 ★★★★★考情分析 物態變化是中考的必考考點,其中溫度與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華和凝華常常結合生活中的情境出現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結合生活學以致用。【真題1】(2023 鎮江)測量液體溫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C【分析】溫度計使用時,應該: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如圖,A、溫度計的玻璃泡沒有完全浸沒在被測液體中,故A錯誤;B、溫度計在讀數時,視線沒有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錯誤;C、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的液體中,沒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并且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C正確;D、溫度計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D錯誤。【點評】溫度計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較重要的實驗技能考核內容,卷面考試時出現的頻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真題2】(2023 泰安)下列物態變化的實例中,屬于凝固現象的是( )A.滴水成冰 B.氣凝結霜 C.冰雪消融 D.濃霧消散【答案】A【分析】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解答】解:A、滴水成冰是液態變成固態,是凝固現象,故A正確;B、氣凝結霜是氣態直接變成固態,是凝華現象,故B錯誤;C、冰雪消融是固態變成液態,是熔化現象,故C錯誤;D、濃霧消散是液態變成氣態,是汽化現象,故D錯誤;故選:A。【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真題3】(2023 蘭州)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鏡片上會出現白霧。下列現象與上述“白霧”的成因相同的是( )A.吃冰棒時常出現冰棒粘舌頭的現象B.冬天,大巴車窗內側出現冰花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變蔫D.水燒開后,壺嘴上方有大量白氣冒出【答案】D【分析】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解答】解:冬天,室外佩戴口罩,人呼出的水蒸氣遇到冷的眼鏡片液化成小水珠沾在鏡片上,眼鏡片上就會出現白霧。A、吃冰棒時常出現冰棒粘舌頭的現象,是由于舌頭上的水遇到溫度較低的冰糕發生了凝固現象,故A錯誤;B、冬天,大巴車窗內側出現冰花,“冰花”是車內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窗戶玻璃而形成的小冰晶,是凝華現象,故B錯誤;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變蔫,是因為蔬菜水果里面的水分變成了水蒸氣,發生了汽化現象,故C錯誤;D、燒水時,從壺嘴內冒出的溫度較高的水蒸氣遇到溫度較低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滴,形成“白氣”,故D正確。【真題4】(2023 涼山州)如圖所示,燒杯里裝著水,試管中裝著酒精,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為78℃,給燒杯加熱使水沸騰,繼續加熱,則試管中的酒精( )A.能沸騰B.溫度達不到沸點,不能沸騰C.溫度能達到沸點,但不能沸騰D.以上三種情況都可能發生【答案】A【分析】液體沸騰的條件是達到沸點,繼續吸熱;熱傳遞的條件是兩物體存在溫度差。【解答】解:由物理常識和題意可知,標準大氣壓下酒精的沸點低于水的沸點,所以給燒杯加熱過程中,試管中的酒精先達到沸點并能從熱水中吸熱而沸騰,且酒精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不變;當燒杯中的水沸騰時,繼續加熱,試管中酒精的溫度低于沸水的溫度,酒精能繼續吸熱,所以酒精能繼續沸騰,故A正確。【點評】本題考查了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特點、熱傳遞,屬于基礎題。【真題5】(2023 四川)小楊同學在做“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的實驗時,用到的器材有鐵架臺、試管、溫度計、秒表、石棉網等,如圖甲所示。(1)在安裝實驗器材時,應按照 (選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實驗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其示數為 ℃。(3)根據實驗中記錄的數據,描繪出溫度與時間的變化圖像(如圖丙所示),則水在沸騰的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 (選填“升高”“降低”或“不變”)。(4)實驗數據表明:實驗所在地的大氣壓 (選填“小于”或“大于”)1個標準大氣壓。【答案】(1)自下而上;(2)98;(3)不變;(4)小于。【分析】(1)實驗中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溫度計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組裝器材時應該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溫度計讀數時應看清量程和分度值;(3)結合圖像分析液體沸騰時的溫度變化情況;(4)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為100℃,氣壓越大,水的沸點就越高。【解答】解:(1)安裝實驗器材,應按照自下而上的順序進行;(2)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如圖乙所示,分度值是1℃,液柱在零上,所以溫度計示數是98℃;(3)如圖丙所示可知,4min沸騰后之后圖線為水平線,說明水沸騰過程中,繼續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4)如圖所示:水沸騰時溫度為97℃,低于100℃,說明當地氣壓大于標準大氣壓。【點評】本題主要是探究水的沸騰實驗,在做實驗時,應能熟練安裝實驗器材,學會分析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考向1 溫度和溫度計解法技巧 1.溫度計的使用 (1)“一看一清”: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 (2)“三要”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底; ②溫度計的玻璃泡浸入液體后要稍候一會兒,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③讀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溫度計讀數時俯視或者仰視造成的誤差:俯視偏大,仰視偏小。 2.溫度計和體溫計的主要區別如下表: 區別/類別構造量程分度值用法體溫計玻璃泡上方有縮口35~42℃0.1℃1.可以離開人體后讀數 2.用前需向下甩溫度計無﹣20~100℃1℃1.不能離開被測物體讀數 2.不能甩動【模擬01】(2024 武邑縣校級開學)有一支刻度均勻但讀數不準的溫度計,用它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時,讀數是4℃;用它測量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時,讀數為96℃。用這支溫度計去測一杯熱水的溫度,當它的讀數是50℃時,這杯熱水的真實溫度是( )A.46℃ B.48℃ C.50℃ D.52℃【答案】C【分析】(1)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是0℃,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是100℃;而溫度計測量冰水混合物體的溫度是4℃,標準大氣壓沸水的溫度是96℃,中間是92個小格,求出一個小格表示的溫度;(2)溫度計插入溫水中顯示溫度是50℃,距離4℃有46個小格,求出46個小格表示的溫度加上溫度計顯示為4℃時的實際溫度0℃,就是水的實際溫度。【解答】解:溫度計上一個小格表示的實際溫度;溫度計測量某種液體的溫度為50℃時,這種液體的實際溫度為50℃。可見此時所測的溫度恰好與熱水的實際溫度一致,選項C正確。【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首先要明確這支不準的溫度計一個小格所代表的真實溫度值,再根據實際測量的值,寫出表達式進行計算。這里值得注意的是,50℃時所測溫度與實際溫度恰好是吻合的。【模擬02】(2023秋 尋甸縣期末)以下溫度中,最接近25℃的是( )A.1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B.昆明市夏季最高的室外溫度C.健康成年人的體溫D.讓人感覺溫暖而舒適的室內溫度【答案】D【分析】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認識,選出符合題意的選項。【解答】解:A、1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故A不符合題意;B、昆明市夏季室外最高溫度超過35℃,故B不符合題意;CD、正常情況下,人的體溫在36℃~37℃之間,變化幅度很小;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5℃左右,故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點評】物理學中,對各種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們應該加強鍛煉的重要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提高,對我們的生活同樣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模擬03】(2023秋 三明期末)關于常用的實驗室溫度計和體溫計,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兩種溫度計的量程不同B.體溫計使用前可以用100℃沸水消毒C.實驗室溫度計不能脫離被測物體讀數D.兩種溫度計都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答案】B【分析】實驗室溫度計的量程為﹣2℃﹣﹣120℃,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體溫計的最大示數為42℃,不能放在沸水中;實驗室溫度計的使用過程中不可以離開離開物體,體溫計可以;兩種溫度計都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解答】解:A.兩種溫度計的量程不同,A正確;B.由于體溫計的最大示數遠小于水的沸點,所以使用前不可以用100℃沸水消毒,B錯誤;C.實驗室溫度計不能脫離被測物體讀數,C正確;D.兩種溫度計都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原理制成的,D正確。【點評】本題考查了溫度計的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項,屬于實驗基礎操作,難度較小。考向2 熔化和凝固解法技巧 1.有沒有熔點是區分晶體和非晶體的一個重要標準。 2.晶體在熔點時所處的狀態有三種可能:固態、液態、固液共存態。 3.熔化、凝固的圖像特征 圖像晶體非晶體熔化圖像 曲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中間有反映溫度不變的水平線段 曲線總體處于上升趨勢,始終沒有水平段凝固圖像 曲線曲線總體處于下降趨勢,中間有反映溫度不變的水平段 曲線總體處于下降趨勢,始終沒有水平段【模擬04】(2024 倉山區開學)如圖為網紅杯“55°”水杯的圖片。將沸水倒入這種杯中搖一搖,便可使水溫快速變為55℃,并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溫度不變,這是因為杯的內壁和外壁間貯存了一種晶體顆粒從而使沸水降溫,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利用了熔化放熱B.利用了汽化吸熱C.這種晶體熔點約為55℃D.這種晶體熔點約為100℃【答案】C【分析】晶體在熔化時吸收熱量,在凝固時放出熱量。【解答】解:將沸水倒入這種杯中搖一搖,便可使水溫快速變為55℃,是因為晶體熔化,晶體在熔化過程中吸收熱水的熱量,使熱水的溫度降低;當水低于55℃時,晶體凝固,晶體凝固放出熱量,使熱水的溫度升高,這樣就使水在一定時間內保持溫度不變,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點評】掌握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并會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模擬05】(2023秋 深圳期末)根據表中幾種物質的熔點,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名稱 固態水銀 金 銅 鐵 固態氫 鎢熔點/℃ ﹣38.8 1064 1083 1535 ﹣259 3410A.﹣200℃的氫為固態B.銅球掉入鐵水中不會熔化C.在氣溫為﹣50℃的地方不能選用水銀溫度計D.鐵和鎢相比,用鐵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答案】C【分析】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熔點,晶體的熔點等于凝固點。【解答】解:A、﹣200℃的氫為液態,因為固態氫的熔點(凝固點)為﹣259℃,﹣200℃高于其凝固點,故A錯誤;B、銅球掉入鐵水中會熔化,因為鐵水的溫度高于銅的熔點,故B錯誤;C、在氣溫為﹣50℃的地方不能選用水銀溫度計,因為水銀的凝固點是﹣38.8℃,﹣50℃低于水銀的凝固點,此時水銀已成固態,故C正確;D、鐵和鎢相比,用鎢制成的燈絲不易熔化,因為鎢絲的熔點高,故D錯誤。【點評】理解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可解答此題。【模擬06】(2024 青縣開學)圖甲是探究某種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的實驗裝置,在0~35min內對物質加熱得到如圖乙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物質是非晶體,熔點是80℃B.該物質在15~20min內溫度不變,但需要不斷吸熱C.采用“水浴法”對試管內物質加熱,是為了縮短實驗時間D.該物質熔化過程持續了大約25min【答案】B【分析】(1)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晶體熔化曲線通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熔化前,物質為固態,物質吸收熱量,溫度升高,第二部分為熔化時,物質為固液共存態,物質吸收熱量,溫度不變,這時的溫度稱為晶體的熔點,第三部分為熔化后,物質為液態,物質吸收熱量,溫度升高。(2)水浴法的優點是使物質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緩慢,便于觀察物質的狀態和溫度的變化。【解答】解:A、由圖知在第10min~第25min內物質吸收熱量,溫度保持在80℃不變,符合晶體熔化時的特征,所以該物質為晶體,熔點為80℃,故A錯誤;B、晶體熔化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該物質在15~20min內溫度不變,但需要不斷吸熱,故B正確;C、采用“水浴法”對試管內物質加熱,是為了使物質受熱均勻且溫度變化緩慢,便于觀察物質的狀態和溫度的變化,故C錯誤;D、該物質熔化過程持續時間大約為25min﹣10min=15min,故D錯誤。【點評】本題考查晶體熔化時的特征和水浴法的優點,是熱學實驗中的常考點,要熟練掌握。考向3 汽化和液化解法技巧 1.蒸發和沸騰的比較 蒸發沸騰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都吸熱不同點發生部位只在液體表面進行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進行劇烈程度緩慢劇烈發生條件任何溫度達到沸點且不斷吸熱影響因素液體的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的大小、液面附近的空氣流動快慢吸熱快慢2.“白氣”揭秘 (1)水蒸氣是無色無味看不見的氣體,而我們看到的“白氣”“冷氣”“熱氣”均不是水蒸氣,而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2)常見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物體時液化成的細小的小水珠。如冬天呼出的“白氣”,燒開水時壺嘴冒出的“白氣”、冰激凌周圍的“冷氣”等。 (3)自然界現象中的霧和露都是“白氣”的不同表現形式。 3.汽化吸熱和液化放熱 (1)汽化吸熱: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時要吸熱。例如,夏天“沖涼”后,人會感到很涼快,這是液體水蒸發時需要吸熱的緣故,即蒸發有致冷作用。 (2)液化放熱: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時要放熱。例如,被水蒸氣燙傷往往比開水燙傷更嚴重,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還要放熱。【模擬07】(2024 長清區開學)《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發生的物態變化是(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華【答案】A【分析】物質由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汽化時要吸收熱量。【解答】解: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是液態轉變為氣態的過程,屬于汽化。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汽化的理解,屬于中檔題。【模擬08】(2024 碑林區校級二模)如圖所示是小明一家到火鍋店吃火鍋的情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火鍋上方的“白氣”是水蒸氣B.小明發現冰鎮汽水瓶外面“出汗”,這是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的C.把火鍋中的湯汁加熱至沸騰后,改用更大火加熱,湯汁溫度繼續升高D.在吃火鍋時,小明的眼鏡片上出現的“霧氣”是水蒸氣汽化形成的【答案】B【分析】(1)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物質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2)液體沸騰的特點:達到沸點,繼續吸熱,溫度不變。【解答】解:A、煮火鍋時火鍋上方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B、小明發現冰鎮汽水瓶外面“出汗”,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液化形成的現象,故B正確;C、把火鍋中的湯汁加熱至沸騰后,改用更大火加熱時,由液體沸騰的特點可知湯汁的溫度不變,故C錯誤;D、在吃火鍋時,小明的眼鏡片上出現了“霧氣”,這是因為水蒸氣液化了,故D錯誤。【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模擬09】(2023秋 黔東南州期末)如圖所示,燒杯中有水,水中有一玻璃杯,杯內水面比燒杯內水面低,當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 )A.燒杯和杯內的水可能都會沸騰B.燒杯和杯內的水一定都不會沸騰C.燒杯中的水一定不會沸騰,杯內的水可能會沸騰D.燒杯中的水可能會沸騰,杯內的水一定不會沸騰【答案】D【分析】液體沸騰有兩個必要條件:①達到沸點,②繼續吸熱;當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時即可沸騰。【解答】解:當燒杯中的水沸騰后,盡管不斷吸熱,但燒杯中的水溫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點溫度不變;玻璃杯的水從大燒杯中吸熱,溫度達到水的沸點后,就和燒杯中的水的溫度一樣,就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這時雖然達到了沸點,但不能吸收熱量,所以不會沸騰,故D正確。【點評】本題考查了沸騰的條件,屬于基礎題。考向4 升華和凝華解法技巧 1.升華現象實例:用久的燈泡燈絲變細;冬天室外冰凍的衣服變干;冰雕作品體積變小;衣柜里的衛生球變小;干冰在常溫下升華。 2.凝華現象實例:霜,冬天玻璃窗內側的窗花,針形六角形的雪,霧淞;日光燈管兩端變黑是鎢絲先升華后凝華生成的。 3.升華和凝華區別 物態變化升華凝華定義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吸放熱吸熱放熱舉例碘升華、樟腦球變小、干冰升華霜、冰花、霧凇的形成識別方法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中間不經液態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中間不經液態4.升華過程需要吸熱,凝華過程需要放熱。 5.升華吸熱的應用:干冰極易升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可進行人工降雨、制造云霧效果、儲藏食物、進行醫學手術等。【模擬10】(2024 西安模擬)冬天,“爾濱”憑借冰雪大世界在國內外火出圈。某游客游玩時記錄下了下列四個場景,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圖﹣1,早市上可看到各個攤位向上冒“白氣”,“白氣”是水蒸氣B.圖﹣2,街邊的樹枝上掛滿了針狀“霧凇”,針狀“霧凇”是水凝華形成的C.圖﹣3,松花江上驚現“雪人群”,造“雪人群”的雪是晶體D.圖﹣4,玻璃窗上出現了美麗的“冰窗花”,“冰窗花”的形成需要吸熱【答案】C【分析】(1)液化指物質由氣態轉變成液態,液化要放熱;(2)凝華指物質由氣態直接轉變成固態,凝華要放熱;(3)晶體熔化時要吸熱,溫度不變。【解答】解:A、“白氣”是小水滴,故A錯誤;B、霧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故B錯誤;C、雪熔化時溫度不變,雪是晶體,故C正確;D、“冰窗花”的形成是凝華現象,它的形成需要放熱,故D錯誤。【點評】本題考查了凝華、凝固和液化,屬于基礎題。【模擬11】(2024 遼寧模擬)中國古代很多詩詞含有一些自然天氣現象,詩人常以此來表達情緒情感。下列有關現象解釋正確的是( )A.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雪是升華形成的B.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露是熔化形成的C.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霜是凝華形成的D.江霧秋樓白,燈花夜雨青——霧是汽化形成的【答案】C【分析】(1)物質從固態到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2)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做做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叫做液化;(3)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解答】解:A、雪是高空中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故A錯誤;B、露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液化放熱,故B錯誤;C、霜是空氣中水蒸氣凝華形成的固態小冰晶,故C正確;D、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態小水滴,故D錯誤。【點評】本題考查了學生對物態變化的判斷,抓住物質前后的狀態變化是解決此類題目的關鍵。【模擬12】(2024 倉山區校級開學)水是人類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界中的水通過吸熱、放熱在固態、液態、氣態之間轉化,形成了霧、雨、雪、露、霜、霧凇等等自然現象,如圖所示是水的三態變化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冰雪消融是丙到乙的過程B.露珠消失是乙到甲的過程C.霧的形成是甲到丙的過程D.霜的形成是丙到乙的過程【答案】D【分析】(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升華。【解答】解:由題圖可知,物質由丙—甲—乙,都是放熱,則丙是氣態、甲是液態、乙是固態。A.冰雪消融是固態熔化為液態的過程,是乙到甲的過程,故A錯誤;B.露珠消失是液態露珠汽化為水蒸氣,是甲到丙的過程,故B錯誤;C.霧是由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是丙到甲的過程,故C錯誤;D.霜是水蒸氣直接凝華成小冰晶,是丙到乙的過程,故D正確。【點評】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于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后,物質各處于什么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