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___ 2023 _學年第 二 學期學科教學計劃年級 六年級 學科 小學信息科技 教師教材分析 1.教材力求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 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設置了適合不同層次、不同水平學生的教學需求, 教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取舍。 2.教材以活動為重心,通過活動,呈現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 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信息技術應用的全過程。在教學范例的選擇上, 注意貼近生活,滲透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過程中,提高思想道德素養,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以培養學生興趣為主,弱化考試功能,不強求掌握知識與操作技能。以活動為重心,將知識點融入相應任務中,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了解信息技術及其應用。 4.教學過程就是學生活動的過程,活動過程就是學生嘗試、 實踐的動手過程。動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的職責主要是組織課堂,創設有利于學生發展的寬松學習氛圍,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學重點 1.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反饋實現自動控制的優化。 2.自動控制系統有多種控制需求,一般通過數據采集、運算推理,實現系統的靈活控制。 3.擴音系統是常見的控制系統,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可以實現聲音恒定輸出、定時播放、分區控制等功能。學情分析 本學期繼續任教六年級信息科技。大部分孩子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較好,空間觀念較強,上課時能積極思考,能夠主動,創造性地進行學習。有少數學生基礎薄弱,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繼續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后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科技應用與創新成績。輔導對象教學難點 1.計算機在控制系統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通過反饋實現自動控制的優化。 2.自動控制系統有多種控制需求,一般通過數據采集、運算推理,實現系統的靈活控制。 3.擴音系統是常見的控制系統,用計算機進行自動控制,可以實現聲音恒定輸出、定時播放、分區控制等功能。單元目標分解 基本教學策略1、通過觀察身邊的真實案例,了解常見的自動控制系統,理解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手段,以及掌握各種類型的控制形態。 2、通過分析具體案例,了解反饋是過程與控制中的重要手段,初步了解反饋對系統優化的作用。 3、通過分析具體過程與控制系統的實例,了解系統的輸入和輸出可以是開關量或連續量,了解連續量可以經由閾值判斷形成開關量,掌握開關量的簡單邏輯運算。 4、通過分析典型應用場景,了解計算機可用于實現過程與控制,能在實驗系統中通過編程等手段驗證過程與控制系統的設計。 5、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理解過程與控制系統中存在安全問題,知道自主可控的系統在解決安全問題時起到的重要作用。 6、能夠讓學生在控制系統設計和應用過程中關注安全性、可靠性和可持續性,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1、教師多鉆研教材,課前認真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效益。 2、精講多練,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多動腦、多思考、多討論,變換課堂模式,讓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當中,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 3、引導學生利用一些在線資源來豐富自己的學習,通過查找相關教程、視頻或網站,以便更深入地學習。 4、創設情境,反復練習,及時進行鞏固,使學生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去。 5、加強困難學生的輔導,課堂中盡量使用層次教學,多給困難學生思考的空間,溝通思想,切實解決潛能生在學習上的困難。 6、開展多維度教學評價,利用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相結合,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及學習興趣,促進他們逐步提升信息核心素養。 7、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及自學本事、創新本事的培養,有意識地注重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2023 學年第 2 學期學科教學進度表年級 六年級 學科 小學信息科技 教師周次 時 間 內 容 備 注1 2.26-3.1 第1課 自動控制系統2 3.4-3.8 第2課 控制的形態3 3.11-3.15 第3課 反饋與控制4 3.18-3.22 第4課 反饋的實現5 3.25-3.29 第5課 控制系統重的數據6 4.1-4.5 清明放假7 4.8-4.12 第6課連續量與開關量8 4.15-4.19 第7課 開關量的生成9 4.22-4.26 第8課 開關量的與運算10 4.29-5.3 勞動節11 5.6-5.10 第9課 開關量的或運算12 5.13-5.17 第10課 開關量與控制13 5.20-5.24 第11課 身邊的擴音系統14 5.27-5.31 第12課 計算機控制的擴音系統15 6.3-6.7 第13課 擴音系統的優化16 6.10-6.14 第14課 擴音系統的暢想17 6.17-6.21 第15課 控制系統的安全18 6.24-6.28 期末考查192021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