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蠶變了新模樣教材分析本節課的重點是觀察蠶蛹。蠶蛹是由蠶的幼蟲發育來的,是蠶的另一種生命形態。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兩個活動:一是描述我們觀察到的蠶吐絲結繭的過程并交流;二是觀察蠶蛹的形態結構特征。通過這兩個活動,既可以檢查學生前期課外觀察活動的成果,還可以進一步激發他們觀察蠶繭內部變化的好奇心。學情分析經過一個多月的飼養,學生對于蠶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情,隨著蠶開始吐絲結繭,學生迎來了收獲成果的時刻。學生對于獲得的蠶繭充滿了好奇,因此,需要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這節課上需要進行分層引導,并提供多種觀察工具,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觀察,并進行有效的記錄。教學目標科學觀念通過觀察蠶繭和蠶蛹,知道蠶蛹是由蠶的幼蟲發育而來。了解蠶蛹的身體結構,知道蠶繭具有保護蠶蛹的作用。科學思維根據觀察獲得的信息,推測蠶繭中有蛹,用比較的方法研究蠶蛹和幼蟲的異同點,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探究實踐觀察過程中,學會用多種方法觀察蠶繭和蠶蛹的外部形態特征,能用圖畫進行描述和記錄。態度責任通過蠶絲和人類的關系,初步理解人類的生活依賴環境,并可以通過技術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改善自己的生活。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觀察并記錄蠶蛹的外部形態特征。教學難點能用比較的方法研究蠶蛹與幼蟲的相同與不同,進一步認識兩者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蠶繭、放大鏡、剪刀、手電筒、尺子、記錄表教學設計談話引入,聚焦主題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的蠶寶寶已經生長到什么階段了?組織學生展示照片/圖片,并進行描述。課件出示蠶繭照片,提出問題:蠶繭是怎樣形成的?蠶繭中的蠶蛹又是什么樣的呢分步探索,團結協作活動一:觀察蠶繭課件出示觀察蠶繭的幾個問題:蠶繭是怎么形成的?蠶在吐絲時有哪些動作?蠶繭的顏色、形狀、大小、質地等如何?蠶為什么要結繭?播放蠶吐絲結繭的快進視頻,觀察蠶結繭的過程。組織學生分組領取實驗材料,進行觀察活動,并記錄,教師巡視指導。班級內匯報交流,了解蠶繭的基本特征:蠶吐絲前 蠶寶寶不再吃桑葉,身體發黃,開始變得發亮蠶吐絲時 身體運動,頭來回擺動蠶吐絲后 身體縮小、蜷縮在內顏色 白色、黃色……形狀 橢圓形大小 長約2cm,寬約1cm質地 蠶絲,柔軟蠶繭作用 保護蠶蛹活動二:觀察蠶蛹師:蠶結繭后我們就看不到繭里面蠶的變化了。蠶在繭里面變成了什么樣子?里面的蠶還活著嗎?怎樣證明你的猜想?學生進行猜測,并說明理由。教師演示解剖蠶繭,課件展示解剖注意事項:先將蠶繭平放在桌面上,用手固定,用剪刀小心剪開。注意不要傷到里面的蠶,更不要傷到自己的手。將蠶繭剪開后,小心地取出里面的蠶蛹。組織學生分組領取材料,在小組內解剖蠶繭,仔細觀察蠶蛹并用畫圖的方式記錄下觀察到的蠶蛹的樣子,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班級內交流匯報觀察結果,達成共識。蠶繭里除了有蠶蛹,還有蠶的舊皮。這說明蠶在變成蛹之前還經歷了一次蛻皮,也就是第5次蛻皮。當用手輕輕觸摸蠶蛹,或用手電筒的光照射或發出聲音時,蠶蛹的體節會輕微彎曲。這說明蠶繭里的蠶還活著。蠶蛹的體形粗短,呈紡錘形,分頭、胸、腹三個部分。與蠶的幼蟲相比,蠶蛹的身體縮短了,顏色由白色變成了深褐色,身上的體節減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雛形,長出了復眼,出現了觸角。再次研討,達成共識蠶蛹與蠶的幼蟲有哪些相同與不同?——蠶的幼蟲和蠶蛹的相同點是都有頭、胸、腹三部分,都有體節和足等。不同點是蠶蛹與蠶的幼蟲相比較,蠶蛹的身體縮短了,顏色由白色變成深褐色,身上的體節減少了,腹部的足消失了,已有翅的雛形,長出了復眼,出現了觸角。推測蠶蛹還有變化嗎?他有可能變成什么樣子?——蠶蛹出現的翅的雛形,可能會長出翅膀。蠶繭對蠶起到了什么作用?——蠶蛹不吃東西,一般也不動,沒有防御外敵的能力,蠶繭能迷惑其他動物,也形成了獨立空間,具有保護蠶蛹的作用。拓展延伸,學以致用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經歷蛹階段的動物。繼續觀察蠶的生長變化,并及時記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